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131章 卢象升买车记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31章 卢象升买车记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六年,三月十四日上午。

扬州府境内,一条通往如皋县的水泥路上。

有一行五人骑着大马,以相当快的速度在路上行进,马蹄与路面发出踏踏踏的脆响。

前方路口处,出现一块道路指示牌,上面除有箭头图桉,还有一些简体字和阿拉伯数字。

“那路牌上面写的什么?”骑在最前面一匹白马之上,系着件灰袍的瘦削男子,勒马停步问道。

“建斗,上面写的是,前方海港城,距离13.5公里,大约是27里左右,不超过三十里。”身后骑在一匹杂色马背上,这位头戴四方巾,穿着身青色儒袍的中年文士道。

“三十里不到,我们正午时分便可抵达,还能找个地方吃饭。”另一位骑在马上的年轻文士道,此行的目的地就要到了,他疲惫的脸上很是期待。

“好,加快些速度,争取正午抵达!”

卢象升又催动坐下白马,手上马鞭一挥,顺着这条水泥路继续前进,身后四人骑马跟上。

话说作为大名知府(市长级高官),兼天雄军治军按察使(军区级领导)的卢象升,怎么有空来到江南,且轻装简行,身边只带着少数几名幕僚随从,直奔着许家庄海港城而去。

若被大明朝堂的文官们所得知,只怕会弹章如雨、攻讦无数,不仅会坐实他卢建斗勾连许家庄,还会怀疑他背叛朝廷,已成为许家庄之鹰犬,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虽然此行的舆论风险非常大,但卢象升还是做出了亲自来江南一趟的决定,只带数名信得过的随从,七日内急行两千里,马歇人不歇,就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完这件事情。

他要处理什么事情?

买车。

从许家庄手中,购买自行车。

采购数量大概在万辆左右,然后把他的天雄军,打造成一支高机动化的自行车大军,从而更好的报效朝廷,效力于陛下。

话说卢象升怎么突然冒出了这样的脑洞,还果断采取行动,前往海港城,想把这个脑洞变为现实。

且不说价格昂贵的自行车,他能不能买得起上万辆,就算能,获得了高机动化能力的天雄军,就会战力爆表,天下无敌不成?

天下无敌肯定是不可能的,任何军队都有失败的可能。

但卢象升经过研究后发现,若是能把自行车运用于战争领域,带来的优势将十分巨大。

首先自行车的后座,可以携带粮草辎重,至少携带上百斤之多,几乎等于一名辎重民夫的携带量。

《仙木奇缘》

其次自行车速度快,虽然在崎区山区、糟糕路况、水网密布区域等环境下,自行车也跑不快,但在平原地区、在路况较好地区、草原环境,自行车的行动速度,绝不会比骑兵跑的慢多少,甚至更快,耐力更强。

而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行车较易于维护,对后勤依赖小。

因为自行车不需要像战马一样,吃大量草料豆料,不需要很多人专门伺候,更不会受到惊吓逃跑,管理起来简直要轻松太多。

即自行车除了价格贵的缺点,其余几乎全是优点。

而一支军队,若能得到辎重粮草携带量加成,得到高机动力加成,且省去了草料豆料,后勤得到大大的简化,平原地形可日行二三百里。

这样的一支军队将意味着什么?

即便不是天下无敌,也至少是数一数二的强军!

去年冬天,太行山中的那些残余流寇,也不会在跑掉一百多人后,怎么追击也追赶不上了——没错,凤凰山上的流寇残余被解决后,考虑到天寒地冻,杨王邓朝廷大军选择了暂时收手,找了个地方安营过冬。

但卢象升的天雄军,并没有选择罢手,不仅继续追击流寇残余,还分出多股兵力,又扫荡了一遍太行山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居然抓到两万多的流寇漏网之鱼,全部交易给许家庄商队后,上万人的天雄军,实现了半身板甲 合金雁翎刀的全面换装,战斗力、军心士气都有了巨大提高。

但……

因为失去朝廷的信任和支持,天雄军的后勤补给越发困难,许家庄商队那里虽然什么都能买到,但价格昂贵,好不容易有了点钱的钱袋吃不消,导致卢象升不得不取消了三月份杀出太行山,南渡黄河,进入河南、陕西境内继续剿贼的打算,加之军心思归,不得不收兵返回了大名府。

卢象升想要报效朝廷,以对流寇穷追不舍,来证明对大明忠诚的打算,无奈就此泡汤。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

他发现许家庄商队队员们,使用十分频繁的自行车,简直就是神器,如果他也能打造出一支自行车大军,再用于对流寇的追剿当中,用自行车车轮,碾压流寇们的铁脚板,把他们追的无处可逃,完成彻底消灭流寇的任务,届时朝廷一定会重新信任自己,皇帝陛下也会解开误会,相信他卢建斗是一位可靠能用的大忠臣。

