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三百九十七章 群聊(二合一)

第二天,吴驹命人往王宫里送了一箱子的硝石粉末,亲自让子楚见证了什么叫点水成冰。

子楚:震惊寡人一整年。

大块大块的冰被生产出来,分到各个宫各个殿去。

这可是连大王都要省着用的一年内不可再生资源,如今却弄得整个王宫每一位夫人、公子都能分到,一时间,整个王宫上下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甚至因为产出的冰太多,不吃就会化掉,连就近的一些宦官宫女都分到了一些。

“师父,这些冰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啊?”同来蹭冰吃的成蛟好奇的问道。

“咳咳!”子楚重重的咳嗽了两声。

成蛟下意识就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低下小脑袋。

“这叫……”子楚仔细回忆了一下吴驹用的名词,随后语重心长的说:“这叫商业机密!”

吴驹一听这话,顿时笑了起来。

“怎么,寡人没说对吗?”子楚茫然。

“对,大王说的很对,不过这道理简单,其实也不算什么大的机密。”吴驹又向成蛟解释了一下硝石入水吸热的那套理论。

成蛟听完,露出了和第一次听到这套理论的子楚一样的懵逼表情。

“唉!”吴驹一拍脑袋:“看来是有空是得给你们讲讲物理化学什么的,义务教育刻不容缓啊!”

之后,吕府,蒙府,王府,咸阳城大大小小的勋贵皆收到了来自吴驹的馈赠。

当他们看到那些大块大块的冰,以及冰棍、冰沙时,都不忍不住呆在当场。

大手笔啊!

不过。

吴驹这些冰虽然不值钱,但自然不会是白送的。

将这些冰送给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起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两三天就能满城风云,无形之中省了一笔打广告的钱,还联络了感情,让这些朝臣欠了吴驹一个人情。

怎么看都是血赚!

……

话分两头,单表一支。

第三天,子楚的“临时内阁”也筹备的差不多了。

“您的好友子楚创建了一个群聊。”

“吴驹通过好友邀请进入群聊。”

“吕不韦通过好友邀请进入群聊。”

“焦樵通过好友邀请进入群聊。”

“李斯通过好友邀请进入群聊。”

“蒙毅通过好友邀请进入群聊。”

“……”

子楚:“今日呢,召集诸位爱卿前来,主要是为了讨论推行科举制的相关事宜,那么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就开始。”

焦樵:“等等!科举制是个什么东西?”

嬴励:“我不到啊。”

李斯:“不知道 1!”

被“拉入群聊”的群臣都是一脸懵。

众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吕不韦。

吕不韦:“别看本相,本相也知之甚少……”

最终众人一通扯皮,还是吴驹站出来,把科举制的定义解释了一遍:“科举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考核的方式,从民间选拔官员……”

一番讲解后,听明白的在场众臣的情绪顿时为之一变。

震惊,凝重,紧张,思索,兴奋……

每个人都意识到了今天这场秘密会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振聋发聩!”焦樵忍不住说。

“玩的这么大啊……”祁农喃喃自语。

其中最为紧张的莫过于李斯,他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其他人的神色。

从踏入章台宫开始他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在场的全是三公九卿级别的人物,只有他一个人连决策层都算不上。

直到听见吴驹讲述科举制的意义,他才明白了把他叫来的原因——变古改制,推陈出新,这确实是他,乃至每一个法家的拿手好戏。

但他又下意识的感觉这是个天坑,作为一个比法家还像法家的儒家学子,他清楚的知道这是一场变法,而且是一场直接向旧贵族亮剑的变法!

紧张的同时,便又是兴奋了。

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这风险怎么看都落不到他这个在场官职、爵位最低的人身上,更何况,高风险不正意味着高回报啊!这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啊!

