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42章 崇祯也成了炒粮客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242章 崇祯也成了炒粮客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城,紫禁城中。

最近一段时间。

朱由检的心情非常不错,天天都是笑容满面,精神焕发的样子。

因为他发财了。

内帑又变的充实起来了。

单单从江南地区送来的钱粮,就有一千万之多,其中粮五百万石,钱五百万银元,各占一半。

户部那边的收获也很不错,因为南方也取得丰收,今年岁入将达到三千万钱粮,只是到账会比较缓慢,得好几个月时间。

但不论如何。

朱由检手头明显变的宽松了。

在户部的钱粮没花完之前,文官们暂时不会过来敲诈勒索他,耳根子清净了不少。

而24座的海外庄园(即太子庄园、公主庄园),派去了数万青壮,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也传来非常多的好消息,说不定到年底,就能送来第一批的收获了——这些庄园的收益,不会送入内帑,他朱由检只能拿到少量分红,但也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此外!

这个月九月初,埋头在皇家农庄又干了一年的方以智,以暴瘦二十多斤,晒黑到如同老农的形象,回到了京城,进入宫中,见到皇帝朱由检后,就跪在地上,激动痛哭,随后送上一份惊喜。

皇家农庄丰收了!

在北方连续干旱的情况下,方以智克服了无数困难,采取了种种的改革措施,终于实现了人定胜天,从不配合的老天爷手中,抢到了这场难得的丰收。

比如皇家农庄的数量,从一千座,撤消或合并,压缩到了只有五百座。

放弃了超过八百万亩不适合耕种的土地(或改为牧田),只对一千万亩的有灌既条件的农田进行精耕细作。

在非常艰难的时期,应皇帝的要求,还抽调出8万人的青壮,送他们去海外拓殖,这增加了额外开销不说,也丧失了部分宝贵人力,降低了总体工作效率。

但采取惊人的魄力并付出巨大的努力,解决了无数的困难与麻烦后。

五百万银元的银行借款被方以智花的干干净净,一分不剩。

换来的是足足3350万石的粮食。

除去500万庄民与饲养禽畜需要消耗的口粮,还可腾出350万石的小麦,送到京城,送到皇帝的内帑之中。

又以现在京城的粮价。

即便这些是带壳的小麦,价格也在2.5银元~3银元/石,总价值约一千万银元。

只要全部卖掉出手。

不仅足够归还550万银元的银行贷款 利息。

还能净赚三百万银元以上。

所以方以智激动到落下眼泪道:“陛下,臣做到了,臣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没有被天灾打垮,反而虎口夺粮,实现了今年的丰收,陛下,臣这次没有让你失望吧?”

“好好,密之,你辛苦了,朕没有看错人,朕就知道你是朕之武侯,不管多么困难,都不会让朕失望,起来,快点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朱由检连忙把方以智拉了起来,赐座,并拉着他的手,君臣交心了很长时间,也多次感动到泪目,忠臣,忠臣啊,如果像方以智这样的忠臣,能有一百个左右,大明就有希望了,中兴完全能够实现,他也不必那么辛苦和焦虑了。

“陛下。”

聊到后面,方以智建议道:“这350万石的小麦,送到京城后,就赶紧抛售掉吧,把欠天下通银行的贷款还了,等到了明年,我要想办法送500万石的粮食到内帑中,还有大批的牛羊猪,到了明年,定是一个更好的丰收年!”

方以智进行着憧憬。

“好,朕拭目以待,也相信爱卿一定能够做到。”

朱由检十分高兴,当即赏赐了不少滋补之物给方以智,叮嘱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别把身体给累坏了。

“谢陛下!”

方以智一脸感动,连连拜谢后,无比满足的离开了皇宫。

……

到九月下旬。

从皇家农庄运来的350万石小麦,已全部送到了内帑中。

加上许家庄送来的500万石粮食。

如今内帑中的粮食总量,达到了850万石之多,用堆积如山形容不为过。

但这个时候皇帝朱由检,似乎没有听从方以智的建议,把这些粮食全部抛售,或者卖掉一部分,而是继续囤在手中,丝毫没有卖掉的意思。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市面上粮食的价格高企,尤其是京城的粮价,大米、小麦等细粮已涨到了4银元/石,玉米、土豆、红薯等粗粮也要2银元/石,只要把手头这些存粮全部出手,朱由检至少能得到2000万银元!

哪怕只卖出500万石,也能得到1500万银元左右。

面对这样的惊人巨款,他为什么不考虑卖粮?

因为内阁学士与朝中的文官大臣,乃至武臣勋贵们,纷纷过来找到他,劝他不要抛粮,再等待一段时间。

首辅温体仁道:“陛下,许家庄设在京城的廉价售粮点,每天抛出廉价粮三万石,足够养活京城上百万的百姓,何必担忧百姓们买不到粮食?等许家庄的余粮抛完了,陛下再卖粮不迟,反正粮食放在粮库中,不会腐烂毁坏。”

大学士钱士升道:“陛下现在就把粮食卖了,等许家庄的余粮耗尽,京城百姓从哪里买到低价粮?若百姓们买不到粮食,要出大的乱子,陛下岂不是毫无应对之举措?不如多等一等,再观望一段时间。”

户部尚书侯恂道:“如今北方粮食的自给率是六成,许家庄再运来近两亿石粮食,足够北方所有百姓吃饱了,陛下内帑中的数百万石粮,更是够京师百姓吃一年,若大量抛粮,定会导致粮价暴跌,内帑将损失巨大。”

而这些学士与大臣的劝说,算是比较委婉的。

有几位勋贵,则是凑到朱由检耳边,用最直白的语气进行利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陛下,京城粮价,再过两三个月,定能涨到5银元/石以上,甚至8银元、10银元之高,这么急着卖粮干什么?”

