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644章 蒙古暴乱,拼死也要让皇太极付出代价!

大明,

京畿之地。

一支打着明军旗帜,人数为两万的步骑混合军队举着火把,披星戴月。

两万的正卒与三千后勤补给和大批车架组成了长长的队伍,远远眺望去就如同一条正在前进的火龙。

北京城的城楼上,张好古穿着单衣站在城墙之上眺望着远处,那出神的目光不知在思量些什么。

忽然,一件大氅披在了身上,张好古扭头看去继而释然一笑:“原来是太冲啊。”

“元辅可是在等南京五军营与神机营的兵马?”黄宗羲问道。

张好古微微颔首:“是本阁力主对草原开战,也是本阁力主让曹文昭主动行事不可让皇太极占领草原,如今还是本阁力主从京师调兵驰援曹文昭。”

“眼下这朝廷心腹之地,京畿之所,只有寥寥两万兵,就算皇上放心,本阁也不放心。”

“总要等江南的两万兵到了,本阁才能安心。”

黄宗羲看了一眼依靠着城墙已经睡着的张安,无奈的笑了笑,又对张好古劝道:“初春乍寒,夜晚湿冷,元辅还要保重身体才是。”

张好古笑的很轻松:“本阁的身体,本阁清楚,这点风还吹不倒我。”

“对了,曹文昭那里有军报传来没?”

黄宗羲摇了摇头。

张好古没说话,但心里止不住的担忧,曹文昭以三万兵正面对敌皇太极十万大军本来就是劣势,可偏偏他还要保护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巴连衲都,还要让察哈尔部不至于被皇太极吞并。

这才不得不以三万兵马迎战皇太极。

本来兵甲就是劣势,若是周遇吉的援兵晚了一两日,那可就要出大问题了,很有可能朱由校和自己辛苦谋划的草原战略直接失败。

而且最大的影响,还是大明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胜利形象,如今朝廷威望正盛,民心依附,不仅仅是朝廷一系列惠民政策,均田地废苛政,还因为朝廷屡战屡胜,让大明好不容易有了点精气神。

这点精气神来之不易,若是被这战打掉,那自己就真的罪过了。

呼出一口热气,张好古望着远方眯起了眼睛,他已经看到一条长龙在向这里前进。

紧接着,有飞骑驰来:“江南五军营、神机营已至十里外!”

张好古松了口气:“好啊,好啊,有了这两万兵,朝廷就能稳定下来了。”

黄宗羲也是瞅见了远处那条蜿蜒的火龙,他笑着说道:“元辅,如今江南的兵也到了,您赶紧回去吧,夫人已经怀胎十月,您不能不陪在夫人身边啊。”

张好古听了点了点头,是啊,朱七七已经怀胎十月,太医说临盆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可眼下草原之上,数万大明将士正在和皇太极厮杀着,他怎么可能抛下国事不顾啊。

眼下他肩膀上担得可不是自己那个小家,整个朝廷都压在他身上呢。

眼见今晚可能无事了,张好古吩咐道:“让大营准备好肉汤饭食,等将士们到了,安排他们入驻大营,吃饭休息。”

“将士们星夜赶来,记得多准备热水,让将士们泡泡脚,解解乏。”

一旁的一名军将说道:“喏。”

舒缓了下筋骨,张好古拍醒张安:“走了走了,回家再去睡。”

张安迷迷糊糊醒过来,吧唧了下嘴:“嗯,哦”

可还没等张好古下城楼呢,就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草原急报!”

“草原急报!”

张好古和黄宗羲互视一眼,随即快速说道:“张安,你先回去吧,告诉夫人我晚些回去。”

“太冲,去内阁。”

黄宗羲说道:“是。”

等张好古从城楼赶回内阁时,朱由校和内阁诸公,各部尚书已经到了。

看着张好古急匆匆进来,身上还带着风霜,朱由校就知道张好古去城楼了:“师父,可是江南新军到了?”