天天断案,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升一级,但参与这种国之大事就不一样了。

李斯瞟了一眼吴驹,今天的会议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子楚和吴驹,就连吕不韦都稍次了些,李斯也不难猜出,把自己拉进这次群聊是吴驹的建议。

吴卿待我不薄啊!李斯默默感叹道。

一通心理活动后,李斯也像在场的其他人一样,陷入了思考之中。

章台宫静了好一会,最终被一个侍女向冰鉴里加冰的哗哗声打破了沉默。

“众爱卿有何建议,畅所欲言便是。”子楚笑吟吟的说道。

“实施肯定是要实施的,这可以为国家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很有意义!”吕不韦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没错!”

“这可以为朝堂引入新鲜血液,为寒门弟子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昔日商君实施变法图强,使秦国国力一跃成为七国之首,今日有了好的设想,我们自然也不会拖了后腿!”

众人纷纷点头。

“上一次寒门弟子有了上升渠道,还是商君的军功爵位制,然军功爵位制如其名也,大多的晋升渠道集中在军中,需得浴血搏杀,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吴卿提出科举制,倒是让平民中的士人学子也有了上升渠道,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吴卿你的功德无量啊!”赢励抚着胡须说道。

吴驹一惊,他本来提议把这老头拉出来是因为他出身宗室,忠诚度没得说,目睹驱逐四贵是他随口说的,未曾想他还真能说的头头是道。

“过奖了!”吴驹笑了笑。

“我还是想听听,吴卿对科举制有没有一个更深层次规划?如何挑选?如何考核?考核内容又是什么?”焦樵皱眉问道。

吴驹颔首:“当然没问题,科举主要是从民间挑选人才,凡是对自己有信心的都可以报名参加,之后分为县试、郡试、殿试,县试在县内举办,郡试在郡内举办,殿试在咸阳举办,由大王亲自考量,逐层筛选,按照成绩分为三六九等,以及每一等的名次。”

“至于考试内容,初步来看六艺,也就是礼,乐,书,数,射,御是必考的,因为主要针对文官,所以要在“书”这门科目上下足功夫,具体考核科目我暂时还没想好,这个倒也不必急于一时。此外,给每一道题规定分数,答对得分,答对扣分,最终审卷时将分数加在一起,达到标准的进入下一轮,达不到的淘汰,我的想法便是如此了。”

焦樵放下了最后一丝顾虑,这些想法已经是一套很完整的体系了,可见对方是胸有成竹的。

殿内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对吴驹的诸多构思颇为佩服。

见焦樵微微颔首,不再说话,吴驹环顾当场,问道:

“看来大家的想法都是要搞,有反对的吗?”

没人说话。

科举制的优越显而易见,势在必行!

子楚轻轻点了点桌案:“那接下来就说说,怎么搞!”

“肯定是要循序渐进!”

“不能操之过急!”

“否则一定会引得那些赖以举荐制、世卿世禄制为生的贵族的猛烈反对!”

殿中像炸开了锅一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但大体都是围绕着循序渐进的话题。

无他,变法最主要,也是最凶险的难处,就是和旧势力的博弈,谨小慎微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品质。

“小……怎么小呢……”子楚摸了摸额头。

众人不免又陷入了思考。

“那个……臣有个想法……”

一道弱弱的声音响起,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众人循声望去。

子楚笑道:“原来是李卿啊,只管畅所欲言便是,召集大家前来本就是集思广益的。”

李斯点点头,微微拱手,旋即说道:“臣在想,一来我们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是需要继续实践的,如果把摊子铺大了,只怕乱子也会很大。”

子楚深以为意的点点头,缓缓吟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好诗!”

“大王诗才盖世啊!”

众朝臣纷纷说。

“哈哈哈哈,这不是寡人的诗,是吴驹前两天做的诗,寡人只是见应景拿来用用罢了。”子楚一边大笑一边说道。

刚才没说话的朝臣幸灾乐祸的看向那些说话了的朝臣,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吧!

吴驹也笑了笑,没有说话。

“继续说!”子楚冲李斯扬了扬下巴。

李斯颔首,继续说:“二来,我们不能贸然触动那些贵族的情绪。”

“所以臣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举办一场小型的科举,地点仅限于咸阳!”

