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无品通天侯 > 190、谁稀罕这个玩意

无品通天侯 190、谁稀罕这个玩意

作者:小苏打不掺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傍晚时分,送走最后一拨贺喜的客人,郡主亲自张罗着,把自家里来的人留下来吃了一顿大餐。

不是舍不得请那些人吃饭,上次已经有了教训,这次本来就是一件小事。

就是一个勋位,在现在的环境下,京城单单国公就有几十位,加上遍地跑的侯爷,伯爵这样的职位确实不值得大肆庆贺。

还有就是现在时机非常敏感,上次那样的事情千万不能再出第二次了。

再加上当事人不在家,怎么庆祝都有点不合适,袁睿要是在家摆几桌,简单吃个饭也不算什么。

这样的情况下,那边又出现了紧急情况,还是算了吧。

当然自家人不一样,怎么吃都没事。

魏国公夫妻二人加上徐光泽、定安郡主跟小侄子,还有就是孟大学士夫妻两人,整整一大桌子。

吃饭的时候,郡主看着自己的侄子还有小河的大胖儿子,有点羡慕,悄悄说了一句。

“要说这个小子亏了,本来可以继承爵位的。”

“姐姐,你就蒙我行,爹都说了,那是不世的嘉善伯,根本传不了。”小河偷笑。

这次还真是,也不知怎么的,圣上册封的时候,给的就是一个最次的伯爵位子。

现在袁睿两个女儿,都是县主,还真没有可以继承的人,要说圣上不是故意的,根本没人信。

“你傻呀,就凭他爹那个聪明劲,换成世袭的不跟玩的似的。”

“姐姐,不对啊,即使变成世袭,留给你家未来的小子不也是蛮好的。”

“哼,一个伯爵位子,我才不稀罕呢,我家儿子那至少是国公。”

“我看也是,就凭你家袁睿那个折腾劲,国公没得跑。”

坐在边上的定安郡主听到了两人的悄悄话,趁着儿子跑去找爷爷了,也转头过来参与了讨论。

看到孙子跑来,魏国公和孟大学士停下了交谈,转头哄起了孙子。

这段时间,孟大学士对朝堂的局面确实看不透,他心里有点小慌,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要递交辞呈归乡。

这次来见郡主,也有请教魏国公的意思。魏国公对孟大学士印象很好,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善在朝堂中左右逢源的人,就冲袁睿的面子,他都会实话实说。

目前来说,对孟大学士没什么影响,他是一个翰林院的文人,跟朝堂本来就是两条线路,又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心思,碍不着别人什么事。

所以,魏国公直接安慰他不要着急,慢慢看着就是,对于朝堂来说,盯着他们这些人的几乎没有。

“夫子,我爹说的也可能有点偏,但是目前我在朝堂里听得比较多的也是这样的说法,翰林院,京城学院这些都不会有什么影响,这次圣上是为了北征做准备,很快就会过去。”

坐在孟大学士另一边的徐光泽看老爷子忙着哄孙子,接着说了一句。

“不瞒世子,我不是痴迷官位,按照我的意思,去年我就想递辞呈了,可是当时才刚刚被圣上赐封,担心会惹圣上不满,所以才没有作声。今年,袁睿外出为官,孙子又出生了,要是让我选,宁愿在家里带孙子玩!”

“对,对,带孙子好,我们这么大年纪,折腾个啥劲,回家带孙子舒服。”魏国公哄着孙子,转头附和了一句。

“不过呢,你也别急,不要赶在一时,否则圣上还以为你真有什么想法了,不凑热闹,等时机成熟了,一切都好办。”

“是的,是的,国公说得极是,我还无所谓,别给袁睿添麻烦才好。”

“夫子,别多想,那个小子,就是把天捅破了,圣上都不会找他麻烦的,放心。”

可能是这句话声音大了,对面的郡主几人都听到了,马上招来了郡主的白眼。

也不知是不是老爷子对袁睿太相信了,目前都到了这个地步,老爷子一点都不急。

郡主可不一样,她是真的有点担心了。

大半年过去了,听说那边的情形越来越不好。

“姐姐,你说相公都去了这么长时间,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他呀,在外不知怎么自在呢,怎么会想着回来。”郡主不禁撇了撇嘴。

“姐姐,要不,要不,我带着希文去潭州看看,”小河轻轻问了一句。

“其实也可以,不过二哥说,过段时间,他成亲的时候,可能相公会回来,还是等他回来后,再商量怎么办。”

