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一十六章 阮元的妥协(上)

大清疆臣。 第三百一十六章 阮元的妥协(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一早,阮元便再次来到了广兴寓所之前,进了门后,只觉房中陈设、纸张样式,竟与上一日无甚区别,也不知一天的工夫,广兴和他的下属到底做了什么。反倒是广兴看起来尚属客气,见了阮元,主动上前问道:“怎么样,阮侍郎,想好了没有?咱们这出差一次,总也不能让下面的人吃苦受累不是?”

“所以,广侍郎的意思是,想让我出钱给他们了?”阮元也不再客气,正面问道。

“哈哈,阮侍郎,你还是很聪明的嘛?”广兴看阮元终于明白了自己意思,也抚掌大笑道:“其实啊,您早些领悟了我的话,我看这件案子啊,早就办完了。你看,马中丞的一千两银子,已经送来了,阮侍郎,我记得您也做过六年巡抚,怎么,您可不能瞧不起下面这些办事的弟兄啊?”看起来,广兴不仅想着让阮元出钱,而且阮元若是出钱少于一千两,可能广兴都不会善罢甘休。

“广侍郎,他们到底缺多少东西,你要我们出这么多钱来补贴公用?若只是缺些纸张饮食用度,我可以贴补一二,可你这样狮子大开口,试问将来若是外人知道了,他们要如何信服啊?”阮元听着广兴一张口就是一千两银子,自然有些按捺不住,便想与广兴理论。

“阮侍郎,你当这开封是什么好地方吗?”广兴依然不知收敛,仍与阮元辩道:“我告诉你,他们平日在京城当差办事,苦是苦了点,可那毕竟是京城啊?这开封满地都是水坑,北面那黄河比这座城都要高,也不知哪天一不小心就要倾泻下来。让他们来这里办事,你不再加点钱,那他们凭什么给你卖命啊?平日纸张要用钱,饮食要用钱,出行费用能奏销的也就一半,您再不多帮帮忙,这案子还有谁能办啊?再说了,这河南大小官员,我看最不清楚这件事的,也就是阮侍郎您了,您想想,若是您五六日前,或者半个月前,就想清楚这其中因由,早些把这一千两银子出了,或许咱们现在啊,已经在回朝廷的路上了,耽误他们这许多日,难道还是我的错不成?”这话说得出来,竟似原是阮元不懂规矩,才连累了这许多办案吏员,多在开封耗费了半个月时间。阮元心中自也恼怒,若他不是平日涵养深厚,说不定已经和广兴对骂上了。

“广侍郎,你……你怎得变成了如此强词夺理之人?”即便如此,阮元也终于克制不住,对广兴怒斥道。

“阮侍郎,这不是我强词夺理啊?”不想广兴还有借口:“您为什么不这样想一想呢?要是当日那黄明歧陈钟琛之事,您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让他们过去了,那这件案子也早就办完了。现在嘛……哈哈,你看。”说着,广兴又向另一侧的两个箱子一指,道:“黄明歧的五百两银子,陈钟琛的一千两银子,也都到我这里了。他们可要比你聪明啊,你问过他们次日,他们就主动到了我这里,说咱们办案不易,愿意出资相助。阮侍郎,你说我这……一边我收了他们的钱,一边你不由分说要求弹劾他二人,对这些下吏你又不愿出一两银子接济,我还要相助于你,这于情于理,好像都说不通啊?”

阮元听着,也直觉眼前一片黯淡,似乎自己弹劾黄陈二人之事,反倒已经把自己逼进了绝境。如果自己不给广兴送这笔钱,广兴看来是一定不会帮自己了,可即便自己撤回对二人的弹劾,就能解决这时的问题吗?自己弹劾二人之事,河南大小官员知情,这些吏员也都知情,随时可能把这件事透露出去,那样还不如花钱免灾。总之,给广兴主动“献金”,或许已经成了这时最不坏的选择。

