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五百四十三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3k)

次日,吴驹赴约。

二人相约在武遂附近的易水,正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那个易水。

现在正值十月,草木繁茂,天气晴朗,易水周围一派生机勃勃之景,没人会觉得在二十年后会有一个刺客从这里踏上刺杀秦王的不归路,只会觉得这是个适合出游的好地方。

在河边的亭子中,摆上数坛烧刀子好酒,吴驹先至,不一会背着筑盒的高渐离也到来了。

“高兄!”

“诸葛兄!”

吴驹起身,二人笑而作揖,随后落座。

吴驹为其斟满酒,同举杯,饮尽。

高渐离咂舌:“好酒!”

他能品尝出这酒比酒肆里卖的口感还要更绵密一些,一口下去身心都舒畅了。

“特意从酒肆中取的,好曲自要配好酒!”吴驹笑道。

高渐离颔首:“诸葛兄说的是,你费心了!”

吴驹从一旁的食盒中取出一些小菜和水果、点心放在桌子上,总不能干喝酒。

二人没有直奔主题,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

出游嘛,要的就是这个气氛,要是开门见山,刚坐下来就击筑作诗,那和社畜上班有什么区别。

适时,吴驹问:“高兄对天下大势怎么看待?”

“不关心。”高渐离摇头:“我无意于仕途与军旅,天下风起云涌,和我一个乐师又有什么关系。”

“那高兄又怎样看待秦国?”吴驹又问。

“秦如虎狼雄踞西方,意图吞并天下,但同样与我无关,有韩魏赵楚抵挡秦国,我觉得秦国想统一天下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高渐离一边小酌一边说道。

或许是高渐离对政治和天下大势不够敏感,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是燕国人,和秦国不接壤,接触并不深,秦国在过去数百年也极少把军队和战车开到这片土地上,反而是赵国在年前与燕国展开过鄗代之战。

如果换成是韩魏赵几国的百姓,或多或少便会忧虑天下大势,甚至是因为战争带来的苦难而仇视秦国了。

高渐离抱有这样的想法让吴驹暗自点头,起码日后若有以真面目真姓名示人的时候,不用担心高渐离仇视自己。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吴驹说道。

高渐离琢磨了一下,笑道:“是也,我本燕南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于我而言,筑、曲子、诗文、酒,还有三五好友和亲人已是为数不多值得在意的事情了,其他的,我不愿想太多,想得太多就会累。”

“同为爱酒之人,你与我另一位好友倒是颇为不同。”吴驹感慨:“他是韩国宗室,很有抱负,想要匡扶国家,不过道阻且长。”

高渐离点点头:“人各有志。”

他虽然不关心政局,但大致知道韩国的情况,对这种人很佩服。

他好奇的问:“诸葛兄很有身世吗?竟然能认识韩国宗室?”

吴驹呵呵一笑:“偶然结识。”

他掏出一包纸巾擦了擦手上沾到的酒水。

“这是何物?”高渐离问。

“纸,不过不是写字的纸,要更加柔软,用来擦手,或者如厕之后使用是不错的选择,我从秦国带来的。”吴驹说。

高渐离拿了一张摩挲着,连连颔首:“秦国如今真是蒸蒸日上,日新月异,这也是吴驹发明的?”

“正是。”

吴驹说:“酒喝的差不多了,不如请高兄奏乐一曲如何?”

“正有此意!”高渐离一下子眉飞色舞起来,取出盒中筑,放在桌案上。

深呼一口气,高渐离拿起竹尺,面朝易水,奏起乐声。

筑的声色悲亢激越,但如此良辰美景,与好友把酒言欢之时,高渐离显然也不想奏一曲悲歌扫兴,所以乐声悠扬,与“水”的主题相和。

前半段仿佛细水长流,有上善若水之柔。

中间转浑然厚重,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后半段转而慨然,有巨浪拍岸,百川汇入大海的气势。

一曲终了!

闭眸欣赏的吴驹缓缓睁开眼睛,眼中满是赞赏。

适才他全身心沉浸在其中,饶以他那三脚猫的音乐鉴赏水平,都能窥出一二奥妙,当然,奥妙是其次的,主要是意境,只是听曲子,却像是身临其境一般,当世仅见!

“啪啪啪!”

吴驹鼓掌:“好曲!妙!太妙了!”

“诸葛兄谬赞了。”高渐离哈哈大笑。

“好曲便配好诗,高兄为易水作曲,我也为水作诗。”

吴驹起身,来回踱了几步,缓缓吟道:“百川东到海!”

高渐离眼睛一亮。

“何时复西归?”

