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七十九章 铜、干海鲜、黄花梨木、药材与古代首饰

其实要想多赚钱的话,可考虑的项目还是非常非常多的。

许远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

明末世界的资源和特产,可大致的分为六个大类:

食物类

原材料类

日用品类

药材类

贵金属类

古董文物类

之前他一直倒腾的黄金,算是贵金属类的范畴,预计每年带来30亿的现金收入。

如果在贵金属类里,再做一番扩充的话,许远可以将黄铜考虑在内,加入到倒腾的项目中。

“现在许家庄的‘天下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已经吸纳了海量的铜钱铜料,全部冶炼提纯为精铜料后,银库内有了足足3000万公斤的精铜料储备,也就是三万吨。”

“现代社会这边精铜料的价格是6万多一吨,如果每个月倒腾3000吨到现代社会,那就是每月进账1.8亿,一年进账不少于二十亿,几乎比得上倒腾黄金了。”

“最主要的,明末那边的铜资源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民间储量就非常多,还有不少得到开采的铜矿,就算产量感人,但每个月被我吸走三千吨,坚持个十几年,坚持到海外的大铜矿得到开采,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搞!

倒腾精铜料,从下个月就要开始搞。

其次就食物类里,许远觉得有些明末世界的特产,非常有倒腾的价值。

干海鲜!

如干墨鱼、干鲍鱼、干海参以及各种的咸干鱼等。

许远去菜市场转悠过,海鲜类的干货价格特别贵(也叫发货),块头大点的干墨鱼,售价至少100多一斤。干鲍鱼按照大小体积,价格从500多/斤到几千块不等,海参也是如此,另外咸干鱼的价格也不便宜,就算味道不怎么鲜,50块/斤以上的价格也都是要的。

“不管是什么干海鲜,将它们的价格平均一下,就按200块/公斤的价格算,我每个月倒腾一千吨的量到现代社会,那就是每月2亿元的收入,一年就有二十四亿。”

“只是目前海港城的捕捞产量还不是很高,干海鲜产量更低,每月就两百来吨的样子,至少得把捕捞船队的规模扩大五倍,将总的鱼获量增加五倍,渔民渔工的数量也得增加,才能提供这么多的干海鲜。”

“不过这都不是太困难的事情,海港城的造船厂已经开始捕捞船与货船的建造了,最多一年时间,我这个目标就能实现。”

故而食品类的干海鲜,必须加入倒腾的项目。

再然后,许远想到了倒腾明末的古董文物,和各类孤本珍品书籍之类的,既能丰富华夏的文化底蕴,做出一番属于他的贡献,同时在拍卖市场上,古董文物的价值向来难以估量,是动辄价值几千万几个亿的。

如唐宋名人的字画。

元代与明中期的青花瓷。

明后期名人的山水画等。

许远这种对古董文物不太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收藏市场,这些古董文物的价值非常高,随便卖出个几十件真品,就能带来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收入。

十件,这些古董文物,许远每月就倒腾十件,不仅不会有半点困难,而且应该能赚到1亿以上。

只是他的这个想法,在穿越大联盟交流群里,立刻遭到了大佬们的无情嘲讽。

“哈哈,倒腾文物,你知不知道只要是地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国家的,如果你拿不出所有权证明,就凭空拿出那么多的真品文物,我看摆在你面前的,要么是银手镯一副;要么是500块加锦旗一面,就看你怎么选了。”

“古董文物的价值,都是某个圈子互相托起来的,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还能起到洗钱、贿赂、内幕交易等作用,你不会真以为文物本身,就值几亿十几亿这么多钱吧?”

