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766章 永乐盛世,天启重现!

“元辅!”

张好古抬起头,看向急匆匆走过来的张瑞图。

张瑞图神情有些激动,脸色有些发红,也不知道是太过激动的缘故还是一路疾走过来累着了。

“张相,发生什么事了,如此激动?先喝杯茶润润嗓子。”张好古调笑一句,顺手给张瑞图倒了杯茶。

“元辅,您看看这个。”张瑞图说着将情报递给张好古随后坐下歇息,刚才这一路他几乎是相当于小跑着过来,对于他一个耳顺之年的人来说,虽说权势就是最好的不老药,但身体机能衰弱是不可避免的,哪怕一直有强身健体,但这一路过来还真是感觉有点累了。

张好古有些诧异的看了看张瑞图,随后看向情报,这越看,张好古神情越古怪,又看了看张瑞图,发现这位次辅已经恢复了澹然,正端着茶盏悠然品茶呢。

“这是礼部做的?”张好古小声问道。

张瑞图愣了下,随即苦笑道:“怎么可能,礼部哪有这个心思和能耐,要是真能将南洋那些国主都忽悠,都劝到朝廷来养老,那我早就笑开花了。”

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张好古很清楚,礼部实力不弱的。

不要看名字产生误判,礼部可不仅仅是掌握朝廷礼仪,关于教育,外交,科举等诸多方面可都掌握在礼部手里,更何况想要入阁,按照流程走就是入翰林,然后成为庶吉士,到了这一步成为了皇帝近臣,那就是半只脚踏入内阁,成为储相了;这最后才是封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

因此礼部权利很大,而且很重要,尤其是如今的大明朝,张好古任首辅后,和朱由校联合推动,加上新党的支持新建了一大批衙门,这些衙门可都挂在吏、户、礼、工四部内,这让四部的权势又有了膨胀。

可以说哪怕兵部和刑部都被取缔了,朝廷运转依旧不受任何影响。

张瑞图说礼部没这个能耐,那倒不至于,但礼部有没有想到这一出,那还真不好说,毕竟礼部以清贵为主,新党旧党较量的也厉害,估计都忙着对付对方呢,没去想外面这些事。

那既然不是礼部做出来的,难不成还是南洋?

想到这,张好古看向张瑞图:“情报是钱督抚送来的?”

张瑞图点了点头,将茶盏放下:“嗯,是钱督抚送来的,他还有封信,说他一开始也不知情,是万丹国主先找上的他,请求能入朝。”

“万丹国...”

张好古思量着上次万丹国主入朝时打探到的一些情况:“我记得哈桑丁死后万丹国内部混乱,尤其是万历二十八年前后,王室陷入颓势加上各地贵族异心,让万丹王室极难控制局势,加上王室对王位的争夺,从腊图开始连换了好几个幼主,直到塔法里登基称王,局势才慢慢有了好转。”

张瑞图想着那些情报也是忍不住感慨了两句:“是啊,万丹国当时主弱臣强,塔法里登基后年弱,权利都在万丹国的贵族手里握着,他还屡次遭遇袭击刺杀,有此落水差点死掉,据说是因此落下的病根,不然也不至于现在才三十来岁身体就支撑不住了。”

张好古忽然笑了:“这万丹国主塔法里想要入朝,可是好消息。如今四方来朝的藩国之中,这可是第一个希望死在大明的,先去禀报陛下吧。”

张瑞图也是连连点头,如果不是这种好消息,他干嘛急匆匆来找张好古,好不是因为这事只有在太宗年间才有过,这可是值得夸耀的大事。

二人匆匆收拾一番,带着消息就跑去找朱由校了。

朱由校此时正在御花园休息,张好古和张瑞图一路到了武英殿了才知道这个消息。

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皇帝的行踪也不是时刻按照行程表来的,或者说大明的皇帝,就极少有按照行程做事的。

“张师傅、次辅,这是有什么好消息,值得二位这么跑来啊。”魏公公有些好奇的看着张好古和张瑞图,这两位急匆匆来说有好消息,这哪里又出祥瑞了,还是哪里又打赢了?最近不是没什么战事吗?

张好古笑着说道:“是件好事,有外国国主要入朝求见陛下,打算在我大明生活,安度余年。”

魏公公可是读过书的,一听是这种事也是拍着腿欢喜起来:“哎哟,这还是大喜事啊,奴婢记得这可是只有成祖爷当年才有的功绩啊,这种好事可是得赶紧禀报皇爷。”

“那魏公公麻烦您领路了?”张好古笑道。

魏公公连连摆手,笑意吟吟的带着张好古和张瑞图去找朱由校了。

到了御花园,远远的就能瞧见大批人马护在这里,朱由校和张皇后正带着他们的儿子,大明朝的太子在风筝,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模样看着就让人高兴。

魏公公先是上前通报,随后张好古和张瑞图上前:“臣,参见陛下、皇后、太子。”

朱由校抱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很是随意:“不必多礼,坐吧。”

张好古和张瑞图落座后,朱由校才继续问道:“朕听魏伴伴说,有好消息?”

