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09章 土著们的顺服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209章 土著们的顺服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对于许家庄此次大规模的海外拓殖行动。

大明的舆论,整体上是表示称赞和支持的,唱衰泼凉水的很少。

因为大明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各方面的资源却相对有限。

且这些年气候过于反常,天灾无数,那个所谓的小冰河期还没有结束,反而越演越烈。

加上贪污**、横征暴敛、土地兼并这类的**,大明许多地区的百姓,确实穷苦到了极致,挣扎在死亡线边缘,设身处地一番,似乎只有造反,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东方时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推演,拿出大量数据,看的无数文人士大夫脖子发凉,连夜噩梦,不得不得出了‘王朝兴衰周期律到了临界点,改朝换代,人口大灭减极可能发生’的结论。

许家庄对外大搞拓殖,移民大量人口,其实是在缓解这场危机,是在对外转移矛盾。

而南洋等热带地区,不仅丝毫不受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反而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诞生了不少的强盛王国,从没有出现过食物贵乏的问题,故而当地土着普遍懒惰,生产力发展缓慢,综合实力不是很强,又以小国居多,除了西方殖民势力具有一定威胁,其他全是鱼腩,预计很轻松就能拿下南洋。

最大的敌人,反而可能是热带风暴、疾病、水土不服。

好在许家庄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备,应该能大大减少死伤,顺利实现拓殖。

即便如此。

金銮殿早朝之上。

皇帝朱由检,与群臣百官,探讨起这次的许家庄大动作时,表示不看好的依然是大多数。

部分文官甚至面露笑意的,进行唱衰嘲讽:

内阁学士钱士升道:“陛下,这是大好事啊,许家庄此次投入的数以亿计的银元、数百万的饥民,只怕泰半都要打了水漂,必损失惨重。”

礼部尚书李康先如数家珍的道:“东汉建武十八年,伏波将军马援率三万大军南征交趾,只用数月便剿灭叛乱,摧枯拉朽,但大军也只是待了一年不到,病疫者众,六年后交趾又叛……本朝永乐五年,成祖派英国公张辅、左副将军沐成、左参将李彬、右参将陈旭等领兵十万出征安南,短短一月便灭亡胡朝,设立交趾承宣布政司,但当地叛乱不休,疫病频发,回归大明不到二十年,便又分离了出去,我大明损失无数,却始终站稳不了脚跟,许家庄又有何魔力,可免于重蹈大明覆辙?”

首辅温体仁也道:“半年,或许只消半年,许家庄便会灰熘熘的撤出南洋,我等只要坐观许家庄失败即可。”

御史张延登道:“许家庄决心可嘉,勇气亦可嘉啊,为我华夏民族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值得褒奖的,但大明子民,耐寒不耐热,当年赤壁大战,曹操大军连南方的水土都适应不了,两广、云南之地,更是用了上千年才慢慢消化,许家庄急不可耐,要拿下更热的南洋,只是徒劳浪费之举罢了,会白白害死上百万的百姓。”

另一位言官道:“在大明生存虽苦,但去了外面,是片刻就丢了性命。”

当然也有一位官员问:“许家庄医疗技术高超,或许能解决疫病与水土不服之问题呢?”

《控卫在此》

但他马上遭到了嘲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先人上千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家庄能行?”“许家庄不是神!”……一番议论下来,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朱由检,也不是非常看好许家庄的海外拓殖行动,为百万以上的大明移民感到担忧,不知道他们能活下来多少,一成,还是两成?

但就算如此。

也没几个文官提出,要劝说许家庄放弃海外拓殖行动的,一方面是不可能劝止得了;其次那么多的难民饥民,如此巨大的矛盾,不想办法转移出去,难道全留在大明,最终导致内爆不成?

出于阶级利益的考虑,即便他们极其不看好许家庄的行动,但内心都是完全支持赞成的态度。

包括皇帝朱由检脑中,也是这种让他感到羞愧的自私想法。

……

十一月七日,上午。

台湾岛,西海岸,中部平原地区。

在一条河流的河口位置,

找了处适合登陆的海滩,建立了一座临时的港口。

许家庄的移民舰队,正式登陆了这座岛屿!

走下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搬运下了一批又一批的物资,并迅速的建设好了营地,有了一个堪称稳固的据点。

温暖。

作为无罪军的一员,被分配到了警戒巡逻任务的杨大眼,对这个陌生地方的第一感官,就是温暖。

至少有十多度的温度,既不冷也不热,对人体可谓恰到好处的舒适。

其次就是荒芜,虽然已经有一些区域得到了开垦,建立了多个的村落,但超过70%的平原土地,还是荒芜未开垦的状态,遍布比人还高的杂草灌木。

杨大眼拔出绑在腿上的狗腿刀,砍掉面前的一些杂草,挖了挖根系下面的土壤,居然是黑色的黑土。

“这里的地很肥,是好地,肥的流油的好地!”

