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69章 文官们敲诈失败:我们的皇帝变了

五月十七日上午。

三艘海运货船抵达了天津港,将属于皇室的5.56万石白糖送到。

早就在港口提前等待的皇室运输车队,立刻将白糖装车,通过三百多里长的‘京津公路’,只用一天一夜的时间,便马不停蹄的将最先一批的五千石白糖,送到了京城之中。

十八日晚上。

紫禁城内举办了一场颇为盛大的庆祝晚宴。

称之为‘白糖宴’,突出的主题就是白糖。

有糖醋鱼、糖醋排骨、甜糕、糖水饮料、糖酥饼、红枣果干白糖糕等等,足足上百道的跟白糖有关的美食。

可谓彻底实现了白糖自由。

现代人见了,恐怕会产生担心,这会不会导致糖尿病,感觉非常的不健康。

但对于吃糖较少的古人,这种担心是奢侈的烦恼,是完全不需要去考虑的事情。

当然大明皇室肯定是买得起并吃得起糖的,但朱由检要求节俭,他自己都带头吃陈粮了,价格还是偏贵的白糖,并不会购买太多,真没达到白糖自由的程度。

如今海外的皇家庄园可以产糖了,白糖自由终于实现了,以后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完全不用心疼。

美美的喝了口甜入肺腑的银耳莲子汤。

吃了块松软的甜糕。

坐在上首的朱由检,摇了摇头道:“可惜太子还在海港城上学,没能过来,不然这些美食,定是他最爱吃的,1号太子庄园也是在他名下,他应该成为主角,来主持这场宴会才对。”

“陛下,你不是派人送了二十斤产自太子庄园的白糖到海港城那边去么,太子很快也能品尝到了,只是天下的白糖都一样,他应该尝不出什么区别。”坐在旁边的周皇后道。

“朕倒是希望太子他们早些回到京城,听说到了六月下旬,许家庄的学校,都会放二十天的暑假,届时太子是不是就能回来了?”朱由检问。

“是的,下个月就能回来。”

周皇后点头,但又暗暗摇头,因为太子朱慈烺每周都会发一封电报过来,介绍自己在海港城第一小学的生活学习状况,什么今天与某某同学一起玩耍,明天又跟某某同学打了架,后天考试又拿了高分,但只拿了全班第六,前五名都是满分学霸,导致心情不是很好,为什么自己拿不到满分,不能超过他们……等等。

有几次电报的内容,让周皇后大吃一惊,恨不得立刻派人把太子接回来,以为他遭到了欺负和虐待,但朱慈烺很快又回电说:没出什么问题,都是一点小事,用不着接他回去,要知道今年读一年级的许家光,因为他的名字,受到了不少同学的嘲笑,他受不了用拳脚进行反击,结果吃了大亏,脸都被抓花,就算如此,也没什么大事,老师各打五十大板,让他们互相道了歉,并没有惊动家长来处理,且不管家长们是什么身份,特权都干涉不了校园,这里面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

也正是在这样的平等氛围下,朱慈烺交到了许多朋友,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发现这世界比他更聪明更厉害的人很多,虽然这让他受了不小的打击,但驱使他更加努力和谦虚,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成长,且不敢过于懈怠。

甚至表示,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下半年继续在海港城读书。

这让周皇后非常欣慰,但也更加想念,所以下半年的话,她还是会要求太子他们回来,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他们还这么小。

“回来好啊,海港城终究是别人的地盘,哪里比得上自己家?另外,这皇宫确实是要修一修了,把电灯装起来,自来水跟抽水马桶也弄起来,还有供暖设施等,该弄的全都弄,免得太子他们回来后,说这不方便那不方便,这里不如许家庄那里不如许家庄,以后都不喜欢在家里待了,包括你这个一国之母,几次跟朕闹别扭,都嚷嚷着要去海港城陪儿子,不也是因为皇宫的生活不甚便利么?”