张好古无心和张瑞图抢这点东西,示意让张瑞图去说,而张瑞图自然是欢喜的上前,这皇帝的喜欢,哪还有嫌多的。

站起身来,张瑞图掏出情报递上去:“回陛下,的确有好消息,还是大好的消息。万丹国主塔法里入朝求见,希望在我大明颐养天年。”

朱由校愣了下:“什么?万丹国主想在大明颐养天年?!”

这个消息不出意外的把朱由校给震惊到了,虽然面庞上依旧是一副看起来波澜不惊的模样,但双手已经紧紧抱住了朱慈燃,显然朱由校内心绝不是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这么平静。

沉默片刻,朱由校才缓缓说道:“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这事朕知道了,此事就交给礼部负责。”

张瑞图再次躬身:“臣领旨。”

等张好古和张瑞图离开后,朱由校才放松下来,脸上的笑容也是止不住了,这样的好消息很重要吗?

从表面来看,不过是个外国国主仰慕上国天恩打算入朝,但你往深里去扒,这正是大明威播万方,四海来朝的最好体现啊。

正是因为大明的威德广传四方万邦,大明的盛世引得海外亿万人钦羡,这才会有一国国主主动入朝,希望在大明颐养天年啊。

这是什么?

这是功绩!

朱由校能不激动吗?

毕竟往上数,也只有成祖时期,那个永乐盛世的大明,才有这般景象。

四海天下,大明有藩国六十余,封臣三十余,可谓万国来朝,而总计也有三位外国藩王因为仰慕大明天恩选择葬在大明,表示这是他们最大的荣耀。

何等的功绩,何等的威风,何等的盛世!

朱由校此生最爱与成祖爷比,除了和成祖爷比,还喜欢与唐太宗比。

这两位都是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国的文武全才,大唐和大明两个王朝在这两位爷手中达到盛世,威望笼罩四海,皆是天下靖平四海安定,皆是万国来朝国运昌盛。

纵观这天下千载悠悠历史,能称得上太宗的有几人?

不过汉太宗孝文皇帝,唐太宗天可汗,加一个明太宗文皇帝罢了。

而能称得上万国来朝的盛世的,也就是唐太宗和成祖他老人家了。

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太平盛世,他朱由校达到了。

平定边患驱逐外敌的武功,他朱由校也达到了。

而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几年前他朱由校也做到了。

如今的大明朝百姓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人人能吃饱饭有衣服穿还可以读书识字,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袭扰大明边疆两百余年的鞑靼之祸,成祖打疼了他们,宣宗打服了他们,而到了天启朝,直接平了他们!

草原外敌已被扫平,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商贸繁荣,万邦来朝,这样的盛世天下,古往今来有几个?

大明如今有户三千七百余万,口一万万八千万,这样人丁兴旺的盛世,古往今来又有几个?

更别提如今大明一年税收换算成银两足有七八千万,比永乐朝最好的时候还翻了一倍不止,这难道不是值得夸耀的功绩吗?

朱由校值得夸赞,值得炫耀,但和成祖爷比,还是差了点。

天启朝不如永乐朝的,就剩下没有外国国主愿意死在大明了。

故土难离啊,有几人愿意死在异地他乡而不是死在故土之上?

普通人都不愿如此,更何况一国王侯?

统领一国,称宗做祖,死后修有宏伟的陵墓可以安眠,受香火祭祀与国同休,这样的荣耀谁能拒绝,谁愿意抛弃这些死在他国?

成祖时期的大明,其威望恩德到底到了何等境地,居然有那么多国主仰慕其恩德愿意死在大明的土地上?

朱由校也曾经幻想过,自己的天启朝会不会有那么几个外国国主死皮赖脸要留在大明,愿意死在大明当他朱家忠诚的臣子。

但这种事也只是幻想,朱由校曾经想过要不要和张好古提一嘴,看看他万能的张师父能不能想个办法给他也来一手这个。

但最后朱由校感觉太不要脸了,也就不再想这个了。

可是,如今这种事竟然真的出现了!

当着张好古和张瑞图的面,朱由校强忍着激动没有表现出来,可等他们走了,朱由校那是仰天大笑,激动的嘴都要笑歪了,他和成祖爷差的最后那一点,眼下终于是补上了!

“陛下?”张皇后有些担忧的看着朱由校,激动成这个样子,朱由校没事吧?

“咳咳,咳咳。”

朱由校恢复了镇定,但脸上的兴奋和激动是掩饰不住的,涨红着脸,朱由校摆了摆手:“无事,无事,皇后不必担忧,朕只是有些激动了。”

能不激动么,从当初立誓要重塑大明,打造一个盛世以来,朱由校眼看着那些只有盛世君主才能做到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出现在他的天启朝,看着只有那些英明神武的明君英主才有的功绩加在自己身上。

随着百姓安居,商贸繁荣,朝廷税收越来越多,军队越来越强,大军出塞横扫鞑靼一扫两百年边患之忧,后更有三千铁骑冒雪千里奇袭彻底平灭鞑靼部,将三千里草原纳入大明治下。

自那一刻起,朱由校勐然觉醒了,他要更大的功绩,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绩,要成为历史上最有名,受后世人崇敬仰慕的皇帝,是能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勐人的千古一帝。

开海,与四海番邦贸易,水师下南洋威慑夷狄,然后驱逐红夷人还南洋太平,又援助南洋各国将大明的恩德与威仪播撒南洋诸国...

