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767章 四夷震动,民生安定四海咸服,天启朝远胜永乐朝

五艘大福船在前方呈雁形排开,

一面面大明的山河日月旗迎风招展着,宣告着大明的天威。

自抵达交祉近海,入了大明海域之后,从交祉到琼州岛,从琼州岛到广州,从广州到福州,在从福州至江南...

一队队战船交接护送,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一面面大明的旌旗。

这一路上,塔法里不知遇到了多少商船,柔佛的、亚齐的、巴邻旁的、苏禄的,弗朗机人的,还有锡兰的,波斯的...

这些商船上的人都敬畏的看着这五艘大福船所代表的力量,同时也诧异的看着悬挂着大明旌旗和万丹旗帜的塔法里的座舰。

这是哪里来的船队?

为什么会有大明的战船开路?

塔法里回到了船舱里坐下,他知道,这是上国赐予他的荣耀,是欢迎他来到大明,葬在大明。

这样的气魄,这样的胸怀,唯有如此才称得上天朝气象。

当换到第六队战船时,船队也进入了渤海湾,这是抵达大明京师最后的一片海域了。

而这片海域上,最多的是朝鲜的商船以及各国的使船。

这些悬挂着各异旗帜的船只来往穿梭,让塔法里再一次见识到了上国的强盛,这就是万国来朝啊,正如之前自己等南洋小国不远万里渡海而来朝贡一般,上国的威仪尤其是仅仅播撒到了南洋?

随着船队离天津港越来越近,随行的南洋发展公司人员也提醒塔法里:“大王,天津府就要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塔法里叫自己的随从进入舱室,把当时天启皇帝御赐的印绶,蟒服,头冠一一穿戴好,然后正坐在舱室内,等待着船队入港。

很快,船队抵达天津港,五艘战船已经离开继续去巡航,而塔法里的座舰此时也缓缓停靠在港口,随着挡板落下,穿着全套大明御赐蟒服的塔法里在侍卫们的护送搀扶下,终于是踩上了上国的土地。

自万丹至天津府,万里海波,他这具几尽灯枯油尽的身体,总算是登上了上国的土地。

深吸一口气,塔法里对侍卫们点了点头:“准备车架吧,我时间不多了。”

此时礼部专门候在天津的官员上前:“我等已经为国主准备了车架。”

张瑞图早就做齐准备了,一辆装有弹黄减震和舒适坐垫的马车,大明礼部又不是拿不出来,接待外宾的马车礼部多了去了。

很快七八辆马车在一队锦衣卫的护卫下停在了塔法里和其随行面前,这些马车里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那辆由四匹骏马所牵引,仿佛一个小房间一样的大马车。

而礼部的官员也很亲切的告诉塔法里,这辆马车会拉着他前往顺天府。

这是为诸侯藩国准备的座驾,在两个近臣的搀扶下塔法里进入马车,其余侍臣贵族进入其他马车,而随从们也都分到了马匹,一行人在锦衣卫的护送下自天津港启程,前往顺天府。

这一行车架和护卫出现在天津府内,可是引得好多人围观,商贾旅客,贩夫走卒,寻常百姓都诧异的看着这队车架出现,这哪来的外臣藩王啊?不是还没到朝贡的时候吗?

很快有人反应过来:“之前不是说有他国国主仰慕我大明天恩,愿意在大明颐养天年葬在我大明么,就是这了吧!”

这话说出来,其余吃瓜群众也纷纷反应过来开始交头接耳:

“这就是那愿意葬在我大明的外国国主啊,还真是气派啊,有锦衣卫护送!”

“嗨,这算什么气派,我见过朝鲜王入朝觐见,那才叫气派呢。”

“但朝鲜王不愿意葬在我大明啊,朝鲜那穷山僻壤的也不知道有什么好,葬在我大明不好吗?”

“就是,大明朝多好,那朝鲜还说是最忠诚大明的臣子,竟然不愿意来大明。”

“看看这南洋国主,仰慕我大明天恩,愿意死在我大明,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

“是啊是啊,不得不说眼下我大明是真的越来越厉害了,都有外国国主愿意死在我大明了。”

“谁说不是呢?搁以前,万历朝,嘉靖朝的时候,哪有这等的威风?朝廷能平了鞑靼,灭了安南,还能下南洋去打红夷人!眼下这大明朝,是真正的盛世啊!”

“我记得书里好像说过,之前成祖爷的时候,就有外国国主请求死在大明葬在大明,那时候的大明朝也威风啊。”

“嚯,那可是成祖爷啊,五征蒙古七下西洋,成祖爷那是何等的威风?!”

“哎,咱们天启朝平了蒙古,也下了南洋,如今也有外国国主来觐见希望死在大明,这岂不是说,眼下是堪比永乐朝了?”

“当然了,咱们天启朝肯定比得上永乐朝啊,天启爷不比成祖爷差啊!”

“是啊是啊,要我说,咱们天启朝可比永乐朝好多了,咱们现在能一天吃三顿饭吃饱啊,逢年过节有鱼有肉,新衣服也买得起,家里有余粮余钱...这是之前能有的好日子吗?”