朱由检已经决定,要对皇宫实施一番大改造,从许家庄来的专业施工队明天就会进入皇宫,开始进行改造,九层高的钢筋水泥楼房要专门建五栋,加上电力系统、照明系统、瓷砖与绿化、自来水与新式厕所,以及供暖系统等,改造的工程量非常巨大,预计会花费500多万银元。

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消除耳边那些天天夸许家庄好的声音。

“陛下,臣妾说的不过是气话罢了。”

周皇后被他说的脸一红,随即又高兴起来,陛下总算是想通了,等皇宫的大改造结束,生活条件跟海港城同等便利,那她确实是没什么好说的了,肯定不会再把许家庄挂在嘴边。

……

白糖宴结束。

第二天。

朝中消息灵通的文武群臣与勋贵们,就一个个都知道了。

知道皇帝陛下又要发财了!

已经有一大批的白糖,被送入到皇室名下的仓库中,数量不少于几千石。

再结合其他方面搜集到的信息,应该是台湾岛上的皇室甘蔗庄园,取得了丰收,哪怕这类的小型庄园,拥有蔗田只有万亩,比不了许家庄的大型甘蔗庄园。

但取得收获之后,弄个四五万石的白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乘以皇室甘蔗庄园的数量。

再想到如今京城的糖价,180文/斤的样子,若是以这个价格,把三十万石左右的白糖,全部卖掉……

发财了!

本来靠着卢象升这位奸佞弄臣,化作利刃,狠狠剥削了把朝中大臣,爆赚两千万钱粮的皇帝陛下,又要发一笔的财了。

想到陛下如此有钱,他们这些忠臣贤臣却那么的拮据贫穷。

十九日下午。

温体仁、张至发、黄士俊、孔贞运等阁老,与兵部尚书杨嗣昌、新任户部尚书程国祥、工部尚书刘遵宁等重要大臣,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后,联袂而来,求见皇帝,都暗暗发誓绝不空手而归。

这么多的重臣求见,哪怕对于他们前来的目的,朱由检是心知肚明,但想拒绝不见又不太可能。

只能在东暖阁中,召见了他们。

众臣落座之后。

“陛下最近红光满面、气色上佳啊,不像老臣,常常夜不能寐,茶饭无味,清减下去了好些斤。”首辅温体仁开口道。

“茶饭无味,那就多吃些肉,吃些有营养之物,朕宫中昨日进了些白糖,就赏赐阁老二十斤,好好补补身子吧。”

朱由检道,完全不接他的话茬,不问他为何夜不能寐,在为什么事情而忧虑。

“……谢陛下。”温体仁感到一噎,只能拱手称谢。

“听说昨晚宫中举办了一场白糖宴,不知可有此事?”次辅张至发问。

“不过一场寻常家宴而已,靡费不多,略微欢庆一番,这可有问题?”

“陛下,老臣喜甜,如此盛大的宴会,老臣极向往之,不知能不能再办一场,宴请我等臣子,以示君臣同乐之恩?”张至发道。

“不必如此麻烦,朕亦赏赐白糖二十斤予你,回去后在家中也办一场白糖宴,与自己家人同乐,岂不更加美哉?朕今日心情颇佳,既然你们都来道贺,便每人赏二十斤白糖吧,免得有人诽谤朕厚此薄彼。”朱由检一副大方的样子道。

听的这些大臣都忍不住嘴角抽搐。

“陛下!我们今日不是过来道贺的,而是有重要之事,恳请陛下拨出钱粮应对。”

兵部尚书杨嗣昌坐不住了,起身说道:“今年北方继续干旱,宣化、大同边镇派出的夜不收发现,蒙古的察哈尔林丹汗部近十万人马,正在向南迁徙,逼近长城,有向大明进犯之迹象,恳求陛下拨出钱粮两百万,调集十万兵马支援,击退察哈尔部,以免其破关而入,大同等地生灵涂炭。”

“林丹汗去年病死,其子额哲懦弱,而我大明九边长城,这两年得到修缮,还用水泥加固了多处,加之粮足饷足,还有洪承畴编练的三万精锐随时可援,额哲岂有胆量来犯?定是前来请求内附,希望得到大明收容,直接拒绝,给点陈粮打发即可,若敢出兵进犯,就全力反击,灭了这个察哈尔部!”朱由检道。

“可大同、宣化边军之实力,还是有所不足,得不到钱粮补充,不一定抵挡得住啊。”

“朕给三十万石粮食。”

朱由检想了想道:“若能顺利击退察哈尔部,朕再奖励粮食三十万石,多了就没有了。”

“这不够啊。”

