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巾帼传 > 第二卷 鼎力戈壁滩 六十九 唇枪舌剑议迁都 府邸哀叹忧国运

天高云淡,渭河水缓,白鹭翱翔,殿宇斑斓。

长安大兴宫金瓦红墙,丹垩粉黛,黄钟悠悠,黄旗飞扬,执戟武士侧立丹陛,擐甲挎刀,威风凛凛。

大殿上,文武重臣持笏端坐,或问或答,争辩不休,话音渐高,殿外可闻--今日廷议颇显艰难,开场伊始便分歧骤显,群臣唇枪舌剑,自旦至午,未见停歇。

皇帝李渊头戴通天冠,身着衮冕服,在御座上正襟危坐,凝神听辩,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发话质询,时而低头不语,时而眺望殿外。

白珠旒冕之下,李渊虽面色如常,喜怒不显,可今日听政,心中却波澜起伏,久难平抑--强敌压境,一败再败,关中震动,军民惊恐,迁都之意方才出口,立即在百官之中引起轩然大波。

今日廷议的一幕幕,萦绕在李渊的脑海中,让他万般纠结,难以决断…

中书侍郎奏报樊州可作安都之地后,齐王李元吉昂首出列,高声说道:“父皇圣明,迁都樊州,此乃势之必然!儿臣在晋阳城下,亲冒矢石,与刘贼短兵相接,深知其骁悍难制,不可争锋!”

“齐王殿下言之有理,微臣赞同!”

尚书右仆射裴寂持笏一举,说道,“众所周知,刘武周本是前朝悍将,曾受命炀帝,三次随征高丽,久经沙场,狡黠如狐!目下,又得到突厥人的暗中支持,势力大增,实难匹敌啊!微臣于月前,在并州阳城力战刘贼,五路出击,自辰至午,血流成河,未见其利,正要收兵歇战之时,却遭刘贼精骑横击,致沙场沉戟,将士捐躯,国人饮恨!迁都之事,乃迫不得已啊!”说罢,竟喉头一哽,黯自神伤,泪眼朦胧,挥袖擦拭。

兵部尚书殷峤听闻,缓缓起身,向御座一揖,说道:“陛下,自晋阳失陷以来,并州数次合战,王师均不利而还,齐王殿下、仆射大人适才所言,俱属实情。迁都之事,臣不敢妄言;但是,仅就军事而言,我朝似未山穷水尽--微臣曾探访前方将士,得知合战之际,刘贼步骑协作,疾如闪电;排刀利矢,锐不可挡,显然,对方深得突厥人战法的精髓,然而…”

殷峤稍作停顿,眼风扫视众臣,接着说道:“然而,以此为据,便称大唐无力抗敌,臣窃以为不妥!”

“嗯,殷爱卿,不妨直言!” 御座上传来皇帝厚重的声音。

“若论郊野搏战,刘贼或许略胜一筹;然而,敌寇若想渡河南下,长驱关中,恐非易事!毕竟大河天险,烟波浩渺,舟帅水战,胜负未见分晓啊!”

“可是,”太子李建成眉头一蹙,站在御座旁插话道,“我军水师已悉数南下,集结于汉水,防范江南的萧铣一族。若奉命北调,时值春末水涨,千里之外,百船千舰,没有数月如何能够赶回关中?到那时,刘贼怕已兵临长安城下了!”

话音刚落,李元吉、裴寂等十余人持笏击掌,“啪啪”直响,均表赞同。

“何须调集水师防御!”

工部尚书武士彟在座中猛然高喝,引得众人纷纷瞩目,只见他双眼一抬,将眉骨上的暗红刀疤挤成一道细线儿,眼中露出不屑的神情,高声说道:“关中甲士,尚有五万,若沿河机动,凭险固守,当可与刘贼一搏,奈何轻言迁都,动摇国之根基?!”

李元吉侧过身来,盯着武士彟,嘴唇翕动,正要反驳时,只见久未发言的秦王李世民豁然而起,一撩袍角,朝着皇帝躬身揖首,然后朗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武大人所言不谬!刘贼所恃者,精骑也。我若深沟高垒,坚壁持之,以逸待劳,寻机出战,必能一鼓作气,破敌于阵前!”

