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708章 疯狂的京津驰道股票!

时代变了,

时代变了。

这句话不止一个人提过。

守旧的官僚士绅说时代变了,因为朝廷革新吏治,严惩贪腐,重视百姓,这大明朝不是之前他们能为所欲为的那个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明朝了。

辽东建奴和蒙兀部说时代变了,是因为大明的军队装备更新迭代,将士勇武善战,之前那个缺衣少食,军备贵乏,临阵放三枪就跑的明军已经不存在了,眼下的明军有着先进的装备,优良的火器,能以一挡五乃至挡十。

百姓说时代变了,那是因为如今的朝廷真真正正把百姓当人看待了,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在如今不再是一句虚言,孟子他老人家的格言如今已经真正的实现,大明朝厚待百姓,重视百姓,天下人人平等,官吏士绅不再高高在上。

而那些耕读传书的官宦世家也知道时代变了,曾经蒸汽机出来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时代变了,天启纺织机,再到蒸汽织布机,他们见识到了格物的力量,科学的力量,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已经是过去式了,但这些他们只是有感觉,偶尔感慨一句,颇有种悲春伤秋,孤芳自赏的感觉。

但如今,这庞大的钢铁巨龙就摆在眼前,从头到尾数十丈长短的钢铁巨龙,根本不似人力能打造的怪物,就在他们眼前静静的卧着。

“启动吧。”崔成秀说道。

在火车头内的匠人烧红了锅炉,一铲铲煤炭送入锅炉之中,火焰烧的正旺,水被烧的沸腾起来,汽笛声已经响起。

伴随着鸣笛声,火车缓缓启动,钢铁巨龙缓慢而坚定的前进,随后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火车头带着车厢在驰道上奔腾前进,看得这些大商人和家族子弟们目瞪口呆,格物的力量向他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属于科技的世界。

“诸位,这驰道感觉如何啊?”崔成秀笑眯眯的问道。

一众商人和家族子弟回过神来,他们又不是傻子,这些大商会大家族精心培养出来的后继人才,起点眼界在那里,虽然受限于当前世界认知的不全,但绝对不狭窄,其见识也大多不凡。

正如明代后期江南、东南等地的大世家豪族子弟,不少人都知道西洋,知道诸多洋人情况,知道洋人的新玩意。

毕竟他们的家族或多或少都和西洋人有联系,谁说海禁就不能远航贸易?

朝廷禁制海运禁制和外界贸易,这不才更赚钱吗?

当然,眼下没人敢提禁海是祖制,什么朝廷不应与民争利之类的事情了。

毕竟话也是看对谁说的,这些东西和朱由检说有用,和朱由校说,他绝对当面呵呵一笑,紧接着就让锦衣卫查你!

眼下世道不一样了,官宦也好,士绅也好,都得紧跟着朝廷的脚步走了。

驰道也好,火车也好,都是朝廷独有;这种东西不是你说个朝廷不应当与民争利然后转头自己研究就能弄出来的东西,这都是集结了一个国家的力量才能架设出来的。

“崔大人,这驰道铺设连接数地,火车可载千万斤货日夜不休辗转千里,真乃神技也!”

“若是这驰道勾连大明各地,那地方有事,朝廷旦夕可至,天下太平也!”

“不过这驰道铺设千万里,沿途若无人看管,极容易遭人破坏啊。”

“是啊,若是有人铤而走险破坏了一节驰道,火车过来就危险了,这沿途须有人手看管才是。”

“...”

不得不说,这些人都是人才,这才看了一眼,就考虑到了诸多地方,例如成本,人力,维护等等,很可惜,这些东西朝廷都考虑到了。

毕竟论人才,朝廷里的人才是最多的,能进入朝廷的,无不是一方俊杰,他们群策群力就是让朝廷的每一个政策每一个计划都尽可能的尽善尽美,因此关于驰道的诸多方面,各种隐患都被他们提出来并附上解决方案上交,由上面决策。

这些商人和世家子弟讨论了一番后,纷纷静下来看向崔成秀:“敢问崔大人,这条驰道...”

崔成秀显得很澹定:“这是朝廷规划的通往太原的驰道,这条驰道的修建由朝廷出全资。”

一听朝廷出全资,商人们都感觉有些失望,这可是联通太原和直隶的驰道啊,山西的煤铁都可以通过这条驰道抵达直隶,这可不是一条驰道,这是一条流淌着金子的河啊!

直隶作为大明经济政治中心,人口何其多,达官显贵数不胜数,富商豪绅遍地都是,这山西的煤铁运进来那就是数不清的银子。

这个不提,沿途修建的车站,仓库,这些也都是钱啊!