此言一出,众人眼神微微一亮。

“是个好主意。”吕不韦微笑:“三川郡初置,为了防止出现叛乱之类的乱子,我们不敢用韩人、魏人和周人担任中高层,所以从京畿调了大量的官员出去,眼下正好以此为借口,广招人才补充进来!”

不愧是老狐狸啊!这才几息之间的功夫,借口都想好了!

众人心头凛然。

子楚和吴驹皆是不住的点头,都觉得这个方案很有可行性。

李斯见众人都赞同这个方法,胆子也大了些,说道:“吕相所言极是,除此之外,臣还考虑到一点,那就是眼下平民百姓是很难读得起书,连识字的都是少数,贸然推行科举制,恐怕……不太合适。”

“是啊,民间没有可以选拔的人才,那科举制又何谈选拔人才呢……”众臣在听李斯讲到这一点后,瞬间心中一紧。

听到李斯的话,吴驹先是挑眉,随后便是笑了。

李斯看到吴驹的表情,不由得有些发慌:“吴卿,臣说的不对吗?”

“对!你说的很对,只是这一点我和大王已经想到了,并且有了解决的方法。”

吴驹说,他笑的原因恰恰相反,是因为他欣赏李斯,这小子的脑子确实好用,如果不是他提醒一句,恐怕在场的所有人都要被蒙蔽过去。

“哦?”众人纷纷一惊。

子楚见状,亲自起身,从桌案上取出两本书。

只见这两本书是青色的封面,上面有伤寒杂病论五个大字,下面还印着“吴驹著”一行略小些的字,以及最底部“大秦出版社”五个小字,整体看来设计简洁,颜色清雅。

“吴驹制作的纸,想必大家都知道并且或多或少的用过吧?”子楚问。

“当然!”众人点头,纸张现在在秦国高层已经基本代替以往的竹简和绢帛了,要不是吴驹迟迟不对外发售,竹帛早就成了过去式。

“这就是他利用纸张,制作出的书籍,你们看看。”子楚将两本书拿出去。

众人传阅着看,都给出了评价。

“这纸张摸着好舒服啊。”

“伤寒杂病论,是医书吗?竟然还是专门研究伤寒的,看来自从上次那场大疫,吴卿是发愤图强,想要将伤寒彻底消灭了啊!”

众人纷纷说着,却都没说到吴驹和子楚想听的点上。

最终两本书同时传到了蒙毅手里,蒙毅一看,见该说的话前面的人都说完了,自己夸无可夸,暗自挠头之际,又有了新发现。

他摩挲了一下封面上的字,眉头一皱,又将两本书翻开了一页,紧接着又将两本书翻开了一页。

“这两本书的字体不是手写?”蒙毅诧异的说。

他又喃喃自语道:“而且似乎……字迹一模一样。”

子楚和吴驹这才点点头,到底还是蒙毅发现了。

众人纷纷看去,都说道“确实啊”、“一模一样”之类的话。

见群臣面露疑惑,卖足了关子的子楚这才开口。

“不错!这正是吴驹的新发明印刷术,有了这项技术,配合纸张,就可以摒弃手抄本,成批成批的产出书籍,蒙毅手上的这两本就是出自同一批中的。”子楚解释道。

“只要有印刷术,几天之内就能印出上千本书籍。”吴驹说。

“什么?!”

“这!这!”

群臣惊得说不出话来。

“如此一来,书籍的价格暴跌,百姓可以买的起书,可以自学成才,民间的人才自然就多了,科举制也就可以实现了?”祁农的声音有着颤抖。

吴驹和子楚同步点头。

群臣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真是,下了一盘大棋啊!”赢励的嘴唇哆嗦了半天。

本来以为吴驹和子楚没想到这一点,结果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搞出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法。

听子楚和吴驹的意思显然不想他们对这个印刷术知道更多,但只用看几天时间就能产出一千本这个数据,秦国想要在民间培养大批人才,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大手笔!

真正的大手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