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七十五章 成蛟关于太子之位的困惑

如果真的能重现宋词荣光,那剽窃李太白和苏大吃货的诗词也算是师出有名了。

不过这还是随缘吧,毕竟吴驹自己都没弄明白宋词呢。

“话说我刚刚讲到哪了?”吴驹突然反应过来今天的重点还是上课。

“讲到词有对应的曲谱。”一旁的魏磬插了一嘴。

“哦哦哦,对。”

吴驹继续说道:“为师不指望你们初学就能写出真正的词,毕竟写词就必须谱曲,这比较困难,退一步讲,就算不谱曲,直接写新词也有步子迈大的嫌疑。”

“因而,为师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在水调歌头的格式下,重新填一首词。”

“吴师,那填词是自由发挥吗,还是有固定的主题?”成蛟再次用稚嫩的嗓音发问。

“主题……”

吴驹环视一圈四周:‘就以秋景为题吧,其他自由发挥。’

“是。”

成蛟点点头,旋即就咬着笔杆开始冥思苦想起来。

“秋景……”

一旁的魏磬似乎也在思索。

“看什么看?你也想尝试一下?”吴驹问魏磬。

“不了不了。”魏磬顿时将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这段时间虽然进了咸阳,但魏磬的功课却丝毫没落下。

学习师父的医术就已经够难了,才不要再学写词呢。

魏磬用医书遮住脸。

水榭中一时间陷入了安静。

这时,子楚的一个随侍抱着一大堆案牍前来。

“大王。”

随侍轻唤一声,旋即将案牍放在了桌案的一角。

“嗯。”

子楚头都没抬,随手一够,却未曾想碰掉了几本。

噼里啪啦。

案牍摔在地上翻开,瞬间吸引了吴驹和成蛟的目光。

奏折洋洋洒洒,兜兜转转写了一大段,但内容大致就是:

“太子之位乃国本,国本立则国家太平,国本无则国家动乱,公子政于邯郸,难以返秦,而公子成蛟年少聪颖,臣恳请大王立成蛟为太子……”

吴驹撇了撇嘴,对奏折上的言论不屑一顾。

这一看就是韩国外戚的言论,估计也不止一次上书请辞了。

因为一同摔下桌案的其他几本案牍也依稀可以看到“成蛟”、“太子”之类的字眼。

好家伙,消息轰炸鼻祖了属于是。

一旁的子楚看到这几本奏折上的内容,脸色顿时冷淡下来,丝毫没有伸手去捡的意思。

成蛟看到奏折上的内容,先是错愕,旋即又看到子楚变得冷淡的神色,不由低下了头,有些郁郁。

“大王。”

又一个侍从过来和子楚禀报了些事情,子楚听后,起身快步离开。

这不稀奇,子楚毕竟是一国之君,政事繁忙再正常不过,半个小时间他已经陆陆续续离开了十几次了。

吴驹听到动静,睁开眼睛,看见离开的子楚离开的背影后,没有理会,旋即看向趴在桌案上的成蛟:“公子写得怎么样了?”

“毫无头绪。”成蛟有些郁闷的说道。

“没听懂我讲的格律?还是没有灵感?”吴驹问。

“没有灵感。”成蛟答。

“那为师就爱莫能助了。”

吴驹摇摇头,重新合上眼睛,时近中午,阳光柔和,他顺手拿了一张绢帛放在脸上遮挡阳光。

“唉~”

成蛟撑着自己的小脸,重重地叹了口气。

“公子似乎有烦心事?”吴驹闭着眼,懒洋洋的问道。

成蛟没回答。

“有什么事大可以和我聊聊。”

小孩子的心思还是比较好懂的,吴驹觉得成蛟既然叹了这口气,就一定是想找个人倾诉。

成蛟沉默了一会,似是在考虑。

“如果不方便可以不说。”吴驹补充了一句。

成蛟咬了咬牙,问道:“当日弟子与吴师交谈,颇有些许感悟,所以今日也想向您请教。”

“说吧。”

“母亲、叔父还有许多大臣都说我才是理应登上太子之位的人,也是最适合那个位置的人,但父王和吕相,还有很多人一直都不同意,甚至是极力反对,这让弟子心里很困惑。”成蛟将心中的困惑一吐为快。

吴驹一下子沉默了。

成蛟想说的竟然是这件事。

遥想上次见面的时候,他还是对太子之位厌烦,这次却有些动摇了。

可见那帮韩国外戚的洗脑战术相当成功,假以时日,成蛟还不得再次走上历史上叛秦降赵的老路?

