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二百九十五章 科举制

章台宫中,子楚和吴驹对坐。

麃公等人离开了,老于和那架床弩都被带走了。

至于他们打算怎么搞,什么时候搞,搞多少,吴驹都不关心。

反正东西他送来了,其他的和他没关系,留给子楚和麃公操心去吧。

那面宫墙正在被修复,不过负责修复的工匠首要要考虑的是怎么把那根嵌入半米深的弩箭弄出来。

章台宫中。

侍女给子楚和吴驹分别倒上一杯茶水。

茶香馥郁,乃是出自青石茶庄的上好茶叶。

“寡人以为马蹄铁和马镫只不过是被你凑巧制作出来的,却不料你确实是有这方面的才华啊,竟然又弄出来一个床弩。”子楚抿了一口茶水,唏嘘不已。

“运气罢了。”吴驹随口说道。

子楚没有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

“望远镜的事如何了?”子楚问。

“已经投入生产了,顶多这个月末就能出第一批。”吴驹说。

子楚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打算卖多少钱?”子楚问。

“大王能给多少钱?”吴驹又将足球踢了回去。

二人不约而同的拿起茶杯浅尝了一口,吐出一口热气。

子楚张开手掌。

“五十贯?”吴驹问。

有点少啊。

玻璃镜中的全身镜就已经是三十贯一面了。

虽然望远镜用的玻璃远远少于镜子,但经不住加工费啊。

打磨那些凸透镜和凹透镜别提多费力,除了现在在子楚那的一个望远镜之外,还有拿给那些工匠做样品用的透镜,总数大概十多个,就这十多个给吴驹磨的那叫一个心力交瘁。

“五十贯你未免也太看不起寡人了。”子楚露出了财大气粗的笑容。

开什么玩笑,他现在也是妥妥的富翁了好吧,秦盐的生意每个月要给他带来数千万贯的收入,国库宽裕了许多,他的私库也多了好多钱,子楚现在感觉自己前所未有的富有。

这就是有钱的感觉吗?

子楚觉得自己现在也能像吕不韦那样说一句我对钱没有兴趣了。

“五百贯。”子楚说。

“大王果然有魄力!”吴驹露出笑容。

“它值这个价钱不是吗?”子楚摊手。

确实值!

望远镜的左右可多了去了,光是用于侦查这一项,就可以料敌先机。

想想看,大军安营扎寨,几个斥候搁这一千米掏出望远镜,主账和粮仓的位置,军营的布防,军队的配置都被看的一清二楚,这给打仗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除了物超所值之外,还有一点是子楚看重的:他想让吴驹多赚点钱。

马蹄铁,青霉素,口罩,植物油,秦盐,高粱,猪肉,望远镜,床弩……

吴驹的这些功绩,子楚手脚并用都算不过来。

他给秦国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而有时候子楚都觉得对他有所亏欠,一千贯一个的望远镜,就算是买一万个,也就一千万贯而已,只是他在秦盐生意的收入的一部分而已,算不上什么事。

“行,五百贯就无边贯,您可别反悔!”吴驹咧嘴一笑。

“君无戏言!”子楚说。

此事就这么敲定下来了。

“行,又一笔钱入账,感谢大王,这一杯臣必须敬您!”吴驹装模作样的端起茶杯。

啪!

子楚拿起杯子和他碰了一下。

茶水入肚,两个茶杯被放在桌案上。

“臣还有一件事。”吴驹说。

“快说,不要卖关子。”

“算是臣对国家官制和教育方面的一点拙见吧,您看看。”吴驹将一个写奏章用的本子推了过去。

本子上记载的是吴驹想的科举制,以及学校、义务教育的一些看法。

“你那么懒的人竟然会写这么厚的本子。”

子楚放下茶杯,将本子拿过来,尚未翻开,他突然皱了皱眉头:“印象里,你好像从未没给寡人递过奏章吧。”

“咳,不习惯,也懒。”吴驹挠了挠头。

“你啊!”

子楚没好气的摇了摇头,翻开本子阅览了起来。

但这本子上的内容却让他越看越皱起眉头,内容的高深奥妙,令他不禁深深陷入了进去。

子楚嘴唇微动,目光中带着严峻和思索之色,他越看越快,但同时又生怕遗漏任何一个字。

这一看就是十来分钟的功夫,吴驹四五杯茶都喝完了,而子楚面前那杯茶却快要凉透了。

吴驹提起茶壶倒了倒,壶嘴中只吐出寥寥几滴水。

一旁的侍女见状走了上来,躬身道:“请给奴婢吧。”

子楚听到声音,下意识的合上本子往内一藏,霍然抬头看向侍女。

侍女吓了一跳,连忙躬身:“奴婢什么都没看到,奴婢不是有意的,还望大王恕罪!”

子楚滞了两秒,他刚才只不过是下意识的动作罢了,这本子上的东西太惊人,最好是不要有任何人看到。

他摇摇头:“没事,下去吧。”

“是。”

侍女连忙离开。

看完本子上最后一点内容,子楚将本子放在桌案上,用手指轻轻敲着桌案,另一手捏着眉心,一脸愁容:“你小子真是令寡人惊奇啊,一天给寡人带了两份大礼。”

“科举制,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从民间挑选官员,一视同仁……”

现在所用的选拔官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举荐,在周王朝还在的时候很盛行,乃是由地方官员举荐人才,层层选拔,最终到达中央。

这种方法无疑非常容易滋生**,真正能成为官吏的最终还是贵族,这种举荐制也促进了世卿世禄制的诞生,即一代出了官爵之后,后代可以继承官位和俸禄。

直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社会逐渐开放,世卿世禄制逐渐被废除并抛弃,也有人认为这是礼乐崩坏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官吏选拔开始变得不拘一格起来,许多平民也有了成为官吏的机会,后来还发展出了明确的通过功绩上升官位和爵位的制度,就比如秦国现在使用的军功爵位制,通过军功换取爵位。

不过科举制……

当真是让子楚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毫无疑问,这个制度绝对可以让国家从民间选拔出大量的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放任来自贵族和世家的废物充斥在朝廷官府之中。

如何筹备和实施是个大问题,绝对三言两语就可以面面俱到的决定了。

况且,就从性质来说,科举制和世卿世禄制绝对是水火不容的,这侵犯了那帮世家的利益,这意味着想搞科举制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你还真是给寡人出了个难题啊。”子楚苦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