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645章 捷报传京:漠南大捷!

皇太极的中军炸营了,连带左右两翼和后方溃兵一起炸了!

两万多仅剩的伤痕累累的蒙古人和三万多满人就这么混战起来,完全没有了满蒙好兄弟的模样。

蒙古人算是看清了,皇太极压根就没拿他们当兄弟,把他们当驴呢!

随着皇太极的满蒙联军内哄炸营,曹文昭、周遇吉等人脸上都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欣喜!

五万明军与十万满蒙联军决战草原,定鼎草原归属,自大明永乐宣德之后,再无这样的盛世了,如今诸将皆参与到这场大战之中,仿佛透过百年历史看到了两百年前大明永乐皇帝带着大军五征漠北,看到了宣德皇帝率军平定鞑靼。

那是大明最尚武,最风光的时候!

那是大明的巅峰,是两宋至元明期间汉人所达到的最高武功。

如今,他们亦有机会驰骋大漠,逐鞑虏于塞外。

文臣入阁辅政,国泰民安,生为首辅,死谥文正;武将沙场效死,帅师伐国,封狼居胥,死为武忠。

“诸君,千古留名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明军威武!”

曹文昭亲自擂鼓,伴随着那带有远古苍茫气息的鼓点与号角,明军转防守为全线反攻!

精准把握住了机会的曹文昭一道道军令有条不紊,左右两翼以逸待劳的骑兵冲锋,前后穿插,掐头去尾,这是蒙古骑兵的拿手好戏,这些穿着皮毛,骑着烈马的游牧汉子,马上张弓搭箭是一把好手,围猎狼群也是一把好手。

这是蒙古骑兵最擅长的围猎战术,把敌人当做猎物一样穿插合围,围拢起来消耗敌人的体力,摧残敌人的精神。

而五军营的一万明军铁骑,胯下是用苜蓿嫩草,大豆、玉米等食物制作的豆饼精心喂养的战马,身上披得是大明匠作流水线生产的铁甲,手中拿的是马枪与长刀,披坚执锐可做最尖锐的锋矢。

因此,两万蒙古骑兵穿插,一万明军铁骑横冲直撞,彻底将混乱的满蒙联军击垮!

至此,皇太极的雄图伟业再一次夭折了。

而这场大战到现在,仍未结束。

草原太大了,漠南蒙古从东到西五千里,仅仅是察哈尔到辽东这片区域就有两千多里,而草原上之所以往往能击溃敌人无法全歼敌人,就是因为草原太大,茫茫草原大家都骑着马,打不过你我跑得过你总可以吧?

因此皇太极和蒙古各部头人眼看已经彻底打不过了,被明军五军营上万披甲铁骑一个冲锋之后,所有人立刻撒丫子就跑。

五万多人想跑,仅靠两万人拦截是拦截不住的,明军的火器都是沉重的大将军炮,群豹横奔箭等火箭车,这个东西阵地战还行,打成运动战它也运动不起来啊。

因此皇太极和蒙古各部还是成功付出了代价之后逃出了明军的围拢,随后曹文昭就开始在草原上追杀皇太极。

除了步卒留下来收拾战场,清点战利品外,六位将军各自率部追杀皇太极和清缴逃亡的蒙古各部,一时间草原随处可以见大明的骑兵以及那一面面高举的山河日月旗。

昭毅将军周遇吉亲自带着五军营中军死死咬着皇太极的两黄旗,从察罕浩特一路追杀到赛汗山下,沿途累毙了不知多少马匹,生生将皇太极堵在赛汗山下又将其大败一次,虽说皇太极还是逃了,但战绩已经说明,明军在不拉铁丝网不挖战壕打阵地战的情况下,在草原上正面野战依旧强势,大明已经有了一支可战的铁骑。

如果说正面作战只持续了四天,那么追击清缴作战就持续了整整七天,明军和满蒙联军在草原上各种绕圈子,埋伏,短兵接触又瞬间脱离,这七天的持续追击作战,对明军最大的收获就是熟悉了草原地势地形,了解了草原上的战术战法。

