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乡行 > 5、考试

从乡行 5、考试

作者:饮水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7: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回到家中,看到母亲枯焦的头发和疲倦的面容。在心中稍加思索,李中明便已准备答应下来。母亲这四年来供养自己读书,真是太苦了。

如果他能继续学业的代价,便是熬干母亲的心血,耗尽家中的资财。他宁愿终身不去应举,也不愿采取这样的做法!

如今虽然要入户伴读,可是这样报酬丰厚的机会,也还是很难碰到的。如果自己不加珍惜,看着这样的好机会,从手中溜走。那么下一个这样的好机会,又要等到何时?又要哪里去寻?

而旁人的流言蜚语和纷纷议论,又能干自己何事?毕竟,自己也只是入府伴读,又不是卖身为奴为仆,这并不影响自己日后科举应试。

放下心中种种,再看了一眼母亲,李中明还是准备不将这些事情告知母亲,以免增加她的担心,从而影响她的心绪,伤及身体。

此外,自己还要在录试前更加努力,争取得到一个好成绩。不然达不到主人家的要求,那自己也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了。

拿起一本经书,李中明便默默诵看着,一文一字,一疏一义,认真翻读,慢慢修正着自己的记忆。毕竟,近年来,听朱夫子说,虽然县学录试还算公平,可是天下承平已久,这读书人的数量也在激增着,再加上豪门大户的请托。

即便现下诸生多注重进士科,可是对于诸科来说,来此应试,在经书上多有真才实学。虽然诸科考生眼界有限,可是对于经书的句读章义,反而更为认真,竞争程度也是极为激烈。

读书,诵读,生火做饭,照顾母亲饮食。这几日,李中明除了去了一次私塾,表明自己愿意接下朱夫子介绍的差事,还将县学录试前的行卷投送,文书具结,应试报名等一应具事都拜托给朱夫子。

知道李中明现下家中离不开人,朱夫子很痛快就答应了下来,还安慰他说,待到应试之日还会让妻子代为照顾李母。这林林总总的交代下,这考试之事也算让李中明放下了心。

李中明感慨自己真的是麻烦朱夫子太多。如果真的能通过主人家大的考核,家中就剩下母亲独自一人了!可她的身体还未恢复,仍需人照顾呀!到时候不知道能不能还可以拜托朱夫子一家?

将脑海中的杂念都统统甩出,现在自己第一步都还未成功迈出,想得那么多又能如何呢?李中明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目前仍需将心放在经书上。

重新将心收回来后,李中明便一心扎进了经书中。九经中,李中明有学的好的,也有不太擅长的。如今要参加考试,就只能更加刻苦,更下苦工,继续查遗补缺,完善学问。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度过去,在明面上,李中明依旧面不改色,只是每日学的更加刻苦,每日睡下的时间更少了。除此之外,一切如同往日,照顾母亲,整理家务,继续读书。

终于,录试的时间要到了,李中明提前了一日多加休息,收养精神,放松心态,以便能好好参加考试。为了让李中明安心应试,师母也早早就来到了李家,让其放心。李中明只得再三感谢,将家中事务托付给师母后,便背上书箱去与朱夫子等人汇合。

为了方便应考,朱夫子早早便与人预定了马车,带朱旭和李中明去应考。所幸,他们所处的位置,虽不在县城旁边,但是却是离考试地方近些。虽然是县学考试,考试的地方却放在了清都观。

毕竟,应考人数众多,县学学宫身处县城,地方总归有限,而本朝天子推崇道教,故而各地的官修道观大都占地广大,所以常常用作应试之地。

和朱夫子、师兄见礼后,李中明便被夫子叫上了马车,在车上连连交代着两人。

“朱旭,你自幼便随我读书,虽然刻苦,从不懈怠,但是应试这种事,还是要看时机文运的,所以不要忧心,只管放心应试”,看着沉默冷静的长子,朱夫子说道。

虽然朱夫子对儿子的话语不多,那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儿子朱旭平日里话不多,可是心中志向不低,尤其是多年随自己求学,再加上家中因其读书花费日大,所以心中压力甚大,对于此次考试看的很重。故而,自己不愿再给他加大压力,只想他放松下来。

说完了儿子,又转向相处了多年的弟子,朱夫子对李中明甚为看重。同样家庭贫苦,能够坚持下来读书的也是不少,但是能像李中明那样刻苦努力的,却是为数不多。

可贵的是,身处贫寒之境,却不尚虚荣,积极进取,还能够不慕繁华。面对着困难,不怨天尤人,还一切以家人为重。在这名利纷扰的尘世中,极为难得。

“中明,我知道你最近家中变故很大,但是人生在世,不如意事总是十之**。可是,今日你只需好好应考,其他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记得身后还有夫子呢,再难的难关都能迈过去的”,朱夫子还是不放心对李中明开解道。

在这一路上,朱夫子都在交代着应试的禁忌和小心之处。在这谆谆话语之中,李中明并未感到不耐烦,反而能够感到夫子的关心和爱护。随着越来越临近考场,虽然三人面上都很平静,可是朱夫子攥紧的双手依旧体现着他内心的紧张和翻动。

看着人满为患的考场入口,李中明三人只得远远下车,徒步走向考试入口。从差役把守处,李中明和朱旭迈入了考场。听着公人的安排,由书吏核验文书,领取号牌,找寻位置。

在座位上坐好,放置好书箱,将笔墨纸砚一一摆好,再将墨点水磨好,便趁着竹筒内的水尚温,喝着水将携带的面饼吃了一个。此时,考场内的座位也陆陆续续坐满了人。

再稍等片刻,县令、教授也进了场。在一番行礼致意后,县令发号施令考试也便开始了,接着便是书吏役员分发卷题。

待拿到卷题,李中明先是细细将卷题看了一下,看到考卷无误,便开始仔细书写起来。此次考试,朱夫子给李中明和朱旭两人报的是五经科考试。这还是因为两人读书时间还短,九经范围又极大,参加九经考,不仅胜率要低,恐怕还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反而参加五经考试,在临考前专注突击一下,胜率反而会更高。

相比于进士科考生的构思冥想,经科考生只需细细回想下,便可下笔了。毕竟,读书这件事,记得便是记得,不记得便是不记得,容不得一点马虎,也不会有一点侥幸。

一百四十道贴经,李中明先是将自己熟悉和把握很大的题目书写下来,然后是记忆里有些模糊的,在仔细回想下,也渐渐动起了了笔。

而七十条墨义,李中明也都尽量按照着疏义来书写。虽然自己也可以来解释,那么合格不合格就只能看考官由心决定了,而按照疏义默写,那么就相当于如同标准答案了,对错的辩驳就无可争议了。

就这样,时间也默默地过了去。李中明一口气将所有的考题都书写后,又认认真真的检查了两遍,终于能在座位上放松地坐了下来。而此时,已经有士子陆陆续续的交卷了。

李中明喝了下竹筒内的水,缓解了下情绪,仔细将考卷试题归置好,又将书箱一一归置好,便拿着试卷往交卷处走去。看着自己的试卷被归置好,李中明向着书吏行礼致谢后,才迈出了考场的大门。

从把守处走出,朱夫子和师兄朱旭已经在等着自己,来到马车的停留处。朱夫子并没有询问考场内的考试情况,仅仅是拍了拍李中明的肩膀,并没有很多的言语。

一路上,朱夫子只是说,考试已过,可是他们的学业还要继续。如果能够进入县学,那么要珍惜时机。即便未能得试,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他们还很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不要将眼前的一次得失太放在心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