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515章 车站拜相?搞的这一出让当事人很慌乱!

海船、对郑大木来说是最有亲切感的事物,往常他只要一踏上大海船,心中会自然而然的生出一股安宁感。

可这次、踏上自家海船、离开天津港的时候,他的心却有些慌乱。自到京城之后形成的压迫感,至今没有消散。天津港的繁盛,也给他留下了极强的影响。

曾经他以为、泉州的月港就已经是世上最为繁华的港口了,自己也是见过杭州、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可这次北方之行,却让他发现,自己是小瞧了大明。人们常说天下繁盛尽在苏杭,说这话的怕是南方人吧?北边的京津两城,似乎丝毫不比江南城池差啊。

前两天,大明朝顶级重臣周延儒亲自跑到了他的住所,以看望病情的缘由,给他传了话。若是没打算与朝廷谈出个结果,郑家的所有人尽可以先回福州,等形成统一意见后,再行谈判。另外、陛下对郑少将军很是赏识,望其能把持住自己,莫要将自己的前途给耽误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周延儒没来的时候,郑家一众老小想的是如何脱身,可周延儒说他们尽可以离去后,包括小郑在内的所有人都傻了眼!啥意思?合着不光是咱们不想让谈判有结果,人家似乎也不想取得结果啊。难道那样苛刻的条件,在他们看来都是最坏的结果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北京如此大度的态度,背后肯定有依仗,莫非他们觉得我郑家就是案板上的鱼,根本没有掀起风浪的可能?在人家眼里咱压根就上不了台面吗?

“大木、周太师让咱们回去后将郑彩的家人送到北方,此事给老将军该如何说?”郑鸿奎是郑家的实权人物之一,也是此次北上谈判的话事人之一。此时他的心情也不是甚好,面色沉重的与郑成功并排站在甲板上,回望着渐渐远去的北方海岸。

“老叔、此事森儿回去后给父上说吧。郑彩叛了咱家,哪是他的事,可这次北行,朝廷立信在先,若是我们扣着郑彩的家人不放与事无补,反倒是格局小了。”

“儿郎们说郑彩现在经常出航于朝鲜海域,甚至他的舰船在东瀛一带都有踪迹,说不准过些时日,他的舰船会在东瀛航线上与咱们的船队对上阵,放其家人北上,会不会有后患?”

“战场上的事,留在战场上来解决,莫要牵扯到不相关的妇孺,咱家还没沦落到以妇孺之命谋活的地步。郑彩是退了毛的鸡不足为虑,现在最麻烦的是已经在宁波站稳了脚跟的任双友所部。有张名振这个坐地户的支持,吾怕他们很快就能继续南下兵临福州。”

“任双友的海军确实是当前第一大敌,他们海船上装的连珠炮凶残无比,让我们的船没有近身之机,属实难对付。”

“途径天津的时候,吾特意留心看了一下商港不远处军港的情况,里边进出的新船为数不少啊,若是让他们的船数再超过了我们,情况就更糟糕了。眼下,最要紧的是回到福州,尽快劝父上图谋广州!只要拿下广州,再与西洋人相商,从他们手里多买些船炮,局势尚有可为。”

“靠红毛的火器,恐难抵得住朝廷的火器。”

“论威力、红毛的火器确不如北边的火器,但其海船还是有优势的。操持灵活,再辅以咱们儿郎海战的经验、多用远炮进行作战,大抵是能有周旋余地的。眼下对我们有利的是只需面对北边的海军,而不是还要与他们打陆战。献贼身亡后,整个南方应该是再无强手了,只要抓住时机,尽快将两广拿到我们的手中,再精练强兵,大局犹有可为。北边的朝堂以为打败了建虏,天下再无对手,故此才丝毫不在意对咱们招安的事,这就是上苍赐给咱们的良机,他们迟早会后悔今日的决定。”

有人离开了京师,有人回到了京师,崇祯二十二年十月,内阁大学士、北直隶总督吴甡,从保定乘着轨道车抵达京城车站。

刚下马车,他发现迎接自己的队伍的阵容有些太过夸张了。不但在京的阁臣、六部尚书、以及九卿悉数在场,连军令堂的几位都督都来到了车站,甚至连京城的卫戍部队白杆兵也有近千人摆开了阵势,列队站在车站里。

怎么这么大的阵势?吴甡有点被吓住,赶紧急步向站在人群最中央的周延儒走去,他要问一下到底是咋回事啊?你们这么一大帮子人立在这里,不会就是为了欢迎我吧?虽然、俺老吴马上要入阁当首辅了,可也承受不了这么盛大的迎接仪式啊!

“鹿友留步,吾等在此是专侯你的,你规整一下仪容准备接旨。”

颁旨?有那么急吗?一大帮子人跑到车站上来干这事,做的有些莫名其妙了。虽然吴甡有些不理解,但出于对圣旨的尊重,他还是赶紧收拾了一下仪容,跪地准备接旨。

见吴甡准备好了,周延儒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打开圣旨,开始郎声宣读起来。

当老周白胡子一翘一翘的将圣旨的内容慢慢读出来后,跪在地上的吴甡都被惊傻了。圣旨的内容其实并不出人意料,就是封他为大明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相。问题是颁旨的场合和阵势有点吓人,这不应该是在皇宫里干的事吗?跑到人流密集的车站来颁这么重要的圣旨,卫戍部队的外围此时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好不好?眼前的阵势,感觉好生奇怪,朝中的大臣,还有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出这幺蛾子干什么!弄的听完旨意的吴甡,此时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封圣旨从用词措句来说是感觉拜相的圣旨啊?可大明好久都没整过这出了。按照古礼,若是真的拜相的话,好像是要三辞三受才合理,反正是不能圣旨一读,自己就上杆子去接着。现在的麻烦是吴甡也不知道这到底算不算拜相的圣旨,自己以拜相的之意和礼节来对待也不合适,不以这个礼节来对待好像也不合适。怎么办?他真的没注意了!你们搞这一套,能不能事先沟通一下,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