如今,终于是迎来了外国国主入朝,愿意死在大明葬在大明,他和成祖爷最后一点差距,终于是抹平了,而在其他方面,他还比成祖爷超出不少!

心心念念的最后一点得以补全,朱由校高兴的都快蹦起来了。

“咳咳。”

朱由校轻咳了下,魏公公立马凑上来:“皇爷。”

手指虚点着,朱由校强忍内心的激动:“去,将这个消息暗地里传播出去,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朕的天启朝,已经超越永乐盛世!”

魏公公连忙点头,皇爷高兴他就高兴啊:“奴婢这就去办。”

“对了,消息传出去后,顺便替朕看看信王有什么反应。”朱由校最后补了一句。

魏公公明悟了,对着朱由校行礼后匆匆离开。

而回到内阁的张好古和张瑞图也是将此事通知了其他阁老,卢象升、钱谦益、黄立极、乔允升纷纷赶来,为了这天启朝的又一盛事而准备。

张好古说道:“此事不容马虎,陛下既然交给了礼部,那就由次辅全权负责处置;各方协助时不可拖延怠慢,贻误时机。”

张瑞图拱拱手,对张好古表示感激,他清楚,这是张好古把功绩让给他呢。

钱谦益抚须说道:“这是我朝的又一盛事啊。”

“我朝平定鞑靼,开海禁,如今又万国来朝,已经是堪比永乐朝的盛世,而陛下也已经直追成祖。这事若是做好了,那我朝就是与永乐朝齐平的盛世了,陛下也就是比肩成祖的千古一帝。这是陛下的功绩,也是我等的功绩,可是不容马虎。”

张瑞图思索着说道:“此事首先要确保稳妥,万丹国主入朝,是由南洋发展公司的战船护送,到了我大明境内,水师是否能沿途护送一下?”

张好古点点头:“此事可以,我一会儿批个条子,由兵部转水师。”

钱谦益补充道:“还要广而告之,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这等大事,对百姓来说也是值得称道的。”

张瑞图说道:“不错,是要广而告之。”

这种事,那可是整个国家都值得欢欣鼓舞的好事,对百姓来说,无疑能增强对朝廷的认同感,也能激发心里的民族骄傲,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论是什么身份,都会深深感觉到那由衷的骄傲,这是能凝聚一个国家力量的好事,怎么宣传也不为过。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这不仅仅是让皇帝高兴的事,也是能安定国家的事,因此内阁众人已经决定了,这件事要大操大办,弄得声势大一点,让各国使节也都凑凑热闹。

如今大明不差这点钱。

此时的大海之上,三艘南洋发展公司的战船正在噼波斩浪,那一面面船帆迎风鼓起,顺着洋流一路东进。

万丹国主塔法里坐在船舱中,他现在的身体大不如前,虽然还能承受海风,但他宁愿坐在船舱里休息好养精蓄锐去朝见大明天子。

塔法里这次入大明朝见,不仅带了自己来,还把除王太子外的其他几个孩子,以及万丹国内一些有野心的大臣都给带来了,他要给太子打造一个足够良好的环境,来保全万丹国。

至于这些有野心的家伙,自己还活着,凭借威望他们就不敢轻动,只能老老实实跟着自己来,可到了大明,他们还算什么?

他们留在万丹国的那些家底基业,还能守住吗?

塔法里思绪乱飘着,忽然听到外面的惊呼声,他有些诧异的出了船舱,看到迎面驶来的几艘大船,他见过,那是明军的大福船,是如今世界上一等一的巨大战船。

那高大威武的福船踏浪而来,一门门泛着金属光泽的巨炮显得那么神武,这一艘福船所拥有的火力,就是寻常小国不敢奢望的力量。

而迎面来的,足足有五艘福船!

很快,两支船队通过旗号交流明白了对方的身份。

“大王,那是上国派来护送您入京的船队。”

知道这个消息后,塔法里心底松了口气,有了大明战船护送,他可以安心入京朝贡了。

心里松下一口气后,塔法里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开始吹吹海风透透气,也看着这大明海域内那来往密集的各国商船,千帆竞发的场面充满了勃勃生机,来往商船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而最让塔法里震惊的,还是那护送他入京的福船,这一路驶来,护卫的战船已经换了六波,每一波都是五艘福船在前方开路护送,那一面面大明的旌旗高高悬挂在桅杆之上,在海风之中猎猎作响,看的塔里法忍不住红了眼眶:

这是大明天子赐予他的荣耀,这是来自上国的恩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