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朝夜行 > 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朝会

皇朝夜行 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朝会

作者:南极稻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联想到皇帝今天将弹劾李庸的奏章留中不发,魏征觉得皇帝就是想包庇李庸,他当然明白李庸的圣眷,他知道要皇帝惩处李庸很难,但是,他必须迎难而上,劝谏皇帝乃是人臣本分,魏征离开东市之后径直回府,但是马周却并没有,而是拜访了同僚好友,很快,东市出现了不少朝中官员的身影,他们在东市里逛着,看到皮货铺子就往里走,长安城很热闹,西山别院更热闹,虽然天气寒冷,但是西山别院的一众丫鬟们起的比往常还要早,她们心里很激动,以至于昨晚睡的挺晚,但是她们仍然起的很早,对于去骊山小住,大家都十分的激动,都是活泼可爱的姑娘,当然喜欢出去逛逛,原本长李丽质不打算带太多的人,但是耐不住府里的丫鬟婆子们太过踊跃,所以当一大早出发的时候,光是马车竟然就浩浩荡荡近百辆,府里出动了两百警卫,长孙皇后还派来了五百侍卫,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数里,这也就是在城外,不然还不在长安城内引起轰动?就在李庸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西山别院朝骊山进发的时候,李二迈进了大殿。

“臣等拜见圣人!”

李二在御座上坐定,摆手道。

“众卿免礼!”

马周当先出列,沉声道。

“启禀圣人,臣有本奏!”

看到马周,李二有些头疼,这家伙堪称是魏征的接班人,也是铁面无私的喷子。

“马周,你有何本要奏?”

李二问道,马周昂然道。

“臣弹劾荣富郡公李庸,荣富郡公传播错误的情报,引得长安人心惶惶,朝廷错下政令,荣富郡公难辞其咎!”

其实程咬金、尉迟恭等人早就预料到会有御史跳出来弹劾李庸,马周话音一落,程咬金立即跳了出来,大声道。

“马周你怎么知道李庸的情报错误?你是有千里眼还是有顺风耳?能听到看到辽东的情形吗?”

马周沉声道。

“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辽东的急报传来,难道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尉迟恭插嘴道。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急报现在还没传来,并不代表今后不会传来,你现在就弹劾李庸未免为时过早了吧?”

马周沉声道。

“圣人,臣绝非妄言,臣走访了东市、西市的皮货商,其中有不少人刚刚从辽东回来,他们都说辽东很太平,没有发生战事,无一例外!”

程咬金和尉迟恭等人听了不由微微一愣,还有这事?这些人竟然还跑去找最近从辽东回来的人查问,脑子挺聪明啊!这还真让人措手不及,就在程咬金等人发愣的时候,御史们纷纷出列。

“启禀圣人,臣也去东市西市查问,甚至还问到了好几个昨天才从辽东返回长安的商人,他们全都说辽东很太平,根本没有发生战事。”

“启禀圣人,臣也去了东、西两市查问过,辽东没有战事!”

“启禀圣人,臣也查问过,高句丽并非犯边!”

李二坐在御座上只是静静的听着,心里并没有感到惊讶,毕竟都过去这么久了,也该露陷了,一众臣子们要是还不怀疑,还不弹劾李庸,他倒会感到失望,这届大臣到底行不行啊?愣过之后的程咬金叫道。

“那些商人的话能信吗?他们知道什么军国大事?”

魏征出列道。

“他们或许不懂军国大事,但是他们却更知道辽东太不太平,圣人,臣也去了东西两市问过很多从辽东来的人,他们都说太平很太平,臣很想问问荣富郡公,高句丽到底有没有动兵?”

