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合纵败局已定 周王心有余而力不足

合纵败局已定。

二十万大军折戟沉沙,一时间引得天下大震,七国惊恐,诸侯人人自危!

韩魏元气大伤,再无和秦国角逐的实力。

更别提燕赵楚了,经此一败,此三国直接放弃了合纵的想法,原本聚集起的精锐之师也纷纷散开,归于平静。

这次合纵名存实亡,甚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大战结束的第三天,秦王子楚以大臣冯去疾、冯劫、王绾等人为使,出使韩魏两国,商谈韩魏退出合纵一事。

此三人都是秦国朝臣中的中流砥柱。

途经函谷关,吕不韦于关中设宴,为其践行。

“见过吕相,见过各位将军。”以冯去疾为首的众使者向吕不韦等人行礼。

“见过吴卿,多谢了。”冯去疾转而又向一旁的无所事事的吴驹郑重的行了一礼。

吴驹挑眉,他和冯去疾等人也是认识的,但不是很熟,此三人在后世历史上亦是有所作为,被正史记载之人。

王绾乃是文官,和吕不韦走的比较近,属于吕不韦派系的,历史上的他曾经在始皇帝时担任过丞相一职,可见其能力还是比较出众的。

冯去疾和冯劫,二人一文一武,历史上的二人在始皇帝时一个担任过右丞相,一个担任过御史大夫,可见其能力。

当然,都姓冯也并非巧合,二人乃是表兄弟关系,是当年上党郡太守冯亭的后代,当年震惊七国的长平之战,正是因为冯亭将上党郡献给赵国,行驱虎吞狼之策而引发的,冯亭也因此而死,死后他的后人有的留在了上党,有的前往各国,冯去疾和冯劫便是来到秦国的那一批。

冯去疾和冯劫二人在朝中和韩国外戚一脉走的比较近,因为冯亭为韩国臣,二人本就有韩国背景,当然,也仅限于走得近。毕竟因为韩国背景的关系,二人行事也很谨慎,平时自成一个小党派,不存在投靠谁一说。

至于为何派这两兄弟作为使者之二出使韩魏,那就是子楚心中所想,旁人不知了,兴许有韩国背景也算是一个原因。

“谢我干嘛?”吴驹挑眉问道。

“当然要谢您,若无您妙手回春,治愈关中将士,自然无今日之大胜,也就没有我等的用武之地了。”冯去疾笑道。

“原来是这样。”吴驹微微一笑:“不用谢,要谢就谢医家的千万医者吧。”

“自当如此。”冯劫点点头。

“不说这个了,诸位共同举杯,祝贺冯卿、冯将军和王卿此行一路顺风!”吕不韦举杯招呼道。众人共同举杯。

“接下来的事情可就交托给你们了。”蒙骜笑道。

“放心吧,此行必定功成!”

冯去疾等人相视一笑,道:“仗打得这么好,接下来就交给我们吧。”

……

次日,使团出关,前往韩魏。

两天后,在冯去疾等人劝说下,韩王然和魏王圉宣布韩魏两国彻底退出合纵。

没办法,韩魏不可能再打下去了。

两国在七国之中本就相对弱势,二十万联军折损十五万对他们来说已经伤筋动骨了,甚至可以说是断了一条胳膊。

这种情况,任谁都不会继续打下去。

如果像赵国的长平之战一样,一战彻底打光国内所有青壮的中坚力量,那他们也必然会像赵国那样,在长平之战后被白起和王龁包围都城邯郸。

甚至他们会比赵国还惨,赵国有千里平原沃土,有数十万大军,有七国第一的冶铁技术,有廉颇和李牧,有平原君赵胜,他们韩魏有什么,拿什么和秦国对拼。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韩魏想要腾出手来解决国内的疫病。

既然想要处理疫病,那仗也就必然不打了,再者韩魏也希望得到吴驹的支持。

没错,就是吴驹,又是他的功劳。

现在七国之内,只有吴驹掌握了类伤寒的治疗方法,韩魏两国的医家只找到了缓解的方法,因此韩魏两国希望从吴驹手中拿到那种名叫青霉素的药物。

……

一日后,函谷关一役大胜的消息传到咸阳,城池之中顿时陷入狂欢。

毕竟合纵虽然是周王以周王室之名攻秦,名义上名正言顺,但也并不是完全的正义之师。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完全正义的战争。

若真让韩魏大军攻入函谷关,到头来遭罪的还是他们这些平民老百姓,因此打了胜仗,他们也很开心。

有识的年轻人和健谈的中年人坐在酒肆中,高谈阔论着边关如何胜利,蒙武蒙恬父子如何带领麾下将士乘胜追击,吴驹带领医家治愈函谷关疫病,吕不韦和蒙骜王龁怎样用计误导韩魏联军,麃公的秦锐士怎样将韩魏大军如收入囊中一般包围。