杨嗣昌无奈,现在的粮食能值几文钱?而且皇帝拿出来的,肯定会是味道难吃的陈粮,连0.5银元/石的价值都没有,甚至另一半奖励,得在战争取胜后才能拿到,若没能获胜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朱由检表示会派出皇家新军前去应对,大不了让卢象升担任统帅,再给个100万银元的预算,肯定能解决掉察哈尔部。

杨嗣昌无话可说。

随后户部尚书程国祥起身反映,今年南方部分地区又出现大涝,至少需要500万钱粮进行赈济。

“凡是出了大涝的地区,免除三年税赋,再从周边州县借些钱粮,三年之后归还即可,若实在还不起,就免了那些支援州县一两年的税赋,让这些州县互帮互助,税赋朕能免就免,总好过千里迢迢的调粮。”

“可周边州县也都非常紧张,借调不出钱粮,只能靠陛下支援。”程国祥道。

“免除税赋这还不叫支援?”

“免的只是将来之税赋,解不了眼下之困啊。”

“那就让受灾百姓投奔亲友,移民外地,或者去海外拓殖,可选的生路很多,不必留在灾区苦等,活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这……”

让灾区百姓自救,这岂是从圣君嘴里说出的话啊。

程国祥心里吐槽,只得退了下去。

最后是工部尚书刘遵宁起身表示,工部建立的兵甲厂、枪炮厂,最近已形成了量产能力,工匠招募了上万,但最新式的神威大炮,成本要八千银元一门,工部打算制造五百门,还有彷制自鲁密国(即奥斯曼帝国)的燧发式鲁密铳,工部的枪炮厂工匠们,突破了所有技术难点,具有威力大、可靠性高的优点,并实现了批量生产的能力,工部打算批量生产出十万支,而每支成本约三十银元。

即合计需要七百万银元的拨款,才能量产出这么多的枪炮利器。

面对这个正常且合理的要求。

朱由检却道:“工部先把这些枪炮生产出来,一门门炮、一支支枪,全部通过打靶射击,验收通过之后,朕再给你们支付钱款。”

刘遵宁吃惊:“陛下,您不先给工部拨款,工部怎么可能造出枪炮?”

“你们不造出质量合格的枪炮,朕怎么给你们钱款?”朱由检问。

“我们真的能造出合格的武器,但需要陛下先拨款,不然连开工都开不了。”

“那你们想办法先开工,先造出第一支鲁密铳、第一门神威大炮,摆到朕的新军面前,朕立刻货到付款,工部那边,不至于穷到连一杆铳都造不出吧?”

“陛下,工部人员数万,每天都得消耗几千上万两,购买物料更不可能一次只买少量,而是要大量采购,才能得到优惠价格……您要求先有枪炮再付款,工部实在做不到。”

“做不到就算了,大不了让人去许家庄的军工厂采购,他们有无数现货,价格还更便宜。”

“这……”

刘遵宁觉得像是在争论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争论到最后,认为得先有鸡的他输了,皇帝要求他必须拿出蛋,哪怕只拿出一个也行。

败了。

最后众臣都灰熘熘的离开了东暖阁,这次的敲诈行动彻底以失败告终,除了三十万石的陈粮,几乎收获为零,就连工部生产的非常有用的神兵利器,都得货到付款,不愿投入大笔资金。

甚至皇帝朱由检还想薅他们的羊毛,在他们面前打了个广告,表示最近皇室进了批高品质的白糖,如果他们需要的话,可以以150文/斤的批发价格购买,毕竟他们身后或多或少都有些商人为他们服务,店面众多,这么便宜的白糖,他们肯定能批发走不少——这就是众臣灰熘熘离开的原因。

走出皇宫的路上。

张至发忍不住叹道:“变了,我们的陛下已经变了,不是以前那个圣明之君了,变的越来越像神宗皇帝了。”

“论精明吝啬之程度,只怕连神宗皇帝,都不如这位了。”黄士俊连连摇头。

“昏君,昏君啊,自打去年那次的粮食之战失败后,他就从明君,变成一个昏君了。”

“或许以后我们不再是与一个皇帝打交道,而是得跟一个商人打交道了。”

“哎!如此下去,大明怎能好得了?难不成,我们又得开始想办法,去寻觅和培养一位新的明君么?”这位大臣心里暗道。

看\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就\记\住\域\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