毕竟很多东西你光靠说没有用,自己亲身体会了才知道该如何去打。

更何况自永乐昭宣之后,明军已经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出塞与敌人鏖战草原的经历了,守边作战可和大规模野战不同,双方加起来十多万人在草原上正面野战,骑兵就占据一半以上,这样的大规模骑兵战争,朝廷已经上百年拉不出这等规模的骑兵了。

这一次大战,相当于给朝廷多了一万三千有着丰富草原作战经验的骑兵,以这些人为骨干,五人一伍,十人一什,就能给大明拉出十万铁骑来。

当皇太极损兵折将带着余下八旗子弟匆匆逃离察哈尔草原时,曹文昭与周遇吉已经在赛汗山会师。

这曾经林丹巴尔图与皇太极会盟之地,粆图台吉与皇太极决战之地,见证了草原第三十五代大汗陨落之地,眼下也成了见证明军大败皇太极威服草原之地。

赛汗山下,明军将士再次扎营。

在赛汗山顶,那林丹巴尔图与皇太极会盟的土台周围,一位位明军将士披甲持锐,一面面山河日月旗凌风招展,猎猎作响。

身穿铁叶山纹甲,胸前兽面护心镜,腰系牛皮鸳鸯护腰,吞头披膊,镶铁护腿,曹文昭披挂整齐,腰胯战刀站在这土台前豪情万丈的看着山下的草场,那四面八方赶来的部落:“周兄,这草原,日后就是我大明的疆土了!”

周遇吉也是畅快的笑着:“是啊,我们打赢了!”

“朝廷想必也收到捷报了。”

“此战结束回京,我等就要扬名天下了。”

曹文昭虽然感觉身体疲倦,但他的精神却亢奋的很,几天没合眼算什么?

我等大明男儿一腔热血驰骋疆场,尤其是几天疲倦能打的垮得?

笑着,曹文昭双手杵着战刀:“如今皇太极损兵折将,被我们赶回了辽东,这察哈尔各部纷纷臣服,就连科尔沁都有部落来表示臣服。”

“眼下这么多部落要安置,陈知府有的忙咯。”

周遇吉诧异的看向曹文昭:“曹兄,你不是蒙古总督吗?”

曹文昭则是大笑起来:“我一介武夫,率军打仗还行,总揽一省政务,我可没这个能力。”

“皇上和元辅让我成为蒙古总督,就是为了打仗,这仗打完了,我自然要回去了。”

周遇吉恍然:“曹兄,你这可是要高升了。”

曹文昭咧嘴笑着,是啊,此战之胜,不下于成祖五征漠北,他肯定要光宗耀祖了。

而此时的京师,已经接到了第四封军报!

先前三封全是曹文昭送出来的,把前三日的战事情况详细描述后交付朝廷,战报里已经带上了一丝决绝的意味。

这让朱由校和张好古也是不免得升起担忧来,而军报的事情,也不知怎么泄露出去,如今整个北京城都知道了朝廷的三万兵马在草原上遇到了皇太极十万大军,一时间京城的百姓是唉声叹气,一个个都抱着悲观的心态。

倒不是老百姓不支持朝廷,问题是简单的算术题谁都会做,三万打十万,还是在草原上面对十万骑兵,这怎么看怎么也赢不了啊。

隐约的,已经有唱衰朝廷和朱由校、张好古的舆论出现。

说是朱由校好大喜功,张好古力主出战,这才逼得三万明军不得不在草原上去主动对皇太极开战。

就在京师百姓唉声叹气,纷纷感觉朝廷这一战要输给皇太极,满清气势又要嚣张起来时,飞骑到了!

数名背后插着三根令旗,骑着骏马,身穿明军红色战袍披着皮甲的骑兵直冲冲的策马在北京城的大道上奔驰,周围的百姓纷纷避让。

为首的那名骑兵高高举着竹筒,嘴里喊着:“大捷!大捷!”

