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388章 崇祯的困局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388章 崇祯的困局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这几年搞的改革,可以说是成功了,但又不能算作完全成功,只能说情况得到了改善,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善。

即治标不治本,且对财政方面的依赖性非常大,方方面面都要花钱。

虽然在财政收入方面,大明户部的税收,已经增加到了1亿5千万银元级别,是前几年的好几倍,数额相当的可观,不仅农业税增加了,城市商税也能收上来了,并且制定了新的官员考核标准,就与征税挂钩,能收上税多的,把当地发展的好的,就能迅速的升上去,若是收不上税,反而折腾的民怨沸腾的,自然是直接罢黜,被一票否决。

另外,大明皇室这几年通过开办皇家工厂,大力经营皇家农庄,加上商业收入,许家庄支援的收入,内帑的岁入,也增加到了8000万银元级别,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两块收入加在一起,就是2.3亿银元的巨大数字,相当于从每位大明百姓的头上,征税1银元左右。

即钱确实是收上来了,而且也成功的受到了,证明改革的效果确实有了,当初追求的目标达到了。

但……

朱由检就是快乐不起来。

根本不觉得这叫成功,反而觉得非常的忧虑,非常的不公平。

因为他这个皇帝,需要承担的责任实在太重了。

不是今天这个地方出现了水灾旱灾,就是明天那个地方发生了叛乱,然后文武官员们,就是上奏折要钱表演的时候到了,动辄就是要几十万几百万银元才能解决问题。

忠于皇室的‘勇士营’,目前人数增加到了十万,全部培养成了精锐,战斗力非常不错,圆满完成了许多次的任务,十分可靠且值得信任,但为了养活这支精锐之军,每年的军费开支,都增加到了两千万之多,还不包括其他地区的开销,如果在军费上的投资不足,又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爆发各种乱象,从而战斗力严重下降,故而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还有大明各地的治理,虽然经过好几次的打击**行动过后,贪官的数量确实是大大减少了,有大批清廉官员得到了重用,只是地方的治理,不管是修条路,造一座小桥,还是做点任何小事,都得花钱才能去做,在推行一些政令时,也会付出不小的成本,即不花钱的话,不管多么好的政策,都不可能得到执行,更不会受到百姓的欢迎和拥护,反而多做多错,落不了好的结果。

这方面的问题,早在好几年前,改革刚刚推行的时候,就遇到了。

发现要治理好大明这么大的一个帝国,付出的成本,可谓难以想象,即统治成本高昂。

后面当然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比如说跟商人合作,把一些任务外包出去,或者干脆就把司法职权,直接交给了许家庄,而许家庄的专业律师,就可以通过帮人打官司赚钱,实现了司法体系的盈利,还能保证基本的公平正义,受到了许多大明百姓的欢迎,故而遇上什么矛盾纠纷,都喜欢找许家庄的法庭解决,反正败诉者会付钱,而这类业务,交给大明官员的话,毫无疑问就是**的温床,不知道会制造多少冤假错桉,带来多少的不公平。

最后五六年的改革下来。

朱由检惊讶的发现,朝廷的财政收入,是增加到了2.3亿之多,但支出也超过了2亿,最多结余个几百万银元,偶尔还会超支,根本攒不下什么钱。

真的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个几个字,用于个人享受的金钱非常至少,完全能用节俭来形容。

可为什么就是咱不下来钱,实现越来越富的目标呢?

一方面是因为物价在上涨,货币的购买力出现贬值,导致开销每年都在增加,大大抵消了增长的部分。

其次是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大批官员的俸禄,军费开支,皇室开销,地方救灾赈灾支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鼓励海外开拓等等,每一块都要消耗资金,而且不能不给,否则就会出现一些乱子,带来破坏性的恶果和损失,将比省下的那点钱要多得多。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包袱太多太大太重了,足足2.5亿的人口,哪怕是有十分之一需要经常去管,那也有2500万人之多,在他们每人头上花个十块银元,朱由检就要破产了,又会陷入到入不敷出的赤字状态。

如果能把这些包袱都甩掉,轻装上阵,只为自己享受而改革的话,朱由检早就过程极其安逸舒适的生活了,根本不可能才三十岁出头,就长出了不少的白头发。

因为这是责任!

是不能甩掉的义务!

更是皇权的真正的代表,如果彻底失了这些民心,或许皇权也就走到头了,被百姓们抛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话虽是这么说。

看看如今的许家庄,管理人口只有六千来万,但总的经济总量,达到了300亿银元级别,财政收入100亿,几乎是大明收入的五十倍,差距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扩大,让朱由检多次感到绝望。

许家庄这个变态根本比不了就算了,可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据说关宁军的年盈利,也从1亿银元左右,增加到了如今的6亿,比朝廷还富三倍,拥有三十万的极其精锐的大军,火器化率100%,早就具备了灭掉朝廷的实力,之所以不动手,对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没兴趣,也是学习了许家庄的思维模式,不想承担那么多的负担和责任,不如自己赚钱自己花,过着极其奢靡浪费的日子,美女的数量一样不少,过的比皇帝还要自在,何必去追求那个皇位,搞的几百年后,又是一场对儿孙们的灾难与折磨,与其如此,追求富贵千年的世家,无疑是个极其不错的选择,香的不得了。

还有福建郑氏集团。

浙江海商集团。

都实现了年利润破一亿的目标,过的比大明皇室还好得多。

甚至还冒出了好几家新的商业家族,也是一个个赚钱极其厉害,比如石柱的马家,已经成了纺织业领域的霸主,年收入超过五千万,利润也十分可观。

乃至就是一些投资眼光不错的藩王,年收入也达到了一千万的关口,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还带动石柱百姓,走上了共同富裕,得到了《东方时报》的高度评价,认为是最好的经济可持续之策,而不是任由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导致不公平现象十分严重。