众人听了这话,目光都像武将的行列寻去,那里根本就没有李庸的踪迹,事实上他们一开始就没发现李庸,他们只是以为李庸在后面,没想到大殿里竟然也没有李庸的踪迹,到这里他们顿时就明白了,李庸一听是请了病假,没来早朝,这算什么回事?逃避?还是有恃无恐?魏征等人心里对李庸的态度都有点火,这事说严重也不算严重,毕竟也没有酿成什么大的损失,但是李庸偏偏没有来,这让他们觉得李庸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尉迟恭等人当然知道李庸没来,他们心里也很无语,李庸这小子以为躲在家里装病就能躲过去吗?太天真了,根本不可能,如果这样就能躲掉,那御史的唾沫星子就没那么可怕了,因为你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躲得了明天,躲不了后天,你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扫了一圈,魏征沉声道。

“原来荣富郡公今天没有来早朝啊?”

李二微微点头道。

“不错,李庸因为有事,所以没来早朝。”

一众文官们听了不由心中一动,是有事没来早朝,而不是有病没来早朝,没来参加大朝会,一般都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有病,因为不可能有别的事比大朝会还重要,马周沉声道。

“臣斗胆敢问圣人,荣富郡公为何没有参加大朝会?有什么事比大朝会还要重要?还是荣富郡公知道自己会被弹劾,所以故意没来参加大朝会?”

废话,那小子就是因为知道要被弹劾,所以故意躲开了,虽然李二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却不能说出来,李二含糊道。

“李庸啊?去了骊山,所以没法今天的大朝会。”

骊山?去骊山干什么?骊山除了行宫好像也没别的啊!难道去冬游去了?把长安搅的人心惶惶,把朝廷搞的鸡犬不宁,李庸竟然躲到骊山去游山玩水去了?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啊!魏征沉声道。

“圣人,荣富郡公散播了高句丽出兵的消息,搅的满朝风雨,在这样关键的时候,却抛下国事去郊游,还有一点人臣的本分吗?臣弹劾李庸,不辨是非,怠慢国事,恳请圣人惩处荣富郡公!”

徐世绩平静道。

“魏大人,你们说李庸散播搅的满朝风雨,老夫很好奇,你们到底谁听李庸说过啊?”

这话还真将魏征等一众文臣给问住了,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听李庸亲口说过,众人的目光全都转向了程咬金,程咬金目不斜视,微微低着头,目光下垂盯着尉迟恭的屁股,仿佛尉迟恭的屁股多么好看一样,魏征沉声道。

“大家确实没有听李庸亲口说过,但是却都听卢国公说过。”

“确实是听卢国公说的!”

“老夫也是听卢国公说的!”

“本官也是听卢国公说的!”

一众文官们低声议论道,虽然那些武将们没有开口附和,但是他们却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他们也是听程咬金说的,这下程咬金没法再装作听不到了,嚷嚷道。

“这关俺老程什么事?俺老程是个粗人,不过就是随口说过几句而已,那都是你们自己口口相传!”

什么叫都是我们口口相传?程咬金你这脸皮可真够厚的,明明是你见到谁都嚷嚷,长孙无忌和杜如晦、房玄龄听了不由有些尴尬,因为只是程咬金嚷嚷大家还不见得信,还有他们两个也这么说,所以众人才深信无疑,虽然众人没有提及他们的,但是他们还是感到很尴尬,但是他们又感到很冤枉,因为他们是听皇帝说的啊!现在他们也不由埋怨李庸,这小子真是办事不牢啊!怎么弄出了这么大的乱子,魏征这时候也想起了长孙无忌和杜如晦、房玄龄,微微恭声道。

“不止卢国公这么说,就连赵国公和莱国公、梁国公也这么说,而且还是圣人授意,敢问圣人可是听李庸禀报?”

李二微微颔首道。

“确实是李庸向某禀报,说高句丽有调兵的迹象。”

魏征沉声道。

“圣人,荣富郡公这是在蒙蔽圣听!”

“蒙蔽圣听?倒也不至于,自始至终,李庸都没有说过高句丽要对大唐用兵,他这是说高句丽在调兵,某为防高句丽犯边,所以才做了一些准备。到底高句丽有没有犯边,或者是不是要犯边,都还不得而知,某觉得,李庸所说的高句丽调兵的消息应当不会有假!”