正是出于这种对朝廷对皇帝舔狗般的忠诚,驱使着卢象升亲自跑来江南一趟,要亲自出面相谈,争取从许家庄获得大批的自行车。

……

很快。

中午时分。

前方这座已经膨胀到五十万人口规模级的海港城,出现在卢象升等一行人的眼前。

他们不得不停了下来,跟所有第一次来海港城的外人一样,都是一脸呆滞与瞠目结舌的样子。

眼前的这座现代化城市,带给他们的感觉,就跟古人穿越到现代都市一样,对这座城市的一切都感到震惊、新奇和陌生。

全部化身成了土包子,感到无比的茫然无措,他们脑中的常识起不到任何参考借鉴的作用。

好在海港城中,有专门为他们这类土包子们服务的向导,当即就有一名鸡冠头发型,看起来流里流气的年轻人,走了过来,问需不需要向导,只要给1块银元,就可带他们逛遍海港城,为他们介绍关于海港城的一切。

“1块银元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卢象升身旁的幕僚张华玉问。

“这个价物超所值,以我刘三宝对海港城之了解,帮你们减少因不了解海港城而带来的损失,绝对在十块银元以上。”这个本地年轻人道。

“招本地向导了,有没有出价更低的,半块银元干不干?”张华玉扯着嗓子道,他每次到陌生的城市,这招都屡试不爽,本地向导们会争着压低报价。

但这次他失算了,虽然这周围是有不少类似向导的人员,但面对半块银元的高薪,却无人上前接单,哪怕能看到有人脸上露出意动,但还是转身散开。

“这位先生,许家庄不鼓励恶性竞争,您若不中意我,可明确拒绝,但如此挑拨竞价的话,我周围这些向导,只会开出跟我一样的价码,除非你能找到一个不在场的向导。”

刘三宝抱着手道,其实以前的海港城向导,也存在严重的压价抢单现象,甚至引起矛盾和斗殴,但庄主大人得知此事后,让人成立了向导公会,制定了不得恶意抢单、恶意竞价的规矩,除非客户明确拒绝某位向导,其他向导才有报价的机会……即本地人必须得团结,绝不能互相内卷。

“就你了吧,一块银元就一块。”

卢象升开口道,让随从李重镇掏了一块银元,同时心里非常惊讶,他完全没想到,许家庄的百姓,觉悟能高到这个程度,能用一种无形的规矩,保护所有人的利益,外人以利益挑拨也无效。

这许家庄果然有非常多的不凡之处。

随后在向导刘三宝的安排下,这一行五人,先把马匹寄放在城外的禽畜隔离寄存处,会有专人照顾这些马匹,并消毒清洗,避免带来外部流行疾病。

再去了趟大澡堂,带五个人都洗了个消毒澡,略微理了下胡须头发,每个人都干净清爽了很多。

这才在出入城管理部门,登记五人的个人信息,并有专人用相机拍下头像后,才终于拿到了一本护照,拥有进入海港城活动的资格,但最长只能待三十天。

端的是繁琐麻烦至极。

进入海港城中。

走在宽阔平坦结实的水泥马路上,对于城中的一些从未见到过的事物,卢象升等一行人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刘三宝,路旁的这根白色的竿子是什么,为何要竖立在此处,上面为何会有块黑色板子,还有一个风扇?这难道是用于遮阴的假树?”幕僚孙元化问。

“这是路灯杆,黑色板子是太阳能板,风车扇是风力发电扇,两者都可发出电力,从而让路灯在晚上发出亮光,便于行人夜间活动。”

“城中的这种路灯杆,怕不是有数千根之多吧,若同时点亮,岂不是一座不夜城?”幕僚张华玉问。

“比不夜城还震撼许多,到晚上你们就能看到了。”刘三宝卖了个关子。

“这城中的砖石房屋为何都如此之高?还有那栋白色大屋,竟比一些塔楼还高出许多。”

“那是白堡,是我们庄主大人居住的地方,有二十九层三十六丈之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住上百年而不锈坏。”刘三宝一脸骄傲的道。

“高处雷多,极易引发火灾,此事当如何避免?”孙元化摇头问。

“白堡顶部安装有避雷针,可将雷电导入地下,雷击百万次,也不会有丝毫损坏。”

“避雷针竟如此神奇,不惧雷电,若可解决天雷引发的火灾,不知可避免多少房屋毁坏,我想进入白堡观看避雷针之构造,不知可否允许?”孙元化激动的问。

“我刘三宝只是个小人物,此事我决定不了,你找别人去问吧。”刘三宝摇头。

接下来还有马路上跑来跑去的电动三轮,是如何靠雷电之力驱动?

城外的拦海大堤,以及竖立在海堤上的上百架风力发电机,为何能将风能转化为电?

还有公共厕所体系、自来水体系、供电体系、排水排污体系,以及基于埋在地下的一个巨型沼气池的供气体系。

包括摆在路边的垃圾桶是何用途,也都询问一番。

直到卢象升等人肚子咕咕叫实在饿的不行,这才暂时放下好奇,找了家招牌海鲜饭店,在里面吃了些东西,尤其是本地的特色海鱼海鲜,便宜量大不说,味道也是极其的鲜美,让卢象升等从未吃过海鲜的群体,都赞不绝口、狼吞虎咽,每个人都撑到吃不下为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