有时候。

看到那一个个发展的极其迅速的势力,朱由检非常的羡慕和嫉妒,还有就是浓浓的后悔,感觉自己这几年真的是在瞎折腾,就算弄出了不少成果,让数以千计的贪官人头落地,赢得了不少百姓的民心,但就是攒不下钱啊,反而感觉越来越穷,有很多新出的诸如电视、游戏机之类的新产品,不敢去购买和消费,生活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私下里,感到越来越后悔的朱由检,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在周皇后耳边进行滴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梓潼,朕这几年辛辛苦苦,一心中兴大明,搞的头发都白了不少,一个月才敢休息一天,感觉活的越来越累,可那些官员,为什么就是那么不省心,天天给我找麻烦,天天伸手要钱,去办实事,说是要让大明实现繁荣增长,虽然大明也确实增长了,是比过去繁荣了很多,就快要能比肩过去的汉唐盛世了,可我只觉得累,没有太多的开心,而且朕知道,只要朕一放松,只要朕每天少看半个时辰的奏折,大明的某个地方,就可能会出乱子,就得不到合适的监管,慢慢的天高皇帝远,再次变成以前那个样子,百姓们又得继续回到黑暗的日子,因为我不能看到或知道他们正在吃苦,我成为了一个昏君。”

“但想要当一位明君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也太累了,还不能安心享受,这也是为何过去的数千年,昏聩之君,远远多于圣明贤君的原因,但朕继续这么累下去,不知道能不能活过四十岁?而朕一旦倒下了,略微好转起来的形势,马上就会回到之前的那个样子,要不了几年,就会前功尽弃,大明继续变的更烂,无可救药。”

“还是许家庄过的好啊,尤其是那个许远,他确实是有大智慧的人,居然做到了不怎么打理俗务,富裕繁华的许家庄内部,却一点都不乱的地步,朕低估他了,朕其实应该向他好好学习的,之前他的《国王庄园计划》,朕应该研究学习一下的,而不是不假思索的拒绝,哎,现在我听说朝鲜王国的国王庄园,几乎不怎么管庄园之外的百姓,全部丢给那些地主乡绅,一心只顾着发展跟发财,不用再理会那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每年的财政盈余,却有两三百万之多,过的不比朕差多少。”

“哎,当皇帝太难了,这当家过日子真的不容易,以前我还经常想着干掉这个对手,解决那个敌人,现在,我只想处理的政务能少一些,让我有多一点的时间,陪陪你跟孩子们,这些东西,跟江山社稷一样的重要。”

朱由检抱着怀中的周皇后,忍不住表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现在的他,真的不再是以前那个充满了愤怒与冲动,时刻想着干一番大事的年轻君王了。

他知道了管理一个国家的不易。

更知道要做好一些事情,更加的不易。

更加明白,那些沉甸甸的责任,大明两亿多百姓的命运,压在自己一个人的肩上,这真的非常沉重,他有点承担不住。

而且就算他成为了千古一帝,万古明君,那也只是一时的辉煌,能持续个二三十年都很不错,而辉煌过后,往往就是衰败和混乱,大汉如何,大唐帝国也是如此,再好的盛世,都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无尽的混乱和麻烦,才是历史的主角。

他朱由检能做到的极限,估计也就是归类到明君一类里面,想挤进前十都有点困难,他的手腕和魄力,真的比较一般,面临的对手和局势,也极其的复杂,皇室根本不能轻举妄动,而许家庄之类的势力,也都是对对外扩张兴趣十足,对造反似乎不感兴趣,故而大明帝国境内,氛围是无比的和谐,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做生意,合作氛围浓厚,治安得到改善,盗匪被剿灭一空,从而营造了一个极其安稳,如同盛世的重商环境,以便获得更多的利益。

偏偏朱由检坚持的老一套,只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压力,根本带来不了多少的好处,即便弄个千古一帝的名声,受到百姓的爱戴,但皇室从中捞不到多少的好处,只能巩固统治秩序,延长百十年的国祚。

实际利益方面,是严重失分的。

若是皇室也追求利益的话,选择《国王庄园方案》,搞一个统治大明的“皇帝庄园”,圈占一块最好最肥沃的土地,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并且掌控官员的人事任免权利,剩下的基本不怎么管,百姓们的农业税和丁口税,永久的免了,减轻他们的压力,把官员的人数,从至少百万级的人数规模,缩减到十万以下,再让各地自由发展,皇室只掌控最为重要的工业体系,吸引和培养最优秀的人才,提供大量的商业发展机会,估计最多五年,皇帝庄园就能腾飞,负担也大大减少,皇室赚到的利润,也能轻松破亿,并攒下大笔的余额,皇室也能过上高质量高消费的生活,朱由检更不必每天花十多个小时,在那枯燥的处理政务上。

所以说,朱由检确实是心动了,产生了躺平咸鱼的想法,理由也十分充分,他累死累活,当了千古一帝又如何,若是后面的皇帝昏庸败家,他营造出再好的局面,也会被迅速败掉,根本没有意思。

换成国王庄园模式的话,省心省事不说,统治体系也能变的更加稳定,即便会冒出各种各样的地方豪强,乃至是强大军阀,但他们发展的再好再强大,也不具有皇室所拥有的几项大优势,即便发起挑战,皇室不一定处于下风。

更何况,皇室已经跟许家庄,结成了牢固的联盟,一旦有事,许家庄出兵帮忙,这可以击败一切的对手和挑战者了。

前提是一定要搞好跟许家庄的关系。

而他的这些躺平想法,皇后周玉凤听了后,也发表了她的观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