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乡行 > 3、决断

从乡行 3、决断

作者:饮水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7: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中明走在已经非常熟悉的道路上,心中还在思索着如何回到家中,向母亲讲述着刚刚得知的内容,而且自己又要做何选择呢?

心事重重下,黄昏余光中,庭院的门户已经远远可以望见了。而此时,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倚门瞭望着,却是母亲刘氏,定是担心自己为什么未按照往日的时辰回归家中?在忧虑反复下,终于在织机上,再也坐也不下,起身来到院门瞭望等候。

李母等候时,已经决定了,只要儿子在一刻钟还不返回,她就要向私塾寻找了呀。

看到母亲的身影,李中明脚下不禁加快了步伐。快步来到母亲面前,躬身行礼道:“让母亲担心忧虑了,今日下学,先生留我谈了一些事情,正要向母亲禀告商议后,才能决断。”

说着,来到李母的身边,扶着母亲,母子两人往院内走去。一边走,一边还安慰着母亲,说并不是什么坏事,让母亲不要担心。

待母亲在屋内坐定,慢慢的将朱夫子告诉自己的内容,一五一十的讲于母亲。李母认真仔细地倾听着,待儿子讲完才,问到:“明儿,你心中有何打算呢?母亲作为妇孺,见识浅薄,所知有限,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支持你的学业。”

“母亲,在回来的路上,我就衡量思索。贡举之中,进士科虽然清贵,前途远大,可是诗赋文章不仅需要才情高绝,还需要名人鸿儒举荐传名。此外,俗话说,文章历来是文无第一。所以,对于我等贫寒之家,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反而是诸科,经文疏义,虽然浩渺蘩杂,但是对错分明,无需众人口舌相争。”李中明向母亲告知着心中所想。

“明儿,你想的很有道理”,李母赞同着,她能明白,将对于进士科的缥缈虚无,诸科的清楚踏实,确实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李中明接下来继续倾述着,“诸科中,我想选择五经科或者九经科,五经科的考取难度要小些,但是九经科对录取后的发展,助益更大。故而两者,我一时也决定不下,不知道母亲又有何想?”

李母思索着,“明儿,娘亲倒是希望你能择选九经科,非是娘亲不心痛你读书辛苦,而是你想九经科,所学甚多甚杂,为诸科中最难者,我想选择的人数,定然人数较少一些,此后考取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听着母亲的想法,李中明也告诉着母亲的心里话,“母亲,实话说,我在心中也是偏向于九经科。我是这样想的,世人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由此观之,多读些书总是好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贫苦之家,如果我能多学一些,即便我不能考取共鸣,那么也能为家中积攒下诗书典籍,增长家中的文韵之气,这对于下一代也是好的。”

听到儿子虽然年小,却能想得如此长远,李母不禁喜极而泣。

看到母亲突然间就哭了起来,李中明顿时手忙脚乱起来,连忙起身宽慰询问着母亲,怎会如此。

看着儿子笨拙的模样,李母也慢慢止住了眼泪,反而说道:“明儿,无需担心,我只是高兴我儿思虑长远,不负你父亲的期盼。既然决定了,就不能总是三心二意,反反复复。你只需用心念书,其他的,自有为母来处理,无需你来管,徒尔耗费心力。”

“好了,去温习你的功课去吧,为娘去准备饭食”,说完,李母便起身朝着厨房走去。

李中明了解到母亲哭泣的原因后,也放下了心。同时,既然有了决定,李中明便不再将选择的烦恼放在心上。而是开始温习着今日的新学的知识。

温经临字,李中明凌乱的心也慢慢安静了下来。他明白,即便选择五经科,考取及第的可能性也不会大多少。但是,世事难料,李中明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李母很快就准备好了晚饭,就立即招呼李中明上桌吃饭。李中明边吃着碗里的粥,边向母亲打听着家中、村中的事务,看看自己是否也尽份心,出份力。

李母也知道在村中生活,只靠一家一户是使不得的,邻里、村里之间都要相互帮助,遇到麻烦事,均要出工、出力或者出物,甚至还要出钱。只有这样村中、邻里之间才能团结一心。

不然遇到困难,一个家庭很难从困境的泥潭中脱离出身。这些都是乡野之民,多年间验证过的生存智慧。

“明儿,无需担心,如今世道虽然艰辛,可是当今天子官家仁慈爱民,轻易从不劳民。故而,只要无有天灾水害,咱们乡下每日也不过是些邻里间的争吵纠葛罢了,无有什么大事发生。你还年幼,需一心专注学业,那些琐事就不要再放在心上了”,李母告诫着儿子。

“好的,母亲,我定会牢记你的教诲”,李中明保证着。

看到儿子不再为此纠缠,李母的面容也不由轻松了起来。

快速吃过晚饭,李中明帮着母亲收拾完厨物,便开始继续着温书临字,当下天光还算大亮,还无需点灯照明。而李母想到儿子的举业定会花费不菲,也回到织机上,手上的速度亦不由又加快了几分。

就这样,母子二人各怀着自己的心事和目标,都为着这个家努力着,奋斗着。这样一幅母子相映的画面,在多年后,不仅依旧印在李中明心中,还被他请来名师巨匠绘画了下来,作为传家之物代代相传。

而这卷绘画甚至还引得后世官家的听闻,为了酬谢李家的大功,还亲自御书题字,加盖宝印。使得一件平凡之物,真的成为了传世的珍稀之宝。这也使得李家在历次国家危难之际,均忘而惜身,忠义报国。

时光如同美人迟暮,走得总是那么快。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可是这并未影响李氏母子二人手下的动作。

李母依旧飞梭走线,连续不绝。而李中明此时已经将白日的经文背诵下来,就这样在黑暗中,将经文在石板上边诵边写起来。

黑夜漫漫,母子二人依旧持续到昨日的时辰,才回房休息。

等到第二日,依旧如同往日,操练导引,吃粥,整理仪容,一切都按部就班。

来到私塾,将书箱放置好,便找到朱夫子,将母子二人商议后的决定,告知了他。听完李中明的述说,朱夫子便示意他,自己已经知道了,让他回去继续温书背诵。

就这样往后的每日里,李中明随着朱夫子学经了义,临摹字帖,时光就在私塾和家中来回轮转着。

而随着李中明一岁又一岁的长大,他的学习进程也在日渐增长,学习进度也在日益加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