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开局反了武则天 > 第104章:科举(2)

大唐:开局反了武则天 第104章:科举(2)

作者:宗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唐皇帝令:福德二年秋季科举大考,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主考官,礼部尚书范履冰为副考官,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宦官宣读诏书。

“臣奉诏!”

韦待价和范履冰领旨,宦官将鱼符交给二人,从即刻起他们就是正式的正副考官,这次考试就选在国子监进行。

为了防止考题泄露,李璟下令让左扬鹰卫大将军李多祚,率领左扬鹰卫将士将国子监围起来,所有考生进入国子监,不得跟外人接触。

至于这次出题的考官,早就在出完题后,被送进国子监隔离开来,任何人不得探视,直到科举结束为止。

科举考试当天,来自各地考生来到国子监,在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接受门口禁军的检查,看看有没有夹带私藏。

除了允许带进去的笔墨,以及吃食外,其他一律不准带进去。

在考试的这段时间里,考生都要待在里面不能出来,在里面没有水给你洗澡,也不会提供食物,睡觉就在给你的考试位置上睡。

通过检查的考生,才能领到号码牌,进入考场找到自己考试的位置。

科举考题从摄政王府出发,由王府侍卫护送到考场,也就是贡院。

这次科举的题目,是从吏部和礼部出的考题中,各抽选一部分出来混合在一起的。

为了防止有人作弊,李璟下令这次科考采用糊名的方式进行,将试卷上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

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考生完全可以在卷子上做标记、写暗语等方式,提醒阅卷者自己的身份,依旧存在着徇私舞弊的现象。

应对科场舞弊,北宋想出了新的方法,那就是推行誊录法,派专人将考生的试卷全部誊抄过录一遍。

阅卷者只能看到誊抄过后的试卷,有效杜绝了通过字迹、暗语等给人情分的可能,但也不是说就没有办法舞弊。

有身份背景的人,手眼通天的人,可以收买阅卷管,自然也能收买誊录的人,让誊录的人在上面做点手脚,还能做到的。

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糊名法加誊录法,是现在最好的防止作弊手段。

誊录人选李璟也想好了,就选弘文馆,以及东宫崇贤馆的学生来誊录试卷。

等所有考生入场,关闭考场大门后,科举正式开始,主考官和副考官一起,解封被密封的考题,向所有学子出示考题,考生根据考题,以及要求作答。

在大唐,科举分为两种,分别是常科和制科,每年都举行考试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的考试称制科,都是通过考试为朝廷选拔人才。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受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大唐要求很高,后来逐渐废除。

废除后,凡是乡试考中的皆称秀才,到了明清时期,用来称呼读书人、书生为秀才。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大唐常科的主要科目。

高宗皇帝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大唐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大唐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

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李璟对明经科进行了改革,不再是将经书任意揭下一页,不再让考生填充,墨义也不再是对经文字句作简单的笔试,而是要求考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并且,李璟还在选出来的经文字句,提出一些问题,让考生根据经文来作答等等。

毕竟,这是为大唐选择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人才,如果只会死读书,还怎么能协助皇帝治理天下?

包拯坐在属于他的号舍,又俗称考棚。

每个号舍有1.5平米的空间,两边都是砖墙,防止考生相互偷窥,号舍内的两边的砖墙上离地47厘米高和78厘米高的地方。

分别留了一道砖托,用于搁号板用,号板由两块木板组成,如果将这两块号板都放在下面那一道砖托里面,合起来能够铺满号舍,就变成了一张床。

如果考生需要答题写字,就将靠外面的号板挪到上面的砖托上,里面的号板不动,这样就组成了一套桌椅。

考生在这里考试一共分为三场,每场考三天,考生要在这里待上九天六夜的时间。

考生纷纷找到自己的号舍入座,这时两个八品官员,带着几个侍从,巡视过来。

他们分别来自礼部和吏部,他们是来向大家宣读考场纪律的。

今年不同往日,考场的规矩做了一定的变动,不再是之前的考场规则。

为了让考生有更好的考试环境,李璟让吏部和礼部组成巡视组,时刻巡视考场情况,同时,考生要是有什么突发情况,也可以向巡视的官员上诉。

比如身体不舒服,需要医治,或者卷面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上反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