“漠南大捷!”

“漠南大捷!”

当飞骑驰骋而过后,百姓们纷纷聚拢起来,诧异的看着那直奔紫禁城而去的骑兵,议论纷纷:

“你们听到了,是大捷?”

“是啊,是大捷,朝廷又打赢了!”

“不是说朝廷三万兵被皇太极十万人围在了草原上吗?这怎么还能打赢?”

“我大明打败那些鞑子也不是一两次了,三万人为啥不能打赢十万鞑子,那可是我大明新军啊!”

一句话,让质疑的人闭了嘴,是啊,那可是大明新军啊。

飞骑不断的嘶喊着,将漠南大捷的消息传给京师的百姓们,随后快速冲入兵部,瘫在地上,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大捷,大捷”

早早就在这里轮班候着的太监连忙取过竹筒,快步向武英殿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喊着:“大捷,大捷,漠南大捷!”

听到声音的朱由校和张好古互视一眼,双方眼中都带上了惊喜的神情。

此时朱由校也不顾皇帝的风范了,他光着脚匆匆跑到殿门口,看着抱着竹筒一路小跑过来的太监,直接抢过竹筒打开,揭开火漆展开军报,看着看着,朱由校眼中忍不住闪过精芒:“好!好!”

大喜之下,朱由校看着一路跑来的小太监,笑道:“辛苦了,赏!”

“都有赏!”

小太监和周围服饰的太监宫女纷纷跪下谢恩:“恭喜皇上,恭喜皇上!”

朱由校哈哈大笑着,将捷报递给张好古,神情中是掩饰不住的激动:“师父,你快看,你快看!”

张好古接过捷报细细看了起来:“大明天启十年初春.臣率军三万与建奴满蒙联军鏖战察罕浩特苦战三日,敌寸步未近,伤亡惨重.援军赶至,次日决战,枪炮齐发,鞑虏阵脚大乱,各部趁势出击,彻底击溃建奴满蒙联军.杀敌五万七千余,俘敌万余.正掩尾追杀敌酋皇太极.”

“好,好!”

张好古长长舒了口气:“此战大胜,不亚于成祖五征漠北之功,至此漠南蒙古尽为汉臣妾,臣为皇上贺!”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朱由校大笑着,他根本无法压抑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欣喜,援军赶至,五万打十万,打赢了,还是大胜!

横扫漠南啊!

这样的丰功伟绩,在他这一朝又出现了!

他朱由校的本纪上,将会永远记载上:天启十年,将曹文昭、周遇吉奉帝命出塞,远征满蒙,横扫漠南!

深吸一口气,朱由校说道:“把这个消息散出去,让我大明的臣民都知道,朝廷在草原上打了个怎么样的大胜仗!”

一旁侍候的魏公公连忙说道:“皇爷放心,奴婢马上让人把消息传出去。”

横扫漠南,打赢了皇太极的朱由校得意洋洋,他感觉自己从未如此畅快过,从未如此兴奋过,他已经忍不住要去祭太庙了,可惜草原上的战利品还没送来,等战利品送来了,他就可以去祭太庙,好好在祖宗面前涨涨脸了。

看着一旁神情终于松懈下来,露出些疲惫姿态的张好古,朱由校不由得说道:“师父,朕能遇到你,真是幸事,不仅是朕的幸事,也是大明的幸事。”

张好古笑道:“臣遇到皇上才是臣的幸事。”

朱由校又板起脸来:“仗打完了,现在朕以皇帝的身份下旨,命你立刻去休息,义妹就要生了,你这做夫君的岂能不陪在身边?”

张好古一愣,笑着躬身行礼:“臣,接旨。”

张好古离开后,朱由校左看看,右看看,见找不到什么可以装逼的对象后,他索性穿上鞋子:“魏伴伴,回乾清宫,朕要告诉皇后,大明又打赢了!”