这哪行啊。

“说说看,你为何而困惑?”吴驹继续问道。

“弟子想知道,我是否向他们所说的那样,理应登上太子之位。”成蛟说道。

吴驹思考了一下:“那为师问你几个问题。”

“吴师请讲。”

“第一个问题,你想登上太子之位吗?”吴驹问。

成蛟想了想,摇摇头。

“弟子……对那个位置并不是很感兴趣。”

吴驹点点头。

这个问题他之前就问过成蛟。

事实上,他也理解成蛟的心情。

他的母亲、亲戚、还有时常围在他身边的韩国外戚都对他说:你是应该坐上太子之位的人,可偏偏自己的父亲、秦国的王却不同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抵触。

换成谁都会感到困惑和自我质疑。

“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太子之位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担任。”吴驹又问。

“贤能者居之。”成蛟不假思索的回答。

“那你觉得自己是贤能的人吗?”吴驹再次问道。

成蛟陷入沉默。

过了好一会,他才摇了摇头。

“弟子不知道。”成蛟说。

“那就让为师来考校考校你吧。”吴驹换了个半躺的姿势,摘取了脸上的绢帛,但依然紧闭双眸。

“你觉得一个国家的国本是什么?”吴驹问。

“肯定不是太子。”成蛟想起了案牍上“太子乃国本的言论”,不由摇了摇头。

“太子吗?那也许是国之躯干,但绝非国本。”吴驹说。

“弟子觉得是王权。”成蛟认真的考虑了一番,答道。

“那我再问你,王没了,国家一定会亡吗?”

成蛟愣住,

这个问题乍一听有点傻。

但仔细思索起来却深有奥妙。

王没了,国家一定会亡吗?

似乎未必。

王没了,会有新的王,也有可能短暂陷入道家所谓的无为而治的状态。

当年周赧王薨之时,东周国就曾经陷入了一段没有王的混乱状态,直到好几年后才有新的周君立,但不可否认,东周国依旧存在。

这么一看,王权似乎并不是必须存在的。

“统治阶层乃是一个国家的中枢,他们就像人的大脑一样,负责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没有了大脑,人体就会瘫痪,就会混乱,但作为医者,为师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没有大脑,人体未必会死。”吴驹缓缓说道。

哗啦!

成蛟脑袋冰凉。

他感觉吴驹在引领着他思考一个全新的方向。

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那……究竟何为国本?”成蛟反应过来,追问道。

“民,或者说百姓。”吴驹干脆利落的说。

“百姓?”成蛟愣住。

“所谓国家和家国,数人成家,数家成城,数城成郡,数郡成国。”吴驹点明了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国本,是百姓。”

成蛟如同被雷劈了一般,瞬间呆滞住。

百姓,会是国本?

成蛟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咸阳街道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百姓。

从富商巨贾,到贩夫走卒,从士人官吏,到农民工匠。

他一时间觉得吴师的思想实在是另辟蹊径,匪夷所思,但却又非常的合理,找不出一丝一毫的毛病。

“所谓百姓,指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吴驹继续说:“事实上,王权来自于百姓的拥戴。有了百姓的拥戴,所以这片土地出现了部落首领、出现了天子,黄帝立,炎帝立,尧舜禹立,诸国的世代王侯立。”

“没有百姓的拥戴,所以夏桀在位时,夏民时日曷丧,商汤依附民意而推翻了夏朝,而后,商纣王不得民意,于是商朝又被周文王周武王推翻。”

“再紧接着,出现了最典型的案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去了诸侯的信任和拥戴,他最终被犬戎于骊山脚下杀死,但诸侯和诸侯背后的集团又何尝不是这众生的一部分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吴驹感慨道:“虽然有句话已经被用得烂大街了,但却不得不承认这句话说的好。”

“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吴驹意味深长的说道。

这句话最早是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又被魏征完善成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已经被诸多穿越者前辈用烂了。

但也正是这句话的经典和伟大,才导致他被传颂千年,以至于被各路人才引用。

吴驹这次留给了成蛟充足的思考时间,随后才说道:“不知道为师的观点能否说服你,但为师可以肯定,以你目前的资质并不足以成为秦国的太子。”

“……”成蛟并未回答。

他已经完完全全沉浸在吴驹的言论中,无法自拔。

这个言论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这时候,吴驹感觉有人在拉自己的衣角。

睁开眼睛一看,发现是魏磬在轻轻拽着自己的衣角,并指了指成蛟的背后。

吴驹满脑子疑惑的向成蛟背后看去,发现子楚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到了水榭上,并且就站在成蛟的背后,而成蛟似乎毫无察觉的亚子。

准备来说,自己刚才也毫无察觉的亚子。

而且看子楚这副模样,估计偷听了有一段时间了。

凎,尴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