人们纷纷议论着,最后得出了一个共识:天启朝真的比永乐朝要好,天启皇帝不比成祖爷差了啊。

听着周围人的交头接耳,负责接引的礼部官员心里也是满意了,不错不错,要的就是这个舆论声势。

在属于礼部接引的马车中,那迎接塔法里的官员问了问同伴:“都准备好了?”

同伴点了点头:“嗯,自天津府至顺天府这段距离,沿途会有五军营护送,算是给足他面子了。”

接引笑了笑:“嗨,人家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咱大明,希望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给人家点面子怎么了。”

同伴愣了下,随即笑道:“说的也是,若是以后其他的藩国国主也愿意死在我大明,那就好了。”

二人交谈着,车队已经准备出城了。

除了天津府不过十里,两侧就出现了一队骑士,骑士沉默的并入车队随行之中,前方的十几名骑士高举着大明的旗帜开路。

这队骑士约么一营人马,密集的马蹄声在周围响起也引起了塔法里的注意,他听到了周围那突然多起来的马蹄声,但却没听到什么人交谈,感觉有些意外的塔法里让近臣看看什么情况,近臣探出头来,这才发现车队周围多了一队大明的骑士。

这些大明骑士沉默肃穆,全程和锦衣卫毫无交流双方却配合的无比默契,静静融入车队,静静开道护卫,这就是大明的铁骑,是大明精锐的尖刀,是敢于在草原上迎着十万满蒙铁骑发起冲锋的战士,是能以三千骑击溃五万鞑靼部并追逐千里的强军。

塔法里看着近臣惊愕的转过头来,用很奇怪的语气说道:“大王,外面是护卫我们的上国骑兵。”

“上国的骑兵吗?我明白了。”塔法里没有过多的意外,看近臣这模样,估计外面是一队很少见的精锐骑兵吧?

不过这也正常,大明这么大,精锐骑兵多的是,可不像南洋,三个国凑不出多少骑兵来。

在五军营骑士的护卫下,打着仪仗的车队进入顺天府,来到了大明京师。

万丹国主的仪仗进入京师,引得京师的百姓又是一阵热烈的讨论。

随着各种渠道,什么三大姑八大姨又什么我有一个朋友,我兄弟的妹妹等等宣传,大明京师的百姓也都知道了有外国国主要入京觐见希望死在大明的消息。

这让大明百姓愈发的骄傲之余,心里也是升起了狐疑:是哪位国主这么忠诚,愿意死在我大明啊?

眼下老百姓们清楚了,是万丹国主。

百姓们七嘴八舌的交流着,其交流最多的,不是万丹国主要入京,也不是大明哪个藩国最忠诚,而是如今的大明朝,到底比不比得上成祖爷的永乐朝。

这是如今大明百姓争论最激烈的。

有人说“成祖爷当年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一路打到了斡难河,那声势,引得万国来朝,前前后后有封国三十余,本朝还是差了点。”

也有人说“本朝三战蒙古,覆灭满蒙十万联军,打下了漠南三千里草原,喀尔喀各部宣告臣服,又有大将下南洋扫平红夷人引得南洋诸国来朝,如今本朝也是万国来朝,凭什么比不上永乐朝?”

还有人说“成祖爷的战绩那是有目共睹的,那是和唐太宗一样上马治军下马治国的人物,唐太宗哪次大战不是披甲执锐冲锋在前,而成祖爷五征漠北更是亲临阵失,本朝还差了点。”

但也有人说“本朝最大的功绩,难道不是让天下人吃饱饭吗?以前一日两餐难以饱腹,终日饥肠辘辘昏昏度日,如今一日三餐不提,瓜果菜蔬,鸡鸭鱼肉都可吃得。更何况少有所养老有所依,大家都能过上不被欺负的安稳日子,这不是最大的盛世吗?”

关于本朝到底比不比得上永乐朝,我们伟大的天启皇帝到底能不能和成祖爷媲美,这样的舆论在民间愈发的热烈,之前人们都只是觉得眼下是盛世,是太平日子,朝廷对外作战屡战屡胜,打蒙古,打辽东,打交祉就没有打不赢的,而且大家伙都能吃饱肚子,日常生活也丰富了,是好日子。

可眼下这么一看,本朝已经不比永乐朝差了啊,如果和贞观朝、开元朝比,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这下子,人们对本朝的功绩讨论的更激烈了。

不仅仅是百姓在讨论,商贾,学子都纷纷加入进来,整个京师热闹的很。

而民间讨论的热火朝天,朝廷却是安静的很。

张瑞图看着情报满意的点了点头:“嗯,不错,眼下这热度,才算得上讨论啊。先不去管民间的争论了,万丹国主觐见陛下的流程要好好准备,这可是大事,容不得马虎。陛下要给万丹国主重赏,在京的各国使者都会赴宴,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次辅,您看顺天府是不是...”下官询问着。

张瑞图说道:“顺天府肯定是要参与进来的,京师的秩序少不得顺天府维护。”