魏公公连忙说道:“快快,皇爷摆驾乾清宫!”

等朱由校兴奋的来到乾清宫时,正好看到张嫣要出去,朱由校忍不住拉着张嫣的手,一脸兴奋的说道:“皇后,朕赢了,朕又打赢了!”

张嫣一听,就知道是草原上打赢了,毕竟皇帝这些天和张好古一直在武英殿,就是盯着那草原舆图等着军报,各地政务,后勤事宜全都是二人坐在舆图上处理的,可以说好几天没怎么合眼了。

眼下朝廷打赢了,张嫣也是高兴的对着朱由校行了个礼:“臣妾恭喜皇上,大明又赢了!”

朱由校忍不住显摆着:“五万,五万兵马,其中两万还是蒙古兵,就打赢了皇太极十万大军,打的皇太极狼狈逃窜,这一战,打出了成祖年间的威风!”

“朕高兴,高兴啊!”

张嫣看着朱由校这么开心,也是忍不住为他而高兴着,朝廷打赢了,自己的男人又胜利了,这天启朝如今国泰民安,百战百胜,哪怕到了九泉之下,她也能笑面大明的列祖列宗,告诉他们,大明天启朝的强盛,她的夫君多么的了不起。

“对了皇后,你要去哪啊?”朱由校这才想起来张嫣的举动似乎要出去。

张嫣解释道:“义妹最近眼看就要临盆,我这个做姐姐的总要过去照看着,你们男人在处理国家大事,张师父一直忙着国事,都多少天没回家了,我这个做皇后,做姐姐的,不得替你分忧吗?”

听到这,朱由校也是叹了口气:“是辛苦师父了,也是委屈义妹了,朕现在都有点不敢见义妹。”

张嫣看着朱由校,很认真的说道:“七七聪明贤惠,怎么会怪皇上呢?皇上应该高兴才是,这老天又给了大明一个张首辅,让他辅佐皇上创下这天启盛世,这是皇上和张师傅的功劳,我们做女人的脸上也有光,也能去面对大明的列祖列宗了。”

朱由校点点头:“皇后说的对,走,我们一起去看义妹。”

张好古刚刚见到朱七七没多久,就听到了“皇上驾到”“皇后驾到”的声音,他连忙出来:“皇上,皇后,你们怎么来了?”

张嫣说道:“当然是来见本宫的妹妹了,这些时日可都是本宫替张师父照看着七七呢,张师父不得谢谢本宫?”

张好古笑着说道:“自然要谢,自然是要谢的。”

张嫣进去与朱七七说话,张好古则和朱由校在外厅坐着:“师父啊,朕听太医说,义妹快要临盆了?”

张好古点了点头:“也就这一两日了。”

朱由校说道:“这是大事,朕让几个太医在这候着,宫里的产婆也候着,不能让朕的义妹出现什么闪失。”

张好古笑道:“那就谢谢皇上了,有宫里的太医和产婆,臣也就安心了。”

说了说话后,朱由校和张嫣回去,张好古则是继续陪在朱七七身边,握着朱七七有些发福的手,神情有些愧疚:“七七,对不起啊,这段时日,我这个做夫君的,一直没陪在你身边。”

朱七七恬静的笑着:“夫君正在操劳军国大事呢,七七这里有皇后姐姐陪着,有这么多人伺候着,什么事也没有,夫君怎么能为我耽误了国事?天下的百姓可都指望着夫君呢。”

张好古如今神情是完全松懈下来,他依靠着床沿,握着朱七七的手,轻声说道:“这天下的担子,是重,但家里的担子一样重。若是连家里都照顾不好,又怎么照顾朝堂?”

“如今朝廷打赢了,为夫也被皇上放了假,现在为夫是奉旨在家休息,照看你。”

朱七七有些担忧:“国事不要紧吗?”

张好古神情很轻松:“无妨事,内阁的阁老们就能处理,这几日为夫就在这里陪着你,安心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