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沙陀王 > 第38章 浪子回头

沙陀王 第38章 浪子回头

作者:海钓绿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5: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到“浪子回头”四个字,叶友孝心中又是一阵苦笑。不用郑綮说,叶友孝也知道相爷说的“浪子”指的就是梁山伯。梁山伯是纯洁爱情好吧?怎么变成浪子了!

郑綮没看叶友孝的表情:“这新戏有个好处,就是内容新颖,比参军戏只是博人一笑,强了很多。下官所见,若来用它做个教导宣化,必然不错。不过,亦如殿下所言,这梁山伯为了私情,便不孝亲不报国,比浪子更为可憎。故此须经过轮回,方悟到父母养育之不易,经仙师运用法力,终于得以还阳。之后更另觅贤女,金榜题名,终成一代良臣。”

寿王笑了起来:“郑相果然高才。九儿,须得好生跟着郑相磨炼。”

李九娘听到父王答应自己参加演戏马上兴致勃勃开口说道:“既如此,女儿倒是有个计较。可以把那妖女的戏……”

郑綮不明所指:“妖女?”

李九娘歉然一笑:“郑相莫怪,奴家忘了那女子之名,只恨她蛊惑梁山伯堕入死道,故此称她妖女。”

郑綮等人都笑了起来。

叶娘温听李九娘肆意侮辱自己(角色),不由气得满眼喷火,便要冲上前去说理,却被叶大娘死死抓住双手,不由趴到母亲身上抽泣起来。

郑綮只好由自己来正名:“那戏中女子,名叫祝英台。”

李九娘冷笑一声:“好吧,就依郑相所言,且称她祝英台。”她瞟一眼叶娘温还在母亲身上哭泣,也觉得自己是否有些过分?便放缓口气说道:“叶小娘,奴家只是说戏,却与你无关。”

虽然是道歉,但她语调依旧高高在上,并无丝毫悔意。寿王此时又觉得站的脚酸,遂又坐回到絪褥之上,催促道:“九儿说话就该一气呵成,莫要犹豫。”

李九娘听见父王催促,连忙道歉:“女儿错了,这就说完。”她看了一眼众人,侃侃说道:“奴家之意,可将此戏改成七场:第一场,妖……祝英台下山;第二场,祝英台勾引梁山伯;第三场,梁山伯殉情,贤女李莹娘义助梁父;第四场,梁山伯受轮回之苦,李莹娘找来高僧道士将其还阳;第五场,梁父做主,梁山伯与李莹娘喜结良缘;第六场,李莹娘助梁山伯书斋苦读;第七场,梁山伯金榜题名,积累功劳被赐封郡王,李莹娘也做了诰命夫人。”她此时越说越激动,脸上一片晕红,说完之后拉住寿王的胳膊摇动:

“父王,女儿想到的这些,不知可否?”

叶友孝听完之后,肠子都要笑的扭起来了,只是脸上不敢体现。如果按照李九娘的设计改编,《梁祝》就不再是爱情戏而是宣传戏了!而说到宣传,不唯独是朝廷,佛寺道观,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同时他也看出李九娘其中还携带了私货——尽量压缩叶娘温的戏,并且把叶娘温扮演的祝英台丑化成了一个“妖女”,妥妥的反面形象。然后为了自己,硬塞进一个叫什么“李莹娘”的“贤女”角色,好家伙,跟李九娘只是一字之差!那不就是她自己吗?这个李莹娘却是满身光环的正面形象,既能义助老人,又人脉极广,僧道两处都如自家花园一般,高僧、道长都是召之即来。这哪是寻常女子?完全就是寿王上台了嘛!而李莹娘居然使梁山伯起死回生,之后如愿嫁给了梁山伯……

忽然心中一动,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李九娘当初说过的那话:“说不定那时候啊,奴家也会看中你呢”。如今她这么安排改编,会不会真的是看中了我?

郑綮却哈哈大笑,向寿王说道:“没想到,没想到,殿下的郡主,居然如此有才!说才高八斗不为过啊!可惜是个女身,否则以郡主才华,定能金榜题名,名动京华啊!”

寿王心中也颇为高兴,倒不是为了女儿说了一堆如何改戏,而是觉得有了郑綮相助,女儿今后一定会少了很多胡闹。他这女儿身为王府郡主,却偏生喜欢唱戏、打马球,委实是他这个做人父的一大烦恼。现在虽然也是唱戏,但是有了当朝宰相的监督,想必今后会守些本分。当即说道:

“九儿生性活泼,有时候连孤也难以把握。这次改编这小戏,倒是有劳郑相了。”

他两个互相恭维,谁也没注意一旁的叶娘温越想越气,竟然无法忍耐,她猛然挣脱了母亲的手,气势汹汹扑向李九娘,口里叱喝:“李九娘!休得欺人太甚!”