李二沉声道,魏征沉声问道。

“圣人,那朝野流言四起的时候,荣富郡公为何没有澄清?为何现在荣富郡公又避去了骊山?”

为什么没有澄清?当然是因为故意不澄清,李二反问道。

“魏卿,你觉得李庸为何没有澄清?”

魏征沉声道。

“因为荣富郡公传的消息就是高句丽犯边,是圣人在为荣富郡公开脱,不然,明明有弹劾荣富郡公的奏章,圣人又为何准许荣富郡公避去骊山?”

李二不由揉了揉眉头,堂堂皇帝在大朝会上被臣子这么质问,确实很没面子啊!为李庸开脱?不可能的,他倒是希望李庸能出现在大朝会挨喷呢!但是李庸却溜了,而且连他这个皇帝都没办法,他知道皇后有多么盼着长乐快些怀上身孕,所以为了幸福他才十分明智的没有将李庸强留下来,要不然,说什么也要让李庸体会一下。要知道李庸当官的时间也不短了,却还没体验过呢!太遗憾了,李二一脸遗憾道。

“某并没有为李庸开脱,李庸去骊山也并非是某准许的,而是皇后准许的,众卿也知道,长乐天生体弱多病,李庸家中医生说长乐需要去骊山温泉温养身子,所以皇后才让李庸陪着长乐去骊山小住些日子。”

一众臣子们顿时都懵了,这怎么还把皇后也搬出来了?长乐公主天生体弱多病这确实是有的,他们也都知道,但是自从和李庸大婚以来,那可没生过一次病啊!不但不看起来娇娇弱弱体弱多病了,反而容光焕发,光彩照人,还需要去骊山温泉温养吗?但是这话谁敢说出来?谁要是阻止了这事,万一长乐公主生病了,谁担当的起?但是他们心里却又十分明白,李庸这分明就是想借机躲到骊山去,什么家中医生说的?就算孙思邈说的又怎么样?那老家伙如今在李家庄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撵都不撵不走,说不定会帮着李庸说话,偏偏孙思邈和西山医学院的那些医生是世人公认的神医,想质疑都没法质疑,想逃脱惩处?怎么可能?即便李庸不在长安城,不在朝中,也想要逃脱惩处,魏征沉声道。

“即便荣富郡公去了骊山,可他散播虚假情报,使得朝野震荡,长安人心惶惶,而且使得朝廷错下政令,臣请圣人惩处荣富郡公以正视听!”

马周也躬身道。

“臣请圣人惩处李庸!”

御史们纷纷跟上,一时间大殿里全都是要求惩处李庸的声音,虽然对这场景早有预料,李二还是感到头疼,他当然不可能惩处李庸,因为李庸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不但没有做错什么,还是有功之臣,只是不被理解罢了,虽然他想要李庸在朝中挨喷,但是却也没想惩处李庸,如果他相信,如果李庸在这里的话,他也不至于这么头疼,因为李庸可不是吃亏的性子,程咬金不满的嚷嚷道。

“不过就是说了句话,就要被惩处,哪有这样的道理?”

徐世绩出列沉声道。

“圣人,臣有话想说!”

毫无疑问,徐世绩肯定是站在李庸这边的,而且相比程咬金、尉迟恭的瞎嚷嚷,徐世绩更让人期待,头疼的李二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

“李卿有什么话尽管道来!”

李二扬声道,徐世绩沉声道。

“圣人,荣富郡公的商队远赴高句丽,并且在高句丽发现了高句丽正在调兵,所以赶紧回来禀报,荣富郡公又将这消息禀报了圣人,臣觉得这并没有什么问题,这是忠君爱国啊!诸位同僚,试想你们若是知道这消息,会选择隐瞒不报还是发出提醒?”

有御史沉声道。

“可以继续探查,确定高句丽会犯边再禀报圣人也不迟!”。

徐世绩问道。

“高句丽距离长安何其遥远?而且正是三九寒冬,辽东之寒远甚长安,要探查清楚确认下来,要等到何时?所以,臣觉得李庸将此禀报朝廷作出提醒,并无错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