定下了这些事宜后,接下来准备的就是塔法里入朝觐见的事了。

作为本朝第一个表示愿意葬在大明的外国国主,朝廷给予了塔法里无比的重视,因为塔法里的举动是对天启朝的肯定,是对他们功绩的肯定。

很快到了塔法里入朝觐见的时间,早早就起来打扮好的塔法里穿着御赐的蟒服入皇城觐见。

在奉天大殿之中,除了大明的文武百官,还有各国使节,这些使节用各色眼神打量着塔法里,敬佩的,不解的,还有几个冷眼相看的。

塔法里恭恭敬敬站在大殿之上,三十多岁的年纪,却依旧面如枯藁,他三叩九拜:“万丹小王塔法里参见大明皇帝陛下,大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抬手示意:“平身,赐座。”

塔法里起身高呼:“谢陛下。”

随即按照流程,塔法里表达了自己对大明的倾慕和思念,并表示自己已经油尽灯枯,希望死后能葬在大明,只求大皇帝陛下给予三尺黄土云云。

而朱由校也是表示了对塔法里忠诚的肯定,并表示一定会给塔法里一个最好的待遇,随后不仅赐予了塔法里王服,将其册封为王爵,还给了塔法里一座京师宅院,开销算朝廷的,让塔法里安心休养。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时间也耗费不少了,随即朱由校宣布,今晚会设宴款待塔法里,所有大臣,外国使节都有份。

塔法里激动的眼含热泪三呼万岁,那对大明表现出来的忠诚真实不作假,让周围的大明文武都红了眼眶,多好的外国国主啊,若是其余外国的国主也能如此忠诚,大明在海外行动就方便多了。

而塔法里最激动的,莫过于朱由校赐予他的王爵和王服,这代表大明朝廷肯定了他的身份,也肯定了万丹的基业。

以后他的儿子,就是正儿八经的万丹大王,大明内臣了。

国宴举行的很顺利,大家饮酒作乐很是快活,而这些外国使节也纷纷称赞大明如今的强大和繁华,纷纷表示自己也愿意死在大明,能生活在大明实在是太快乐了,这可比自家那穷乡僻壤强多了等等。

而百姓们最终也是得出了答桉:天启朝已经不比永乐朝差,甚至有所超越,当今的天启皇帝绝对是能和成祖爷媲美的。

庙堂民间能得出这等结论,无疑是对如今天启朝功绩的肯定,是对朱由校,对张好古等人努力的肯定。

眼下的朱由校很开心,无比的开心。

自天启二年决定改革天下以来,十年时间,他便把天启朝打造成了媲美唐宗宋祖的盛世,这让朱由校怎么能不开心?

如今天下人都认可他的功绩呢!

洋洋得意的朱由校甚至表示,他要在两年时间内,彻底解决外患,然后完美的再造大明!

这话说下来无疑就是说朱由校已经有了对辽东下手的心思了。

随着漠南三千里草原并入大明沐浴王化,漠北喀尔喀各部臣服大明,北方的草原之患已经彻底平定;而交祉的覆灭也给了东南那些起了不该有心思的小国当头一棒,让他们知道大明朝还是那个大明朝,他们还想活着就别乱来,因此东南亚各国臣服;而红夷人被赶出南洋,南洋诸国朝贡大明。

眼下已经是北方,南方都已经平定,就剩下一个西北,一个辽东了。

西北如今和大明是名义上的藩属,那就只剩下辽东了!

女真人!

满族!

大清国!

对于皇太极这个蛮夷敢称帝这件事,朱由校可一直记在心里呢!

区区辽东,区区女真,多少土地,多少族人,也敢称帝立国?!

更何况努尔哈赤那个老奴还敢带着三万人偷袭他,差点让他的宏图伟业去见祖宗,这事朱由校能忍到如今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如果不是漠南有异动,东南也不安稳,又赶上开海和红夷人这事,朱由校早就对辽东动手了!

大明太大了,纵横万里,天南地北若是单靠人用双脚去走,走一年也走不到头。

庞大的大明,亿万的臣民,大量的藩国,就导致各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继而牵扯着内阁的精力。

皇太极是大明的敌人,但不是最主要的敌人,因为说破大天去,皇太极也入不了关,给大明造成不了多少损失。

这不是虚假的,这是真实的,若不是吴三桂让开了山海关,皇太极能入关就怪了。

若不是朝廷没钱,边关缺饷缺粮缺装备,满清能打得过明军?

懂不懂什么是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的含金量啊?

如今的大明朝,边关稳固,将士能拿到十足的军饷,且粮草充足,军备整齐,各种新式装备都有列装,加上朝廷内部和民间被清理了一次又一次,晋商也好,内部奸臣也好都被清理干净,没了内部的敌人,满清在大明眼中已经不值一提。

而皇太极自从在草原上一战被打断骨头后,就一直缩在辽东埋头舔舐伤口,对外界的一切都仿佛漠不关心一般,努力让自己当个透明人也让内阁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先应付其他事。

皇太极不可能放弃野心,朝廷知道,皇太极也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朝廷也知道,但朝廷也在攘内安外。

如今四海安定,万国来朝,天启皇帝他不想再容忍辽东这个污点存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