郡主不是随便吃醋的人,这么长时间,相公那里还真确实需要有个人跟在边上了。

二哥当时回来,跟老爷子商量了,最好找个机会让袁睿回来一下,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来处理。

如果不是这次的事情太突然,魏国公都想着找个时间跟圣上提这个事情的,可惜,这件事发生的太过于突然,只能等待下次的机会了。

辰州府古称沅陵,位于潭州以西,衡州以北,与蜀州相邻。辰州算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区域,汉人仅占三分之一,有一半的苗人和少部分的侗族、瑶族等其他民族。

辰州府的卢阳县就在武陵山苗人与武冈寨的中间,东临武陵蛮不到二百里,西靠武冈军寨不到百里,算是汉苗中间的一个缓冲地带,以往大部分的汉苗交易也在这里进行。

自从朝堂在靖州设立交易司,卢阳这里就变得尴尬了,其他府县的很多物品就不在这里进行交易了。这样一来,附近的汉人所能拿出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苗人的需要。

卢阳县衙也没有办法,靖州本来属于贵州巡察使司管辖,跟潭州相互没有关联,二就是靖州交易司更是直属户部。

别说靖州府,就是贵州巡察使司也管不了,更不是一个知县可以指手画脚的,有意见也只能憋在肚子里。

卢阳知县不像潭州大部分的官员那样正在为了水灾发愁,卢阳因为地势的原因,这次几乎没有受灾,不管是作物产量还是其他的农事,都很正常。

卢阳知县柳景林本来就是蜀州广安府人,家庭出身一般,祖上做过小吏,父亲是县谕里的讲授。

所以他从小就精读诗书,加上天资还算不错,在熙宁九年的科举中名列二甲五十七,被直接授卢阳知县,到现在已经任职六年了。

本来他是希望自己能回蜀州做官的,可当时吏部选官,他一没人脉,名次也不靠前,二呢,家境一般,想要拿银子出来打点都没有,只能眼看着好几个一等县被同年的了。

卢阳呢,不是很差的地方,按说也应该是个比较热门的地方,可是有一点,卢阳的苗人太多了,很多新任进士对这样的环境还是比较在意的,就把卢阳空出来了。

他不一样,在蜀州待了二十多年,土生土长,不但对苗人熟悉,对其他民族也有很多的了解,吏部官员正愁没有官员愿意到卢阳,有个送上门的,马上就给了机会。

柳知县有些风闻,说是山上的苗人越来越不满了,不单单是怨言那么简单,还可能会有一些过激的手段。

开始柳知县没有太在意,毕竟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经常有这样的风言风语,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大家还是要凑合着过日子的。

对于柳知县来说,即使他知道了苗人可能会对汉人不利,想做准备也不容易,根本做不到什么封城、抓人这样的事情。

也许,在一般汉人的县城里这样的事情很简单,可是在卢阳这样苗人占了一半多的地方,县城里到处都是苗人,真要是想对苗人动武,不说什么消息泄露这样的小事,搞不好,根本不用城外的苗人,仅是城里的苗人就能把汉人赶出去。

但就便是这样,他这个知县还是要做一点事的,万一真有事,不能待在县衙等死不是。

他也有一点经验了,那就是先把城里比较有名望的苗人找来,把事情、矛盾说清楚。

可等他见了这些人,马上就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这些人平时的时候很客气,也很尊重他。

作为一个知县,他在卢阳说话还是有不少人听的,大家相互之间也有更多的关联,所以没有大利益相冲的时候,都很实在。

可是这次,有点不同,客气也是客气,可是几个人的神色多少带了一点疏离和试探,不但柳知县没能探听到具体的消息,还加重了自己的猜疑。

等到了晚间,县丞偷偷前来,告诉了他一个比较棘手的消息,苗人真的在准备动武了。

虽说平时他和县丞多少有点不对付,可是他相信在这个问题上,县丞不会胡说,出了问题,可不仅是他这个知县倒霉,县里的所有官员都会跟着倒霉。

现在送消息出去不知道会不会晚,武冈军寨还有不少的边军,只要先把苗人的愤怒先平息下来,再慢慢谈就是了。

可没等他做任何反应,县城里出现了变故,苗人通知了城内的大部分百姓,只要大家按照现在的样子正常过日子就好,不会有任何财产及生命安全的损害。

当晚一位苗人的资深老丈到了县衙,跟柳知县做了正式的商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