他颇为激动的对旁边的高得功道。

“俺看出来了。”

高得功踮了踮脚尖,望周围远处看了看,道:“建三五十个的庄园,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拿来种甘蔗有点可惜了,用于种粮食最好,甘蔗当不了饭吃。”

“没错,要不一半拿来种粮食,一半拿来种粮食,再开几块菜地种菜,这样安排最好。”杨大眼点头道。

“你们是不知道白糖的价格有多高,种甘蔗会有多赚钱?”

山西人武小春翻了个白眼,对他们道:“许家庄的粮食,五文左右一斤,最贵的上等大米,十文一斤,但白糖呢,粗糖五百多文一斤,细糖要八百多文乃至一银元每斤,价格差了几十倍上百倍,现在我们要建甘蔗庄园,种那种能长四五丈高的白皮甘蔗,只要种的好,每年一亩能产两三百斤的白糖,至少带来100银元的效益,就算以后糖价下跌,也得有三五十银元,你们说种粮食的话,一亩地一年能赚这么多么?”

“不能。”

杨大眼心里算了算账,摇头道:“种粮的话,就算是大丰收,也最多赚个三五银元,跟这差了十倍,可是糖不能当饭吃啊?只有粮食才能填饱肚子,我们只种甘蔗的话,那粮食谁来种?我们的粮食从哪里弄来?”

“当然是从粮食庄园买来。”

武小春道:“许家庄还要去海南岛,去南洋,建立不少的粮食庄园,只负责种水稻,一年收获三次,每亩地一年至少收上两三千斤的粮食,如果你不喜欢种甘蔗,喜欢种粮食的话,可以申请去粮食庄园工作,保证粮食多到看腻,只是离大明远一点,以后想回老家探望难一点,没这里交通便利。”

“那还是种甘蔗好,我就要种甘蔗,不考虑去什么粮食庄园了。”

杨大眼连连摆手,他又不是傻瓜,放着每亩至少三五十银元的效益不要,非要跑去粮食庄园,效益更低不说,一年收获三次,岂不是得劳累三季,别想停下来休息?

而且回老家也非常麻烦,坐船都要多好几天。

算了算了,还是种甘蔗最好。

当当当~

忽然!

北边不远的一个汉人村落里,突然响起了敲锣的声音。

紧接着响起了喊杀的声音,惨叫的声音。

“呼呼呼~”许家庄的移民营地这边,也吹响了无罪军集合的哨声。

“紧急集合,可能是出大事了!”

高得功脸色大变,当即取消了巡逻,带着杨大眼、武小春他们,返回营地集合。

……

下午。

无罪军统帅孙传庭,亲自带着五千人的无罪军,来到了王家村,一个拥有三百来户的中等汉人村落。

一个多小时前,遭到土着大军袭击的,就是这个王家村。

好在王家村防御设施完善,且早有防备,加之无罪军赶来的及时,土着大军只得撤退。

即便如此。

王家村也死了三十多个青壮,约等于全村青壮的十分之一,依然能用死伤惨重来形容。

“孙大人,这已是大肚王国今年第三次袭击我们村子了,他们把这称之为‘猎头祭’,不仅要杀死我们汉人,还要砍了我们的头,吃了我们的肉,把我们当成了最高等的猎物,每年都要过来捕猎,如果有哪个村子比较弱,就会不断的过来袭击,直到把所有汉人都杀死为止,今天若不是诸位及时赶到,就算能挡住这一次,但也很难挡住下一次了,更北边的李村、林村,就是这么被灭了的。”

王家村的老族长道,还让无罪军上下,看到了地上那几具无头的尸体。

“大肚王国如此凶残,你们这些村子为何不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反而被这些土着各个击破?”

孙传庭眉头皱了起来问道,其实只要这些汉人村落团结起来,土着野人绝对不难对付,因为不管是从生产力、武器水平、组织能力乃至人数方面,都是移民到此地的汉人占优。

怎会陷入如此被动?

“做不到啊,大肚王国以捕猎为生,我们汉人以耕作为生,他们可一天到晚的袭扰,我们却不能不下地干活啊,而且他们今天袭击张村,明天袭击李村,行踪不定,难以预料,我们组织数千青壮,主动进山攻打他们,也多次毫无所获,对这些野人土着,我们无可奈何啊!”

老族长无奈的道,他们什么办法都用尽了,也杀死过不少的土着,但难以斩草除根不说,反而激起更加疯狂的报复。

“老族长勿虑,既然无罪军来了,这个大肚王国就该成为历史了,我会让他们彻底的顺服。”

孙传庭拍了拍桌子,脸上布满了杀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