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摆烂王爷,父皇要我造反 > 第二十五章 私下密谋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了,自从景帝离京,太子殿下几乎没什么时间是跟大臣在一块议事的,就算在一块儿了,也是张渊把持整个节奏。

这次不过是数次中的一次罢了,许多大臣纵使不满,也没有任何办法。

众大臣知道今天怕是见不到太子殿下了,所以走的走,散的散。

还有一部分,就赖在这大殿之上,铁了心见不到殿下就不走。

不过张渊才不理会他们,见大部分的官员都走得差不多了,他也离开了。

留在大殿上的官员,面面相觑。

等了很久都没有人理会他们,也相继离开。

甬乾宫内,太子正伏在书案上,看着像雪花一样飞进来的奏折。

只不过这些基本上都是被张渊筛选过的,那些反映决策错误的是一本都没让送进来。

张渊走进来,行了个礼,“老臣,参见太子殿下。”

李铭见了,连忙起身将张渊扶起来,说道:“舅舅,此间又没有外人,何必拘礼。”

两人寒暄客套了一番,太子问道。

“舅舅,河北水患的事儿,你觉得派谁去最为合适?”

我哪里知道派谁去,就算知道我也不能说啊,这万一到时候出错了,我岂不是要受责。

张渊这只老狐狸,一盘算,便说道。

“这河北水患常有发生,这次受灾虽说没有之前严重,但是受灾的百姓也不少。这派过去的人最好是了解当地情况,而且那么大一笔赈灾款,还得是个清正廉洁的人才行。最关键的是下面的官员保不齐会中饱私囊,那人得镇得住。”

张渊给太子一通分析,就差把人选的名字说出来了。

结果太子说了个武将,“镇远大将军,楚河生,为人正直,出身河北,封他作为宣抚使,去河北赈灾最为妥当。”

张渊差点没一口茶喷出来,我跟你分析半天,你就派个武将去!你就算要派武将你也派一个脑子灵活会变通的啊!那楚河生,一根筋,就知道打架,三句话不合便要开干,搞不好灾没赈好,还得罪了一大票人。不过反正自己的建议也说了,太子执意要选楚河生就选呗,万一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呢!

李铭没有察觉到张渊的微表情,还以为自己这个人选选得非常不错,便继续说道。

“对!这楚河生是个武将,定能镇得住那些心思不正之人。到时候物资搬运分发什么的,也不是问题。”

说着李铭还激动了起来,像是他头一回,自己出了一个自己认为还不错的主意。

“太子殿下英明,这楚河生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张渊说道。

李铭马上就叫人去传达了这个决定,此时楚河生正在武场训练,受到这突如其来的任命很是不知所措。

但这楚河生也是心思单纯之人,反应过来之后,便觉得这是太子殿下对他的信任,他得把这事儿办漂亮了,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

大臣们得知太子想了这么久,最后派了一个武将前去赈灾,一部分敢怒不敢言,一部分怒气冲天要去找太子理论,但是不出所料都被张渊拦截,还有一部分就是跟张渊一个阵营,只管哄好太子,别的一概不管。

最后楚河生还是踏上了赈灾之旅,他虽然出身河北但是常年在京城,其实已经完全不了解当地的情况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干得风生水起,不过很快就出问题了。

由于行事作风过于军事化,让当地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无不怨声载道。

弹劾楚河生的奏折不计其数,关键灾情没有得到缓解,灾后的安抚工作也是一塌糊涂。

楚河生也是一脸懵逼的状态,认死理的他觉得自己做得没有问题,由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当地想要捞好处的官员,没有捞到好处,自然不待见他,那些一心为民的官员,又因为楚河生赈灾的举措并不贴近实际,对他不满。

惹得朝廷和地方一众官员,痛心疾首,纷纷要引咎辞职,可惜他们的这份真心太子从来没有看见过。

通通被张渊拦在了甬乾宫外,官员们苦不堪言。

都想直接去找景帝,李璟的这次出行,并没有多少人知晓。

那些前去找李璟的官员,三番五次的被拒之门外,太子也是见不到人,报上去的奏折总也迟迟没有答复,要不就是回复一些没有实质性举措的内容。

一时间整个朝中,人心惶惶,河北民怨四起。

但是这一切太子殿下分毫不知,张渊一干人等将此事瞒得死死的。

还沉浸在自己的英明决断当中,这种情况下,各方势力闻风而动。

首先就是朝中一些大臣,开始考虑要不要谏言废掉太子的事情。

张渊也是感受到了,这件事情可能是不容易过去了,为了保住他自己的地位,便一边瞒着太子着人前去河北,给楚河生出主意,想补救一下赈灾的事情。

一边安抚情绪高涨的大臣们,不过对于之前太子做的事情,张渊这次的安抚简直是杯水车薪。

最后还是太子的母亲,皇后娘娘出面才算是平息了一些怨气。

只不过是表面上和和气气的过去了,私底下还是对太子诸多怨言。

这表面的和平在楚河生从河北逃回来的那一刻彻底崩塌。

原来张渊派去河北的人,并非真的去襄办赈灾,安抚灾民的。

而是去打点人脉关系去了。

他故意将抚恤金和物资分配不均,所以众多百姓揭竿而起。

张渊便直接将他们当作暴民都抓了起来,要不是楚河生武功高强拼命逃来长安,众大臣估计就要相信了之前从河北传回来的好消息了。

而那些省下来的钱全都进了当地黑心官员的口袋里,这也是为何河北那边频频传来好消息的原因。

张渊知道这件事情瞒不住了,便找了个理由让太子称病,不见众大臣。

不过此时梁相一党得知这消息之后,对太子已经不抱任何希望,誓要将张渊和太子的行径告诉给景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