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八十四章 张九龄和李林甫的政见

王之涣、孟浩然和岑参在王维的介绍下,一一站起来给李琩行礼。

李琩起身还礼,表现出礼贤下士的态度。

又一番客套之后,王之涣三人各自呈上自己为李琩所做的贺诗,请李琩过目。

李琩接过,仔细阅览,然后笑道:“有三位高贤作诗庆贺,本王今日开府之事恐怕要广为流传了。”

说着将诗文递给旁边的仆人,让仆人拿给乐队歌之。

王之涣三人见李琩接纳了他们的贺诗,都露出喜悦之色,道:“殿下谬赞,我等惭愧。”

李琩又和王之涣他们说了几句,便和他们几人一道前去观赏节目。

此时,节目舞台中间正在表演龟兹的乐舞。

演奏的乐器,除了大唐主流的乐器之后,还有龟兹的本地的民族特色乐器,诸如筚篥等。

至于舞蹈,有女子们跳的民族舞,也有男人们跳的狮子舞。

正所谓,龟兹筚篥,碎叶琵琶,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渡眼睛银贴齿,安西都护进来时。

杨玉环坐在阁楼之上,看着下面的表演开心的笑着,时不时的还跟着鼓掌。

李琩来到杨玉环身边,笑问道:“你觉得龟兹的乐舞怎么样?”

“很好。”杨玉环回道,“龟兹不愧是乐舞之乡,许多东西在长安不一定见得到。”

李琩点点头,想起盖嘉运未完的事业。

盖嘉运之前想整编龟兹的乐舞献给李隆基,以讨得李隆基的欢心,但是还没来得及完成,就被他下了狱。

李琩想了想,决定继承盖嘉运这一事业,便对杨玉环道:“娘子精通音律,长袖善舞,我想请娘子带头把龟兹的乐舞整编一下,我们献进宫去。”

“好啊。”杨玉环对于乐舞本来就很感兴趣,立马同意。

李琩道:“那就辛苦娘子了。”

杨玉环笑道:“能为郎君分忧,就不辛苦。还有红月的舞也是一绝,她可以帮我,对吗?红月。”

杨玉环问一旁的红月。

红月恭敬道:“能和王妃共同整编乐舞,红月求之不得。”

李琩点点头,发现张木槿不在,便问道:“张木槿呢?”

杨玉环道:“她好像去拿信件了。”

杨玉环话声刚落,张木槿走上阁楼,给杨玉环和李琩行了一礼,对李琩道:“殿下,木槿阿爷说有几句话想让木槿转呈殿下。”

“哦?”李琩微惊。

这是两年多来,张太医他们第一次主动和李琩对话。

李琩道:“什么话?”

张木槿恭敬道:“木槿阿爷说,治病有两种法子,一是缓治,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使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二是用猛药以攻之,不惜损害脏腑,集全身之力而对一疾。阿爷治病向来寻求缓治,但是如今这法子似乎不太通行。殿下久病,对这两种法子必是深有感悟,阿爷想请教殿下。”

张木槿说完,觉得这话全是关于医理方面的,而在医理方面问李琩,有些莫名其妙,这让她都有些不好意思。

李琩听完,默然沉思。

想了半晌,他终于明白张太医的话是什么意思。

张太医明面上讲医理,实际上是讲国家大事。

所谓缓治,是指张九龄奉行的对外政策——“安边持重”,也就是说尽量不要扩张,以守为主,然后削弱藩镇的军事力量,先解决好内部矛盾。

而用猛药,是指李林甫的对外政策——“开边”,以开边展现大唐强盛,转移国内矛盾。

这两个政策都有他们的出发点,但李隆基更喜欢开边。

不仅如此,张九龄在对内治理上,手段也比较温和,而李林甫则态度强硬,为中央敛财的办法层出不穷。

这一点,李隆基也更喜欢李林甫。

所以张九龄现在已经意识到,他和李隆基的执政理念冲突越来越强,这种冲突之下,他已经预感到了他下台之期不远了。

而之所以托张木槿转这断话,有两个目的。

一是告诉李琩这个趋势,二是往李琩这儿塞人,也就是孟浩然。

其实以张九龄现在的势力,想往安西塞人大可以名正言顺,但要是名正言顺的塞,到时候这些人就是他的党羽,他一旦下台,李林甫不会给这些人好过。

所以他要采取这种暗地里的方式,希望李琩能庇护他们。

李琩转瞬间明白了张九龄的意思,对张木槿道:“木槿姑娘替我回复张太医,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是中庸的开篇,李琩想借此告诉张九龄,他们的争斗他管不了,他只能遵循圣人之言论,奉行中庸之道,做自己该做的事。

如果张九龄送来的人,能用他会用,不能用,他也不会强用。

“喏。”张木槿虽然听不懂,但还是恭敬的回复。

有了张九龄这个暗示,李琩大概知道了孟浩然的来路。

至于王之涣,那肯定是高适推荐来的,现在就还剩一个岑参来路不明。

李琩打算等比试之后,再探究岑参的事。

此时,台下的乐舞节目已经完毕,下一项便是演奏王之涣三人赋的诗歌。

从乐舞到诗赋,大唐繁盛的文化在龟兹这个小舞台上轮番表现,引得观众们喝彩连连。

之后,便是李琩所说的比试。

由于已经事先通告,所以工匠带着他们制作的农业、水利模型直接到舞台上展现。

有些制作精美,镶金镀银,有些奇思妙想,赋诗其上,还有些甚至把锄头、水车雕刻成美人模样。

但精美归精美,这里面大部分工具,都比中原的要落后一些,有些工具,甚至还是汉代开始流行的,比如长直辕犁。

李琩看了一圈,终于发现了几个比较先进的模具,也是现在中原地区正流行的,其中代表便是长曲辕犁。

这个长曲辕犁模具制作并不精美,甚至有些粗糙,但李琩却拿了起来,问道:“这是谁做的?”

王之涣闻言站了出来,尴尬笑道:“回殿下,这是小民做的,只因在来的途中才听闻殿下兴了这个比试,准备仓促,所以简陋了些,让殿下见笑了。”

王之涣以为李琩是嫌他做得太简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