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朝夜行 > 第五百三十三章 当街质问

皇朝夜行 第五百三十三章 当街质问

作者:南极稻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新罗的使臣退下之后,大殿里依然很安静,一时没有人说话,李二往后微微一靠,沉声道。

“新罗一直都是大唐的属国,新罗时时进贡,对大唐十分恭顺,如今遭到了高句丽的进攻,有灭国之危,都说说吧!”

文官们一时都没有说话,新罗被高句丽进攻即将灭国,这确实是个难题,不管吧不太好,管吧鞭长莫及,然而对于武将们来言这就简单的很了,尉迟恭立即出列,沉声道。

“圣人,新罗是大唐的属国,高句丽却擅自动兵,根本就没将我们大唐放在眼里,根本就没将圣人放在眼里,必须严惩高句丽,才能镇住高句丽!”

程咬金也出列道。

“圣人,若让高句丽吞并了新罗,再吞并了百济,那高句丽必然实力大增,高句丽一直对中原王朝不敬,虎视眈眈,所以,臣觉得决不能坐视高句丽吞并新罗,不然辽东边患遗祸无穷!”

这话说到了程咬金的心坎里去了,李二沉声道。

“哦?那卢国公的意思是?”

想到从李庸那里听到的消息,程咬金果断道。

“启禀圣人,臣觉得当出兵征伐高句丽,为新罗解围!”

程咬金话音一落,文臣立即交头接耳的热议起来,他们就知道像程咬金这样的武将们一定会提议出兵,这些武将们一门心思就想着打仗,除了打仗就不会想点别的。难道就没想过前隋的前车之鉴吗?马周立即出列,大声道。

“圣人,臣觉得卢国公和鄂国公所言大谬,前隋三次东征,征夫百万,耗费民力无数,皆无功而返,以致国家分崩离析,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臣觉得出兵之事当慎之再慎!”

给事中杜正伦当即出列拱手道。

“圣人,臣亦不赞同出兵,前隋之鉴,天下警醒,若高句丽敢兴兵进犯大唐,那朝廷派兵东征是应有之义,可若是为了新罗而东征,实在不值得冒此大险!”

有了开头,一个个文臣们纷纷出列。

“高句丽虽然一直贼心不死,但是对大唐却也多有敬畏,若选一位果敢刚毅之士出使高句丽斥责高句丽王,高句丽王臣必然发憷忌惮。”

“再选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百济,分说其中厉害,敦促百济出兵帮助心里抗击高句丽……”

“高句丽既然已经攻占了二十余城,眼看就要吞并整个新罗,又怎么会因为一个朝政钦使就半途而废,将已经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

“百济显然是和高句丽达成了什么协议,新罗不妨苦苦相求,而且将所有的利害关系都分析了个清楚明白,朝廷派一个能言善辩的钦使又能起到什么作用?百济鲜少派使节来,原本就对大唐不算恭顺!”

“能不能成,不试一下又怎么知道呢吗?”

“试一下?新罗节节败退,危在旦夕,哪还有时间去试一试?等试过之后,新罗已经被高句丽吞并了,什么都迟了!”

“说的对,如今新罗危在旦夕,哪还有时间去试一试?只有快点出兵才能解新罗之危!”