广兴看着阮元神色越来越不对劲,也对他笑道:“阮侍郎,怎么看你的样子,这出一笔钱,就跟要你去行贿一样呢?这种事啊,平日不过称之为‘馈遗’、‘捐纳’,本就是礼尚往来,聊表心意之事嘛?阮侍郎,现在这时节,若是这些银子您都一毛不拔,那还能干成什么事啊?哈哈。”

阮元清楚再与广兴争辩也是无用,只得先辞退了广兴,自归自己馆舍之内去了。几人听了广兴之言,这时也都鸦雀无声,毕竟广兴才是正印钦差,若是他这一关过不去,这件案子最后也很可能草草结案,到时候阮元所发现的河南弊政,也同样得不到任何解决。

沉默许久,杨吉也率先开口道:“伯元,二位相公,难道咱们……就真要给那广兴银子,他才能办事不成?”

“还有什么办法呢?”王引之也不禁感叹道:“这事说起来,也不是老师的错,老师也是一心想着,要革除这河南账目之弊,却不想……不想早就中了广兴的圈套。皇上那边我也清楚,估计这件事就算咱们报给皇上,过得一年半载,他广兴还是广兴。到时候万一他变本加厉,又来倾陷老师,那又要如何是好?总之,现在最不差的办法,可能也就是破财免灾了。”

“那……连皇上都管不了这广兴了吗?”杨吉对于几人商议之中,竟一直在忽略嘉庆,也明显发现了不对劲。

“杨吉,难道皇上那边,我们就没考虑过吗?”孙星衍也无奈道:“只是这广兴在我看来,其奸诈之术,更甚当年和珅啊?杨吉,我们可以找皇上揭发广兴,可我们总要有证据吧?这也是那广兴最为无耻之处了,若说和珅是爱财如命,这广兴就是滑不溜手啊。在山东的时候,我就查过他用钱底细,却发现他把大半所得银钱,都用在了公费之上,你说他怎么用?所有吏员当差办事,用笔用纸,他全都要挑最好的,用纸稍有不合规矩之处,直接就要换纸。属吏出行,必用最上等的车马,平日饮食用度,更是极尽奢靡。又或者,属吏自己取了银子去,他也不管不顾。哼,自己用钱丝毫不知俭省,到了我们面前,却一个劲的说用度不足,让我们协助公费!可反过来说,也正因如此,想抓广兴的把柄,却要比和珅难多了。他把那么多钱都用了出去,自己还能剩下多少?就算我们弹劾他滥行勒索,若是皇上真的查下去,很可能他手里根本没有多少银子,真是一个死无对证啊……所以我来之前,就只盼着伯元办事小心,千万不要和广兴有任何瓜葛,否则只要被他缠上,后面的事就难办了。可没想到,竟还是……”只是孙星衍也清楚,阮元力主彻查黄陈二人,这件事怎么说也是彰明法度之举,却也不能说阮元错了。无奈之下,竟也再想不出任何办法,只得仰天长叹了。

“渊如兄,看来,小弟这次,又要做一件对不起渊如兄的事了啊?”阮元也对孙星衍苦笑道。

“罢了,若只是给他些银子,还能把河南的案子办了,伯元,我倒是也不该指责你什么。可是啊……”孙星衍也清楚,阮元即便真的出了这一千两银子,也并非纯心贿赂广兴,所以也不愿再行责备,可想着这些年控案之事,却也不由得感慨道:“皇上力查京控,本是为了让下面百姓能够伸冤,下面官员贪贿之事可以及时上闻。却不想……现在的京控,竟被这些小人钻了空子,成了他们大肆铺张、公开滥用国库公帑的借口!你们说这世道,究竟何时……何时才有重现清明的那一日啊?”