张好古说道:“正是,江南五军营、神机营两万步骑已至十里外,臣已经吩咐下去,准备肉汤热水,让将士们驱寒解乏。”

说完,张好古又问道:“臣在城楼上就听见草原急报”

朱由校将军报递给张好古,张好古一看,眉头立刻皱起来,这军报已经是五天前的了,曹文昭率军三万与皇太极十万大军对峙察罕浩特。

看了看一旁刚被叫醒,还有些迷糊的魏广微、黄立极,再看看一旁神情凝重的张瑞图、卢象升、乔允升,张好古看向朱由校:“皇上,臣记得武英殿有最新的舆图?”

朱由校眼前一亮:“走,去武英殿!”

侍卫太监们护卫着匆匆赶路的朱由校、张好古等人赶至武英殿,朱由校立刻说道:“把舆图取来,快去!”

几个太监匆匆抬来舆图,随后七八个太监将巨大的舆图缓缓展开,朱由校从一旁太监手里拿过一盏灯来,和张好古一起看向了这幅精细的舆图。

“这是巴连衲都,这是察哈尔,察罕浩特,在这里!”

朱由校找到了地点,张好古又命人取来兵棋,随后一个个青铜兵棋摆在了察罕浩特周围。

红色是一枚火枪兵棋,两枚骑兵兵棋,而黑色方则是十枚骑兵兵棋。

仅看数量,朱由校就忍不住皱起了眉:“三对十啊.”

“京营援兵到哪了?”

兵部尚书刘鸿训连忙说道:“回皇上,昭毅将军的昨日军报,援军已至巴连衲都。”

听到这话,张好古取过一枚骑兵一枚火枪手放在巴连衲都的位置上,眼下就是察罕浩特有明军三万人,巴连衲都有明军四万人。

但战争前线在察罕浩特,从巴连衲都到察罕浩特距离可不仅,毕竟仅仅是漠南蒙古,东西纵横就是数千里,巴连衲都一地便是千里草场,而察哈尔草原更大,足足两千多里纵深,从巴连衲都赶到察罕浩特,起码需要两三日的行程!

朱由校皱着眉,看着巴连衲都和察罕浩特之间的距离:“援军赶到察罕浩特,起码要三日啊。”

听到这话,刘鸿训不说话了,魏广微和黄立极也都保持了沉默,他们本来就不支持开打,如今出了事,他们自然还是坐壁上观的好。

张好古虽然内心也有担忧,但表面依旧沉稳无比:“臣相信曹文昭,他不会让皇上失望。”

“当初不过数千守军配合民夫,他都守住了永定县挡住了老奴三万骑兵的攻势。”

“如今他有三万兵马,还怕拦不住皇太极十万兵吗?”

显然,张好古无视了当初永定县有坚固城墙,有充足的大将军炮等火器和海量的火药炮子,而且京师的援兵也赶至的极快。

张好古何尝不知道这些?

但他眼下不能提,他要让内阁稳定,如果内阁都对这场仗失去希望,那还怎么打?

朱由校也是反应过来:“定远伯朕是信的,诸位爱卿回去休息吧。”

听到这话,黄立极、魏广微互视一眼,随后行礼告退。

乔允升、张瑞图和卢象升也是纷纷告退,就剩下张好古和刘鸿训,张好古是内阁首辅,刘鸿训是兵部尚书。

张好古看了眼刘鸿训,笑着说道:“刘大人也回去休息吧。”

刘鸿训本来还想留下来呢,但见张好古开口了也只好告退了。

等众人都走了,朱由校的眉头忍不住又紧紧皱成一团:“师父,这一战朝廷能赢吗?”

张好古看出了朱由校内心的不安。

是啊,朝廷本来屡战屡胜,打的都是有准备的仗,如今兵马不足,仓促对战,而且面对的是皇太极十万大军,如果打了败仗,朝廷不仅颜面尽失,朝野的舆论也指定要翻了天了!