整个大殿上文臣武将可谓是吵的不可开交,出兵有出兵的理由,不出兵又不出兵的理由,事实上,这些理由都没有错,关键是怎么权衡,所以无论是坚持出兵的大臣,还是坚持不出兵的大臣,谁都说服不了谁,李二坐在御座上一直都在安静的听着,无论是支持出兵的臣子所说的理由还是不支持出兵的臣子所说的理由,他全都清楚,其实他心里早有权衡,所以心里波澜不惊,一点都不纠结,整个朝堂上的辩论十分的激烈,可以说大部分的朝臣都参与了进来,自从李二登基以来,还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盛况呢!当初李二决定对突厥动兵的时候,朝中波澜不惊,可是一点争吵都没有,毕竟,突厥的骑兵都到了渭水河畔,那是大唐的君臣的奇耻大辱,所以君臣上下众志成城,一直都在为征突厥而做准备,如果高句丽是进犯大唐的话,那现在朝中也不会有什么争议,肯定是一致决议出兵,对于朝堂上的争议,李二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他的目光一直在朝臣之中逡巡,他的心里一点都不着急,虽然整个朝堂上看似吵成了一锅粥,但是像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徐世绩、魏征、褚遂良等人都还没有出声呢!李二的目光转了一圈,不由落在了李庸的身上,这才发现李庸抄着手正兴致勃勃的听着呢!李庸也没有出声,但是杜如晦等人却又截然不同,杜如晦等人虽然没有出声,但是面色却十分凝重,皱着眉头,显然一边听着周围的辩论,一边在心里权衡,唯有李庸,抄着手在听,面色十分的平静不说,嘴角还微微翘着,李二有些无语,李庸这哪是参加大朝会,分明是去戏园子看戏一样,李庸确实心情十分的放松,就如同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才智之士恐怕都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出兵,但是李庸却不同,因为他已经知道结果,所以心里反而放松,李庸也没有开口参加到辩论中去,因为也不差他一个,决定出兵对皇帝来说并不难,因为朝堂上并不是一边倒的劝阻,而是一部分支持出兵,一部分劝阻,这样争执难下,本就需要皇帝来决议,不论皇帝做什么决议都说的过去,所以,李庸也觉得完全没有参与进去的必要,这样的朝廷大辩论,他就算参与进去也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不过是白白浪费口水罢了,对于皇帝来说,决定出兵不难,难的是御驾亲征,出兵,武将们都很支持,甚至也有文官支持,但是如果皇帝决定御驾亲征的话,恐怕程咬金等人也不见得支持,到时候,对于皇帝才是真正的麻烦,大殿里的文臣武将们一个个争的面红耳赤,这场辩论仿佛永远没有停歇一样,李二干咳了一声,王公公上前一步高声道。

“肃静!”

整个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李二沉声道。

“大家的议论某也都听了,兹事体大,某也还需再思索一下,容后再议,时间不早了,散朝吧!”

“散朝!”

随着王公公响亮的声音之后,一众大臣们见礼,然后纷纷退了下去,兹事体大,皇帝一时没有决定下来倒也正常,众人在散朝之后,也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在这件事上,文臣和武将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分歧。

“李庸,怎么刚才好像没听到你的声音?”

程咬金走出大殿有些疑惑的问道,尉迟恭、李孝恭听了不由转过头来看着李庸,那会儿在大殿里的时候,他们只顾着搜肠刮肚的辩驳那帮子文官们,倒是没有注意到李庸,这会儿出来之后,他们才想起来好像没听到李庸说话啊!李庸笑道。

“几位伯父舌战群儒,英姿勃发,我都插不进话去!”

程咬金听了不由眉开眼笑得意的点头,刚才他也是说的十分过瘾,他们几人在朝中一向都是胡搅蛮缠,难得有这样理由充分的时候,喷的那叫一个过瘾,宫外,金胜曼和金文志虽然离开了皇宫,但是却并没有回四方馆,他们知道在他们离开之后大唐皇帝和臣子们就会商议是不是要出兵,此刻他们心里紧张急了,如果大唐皇帝决议不出兵的话,那他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金胜曼和金文志此来是抱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而来,毕竟,如果大唐不出兵相助,那他们新罗很可能就被灭国了,所以他们倒也极为舍得使银钱,在宫外就很顺利就打听到了早朝的信息,毕竟整个宫里都议论纷纷,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听到朝堂上吵了半天,皇帝也没有做下决定,他们有些失望又有些期待,这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如果皇帝十分干脆的拒绝出兵相助,那他们就没有任何退路了,皇帝还没有决定好,就说明皇帝心里还是有出兵的念头,但是也还有忌惮,还是应该找机会再求见皇帝,继续求皇帝出兵,就在金胜曼和金文志感到忐忑的时候,就看到李庸和几个老将军一起骑着马行来。

“既然皇帝心里犹豫,那李庸这样皇帝的信臣很可能就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金文志沉声道,金胜曼听了不禁抿起了嘴,望着行来的李庸目光幽幽,是啊!皇帝现在犹豫不决,也许只要李庸稍稍施加影响就会影响天平的平衡,金胜曼深吸一口气缓步上前,出现了大街上,正好拦住了李庸等人的去路,金胜曼微微福身道。

“可是荣富郡公?”