就连对打仗不怎么关心的妇女和孩子也受到了感染,脸上漾起些笑容。

同时,吕府之中,某个一直惦念着吴驹安危的少女总算是松了口气。

……

两日后。

赵国,邯郸。

邯郸的天气已经很冷了。

寒风从西北呼啸而来。

城中一间破败的小院子里,一个少年正坐在庭中阶石上,他的衣服单薄、朴素,陈旧,却依旧难掩眉间英气。

就在刚刚,他接到了函谷关一役大胜的消息,星辰般的眸子不由得一亮。

少年站起身。

虽然今年才十岁,但他的身材已经很高大了,越过低矮的院墙,他看向了南方的秦国方向。

……

三天后,洛阳。

孙隐站在城门前,身影颀长而萧索。

他最后看着这座天下间最为繁华的城池之一,目光明灭,沉默片刻后,还是登上了马车。

医家魁首吴驹出现在函谷关内,带领医家治愈关内数万将士的事情已经传开,孙隐无疑承担起了许多的非议,但许多有识之士倒是没说什么,毕竟谁能想到会有这一茬呢。

事后,魏国的一位大儒点评道:这次医家魁首用事实证明了诸子百家,尤其是医家可以给天下格局带来的巨大影响。

还是那句话,不要小觑任何一个诸子百家。

孙隐卸下纵约长之职,含恨离开,归齐而去,给这场合纵画上了一个句号。

……

与此同时,王宫中。

周王衣发皆乱,不修边幅,一脸颓态,正在挑逗着宫殿中池子里的几条锦鲤,不时肆意的呵呵一笑,高声道:“拿酒来!”

侍者畏畏缩缩的走上去,将一个酒壶呈上。

周王拿过酒壶,闻了闻,突然想起什么,说道:“这是医家魁首吴驹酿的烧刀子吧?”

“正是。”侍者应了一声。

自合纵结束之后,韩魏和秦国之间的封锁随之解除,商队旅人可以正常通行,于是吕不韦重启了自己的运货之旅,将从吴驹那里购得的烧刀子贩卖到七国。

一时之间,烧刀子在各地都打出了名气,天下第一烈酒的名号也被大家认可,喝过的人都说好。

王公贵族对此趋之若鹜,文人骚客吟诗作赋之前不来一壶感觉浑身不自在。

而且因为吴驹卖给吕不韦的酒是有限的,所以吕不韦卖到七国的酒也是限量的,一时间竟瞎猫撞上死耗子的搞出了饥饿营销。

“天下第一烈酒吗?”

周王闻了闻酒壶口散发出的浓郁的酒香,仰头喝了一大口,旋即不由呛的轻咳两声:“名不虚传啊!”

他看着池子里的锦鲤,将剩下一半的烧刀子倒进池子里,看着锦鲤被酒迷的晕头转向到处碰壁,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的侍者看着这一幕,不由的有些紧张。

其实周王算是一位挺好的君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将洛阳等周王室仅存的城邑打理的井井有条。

若在周王室还没有那么没落的时候,他少说也是一位中兴之主,守成之君,只可惜周王室没落,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程度,他所做的努力与其他七国那庞大的体量相比实在的过于微小,以至于无力回天了。

这次合纵,是周王做的最后一次尝试。

之所以说是最后一次,因为周王室输不起,这一仗败了,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还犹未可知,但一定不会好到哪去。

从几天前,面见完韩王然和魏王圉后,周王便成了这副样子,终日与姬妾戏玩,逗鸟养鱼,不理朝政,前来王宫内的大臣一概不见,一概不理,但总会让侍者将其呈上的奏章留下,认认真真的看完之后,却又不予批阅,将其放到一旁,便继续放纵去了。

心有余而力不足,说的大概就是周王眼下这副情形。

有周赧王和西周文君合纵失败的前车之鉴,他已经能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他也不愿再做无用功了。

只可惜光复周王室,再登天子之位的畅想终究未能实现。

“唉。”

周王轻轻叹了口气。

一个侍者入内,说道:“大王,那位求见。”

“让他进来。”周王转过头,摆了摆手:“你们都出去吧。”

“是。”

侍者点点头,皆出了殿门。

不一会,当初在大殿上的那人来到殿中。

“合纵既败,此来所为何事?”周王问。

“乃是有一事相求于您。”那人微微一笑,恭敬的说。

“有话就说吧。”周王没有和眼前这人废话的雅兴。

“在下想请求您不要将九鼎一事告知秦国。”那人道。

……

……

“多谢,在下告退。”

数分钟后,此人出了殿门,离开王宫。

没人知道他和周王具体说了些什么。

王宫内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周王继续逗他的醉鱼。

不多时,侍者再度来报。

“大王,秦国的使臣到了。”侍者说道。

周王拨弄锦鲤的手停住了。

沉默半晌后,他起身,朗声说道:“为寡人洗漱更衣!”

侍者一愣,恍惚间这位周王仿佛又变回了那位勤于政务的君王,甚至隐隐有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只不过这也是最后一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