“文物这个东西别去碰,宁愿去倒腾点珠宝玉石翡翠之类的,古董文物这块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还是弄点石头玩玩吧,什么鸡血石、田黄石、蓝宝石、青金石、翡翠石之类的,国内国外很多地方有,在古代的价格也不贵,弄到现代社会,几十倍的利润是有的。”

听了这些大佬的评论和建议,许远放弃了倒腾古董文物的想法,风险确实是有点大。

接下来许远也懒得自己动脑了,直接在群里问众位大佬,到底倒腾什么比较稳妥?利润也很高。

“黄花梨木,你可以派人去明末的海南岛,还有越南老挝等国家,多砍一些百年树龄的黄花梨木,这种木料在明中期就开始流行起来,一直到清末,黄花梨木都是上流社会最喜欢的家具木料,这导致短短的三百年里,海南岛的黄花梨树被砍光了,十年树龄的小苗都看不到,成为濒危树种,到现代社会价格更是一路飙升,甚至创下一公斤5万块的记录,当然现在黄花梨木家具的价格,跌到了5000一公斤的样子,但也非常夸张了,你每个月只要想办法弄到一百吨的黄花梨木,一个月就能进账五亿了。”

群里大佬坩埚钳道。

许远眼睛亮了。

每个月弄一百吨的黄花梨木,这或许有点难度,但三五十吨的量是毫无压力的,也就砍个七八颗的老树而已,平均每月进账两三亿问题不大,可操作性也非常高。

不过大佬坩埚钳也提醒:不管在明末弄到多少的黄花梨木,不管在现代社会的价格跌到四千或者三千,一定要赶紧卖掉!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有个商人种了十万亩的黄花梨,到2030年就可以开始砍伐了,窗口期只剩三四年了,不然等这些黄花梨木大量上市,价格不一定会白菜化,但暴跌是肯定的。

“明白明白。”

许远点点头,同时也有点无奈,十万亩黄花梨木,典型的华夏内卷狠人,其实搞个万亩规模就行了,赚的钱不一定比十万亩少。

在群里又跟大佬们探讨一会后。

还有两个有价值的项目,被许远加入到了倒腾目录中。

分别是古代药材跟古代的传统金银首饰。

药材主要是东北的野山参,以及柴胡、香附、当归、何首乌、大黄、虫草之类的传统药材,有些是纯野生的,有些在古代就实现了人工种植,但以古代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可能使用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学品,故而都属于纯天然绿色有机药材,药性上肯定是要强很多的,至于价格,平均200块/公斤是一定能卖到的。

更何况许多年份高的野山参,价格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比同质量的黄金值钱多了。

“每个月想办法倒腾个100吨的普通药材吧,预计带来2000万的收入。东北野山参、人参、党参之类的,每月想办法搞到100根年份大的,平均30万一根,预计带来3000万收入,两者加起来,就是每月5000万左右。”

至于传统的金银首饰,就是在许家庄某庄园或海港城内,办一座珠宝首饰加工厂,再高薪聘请一批的民间老手艺人过来,专门负责加工金银珠宝首饰,最后再把成品倒腾到现代社会销售,主打的卖点,一个是纯手工,一个是传统老手艺,有这两样的加成,每克首饰加个30块的溢价,是根本不用愁卖不出去的。

许远为何如此有信心?

因为群里有位大佬,给他发了几十张明皇陵出土的四件凤冠图片,上面镶金嵌玉,颜色艳丽却不杂,精美绝伦,简直令人震撼。

这位大佬评价道:“老祖宗的审美和手艺,绝对不会让我们失望!”

许远深以为然,采纳了这位大佬的建议,一定要在明末建一座珠宝首饰加工厂,高薪聘请全天下的精湛手艺人,让他们相互切磋交流,再与现代高效率的加工设备与美学设计理念,进行结合,届时会创造出什么样的震撼作品,许远无比的期待。

以上这些项目。

许远最后再盘点一下:

铜料,预计每年带来二十亿收入。

干海鲜,预计每年带来二十多亿的收入。

黄花梨木,也开个家具厂,让古代老手艺人制作成黄花梨木家具,预计每年带来二三十亿收入。

古代药材和人参,预计每年带来六亿左右的收入。

古代老手艺人制作的成品金银珠宝首饰,预计每年带来五亿的额外收益。

这五个项目加在一起,就算实际结果会打个折扣,但实现年收入七十亿的目标,应该不会有什么难度。

“基本就这么定了吧,接下来还得考虑,怎么在现代社会这边,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了。”

许远喃喃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