可以说,一条驰道修起来,不仅两头赚钱,中间也是发财,甚至修驰道,需要的水泥、钢铁、木材、石料等等都会让商人发财,而修建过程中修到哪里还会促进当地短时间内的经济,毕竟大批的劳工加上商贾到来会让这个地方进入短期繁荣之中,等到驰道修成了那就是长期的利益。

一条驰道,带来的利益是清晰可见的,而且是长远性的。

驰道能修到这个县,说明朝廷重视这个地方,有重视就会有投入,商人也愿意来做生意。

因此关于驰道修建路过哪个县,哪个镇,这些都是地方角力争取的点,若是能让朝廷的驰道从自己家族附近走,这不就是财源吗?

商人和这些家族子弟想想,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全是钱啊!

崔文秀看着这些商人激动的模样,继续说道:“不过朝廷要修建的京津驰道,是允许地方和民间出资的。”

一个商人忍不住问道:“敢问崔大人,朝廷愿意放出多少股份来?”

崔文秀伸出三个指头:“这个数。”

商人们一看,三成?怎么这么少?

一个大商贾问道:“崔大人,朝廷能不能多放出点来?我们吃得下!”

一群人跟着附和:“是啊崔大人,我们吃得下!”

崔文秀冷哼一声,没有说话,一众商贾见状讪讪不敢再提了。

回到城里,这些商人和家族子弟先是按照各个行省划分,又按照商贾和家族子弟划分,各有各的圈子,一起聊起了这京津驰道的事情。

一个商贾忍不住叹气:“唉,怎么才三成股份啊,这么多人,这股份能占多少啊?”

又一个商贾说道:“我听人说,朝廷好像是放出来四成多啊,怎么到崔大人这就三成了?”

这话说出来,引得一个公子哥不屑的笑了:“呵...”

这一声笑引得那商贾不乐意了:“我说黄公子,你笑什么,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这个姓黄的公子不屑的说道:“我是看你周大商人做生意做的脑子都没了。”

“朝廷拨下来多少股是朝廷的事,你还想跟朝廷讨价还价?”

“再者说了,这京津驰道的事,你们都能参与进来了,其他人呢?”

这话一出来,还没想明白的周商人立刻清楚了:“黄公子,您的意思是,大人们...”

知道一些内情的黄公子点了点头:“这京津驰道的股份,放出来多少,是那位定的。”

这个“那位”是谁,虽然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清楚,指的就是当今内阁首辅张好古。

见众人都注意过来,黄公子也是颇为自得的摇头晃脑:“不瞒你们,那位定的原本是朝廷占六成,分出四成来,后来又匀出半成给陛下,这朝廷占五成五,陛下占半成,剩下的四成分出来。”

“朝廷里的大人们知道这个消息,都是纷纷要抢着入股,眼下还能留下三成,已经是崔大人厚待各位了,不然流出来两成都是那些大人们积德。”

这话说出来,众人恍然大悟,怪不得是三成呢,合着股份还没放出来,朝廷的大人物们就吃了一成了。

但面对这件事,这些商贾们非但没觉得不合理,反而是放下了心,大人们吃了一成,陛下他老人家吃了半成,这件事是妥妥的稳了。

互视一眼,这些商贾们虽然都带着和善的笑,但每人都捉摸着怎么咬下更多的股份来,虽然说朝廷给出来的情况是京津驰道作价一百万两银子,但未来这京津驰道的价值绝对是上千万两乃至更多!

那这京津驰道放出来的三成股,可就不是三十万两银子就能吃下的了。

但这个时候谁还敢观望局势啊?

信不信明天只要股票出来,不出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

那周商人看着黄公子十分感激:“多谢黄公子指点迷津,黄公子您打算拿买多少股啊?”

黄公子笑道:“我不需要。”

不需要?

这话出来众人懵了,这京津驰道的股票谁都知道是妥妥的金票子,这怎么还有人不要呢?

等黄公子走了,才有人给莫名其妙的商人们解惑:“这位黄公子,可是余姚黄家!”

“余姚黄家?那个黄家?!”有人惊讶道。

“对!”

得到肯定答桉后,又有人不解了:“不是说那人和余姚黄家分割了吗?”

有人嗤笑道:“分割了?人家黄家也没把他从族谱上除名啊,别忘了亲戚都还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更何况人家现在什么身份。”

想到这众人恍然大悟:“怪不得黄公子不需要啊。”

吃惊之余,有商人酸道:“唉,要是我王家有这样的子弟,这股份我也可以不要啊。”

这话说出来,引得不少人唉声叹气,自己家怎么就没有这样的麒麟儿呢?

当初义无反顾和父亲切割,本以为是不孝子孙,现在看来,这是真正的麒麟儿啊,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忽然又一个商人起身,转身向外走去,这引得周围好友不解:“吴兄,你去干吗?”

这个吴姓商人头也不回的说道:“回家起银子去!”

这话说出来,商人们纷纷醒悟:是啊,原先准备的钱眼下恐怕不够了,抓紧调集资金去!