可惜她盛怒之下,竟然忘了李九娘身边那形影不离的四娘。四娘见她扑向李九娘,迅疾伸手将她衣袖轻轻一拉,叶娘温如何会是这剑术高手的对手?当即被带的偏离方向,一头扑在地上,形状甚是狼狈。叶大娘不顾官府在前,一头扑上前抱住女儿,哭喊起来。

寿王看了心烦,将手一挥,李筠早到了身前。寿王嘴里说道:“赏她五贯。”却转向郑綮说:“那就有劳郑相,待改好了戏,小王还要再来观看。”

说完举步就走,才走到棚子门口,又停住脚步,向叶厚生招手,叶厚生连忙过来,只听寿王说道:“叶老丈,你等好生修改排演,下次若是趁了本王心愿,还可能带你们进宫,请圣人御览。兹事体大,你等,万不可马虎!”

叶厚生连连点头答应,眼见寿王带了李九娘离开。他心悬女儿伤势,但又不敢怠慢相爷和方丈,只好毕恭毕敬走去相爷身边。只听相爷说道:

“叶老丈,你这女儿好生烈性,一言不合便要动手?快去看看她摔坏不曾?”

这句话倒是说到了叶厚生的心坎里,连忙冲过去察看叶娘温伤情,口里问道:“我儿可摔坏了哪里?连相爷都关心你呢。”

叶娘温当众吃瘪,那股锐气却也消散一空,又被阿娘抚慰一阵,渐渐恢复,此刻听见阿耶问话,当即勉强站了起来,毕竟是青年女子,虽然摔跤很是不雅,但眼下已经无碍,便朝着相爷施礼回答:“多谢相爷牵挂,小女子却没什么大恙。”

叶友孝也连忙上前问道:“阿姐,你果真没有摔坏?”

叶娘温恨恨地白了他一眼,并未理他。暗想刚才那狐媚子在这里喧宾夺主,夸夸其谈,如此贬损我时,何曾见你说一句?眼下已经风平浪静,谁还要你来献殷勤?

此时李筠已经写好凭条,招手让叶厚生过去:“你将了这凭条,去街口那洪记柜坊取五贯钱,慰劳你家女儿。”叶厚生千恩万谢地谢了,那李筠头也不回出了棚子去追寿王。

郑綮也不是真心担心叶娘温,只是怕她如果摔伤了,那么新戏就难以排演了。就算是李九娘版本的《梁祝》,开场戏也要叶娘温来唱啊!想到这里心头一动说道:

“友孝,原来这戏名叫《梁山伯与祝英台》,如今既然加了莹娘一角,戏名也当改过。”

叶友孝见阿姐不理他,正有些狼狈,此时听相爷如此说,当即随口答道:“戏名改动,自然是相爷酌定。”

郑綮点头道:“既如此,索性就改名叫做《梁山伯浪子回头》,倒也简洁明快,那班百姓听了,便知戏中大致情形。”

叶厚生见叶友孝不是很热情,当即打了一躬:“多谢相爷赐名。”

慧慎也再刷一下存在:“老衲寺中,倒是有几个嗓音洪亮的,精擅佛法的,足有一二十个,若是用得到时,便请施主来说。”

郑綮微微皱眉,心想我大唐虽然兼容百川,但毕竟是道教立朝,这出戏就是要用来端正风俗,重振纲常,这和尚好生不知进退,竟然还要加进僧人来演,真是麻烦。

叶厚生却知道慧慎之意既是要弘扬佛法,也是趁机要把永寿寺的名头打出去,到时候香客如织香火旺盛,他这方丈,便是一大功德。自己棚子就在慧慎眼皮底下,平日里方丈从不理会,现今却一盆火上赶着要参加演戏,可见其急迫。但又感觉相爷对和尚参演却并不热情,今日从无一字说到要永寿寺介入,现在听方丈表态,相爷脸上仿佛还有不悦神情。自己若能置身事外,自然最好不过,可是人家就是在叶家棚子里说叶家唱戏的事,身为叶家家主却一言不发,只怕两头都要得罪!慧慎方丈虽很少过问俗务,但若没了面子,也难说会让那执事僧来找麻烦。相爷这头就不要说了,若是他生了气,只怕普天下都没有叶家落脚之地。这等两难之事,也亏他江湖经验甚多,当即想起一个办法,心想也只好先如此应付一下,当即笑着说道:

“叶家何德何能,敢劳动庙中的和尚?倒是小老儿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方丈大师可能应允?”