高渐离体悟其中真意,想起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适才在曲子中也表露过相同的意义。

只听吴驹继续吟道: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好诗!好诗啊!”高渐离从椅子上跳起来,拍手叫绝。

吴驹同样谦虚几句。

现在的吴驹已经不是之前的吴驹了,脸皮厚了,以前抄诗还要默念几句抱歉苏大佬、抱歉李谪仙,而如今债多不愁,抄的多了,再抄起来脸不红心不跳了。

高渐离细细体悟着这首诗,深深觉得其用词、格律、意境都是一绝,来日或成为传世名篇也并非不可。

不愧是吴驹的粉丝啊!瞧人家这作诗功底!

“未曾想还是低估了诸葛兄的文采,今日奏曲作诗,何其妙哉!人生逢一知音,何其难得,当浮一大白!”高渐离激动的红光满面,举杯说道。

“说得好,干杯!”

砰!

两只酒杯碰撞到一起,溅出几滴酒液。

……

之后的数天中,吴驹和高渐离来往越发密切,都深深为对方的才华所吸引。

吴驹本来算是抱着不正当的目的,一方面想结识历史名人,一方面想旁敲侧击的打听荆轲,但多日相处下来,却为高渐离的才华所折服。

而高渐离同样也为吴驹的诗词而惊叹。

易水之后,二人登高山,高渐离击筑,慷慨悲壮,至极点,二人皆落泪,是真情流露。

于是吴驹作词《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又有小聚数次,喝的酩酊大醉,当街畅饮后,于坊市之上,高渐离击筑,吴驹歌。

有行人对二人指指点点,吴驹洒脱一笑,便又作《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高渐离听完大笑,言:“好一个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仅如此,吴驹还尝试着给高渐离的歌填词,当然,用的那也都是名篇佳句。

直到最后,高渐离直呼吴驹就是他的钟子期!

当然,吴驹也不是净剩喝酒听曲写诗了,他也行使了一下责任,有一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话题引到了当世剑客身上,聊到了秦国的嫪毐,燕国的豪侠田光,赵国的盖聂等等。

吴驹眼瞅着实际得当,也问高渐离“是否认识荆轲这个人”?

得到的回答是“不认识”。

这让吴驹松了口气。

好不容易交到一好友,若是因为荆轲的问题最终走向分裂,那可就不大好了,吴驹是把高渐离当真朋友相处的。

何况,高渐离原本的人生轨迹那可是凄惨的很,虽然不是因荆轲而起,却也可以说是拜他所赐。

到了二人认识的第六天。

虽然认识的时间极短,可二人的交情已经十分过硬,就差磕头拜把子了。

这一日,吴驹做足准备,找到了高渐离,感慨着说:“高兄,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啊!”

高渐离并没有显得多意外,他早知道吴驹只是来武遂巡查,巡查完了当然要换地方,或是回去复命,他清楚吴驹已经为他逗留了有一段时间了。

“看来到了分别的时候。”高渐离感慨万千。

吴驹颔首,他十分享受这种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生活,但他这一趟出来有大使命,大抱负,岂能沉湎于酒乐中?

思来想去,是时候入赵了。

吴驹问道:“高兄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要继续游历吗?”

高渐离颔首:“去一趟燕北,然后回恒山陪父母过个年,接着游历。”

“打算去哪里?”吴驹问。

“赵国吧!”高渐离说。

吴驹皱眉:“赵国眼下是多事之地啊,我有内幕消息,那里不会太平,是龙潭虎穴,去不得,建议你不要去。”

他腹诽:我记得你遇到荆轲就是在赵国啊!

况且,万一他和高渐离到时在邯郸偶遇了,那他岂不是很尴尬?

高渐离问:“那我该去哪?我已经去过韩国和魏国了,没有必要再去。”

吴驹沉默了一小会,问道:“高兄是否愿意去秦国游历一番?”

“秦国?”

高渐离眸子微微一亮。

“是啊,秦国可是好地方,山清水秀,百姓安居乐业,不为战乱所苦,其国都咸阳,是天下如今最发达,最繁华的都会,第一家无拘酒肆就诞生在那里,纸张、毛笔、报纸、炒菜、茶叶、小说、精盐、植物油等等,也都来自于秦国。”吴驹笑道。

高渐离想了想,说:“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这个打算了,好!不去赵国了,去秦国!话说诸葛兄,你什么时候回到秦国?我们何时可以再见?”

吴驹说:“我最迟年后会回到秦国,届时你可以到咸阳寻我。”

吴驹从腰间解下一块铜铸造的牌子:“你到时可以持这块牌子,到咸阳的无拘酒肆总店来寻我,说是找诸葛亮便好了。”

高渐离将牌子接过,掂量了一下,笑道:“好!一言为定,年后我们在咸阳再相见!”

“一言为定!”

吴驹笑。

与高渐离认识的第七天,吴驹离开了武遂。

高渐离持筑,奏曲为他送行。

吴驹驾着马,向西方奔驰而去,一骑绝尘。

高渐离击筑,目送着他消失在视野尽头,良久之后才停止奏曲,将目光投向西边。

那是咸阳的方向。

高渐离十分期待重逢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