可是这个问题,即便博学如阮元和王引之,却也一时陷入了沉默。

无奈之下,阮元也只好给扬州去了信,嘱托孔璐华将伊秉绶两年来支给自己的一千两报酬先行装船,送来开封。孙星衍自知不能久留,当夜便即辞了阮元和王引之,自归济南去了。这次难得的相会,最终留下的也只有遗憾。

不过对于京控中逐渐出现的问题,嘉庆到了这个时候,也已经有了不少耳闻。这日他也特意召见了两年来多有查办控案的英和,与他问起了其中内情。

“英和,这两年来,你办理的案子,朕心里都有数。”看来经过两年的磨练,英和在实际断案方面也终于有了成果:“朕看你这次断案言词,简明精当,前后因由也一一清楚,这样看,也是为朕平反了一件冤案啊。你就先回工部去吧,以后,朕还有要事需要你呢。”

“谢皇上栽培!”英和感激道,看起来,自己重新进入军机处,似乎也是大有可能之事了。

“不过,这公费开支,朕倒是不太明白了。”嘉庆看着一边英和呈上的账目,也不禁向他问道:“这次你们出京办案,朕一共也就任命了你们两名钦差,其他随从郎中、员外郎各一人,这用的人也不算多啊?可是就这样,你们这一路的开支,竟还有五千两之多,你们这钱,到底都是怎么用的啊?”

“回皇上,此事……其实臣等外出之际,确已尽力节省开支,臣等主官所用,不过常度,可臣等再怎么节省,总是要有属官相从,其中开支,便绝不会少了。”英和答道:“而且这些年来,也多有京官在京控之时,以朝廷用度不足为由,让各府县各出钱粮,用以补贴公用,久而久之,许多府县便宁可多加准备,京中官员来了,便竭力奉迎,各府县亦多有馈遗,唯求京官衣食用度无亏。是以近年京控,但凡京官外出,这一行开支,便决计少不了的。”

“那……依你之见,若是严令各处府县,日后凡有京控要案,一律不得馈遗,如何?”嘉庆问道。

“回皇上,这种诏令,只怕下属府县,无人能如实照办。”英和答道:“眼下地方物价,相较于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之前,都有上涨,各处办案,少不了雇用本地吏员办事,若是钱给得少了,势难将控案办成。可每次朝廷能支给的公用银钱,却又有限,大半开支,还是要由府县自行支出,而且又不能报销。更何况许多府县,早已形成了攀比之风,今日这个府供应朝廷三百两,明日那个府就是四百两、五百两。如此情况,似乎也并非一纸严禁所能根绝。”

“真是没想到啊。”嘉庆也不觉叹道:“朕本来是想着,这京控之事,能够保证地方冤案,不至于因地方府县官官相护,竟使良民沉冤难雪。凡地方不决之案,京中代以操办,也能使各处府县豪强,不致官民勾结,合谋侵害百姓。可这些年下来,地方仅仅供应京官,竟要多出这许多开支。长此以往,也难怪有些地方,亏空一直补不上了啊?”

“皇上,臣倒是以为,京控之事,应有常度,方能绝其冗滥。”英和也劝谏道:“眼下京控,确有一弊,便是无论案件在地方府县藩司,是否经过判决,只要入京呈控,皇上与众大臣议定应当审理,便须派出京官外出审案,如此一来,百姓便会倍加依赖朝廷,进而有许多百姓不知常法,竟而入京妄加呈控,朝廷的负担,自然就多了不少。而且,府县决狱的本职,也渐渐被京控取代了。若是能在控案之上加设限度,令地方未曾审定之案,朝廷便不接受京控,或许,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妄控了。”

“很好,你也先退下吧,京控之事,看起来朕也不能再无动于衷了。”嘉庆感叹道。

这日英和便即告退,很快,嘉庆也果然听从了英和等人的意见,对京控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规定案件若未经地方抚院藩司,府县衙门审理,便不能直接入京呈控,这样一来,京控案件也确实减少了许多,很多百姓仅因小事便随意入京呈控之事,也逐渐消失无闻。同时,对于地方滥行馈赠之事,嘉庆也一再申明,所用不得超过正常开支数额,否则即便仅有馈赠之举,也需追责地方官员。

而英和在数月之后,也再次得到了进入军机处的机会,可这一次,却正如托津先前所料,嘉庆在军机处中并不需要更多大臣主事,结果英和仅复任军机大臣数月,便又回到了工部。嘉庆对英和的重视,终是不能再超过托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