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51章 河阳失利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51章 河阳失利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安禄山也是懂兵之人,深知安守忠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说出四成胜算,也是极度自信。

因此安禄山几乎没有犹豫,便道:“朕既然已经用了你,便会全心全意信你,莫说四成胜算,就算只有一成胜算,前方大军朕也交由你统帅。”

“多谢义父。”安守忠给安禄山行了一礼,进言道:“义父,邺城虽然也是军事重镇,但其重要程度比不过洺州,当年刘黑闼起义后,便是定都洺州,您何不迁到洺州去?”

安禄山沉吟许久,道:“便依你所言。”

……

李光弼屯兵魏州,一直密切注视安禄山的动向,见安禄山大营北行洺州,立刻发兵阻拦。

但李光弼刚行军至一半,河南便传去战报,安守忠领大军攻打雍丘,似乎有重下江淮之意。

这给李光弼整懵了,让李光弼怀疑,安禄山是不是假意北撤。

与此同时,屯兵洛阳的高仙芝也收到战报。

高仙芝统领全局,知道李光弼来不及回援江淮,于是分兵救援。

但是,安守忠打江淮也是虚张声势,在雍丘打了两仗后,便急行军至河阳,对河阳发起猛攻。

镇守河阳的李承光只有八千兵马,完全顶不住安守军大军的突袭,河阳陷落。

此战,安守忠先让安禄山北迁,吸引李光弼的注意力,再佯攻江淮,让高仙芝分兵,最后出其不意,取下河阳。

安守忠利用高超的运动战技巧,在唐军的包围圈里来回穿梭,获得一胜。

这一胜却至关重要。

因为河阳在洛阳的北面,占领河阳,进可攻洛阳,退可守邺城,还能与汴州叛军形成掎角之势。

高仙芝也没想到安守忠会这么打,毕竟安禄山都已经放弃洛阳,准备北撤,哪里想到安守忠竟然还有再进洛阳之意。

高仙芝震惊之后,一面上书请罪,一面组织军队,准备取回河阳。

之前安禄山占据洛阳的时候,安守忠便提议,虎牢关已被侵蚀,不宜防守,因此请命翻新河阳城。

安禄山同意了,安守忠便亲自主持重建。

经过安守忠先前的改造,如今的河阳分为南北两城,北城在黄河北岸,南城在黄河南岸,南城和北城之间,依托中间的两片沙洲建造浮桥,横贯黄河。

安守忠以主力屯于北城,让李归仁带偏军屯在南城。

高仙芝与官军众将定计,兵分两路而出,一路让马璘和李晟带兵三万,出洛阳向东北,用于截断叛军河阳北城与汴州的联系,一路他自己领兵五万,准备先取河阳南城。

与此同时,高仙芝命人搜罗大量船只,准备对黄河上的浮桥进行火攻。

安守忠据城坚守,高仙芝便带兵部署到前线。

高仙芝围城之后,先对安守忠进行劝降,让安守忠进京请罪。

安守忠不应。

高仙芝又让李嗣业去南城门前挑衅,叫嚣单挑。

叛军南城守将李归仁自上次败给李嗣业后,不敢应战。

但李归仁手下的刘龙仙见李嗣业骂得难听,忍不住出城挑战。

河阳南城下。

刘龙仙驾马出城,怒道:“小贼,本将知你骁勇,但本将也不遑多让,今日杀了你,让天下知道谁是第一猛将!”

李嗣业闻言哈哈一笑,道:“我李嗣业不斩无名之辈,你是谁,报上名来!”

刘龙仙自以为自己名满天下,却不想李嗣业像是没听过他一般,更加怒不可遏,喝道:“爷乃刘龙仙,记住爷名,黄泉路上阎王问起来,你也好知道是谁杀了伱!”

喝罢,挥舞长朔向李嗣业杀了过来。

李嗣业手持陌刀,驾马迎上,两马交错,刘龙仙的人头便滚落在地。

李嗣业刀指叛军城上,高声道:“还有谁出城迎战!”

叛军见状皆大骇,李归仁即刻严令紧闭城门,谁也不能出城。

眼见叛军闭城不出,高仙芝命人在黄河上游点燃五百船只,想让船只顺流而下,烧毁浮桥。

但安守忠早有准备,在浮桥上方固定了无数长竹竿,船只遇到竹竿,便不能下,与此同时,安守忠还让投石车投石,摧毁火船。

高仙芝烧桥之计破产。

一计不成,高仙芝再生一计,让李承光、白孝德佯攻南城,自己率大军渡河,攻打河阳北城。

但安守忠料到高仙芝的计策,自己亲带精锐,抵抗高仙芝的主力。

高仙芝是武装泅渡,吃了和郭子仪一样的亏,攻城器械不足,数次攻打北城,皆不能下。

高仙芝没有办法,只能退回黄河南岸,率主力攻打南城。

安守忠早在两城之间的沙丘留了预备部队,高仙芝一攻南城,预备部队便全部顶上。

高仙芝见状,立刻分兵攻打沙丘,试图切断南北两城的联系。

但是,高仙芝的分兵才到沙丘,安守忠驻守北城的部队便顶了过来,集中北城之兵,击退半渡的官军。

高仙芝无奈,只能领兵先撤回洛阳。

河阳之战打了一月,官军损兵一万余,一步不能进。

高仙芝望河兴叹,上书请罪。

官军先后经历饶阳之败和河阳之败,士气低落,而叛军接连两胜,士气大增,河北的部分郡县再度骑墙。

……

长安。

弹劾郭子仪和高仙芝的奏书一封接着一封,不断送到李琩的龙案上。

封常清看着龙案上的奏书,神色忧虑,但李琩却表情淡定。

一旁的韦见素进言道:“陛下,郭子仪和高仙芝接连战败,是否撤其职?”

李琩放下奏书,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若只是一时失利便换将,势必会引起人心震动,军心不稳。”

“陛下所言极是。”封常清立刻附和李琩,“叛军也是精锐之师,谋逆之初,起兵一个月就能攻下洛阳,如今洛阳收复,河北形势一片大好,岂能因暂时失利,便撤有功之将。”

韦见素不是不懂李琩和封常清的意思,他只是因为自己是文官领袖,对武将颇为忌惮,因此逮到机会,就要诋毁一波。

而封常清出身武将,势必要对武将加以维护。

韦见素接道:“形势也不是一片大好,官军失利之后,河北几郡开始按兵不动,别有图谋者,也进一步虎视眈眈。”

封常清道:“再不好,也比丢了洛阳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