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776章 大学肄业就变疯!

绝境求生崇祯帝 第776章 大学肄业就变疯!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9: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考大学难,目前全大明的适龄人口中能读大学的连百分之五都没有。

自开办大学以来,累积的大学毕业生,也就不到二十万而已,大明现有的人口怎么着也过了两亿,按这个比例算下来,大学生真没多少。

然而、如果是以大明中枢的视野来看问题的话,事情就不是这样的了。

今年、大明的各类大学加起来,毕业生总数接近三万。一年三万,十年就是三十万。正常大学生的工作年限是三十年的话,全社会累积的大学毕业生就得有近百万。

百万大学生,是个吓人的数字。至少以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方式来算,是绝对消化不了如此多的人。

全大明官吏总数还不到百万,加上老师等吃财政饭的,也就刚过百万。但是、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期待绝不是去做普通的小吏员。目前来说他们的起步,最次也是从八品。师范毕业生的情况差一点,可三五年后,他们的也会成为从八品以上的官员。

大明哪有那么多八品以上的官让他们做?不出十年、就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危机,这已经不是眼光长远的人才能看到的问题,中枢要员几乎都有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想想也是扯澹,直到现在、一二品的中枢要员中,还被科举出来的官员把持着。大学毕业生、位置最高的也就是省巡抚和部堂侍郎。但再过十年,却会没有位置来安顿他们!

朱由检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此也早有布局。结果却并不理想,至少按眼下的发展趋势来说,他的哪些布置有和没有,差别不大。

“医教厅要出台相关政策,尽早对大学毕业生分流做布置。从明年开始,除了师范大学、医科大学、农业大学外,朝廷各级衙门不再直招大学生。上述三类大学,朝廷也只保证解决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当然、不直招不代表朝廷的衙门不解决大学生就业。吏部与各级衙门提前沟通,定岗招录大学生入衙为国效力。

招录名额哪,多向地方和基层衙门倾斜,中枢衙门、京城和省城的名额要逐年收窄,这些衙门的人员缺口,完了通过在地方衙门现有的官吏中遴选补齐。

另外、招录总数上也要有所控制,要根据实际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收窄口子,十年内要做到只有五成大学毕业生进入官衙。”

情况比较严重,朱由检只得让内阁、吏部和医教厅加快调整步伐,出台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

“陛下、如此一来,岂不是会有无数大学生无以为业?恐生祸患。”医教厅长,一听这话就急了。怎么能这么解决问题哪?你倒不如干脆缩小招生规模。将人骗过来白读了几年大学,然后让人去干什么?

“朕一直强调,读大学与为官是两码事,朝廷广办大学是为了让百姓有知识,能干更多的事,而不是为人铺入仕的路。可时至今日,包括朝廷重臣在内,依然用科举的老思路来看待大学。要是那样,办大学的意义又在何处?

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朕的理念很清楚。就是堵疏结合,前边说的是堵的法子。要在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往外堵一部分,同时也要有疏导措施。

疏导措施是什么?就是给他们增加就业的选择。宫产系统和皇家银行会针对大学毕业生,设一些高薪岗位和高级职位,一些中大中专院校的教职岗位,也要多引进大学生,十年之后大中专的教师,六成得是大学生。

另外、朝廷不早都推行了对民间商业机构评级、评品的政策了吗?他们要根据品级来招募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入职。

各大学在科业设置和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多考虑务实、有用的!务虚的专业,少设一点,这部分专业要以招募研究生为主。医科、农科、工科的专业要多设多招。严把教学质量关,既要严进、更要严出。

吏部这块也要有堵疏结合的思维。将大学毕业生堵到基层、堵到地方是一方面。用公平的政策将去了地方的大学生,遴选出来是更重要的事。

还有、针对七品及以上官员,不能唯大学生论、唯官员论。要从去了民间、宫产,从事医、教、农事业的人中间拔一定比例的人出来补进到官员序列中来。也要从进入官场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卒中,间拔一部分人。

总之大明的官不是给大学生设的,成为大学生只是代表朝廷会优先考虑从他们中选治国人才。而不代表着,治国人才必须是他们。学而优则仕在今后的大明走不通,大明要的是既要学而优,更要用而优的人才。”

面对官员门根深蒂固的思想,朱由检不得不长篇大论,抽丝剥茧的给他们将自己的理念和设计政策的方向讲清楚。

前几年,事情还不到必须要高府重视的程度,可以拖一拖,有的没的试一试。可以想着用曲线推进、水磨功夫来应对。可现在、朱由检算是看明白了,不切实制定路线图,不在正经的行政层面规划和强制执行,纯靠引导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孔老夫子开始,好好学习、进入官场,就成了国人所认为的上学的唯一价值。上学不当官,哪还上个锤子的学?好好学习还有个毛用?

据朱由检让锦衣卫暗自调查的数据显示,连民办大学、毕业后进入私有企事业的人都没多少,大学肄业生中,进入私企的还是没多少。有的进不了官场,干脆选择不就业,直接到家里当青虫。还有的、因为打击太大成了精神病。京师大学的肄业生中,已经出现了十来个疯子。

明明有人肄业之后,挣大钱、成为人生赢家。但榜样力量太有限,不足以改变社会意识。

还有、大明的民企也是太不争气,除了一些特殊行业会高薪聘请特定专业的大学生外。其它的,根本没有没那个意识花这钱。就连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行业,也没人将主意打到工科大学生身上。他们不是不知道工科大学生是有很用的,纯粹是舍不得开高工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