说罢,李世民疾步出列,走到大殿正中,“扑通”一下跪伏于地,高声说道:“陛下,都城在,民心安;都城徙,民心散!兹事体大,不可轻动。儿臣愿领兵三万,东渡黄河,择险持守,击破刘贼,替君父分忧!”

大殿内顿时嗡嗡一片。

霍国公柴绍端坐位中,本想持笏出列,力挺秦王的主张,突然之间,一丝顾念飞过心头,双眉一沉,犹豫徘徊,硬是将已到嘴边的话儿咽了回去。

这时,只听到御座上再次传来李渊厚重的声音--“迁都一事,干系重大,为百官万姓所仰望,自当谨慎;然而,敌寇迫近,京畿安危不容等闲视之!朕意,中书侍郎继续勘察樊州,预备迁都之事;同时,委秦王详谋反击之策!”

众臣听闻,立即起身,出班跪伏,高声颂道:“圣上明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日头向西,树影渐长,午后热气,久未散去。

从大兴宫下朝来,回到城北的霍公府,柴绍一路上心事重重,缄默不语。

进了鸟头大门,穿过回廊,便是府邸花池,鱼戏荷叶,涟漪荡漾。

柴绍反剪双手,低头深思,沿着花池旁边的木道缓步向前。池塘的尽头便是书房,柴绍打算过去静坐片刻,啜茶细品,回味今日廷议的点点滴滴。

木道另一头,府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厮匆匆走来,胸前抱着一大垛刚刚晾晒好的衣物,正准备拿到东厢房去打理入柜。

衣物高耸面前,视线遮拦不清,匆忙之间,一不小心,那小厮竟和低头缓步,迎面而来的柴绍碰撞一处!

“混账东西,眼珠被狗吃了吗!”柴绍勃然大怒,瞠目吼道。

那小厮早被吓得失魂落魄,面无人色,忙把衣物丢到一旁,“扑通”一声跪在原地,连连磕头,哀求不已,“小奴该死,小奴该死…”

柴绍怒气冲冲,正四处顾望,准备叫来管家处置这个冒失的家奴时,只见花池对面传来了妻子的声音--“夫君,你先回房歇息吧,我来处置这事儿!”

原来,在花池对面的凉亭里,李三娘正吩咐银钏儿去找后府管家凤鸢,打算趁着午后艳阳,翻晒所有冬衣,突然之间,听到柴绍的一声怒吼,循声看去,立即明白发生了何事,便隔着花池应了一声……

一柱香儿的功夫,李三娘来到书房中,只见柴绍斜靠在青竹躺椅上,双目圆睁,盯着屋顶,一动不动,似在思索。手边方几上,一杯沏好的茶正冒着热气,似乎并未品用。

“我让凤鸢处罚那个冒失的小家伙儿了,罚去他一个月的饷银,”李三娘走到丈夫身边,坐下说道。

“嗯。”

“那个小家伙刚刚进府,还不到一个月,是巧珠家的远房亲戚。”

“嗯。”

“你说处罚得轻不轻啊?”

“嗯。嗯?夫人,你说什么…”

见丈夫心不在焉的样子,李三娘“噗哧”一声笑了出来,问道:“夫君,怎么了?今日早朝,遇到什么烦心事儿了?”

“哎,”柴绍叹息一声,在躺椅中坐直身体,扭头看着妻子,一咂嘴唇,说道,“不想今日廷议之事,还真叫萧之藏给猜到了!”

“是么?”李三娘颇感好奇,眨眨眼,问道,“那晚在冯翊郡,他不是说父皇召回咱们,有三种可能吗,那他猜到的是哪一种呢?”

“最后一个,”柴绍怏怏地回答道。

“当真?”

柴绍一撅嘴,点点头。

李三娘听闻,心头一沉,手脚发凉,尽管门外艳阳高照,此刻却觉得跌进了冰窟窿里,让人寒不自胜,只嘴里喃喃自语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