张好古神情坚定:“能赢!”

“而且朝廷必胜,而且是大胜!”

“皇上只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不会失败!”

朱由校看着张好古如此坚决的模样,也是重重点了点头:“对,朕不会败!”

“王体乾!”

王体乾连忙上前:“奴婢在。”

朱由校说道:“告诉皇后,朕今晚不回去休息了,然后派人去内阁兵部守着,有草原军报立刻送到朕这来!”

王体乾说道:“诺。”

张好古也对返回的张安说道:“去和夫人说一声,替我告个罪,让她安心休养,这几日事务繁忙,忙完一定回去。”

张安点点头离开后,朱由校看向张好古:“义妹马上就要临产了,这个时候不回去,太委屈义妹了。。”

张好古则是轻笑道:“皇上,国事为重。”

朱由校看着张好古那看似轻松的神情,这些日子张好古一直在内阁处理政务和维持草原的事情,每日都要过问后勤,过问边防,一刻也没闲着,哪怕看起来精神,但神色已经透露出疲倦了。

叹了口气,朱由校说道:“辛苦师父了。”

张好古摇了摇头:“臣不辛苦,只是辛苦七七了。”

二人沉默下来,张好古看着舆图上察罕浩特的那个圈,三万明军与十万满蒙联军对峙,哪怕隔着数千里,哪怕在这北京城里,张好古看着舆图都能感觉到草原上的血腥味。

这大战,恐怕早就爆发了啊。

草原,自古就是苦寒之地。

苦是因为草原缺乏足够的粮食,放牧牛羊也纯粹看天吃饭,遇到一个冰河时期或者大暴雪时期,往往大部落伤筋动骨,小部落直接消亡。

而寒则是因为草原昼夜温差太大了,白天也许是暖洋洋的太阳,晚上那就是刺骨的寒风,一晚上外面的草地和牛羊都要结霜。

而草原有多大呢?

那是东起辽东黑河,西至失必儿额尔齐斯河,北方越过萨彦岭直抵中西伯利亚高原,南方覆盖瀚海戈壁,直达阴山、狼山、贺兰山。

这是一个覆盖中西伯利亚高原,大兴安岭以西,哈萨克斯坦中部以东,后世银川、包头、大同以北,东西逾万里,南北七千里的庞大区域。

这也是如今的蒙古所拥有的疆土,成吉思汗留给他后世子孙们的遗产。

在这片土地上,牧民们过的基本上就是有今朝没来日的生活,谁也不知道明天灾难和希望哪一个先到,因此牧民们以部落为居,逐水草而栖。

牧民们跟着自己的头人,头人可以残暴,可以凶狠,可以说,头人什么性子都可以,只要能带着族人们活下去。

而同样的,小部落臣服于大部落,大部落接受小部落上贡的牛羊奴隶,自然就要带着小部落生存下去。

蒙古从当初一个小部落滚到横压欧亚的大帝国,再到如今分裂成一个个部落,依旧遵循着这个规定。

无论是现在的瓦剌鞑靼,还是历史上的东胡、匈奴、鲜卑、突厥也好,都是如此,他们一时强大,得到诸多草原部落臣服,继而成为草原霸主,但也因为诸多部落离去而衰弱走向消亡。

说破大天去,你要能给人家带去利益,带去希望。

就如同林丹巴尔图身为漠南蒙古大汗却不能带着漠南蒙古各部发财一样,你打明朝打不进长城,打后金又被人家打回来,最后和明朝结盟了又打不过如今的满清。

大家跟着伱没发财不说,光损兵折将了,部落里多少人口能经得起你这样的消耗?

