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三百九十八章 群聊(二)

群臣将手中的《伤寒杂病论》依依不舍的还给了子楚。

子楚放到一旁,说道:“如此一来,就没有问题了吧?”

“没有了!”李斯摇摇头:“其实臣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个问题,才将地点局限在咸阳,因为咸阳是秦国最发达,最繁荣的地区,人才也是最多的,在这里实行小范围的科举制是很可行的。”

众人颔首,心想李斯考虑的倒是面面俱到。

他苦笑一声:“不过没想到大王和吴卿已经着手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感慨道:“如此一来,不出三五年,民间人才必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子楚点头:“李卿所言极是,好了,这么看来,第一步的章程是已经定下来了!”

他在心中暗暗记了李斯一功,他今天的表现很惊艳,奏谳掾这个官职委屈他了,是应该再往上提一提。

“话说,在咸阳搞,会不会刺激到那些贵族?”祁农皱着眉头问道。

“哼!如果他们连这点刺激都受不了,那我们就搞个大刺激出来把他们吓死算了!”

同样参与了这次会议的冯劫狠声说道。他的手段一直都是比较强硬的。

“这个我倒是赞同,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吴驹看热闹不嫌事大。

祁农目瞪口呆:“这是哪个名人说的?”

“额,你就当是鲁迅吧。”

“停停停,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赢励一阵头大:“别一天到晚打打杀杀的好不好!如果能用温和的方法那就最好了,这些贵族毕竟是秦国的核心,他们闹起来是很可怕的。”

“问题就是他们肯定要闹啊!科举制是针尖对麦芒,只要他们察觉到了一点推翻举荐制和世卿世禄制的念头,他们肯定会像见了油壶的耗子一样,把自己的利益攥在手里,不允许任何人触动。

初步便是抵制科举制的推行,如果抵制不成,搞不好还要下场捞利益,将科举制变成他们往朝堂输送势力的工具!”

“大王,咱们总归还是要敲山震虎一下的!”吕不韦说了句中肯的话。

“杀鸡儆猴!”冯劫说。

“怎么杀呢……”子楚捏了捏眉心,最终还是说道:“这个容后再议吧,先说说给科举起草个章程,尤其是出题的范围这一块!”

众人又开始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

“话说到时不会就我们几个出题吧?这活我可够呛做的出来。”祁农左顾右盼。

“怎么可能!咱们大秦朝中人才济济,博士学士这么多了,到时叫他们来出题不就行了。”吴驹说。

“那样会不会摊子铺得太大了,容易泄密啊。”吕不韦皱眉道。

“这还不好办?”吴驹笑:“把他们全部关到一处没人知道的小黑屋里让他们出题,外面重兵把守,等考完了再把他们放出来。”

众人嘴角抽搐。

怎么感觉吴驹的手段才是最狠的呢……

不过这倒确实是个好办法。

吴驹继续说道:“他们出的试卷要严格保密,派最忠诚的军队严加看管,谁敢泄密一律斩首示众。我们还可以多搞几套试卷,在学子中设下探子,一但得到泄密的消息,就临时启用另一套试卷。”

没错,吴驹就是在抄后世高考那一套。

“如此一来便天衣无缝了!”子楚抚掌大笑。

众人纷纷赞同的点头。

谈话一直进行到了正午,子楚留众人在宫中吃了个便饭,随后才相继离去。

讨论科举制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今天聊了许多,但这只是刚刚开始,尚有许多细节留待商讨。

临走前,子楚三令五申,在场之人谁都不允许将今日会议谈论的事情泄露出去。

众人自然都知道此事的重要性,纷纷保证会三缄其口。

……

下午,吴驹接到沈舫的汇报。

造纸厂已经全面完工了,原材料也都堆满了仓库,随时可以开工!

吴驹闻言,心头一喜。

印刷术完成了,新的造纸厂也竣工了,简直就是双喜临门啊!

正好作坊关闭的这段时间纸张消耗的速度很快,剩下的库存连一个星期都支撑不到,他正愁怎么补这个漏洞呢,造纸厂就可以开工了!

他迅速驾车前往城外吴家庄,到造纸厂门口。

如今的厂房建的恢弘大气,相比从前的作坊不知大了多少倍,吴驹跳下马车,看着厂房大门,心中浮现出四个字。

鸟枪换炮!

“吴卿!吴卿!”

太阳将地表空气烤到模糊,依稀之间吴驹看到一人狂奔而来,正是造纸厂的负责人沈舫。

“几天不见你胖了不少啊。”吴驹上下打量着沈舫。

“嘿嘿嘿。”沈舫挠了挠后脑勺:“这不是不用搞研究了嘛,心宽体胖。”

吴驹无奈的摇了摇头,人家夏天都是没食欲,这老小子竟然还能把自己吃胖。

“走吧,进去看看。”

“好嘞。”

沈舫领着吴驹看了车间、仓库,各种器械和原材料。

“现在产能相较以往多了多少?”吴驹问。

“起码高了二十倍!”沈舫说。

“好。”吴驹满意的点点头:“那就把工人全部召回,明天就开始开工!”

“是!”沈舫激动的点点头。

之后吴驹又和沈舫商讨了工人不足之类的问题,敲定解决方案后,沈舫前去执行,吴驹则顺道走了一趟隔壁印刷厂。

现在印刷厂也搬到了吴家庄的地界上,厂内正干的热火朝天,这里的负责人是吴驹的亲信詹如墨,之前第一次组建雕刻工匠就是他负责的。

不过,制作字模的工匠依旧由蒙恬那边看管,毕竟那两千号人,就算是塞给吴驹,他也不知道往那安置,现在印刷厂置在吴驹地界,只不过是印刷的事和制作字模的事分开罢了。

至于造纸、印刷二者所得利润,一个二八分账,一个是三七分账,其中里造纸的两成、印刷的三成是交给官府的税,听起来当然是有点少了,坦白的讲子楚对造纸和印刷的利润挺眼热的,尤其是造纸,一看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但吴驹这边的准备工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不缺钱也不缺人。

再者吴驹搞出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为秦国做贡献,子楚自然不好意思从中分一杯羹,也就拿了那两成和三成。

不过想必这也会是很大的一笔财富,足以大大的充盈国库。

至于剩下的八成,那当然还是吴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