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一百一十三章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李恪看着满朝文武:「有些人觉得这话不适合在朝堂上说,但是我认为没有什么不行的。

能在这里上早朝的,那都是大唐重臣,就算你们倾向于佛道肯定也不会去告密。

而那些看我不顺眼的,或者跟我有仇的,我倒是想让你们把这事传出去。

你看我不顺眼,弄死我,那只是跟我们李家有仇,但是你要是传出去这事,影响大唐的战略,那你就是人民的罪人历史的罪人,是一定会被盯在历史耻辱柱上遗臭万年的。

这个政策执行不了,我们还有其他政策,你觉得自己得到了个攻击我的手段,实际上大唐的百姓在看着你,历史先贤都在看着你们,看看是谁背弃了祖宗来当这个汉女干!汉人之女干细!败类!

这样的人必遭唾弃,成为民族的罪人,人人得而诛之!」

李恪的话让原本有小心思的人立刻收住了心思,这个罪名他们可不敢扛,也扛不起。

李恪也是无奈,这种事情必须要经过朝堂讨论,因为很多东西如果自己人都蒙在鼓里,那执行起来要不处处受到掣肘,要么就是执行的歪了,别敌人没有被坑反而坑了自己。

因为这个战略欺骗政策肯定是要大唐这边带动氛围异族才会效仿的,可是李恪可不想在大唐境内广修佛寺道观。

要是不告诉这些朝臣,那么从朝臣到百姓都会以为国家要大力推崇佛教道教。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到时候梁武帝的故事又会上演。

李恪不小看百姓的智慧,也不会高看,当然这一招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李恪自己都嫌慢,要是让他当了皇帝,这帮异族绝对没有机会等到信佛的那一天李恪就送他们去千里之外了。

跟大臣说这些,一个是表现自己的智慧,不要把他当傻子。二是告诉他们阴招自己也会用,而且放在明面上用都没事,你们想对付我,自己掂量一下。

李靖问道:「殿下是想在吐谷浑试验这三策么?」

李恪点头:「正是,这还需要诸位商量一个万全之策形成奏报,此等国家大事,我要呈送给父皇批示。」

军队的事情李恪是尽量不去管,李世民只是伤心过度,又不是死了,这个时候插手军队的事情,那才是找死呢。

不过塞两个人进去应该没啥问题,既然别人不向自己靠拢,那就培养一批自己的亲信。

苏定方和薛仁贵都是历史上的名将,他们缺的正是历练和施展自己的舞台。

本来李恪的打算是带着他们去征服世界,以这两位的军事才能收拾土著那还不是杀鸡用牛刀,万无一失!

再加上自己老婆也颇有勇力,自己手握三个大将,随便拉一个屠城灭国都是反掌之事。

但是谁想到事情突然变成这样,这一次爆炸打乱了李恪所有的布置。

不过这事不用在朝堂上说,等李世民批准的时候,李恪把人朝领兵大将那边一塞,想必对方会卖自己这个面子。

高士廉这个时候犹如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他想让李恪说说看法,不是说现在这样的看法,不说丑态百出,至少也是瞎说一通吧。

没想到李恪又条理清晰的解决了一个问题,怪不得长孙无忌说李恪城府深是个阴险小人呢,这城府已经不是深了,这是深渊了好吧,这东西像是一天能想出来的?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接来下又是常规议事,人事变动的事情由各部门自己负责,品级高的押后等李世民心情恢复了再说。

其余的事情大家都说了意见,李恪根据大家最后商定的让中书省拟定自己最后批

红就行。

今天没有长孙无忌捣乱议政提前了一个小时结束,然后各官员回自己衙门办事,李恪则去后宫见李世民。

到的时候,李世民正在抱着一本书边看边哭。

问了近侍的太监:「皇后娘娘尝采自古妇人得失事,为《女则》三十卷,又尝著论驳汉明德马后以不能抑退外亲,使当朝贵盛,徒戒其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开其祸败之源而防其末流也。

今有皇后宫人上奏此书,陛下读之,泣不成声,几乎晕厥。」

李恪皱眉问道:「这人脑子呢?这个时候上奏这个事情,是怕父皇身体好转了么?这样的人拍马屁都不会找时候,留着干嘛?恶心人么?

对母后那么孝顺,让他去守陵寝去吧!」

太监呃了一声:「殿下说的是。」

李世民见李恪来了开口说到:「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

李恪点头:「儿臣这就命人校队之后刊行天下,让天下女子效仿。」

李世民把书交给他,叹了一口气:「这两人内宫之人多来劝谏,朕非不知国事为重,实在是悲伤难忍,无心它事。这两天辛苦你了,朝堂可有什么事情?」

李恪把今天朝堂上的事情说了一遍,李世民听完之后点头:「你的建议朕当初也跟朝臣讨论,长久驻军不是那么容易的,各种人力物力的消耗更是非常巨大。

草原上只有牛马,而高原上甚至牛马都不多,得之无用,守之空耗财力,所以朝臣大多反对。

今天你提供的这个思路就很好,大唐用少量的兵力威慑,利用他们自己的矛盾分而治之,这才是长久之道。」

李恪觉得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土地的观念是真的淡薄,不能种地的土地就没有价值了?

李恪叹气:「父皇,这个可不是那么算的,您知道吐谷浑居住的地方有很多盐湖吧?那里的盐足够大唐百姓使用千年以上的。

更何况那里还有煤、铁、铜、黄金这些资源,虽然现在开采起来困难,也没有必要跑那么远去开采。

但是如果有一天大唐关内中原地区的矿产都开采完了,那么那里的矿采就是咱们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

而且朝臣看着是贫瘠,没有价值,但是大唐百姓可未必都不愿意去。

如果去的人就给一千只羊一片牧场,中原不少百姓都愿意去放牧,中原百姓可不是个个家里都有一千只羊的。不会放牧也没有关系,给几个草原奴隶就是了,慢慢就学会了,用大唐百姓总比白白便宜异族要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