而林丹巴尔图死后,粆图台吉所带领的察哈尔部与皇太极争雄草原,皇太极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察哈尔部已经成为过去式,因此哪怕皇太极在草原上横征暴敛奴役这些部族,他们依然臣服在皇太极脚下,因为皇太极够强。

所以皇太极大兵所到之处,小部落纷纷臣服献上牛羊和武士,因此皇太极许诺给这些小部落草场,牛羊,牧民,奴隶,他们就带着牛羊和族人来到赛汗山下,让皇太极一路滚起了十万大军。

看着皇太极已经威服草原了,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皇太极必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来证明自己真的有能力带着各部落在草原上生活下去,无论是继续对漠南各部下手还是对南边的明朝下手,只要他能让各部落得利,那大家就会跟着他干下去。

因此,草原各部落可以在赛汗山下拼尽全力为皇太极提供牛羊,提供粮食,压榨自己的部落继续。

因此,他们愿意跟着皇太极来到察罕浩特在这里面对大明的军队,哪怕连续三日被当成炮灰去消耗,他们都忍耐了下来。

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他们可以接受被奴役,可以接受被压榨,可以接收横征暴敛,接受自己的老大是个卑鄙无耻,阴险狡诈,残忍暴虐的主子,只要他们最后有收获就可以。

可以说,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损失,有消耗,甚至失败几次都无所谓,只要最后能赢,能得到该得的那一份,那么他们就会依旧臣服在皇太极脚下。

正如历史上曾经所发生的那样,皇太极征服了科尔沁,征服了察哈尔,继而是喀尔喀,他带着八旗横扫草原,草原各部纷纷臣服在他的马蹄下,给他提供牛羊,武士,跟随他征战草原,进攻明朝,还不就是因为他能打,而且打赢了吗?

可如今呢?

如今皇太极赢了吗?

他带着十万人在赛汗山下人吃马嚼好几天,消耗的各部落存粮牛羊十不存一,又让蒙古各部落在这察罕浩特当了三日的炮灰,每一日都被明军的火炮火箭和枪弹洗礼着。

这三日之中,他们给明军造成的损失寥寥无几,因为他们压根冲不到明军阵前,往往冲锋几次伤亡太大,就要撤回来休整。

每天都是这样,接连三日的消耗和伤亡已经让各部落承受不住了,他们之所以还在忍耐,是因为皇太极的本部主力还在,他们还有希望,而且对面不过是三万明军。

只要打赢了,啃下这块骨头,漠南的蒙古王庭察罕浩特,这储存着察哈尔部历代财富的地方,还有那个传闻中拥有几十万牧民,肥美的草场,数不清的牛羊和粮食的巴连衲都,都会成为他们的收获。

只要能打赢!

结果呢?

第四日战事一开始,蒙古各部就遭受到了比前三日还凶猛的明军火器压制,仿佛无穷无尽一样的炮弹火箭泼洒而下,伴随着明军上万火枪手的轮番射击与巴连衲都牧民们的箭矢,蒙古各部即便冲到了明军阵前,却很难再有所收获。

哪怕多尔衮亲自带着正白旗压阵,依旧在明军火龙弹的压制下给打了回来。

皇太极最后出动了八旗的马甲,两万八旗马甲在多铎带领下发起冲锋,结果他们在半柱香不到的冲锋路上遭遇了三轮明军火箭的覆盖式打击,密集的火箭流星一样落入冲锋的八旗马甲之中,把两万八旗马甲炸的人仰马翻!

至此,蒙古各部落彻底醒悟了:皇太极压根打不过明朝,他们这趟消耗了粮食和牛羊,折损了这么多族人,什么也捞不到!

捞不到东西,那蒙古人可就不跟着你皇太极干了,更何况之前还被你各种压榨消耗,蒙古人好歹也是北方的狼族,岂能继续给你皇太极当狗?

于是,接连的被压榨,被奴役,被当成炮灰消耗的愤怒,怨恨以及被当傻子一样在这里送死的屈辱让蒙古人彻底爆发了,他们开始和皇太极刀兵相向,拼着自己不好过也要让皇太极付出代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