程咬金等人端坐在马上并没有下马,一个藩邦小国的公主而已,而且还是即将灭国的藩邦公主,根本就不值得他们如何客气,李庸左右看了看,他旁边的是程咬金和尉迟恭还有徐世绩、尉迟恭,没想到金胜曼没认出他们来,反倒是认出了他,人长的帅就是没办法啊!李庸也没下马,端坐在马上微微拱手笑着点头道。

“不错,我就是李庸,见过公主!”

金胜曼深吸一口气,眼睛都红了,沉声问道。

“听说荣富郡公和渊盖苏文是至交好友,不知道能否请荣富郡公写封信去劝渊盖苏文罢兵休战?”

李庸笑道。

“公主说笑了。”

金胜曼认真道。

“我没有说笑,高句丽大军侵入,攻城拔寨,烧杀抢掠,新罗犹如人间炼狱,郡公宅心仁厚,还请郡公怜惜我们新罗的百姓,渊盖苏文就是借了郡公的名头,所以才大胆侵入我们新罗,若是郡公写信去,相信渊盖苏文一定会退兵的!”

李庸微微歪头道。

“渊盖苏文进攻新罗是奉了高丽王的旨意,是高丽文臣们的共同决议,又岂会因为我的一封信就退兵,公主未免也太高看我了!”

李庸说的是实话,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就算李庸真的写封信去让渊盖苏文退兵,渊盖苏文也不会退兵,金胜曼咬牙道。

“可是,我们从高句丽得来的消息,高句丽之所以敢出兵攻打我们新罗,就是因为有荣富郡公在大唐斡旋,保证大唐不会出兵干涉。”

骑在马上的程咬金等人听了都不禁微微一愣,还有这事?高句丽之所以敢出兵竟然是因为获得了李庸的支持?就说嘛,高句丽王一直对大唐挺忌惮的,时常遣使来朝,再联想到李庸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程咬金禁不住嚷嚷道。

“好哇李庸,怪不得你今天在朝堂上一声不吭,你不会真的想帮高句丽吧?”

尉迟恭也叫道。

“你小子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如今皇帝正犹疑不决呢!你不会偷偷跑去劝皇帝不要出兵吧?”

金胜曼和金文志听了不由心中一惊,李庸今天在朝堂上竟然一声都没吭?为什么?李庸肯定是想看看情形,然后私底下再去劝说皇帝,李庸无奈道。

“没有的事,我帮渊盖苏文干什么?不过跟他喝过几顿酒而已!”

程咬金他们听了立即就信了,对于李庸他们没道理怀疑,就算渊盖苏文真的和李庸关系很好,还能越过他们这些李庸的叔伯去?程咬金他们相信,但是金胜曼却不信,在她的心里,李庸就是大奸臣,大奸臣的话怎么能信呢?金胜曼还待要说,金文志已经开口道。

“郡公文名传遍天下,我们在新罗对郡公的才名也是如雷贯耳,所以见到郡公不禁激动不已。”

李庸笑道。

“一点才名而已,不值一提!”

金文志十分恭谨道。

“郡公实在是太过谦了,下官对郡公的才华敬仰不已,做梦都想着登门求教!”。

待李庸一行人离开之后,金胜曼愤愤不平道。

“你都听说了,他在朝堂上默不作声,分明是另有打算,你干嘛还对他这个大奸臣说这么多敬仰的话?”

金文志劝道。

“下官知道公主心里着急,可是这么当街拦着他质问,只会弄巧成拙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