一时间,商人们纷纷从家中地窖里取银子,向大明银行提款,准备购买股票,而这也引得京津驰道的事传的越来越广,伴随着天津的股市开张,京津驰道眼看就要准备挂牌上市了,商人们也是纷纷云集天津,准备第一时间抢购股票。

随着二月二到来,京津驰道在天津股市正式开张了。

当天,京津驰道释放出了半成股票,一共五十万股,每股作价一两银子,这五十万股就是五十万两银子,可即便如此高价,不到一刻钟也被围聚的商人们哄抢一空!

大明报也及时给出了相关消息,半成股票,五十万股,五十万两银子,这引得百姓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的同时,也让没抢到股票的商人都红了眼。

五十万两银子啊,一刻钟就送进去了,这还有没抢到的急眼了呢,可今天京津驰道就放出这么些,想要股票,等明天吧!

“五十万股,一股一两银子,一刻钟不到就没了?!这么多钱?!”朱由校得到这个消息都懵了,这股票,这么赚钱的吗?

张好古笑眯眯的看向朱由校:“陛下,您那半成股可还没掏钱呢。”

听到这话,魏公公嘴角一阵抽抽。

原本一股才一钱银子,眼下这涨到一两了,这不是抢钱吗?

朱由校听了则是毫不犹豫的手一挥:“魏伴伴,拨银子给师父。”

说着,朱由校眉开眼笑的看着桌子上的股票票本:“谢谢师父给朕找了个这么赚钱的东西啊。”

魏公公嘴角抽搐的更厉害了:这,这给了人家钱还得说声谢谢...

“师父预计这京津驰道的股票,能涨到什么地步?”朱由校拍着手中的票本,这手里这张纸,可是价值五十万银子啊!

张好古沉吟片刻:“明儿开市,应该是一两五钱,估计明儿最后能涨到二两银子乃至更多。”

朱由校眼睛都瞪大了,这什么都没干,明天手里的五十万就变一百万了?

没出乎张好古的预料,第二天京津驰道放出来的五十万股,起价就是一两五钱,紧接着就是一两七钱,一两八钱,最后涨到了二两银子,然后股票没了!

这下,京城和天津的百姓更吃惊了,昨天才一两银子啊,今天就二两银子了?!

商人们这下是真坐不住了,剩下的二百万股股票,未来四天就要全部售出,看这样子预计能涨到六两银子乃至更高!

这股票价格升的太快了,让商人们根本适应不过来,而第一天就抢到股票的商人,早就笑的嘴都歪了,一个个那是在天津最大的酒楼大摆宴席,让那些没抢到股票的人是酸了牙红了眼,自己怎么就没抢上呢?

京津驰道的股票如此红火,京师的朝廷诸公坐不住了。

一开始说朝廷给他们留了一成,这些官员勋贵还不屑一顾,一个个冷笑着以为是朝廷的摊派,更有人直言:“朝廷就是没银子了,陛下都要掏五万两,张好古这是让我们这些清官出十万两银子给他修驰道啊!大家不要上这个当,都不掏银子,看他怎么办!”

这话说出来,得到了不少官员的认可,这不就是让他们掏钱吗?

什么驰道,什么赚钱,蒙谁呢?!

结果这两日的股价一出来,那些官员勋贵坐不住了。

尤其是知道这股票一天一个价后,这些官员勋贵眼都红了,原来张相爷是真想给大家一个赚钱机会啊!

那一百万股的股票都卖出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了,这,这朝廷缺这点钱吗?

仔细想想也知道,朝廷的国库里堆满了银子,怎么可能差钱呢?

那些喊着不要买股票,不要上张好古当的人,绝对就算奸佞小人!

而一些官员去商务衙门询问朝廷留给他们的那一成股票时,得到了一个让京师百官懵逼的消息:得到那一成如今只剩下半成了,因为朝廷眼看大家伙不买,就匀给商人们了!

股票少了!

这下百官说真的坐不住了,一个个想方设法去找崔成秀,找新成立的驰道衙门主管孙奇逢,去购买京津驰道的股票。

五十万股的股票,被京师百官,勋贵国戚给一抢而空,一股作价二两银子,就这这些之前还嫌弃太贵的勋贵百官都抢着要,还想从别人手里再抢一些。

谁都知道,这京津驰道的股票只会越来越贵。

第三天,第四天,京津驰道的股票已经涨到一股作价四两银子了!就这依旧有商人在抢,不仅商人再抢,官员也在抢。

黄立极听着外面的消息,忍不住的摇头:“疯了,都疯了!”

“这张好古给他们灌了什么**药,一股四两银子,他这不是明抢吗?这京津驰道能赚这么多钱吗?八字还没一撇呢!”

黄立极一边说着,一边看自己家的支出,当看到自家突然支出去几千两银子时,黄立极人懵了:“这钱去哪了?”

“管家!管家!这府里怎么一下子支出去这么多银子?”

“爹,你才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我买到京津驰道的股票了!”黄蘅若兴冲冲的跑过来。

黄立极一听人都蒙了,看着自家兴冲冲的大儿子:

“啊?!”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