“现在抛粮,陛下最多赚一两千万银元,若是等粮价涨到5银元呢?陛下能赚四千万银元,差了一倍还多!”

“陛下难道就不想多赚点钱,不想手头宽裕一些么?”

“其实百姓手中不缺粮,臣看到有些百姓家中,囤了几百斤上千斤的粮食,够吃一两年了,但还天天排队去买,而手头没钱的百姓,粮价再低也买不起,只能闯南洋或者找别的生路,现在粮价就是再涨十倍,也饿死不了几个人。”

“陛下,粮食千万不能抛啊,既然许家庄能耐大,就让许家庄运更多的粮食过来,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就别拦着我们发财,而陛下手中粮食最多,定然能赚的最多!”

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劝说。

朱由检脑中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把粮价炒到每石8银元、10银元之高,百姓们买不起,最后谁来接盘?

得到的回答是:谁最需要粮食谁接盘,说不定是许家庄又高价把粮食买回去了,总之在明年夏收之前,粮价究竟定多高,完全是他们说了算!

实际上,朱由检心里非常清楚,粮价太高的话,受伤害最大的,肯定是中下层的百姓,而许家庄粮食储备充足,甚至奢侈到以肉类代替粮食,怎么可能成为被割的韭菜?

所以听这些大臣勋贵们的,是绝对不行的。

可大量抛售粮食,以京城的市场体量,真有可能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暴跌,得缓慢的抛售才行。

然而许家庄的低价售粮点,每天都在抛粮,他那么着急干什么?

最好等许家庄余粮耗尽,市场粮价比较合适的时候,比如说4银元/石,再缓慢卖出个500万石,这最为理想不过。

可以说这一刻,朱由检的心态,已接近一个不那么贪心的炒粮者了,只想稍微多赚一点。

……

时间进入到十月份。

北方已经进入冬天,甚至局部开始降温下雪了。

而冬季天寒地冻,等冰雪覆盖,将十分不利于运输。

这时候许家庄也对控制住北方粮价感到绝望了,不愿再挣扎了,干脆从十月一日起,在北方市场,大量抛售出手中余粮。

平均每天抛售一千万石!

价格则压低到15文/斤左右,粗粮更加便宜。

一直到十月十日。

合计抛售1亿石的余粮!

然后关闭北方所有的低价粮销售点,干脆选择躺平了。

于是属于炒粮者们狂欢的阶段来临了。

又以京城小麦价格为例。

十月十一日,市场价5银元/石。

十二日,5.5银元/石。

十三日,涨到了6银元。

到二十日,飙升到了10银元/石。

当市场上某样商品的价格在不断上涨的时候,持有者就会惜售,抛向市场的粮食,则会被飞速的抢购一空,跑到做多者的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这个时候,朱由检完全可以每天五千石、一万石的,抛售内帑中的粮食,因为总会有人接盘,以维持粮食高价,然而朱由检不仅没卖出一粒粮食,反而花掉500多万银元,以3.5银元/石不到的价格,从某位商人手中,买进了150万石的粮食,让内帑中的存粮,增加到了1000万石整。

即把所有的银元,全部换成了粮食。

这、这是怎么回事?他买进这么多粮食干什么?

或者说,囤这么多的粮食干什么?

自然是为了赚钱。

现在粮食价格普遍涨到了10银元/石,而朱由检手里有1000万石粮食,只要能全部高价脱手,岂不是能赚1亿银元之多,这岂不是发大财了?

不仅能还清欠许家庄的所有欠款。

还能结余数千万银元,足够练出二十万新军,足够推行改革……能做的事情极其之多。

至于高粮价的最大受害者,朱由检也琢磨清楚了,确实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做局炒粮之人,谁能成功在最高点套现,谁就是赢家,谁要是没能逃脱,成了接盘侠,谁就是输家。

只能在明年或后年继续通过炒粮解套。

只是有传言说,今年的粮价,炒到20银元/石的高位没问题,不必急于套现,上升空间还有很大。

就是这些传言,让朱由检暂时按捺住了抛粮想法,打算再观望几日,或许可以等到最合适的抛售时机,况且就这么几天而已,饿不死多少百姓。

这个时候,朱由检已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炒粮客,完全熟悉与了解了规则,并不认为百姓会受到太大影响,因为粮价最终还是会回落的。

……

十月二十二日,陕西,凤翔府,宝鸡县境内。

面对无限上涨的粮价。

“弟兄们,杀奸商,杀贪官,夺粮食!他们不给俺们活路,我们特娘的今日又反了!”

原本打算隐姓埋名当个普通百姓的罗汝才,面对15银元/石的天价粮,不得不纠集一帮老兄弟,举起刀枪,再扇动起十万贫民,瞬间攻破了县城,杀尽了奸商和贪官,居然缴获了够吃一年多的巨量粮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