慧慎先听他推辞,心头有些不悦,但他是有道高僧,也不好就此生嗔。又听他说有事相求,便模糊应道:“不知叶施主又有何事?”

叶厚生听他口气其实有些不悦,当即说道:“便是小老儿觉得这新戏,既然是殿下点拨,又是相爷指教,便已经不是草台班子,该当有些仪式。所以想写个对联,贴在戏台两侧,内容却是劝人回头是岸,免遭六道轮回的意思。若是庙中有哪位惯写大字的师傅,肯来帮小老儿写了这对联,叶家一定多上香火。不知方丈大师,意下如何?”

郑綮其实也不想为难慧慎,只要戏台上没有僧人,便无异议。而慧慎听叶厚生如此说,当即提出一个要求:“叶施主不知,寺中抄写经书乃是常事,惯写大字的自也不少。老衲差遣他来,倒不为难。只有一件,这对联却须有个上下款,不知施主作何打算?”

郑綮听到这里,马上明白慧慎是要把永寿寺作为下款,好显寺庙名声。立刻笑着说道:“下款自然是永寿寺题赠,倒无异议。只是上款,却休要写成叶家棚子,那便显的小气。以下官所见,倒是不如写成‘寄语天下百姓’,也显得这出戏,目的就是弘扬教化,修正纲常之意。”

以他想法,这样一来,也算是把自己的奏折再添上一份内容。至于永寿寺想要出名,毕竟叶家棚子就在永寿寺地面上,他也不好十分干涉。何况慧慎此人,也是长安城里有名的得道高僧,一点面子不给,倒反而有悖常理。

寿王走后,棚子里当然都唯郑綮的马首是瞻。他这一说话,众人自然一齐说好。郑綮得意之下,心念自己的那篇奏折,现在已经内容充实,只等自己的生花妙笔了。又想到今日其实还有个歇后诗的灵感,一时想不起来,只有回府之后,先将奏折草就,再去慢慢回想。却又听叶厚生说道:

“小老儿斗胆想请相爷赐此对联,不知是否过分了些?”

郑綮淡淡一笑,看见刚才李筠写收条的墨砚,便走了过去,叶友孝连忙上前磨墨,待他磨得墨浓,郑綮已有对联,当即提笔写道:

“六道轮回,今生善恶余生受;三清转动,再世忠良百世传。”

郑綮写罢,心中暗暗得意。此联上联虽讲了佛家轮回,重点却在下联吹捧道教三清,加上儒生入世匡扶天下、力保社稷之意。他以三清对六道,以儒道抗衡佛教,却又契合了这《梁山伯浪子回头》的情节,所以暗自得意。

众人自然一片吹嘘,郑綮却不以为意,暗暗寻思着歇后诗,便让宋雄引路,离开了棚子。

看着宰相的仪仗离开,听着锣声逐渐消失,叶家都松了一口气。慧慎方丈也忙着回到寺中,要去甄选写手,与叶厚生行礼后离开了。

叶家棚子忙了一天,乱的天昏地暗,此刻终于平静了下来。大家都随意找个条凳坐了,正要说话,却见叶大娘已经端来了三碗面片,腹中顿时叫了起来。叶厚生虽也觉得饥饿难忍,但看到碗中都是净面片,不觉又皱起眉来。

叶大娘见官人不悦,连个解释说:

“今日这等大事,叶家从未遇到过。况且殿下不是还赏了五贯钱吗?且吃顿好的吧?”

叶厚生想到这五贯钱是安抚女儿摔伤的,心中便有些不舒服,淡淡说道:“钱未进袋,已先花光。亏你好计较。”

不过终于让叶家姐弟吃饭了。这种光面片,要是穿越前,叶友孝一定不肯吃的,没点肉怎么吃嘛!只是现在一年都是粗粮为主,才知道净面食有多么香甜。

姐弟俩正吃的开心时,听见叶厚生说道:“赶紧吃完,进庙烧香!”

对叶厚生的话,姐弟俩恍若未闻,全身心都在眼前的美食上。直到一碗面片吃的汤净水干,叶友孝才意犹未尽摸着肚皮问:

“阿耶,怎么要去烧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