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47章 登基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47章 登基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离大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他并没有一丝松懈,因为如今大唐的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官军虽然收复了洛阳,但是叛军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消耗见底,而且安禄山虽然跑了,却没有跑太远,只是从洛阳跑到了邺城,同时让尹子奇撤兵睢阳,控制汴州。

控制汴州,既能截断隋唐大运河,又能威胁洛阳东部门户。

安禄山放弃洛阳,只是压缩防线,转攻为守。

退到博陵的史思明,从范阳募兵,与契丹、同罗、室韦深度合作,集齐大军,趁朝廷重兵收复洛阳的时候,攻克了饶阳。

安禄山最初起兵谋反的时候,并没有把饶阳放在眼里,但如今形势逆转,叛军把目标从谋取天下变为割据一方。

而割据一方,饶阳的位置在河北就至关重要。

毕竟,无论是窦建德还是刘黑闼,都把饶阳当做河北的军事重地。

现在的叛军两地,有些类似于唐初的窦建德和王世充。

而且,史思明转变目标之后,思想也转变了,他学起了窦建德,放弃烧杀抢掠,开始以“仁义”治河北。

当然,史思明的转变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因为安禄山把从洛阳抢的财宝都送去了范阳,这让控制范阳的史思明变得很有钱。

除了安史叛军之外,大唐的其他地方也是危机四伏。

李隆基被控制之前,为了防备李琩,把李璬封去做江陵大都督,领岭南、江南西道、黔中道、山南道四镇节度使。

李璬早有夺位之心,如今一人领四镇,便开始密谋割据称王,并提出了十六字方针:“保住江东,学习东晋,占据一方,自立为王”。

为了拉拢人心,李璬还把隐居庐山的李白请出来当谋士。

李白以为是为大唐效命,高高兴兴的就去了。

以上是内患。

外患上,回纥虽然出兵助唐,但同时也准备向葛逻禄动手,势必要一统漠北。

南诏趁大唐内乱这半年,攻陷了越郡的会同军,占据了青溪关,寻传蛮和骠国归附了南诏。

南诏向南面占据了如今的缅甸、越南、老挝等地,向北与吐蕃密谋,准备侵吞剑南的会州和嶲州。

吐蕃赤德祖赞未死,镇住吐蕃内部局势后,一面与南诏密谋向东进剑南,一面准备再次向西,与大唐争夺西域控制权。

驻守剑南的荣王李琬倒是没有谋逆之心,但是他病了。

军事问题严重,内政问题也不容小觑。

李林甫和杨国忠接连把持朝政,如今这两人虽然死了,但是培养的人还在,而他们培养的人,大多是一些贪污**之徒。

毕竟大唐从上到下奢侈了几十年,一时间很难纠正。

除此之外,李琩一直没有任命新的右相,位置空着,就有人惦记,各方势力都在觊觎右相之位。

面对如此严重内忧外患,李琩行动稍有差池,都会把自己和大唐拖入深渊。

李琩把千头万绪理了理,最后决定先登基。

李琩选择此时登基的原因有三。

第一,安史之乱爆发,他监国,加之叛军一路的负面宣传,李隆基此时已经威名扫地。而他素有贤王之称,用病宣传了天命,主持收复洛阳,民心所归,此时接受李隆基的禅位,正是新朝新气象。

第二,他能等,他手下的人等不了。他的嫡系文武跟着他,长安也占了,平叛的功也立了,他再不登基继位,他手下的嫡系就一直悬着心,做事也会束手束脚。

第三,他虽然有实权,但无皇帝之名,李隆基毕竟是几十年的皇帝,关外还有许多弄不清楚状况的人,他此时若是再犹豫,只会让骑墙派越来越多。

于是,三辞三让后,李琩接受了李隆基的禅位,定于754年四月十八,在大明宫举行登基大典,即皇帝位。

时间定下,便是准备登基仪式。

李琩让一切从简,但该做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

比如年号。

其中,部分人提出不用年号,恢复周制,并且改岁首为十一月。

中国大部分时候的岁首,都是传承夏朝,以一月为岁首,殷商的历法以十二月为岁首,周的历法以十一月为岁首。

大唐先前一直以一月为岁首,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有些人回忆往昔,觉得封建帝制不如周的分封制,于是就开始想着恢复周礼,提出了以十一月为岁首,

历史上,李亨被迫信了一半。

但李琩完全不吃这一套,坚持改元,并且就以一月为岁首。

李琩原本想用至元做年号,但是考虑到现在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大唐危机四伏,用至元太过猖狂,因此暂定为继德。

毕竟孝莫大于继德,功莫大于中兴。

他打算先继德中兴之后,再改元。

……

754年四月十八,在隆重的礼乐声中,李琩被大唐文武簇拥着先去宗庙拜祭,然后再回到大明宫宣政殿,接受文武朝拜。

登基仪式李琩原本认为只是一个过场,但当他身穿黄袍,头戴冠冕,进入宣政殿朝着皇位走去的时候,他却忍不住感慨万千。

这一路的波折,辛苦,不是为了这一刻,但却在这一刻得到呈现。

他走向皇位的每一步,过去所经历的战争、隐忍、算计都涌入脑海。

他的勇敢,他的恐惧。

他的残忍,他的悲悯。

他的荣耀,他的耻辱。

他的坚强,他的脆弱。

他的恨,他的爱。

都在今天,经由血与火的磨练走向涅槃。

恍惚中,李琩情不自禁的想去拉杨玉环的手,但是发现杨玉环并不在身边。

他要登基后,才能册封杨玉环为皇后。

李琩手在空气中晃了一下,兀自收回,正色走到龙椅上落座,众文武朝拜,山呼陛下。

望着对自己朝拜的众人,李琩没有觉得高兴,反而生出了一股莫名的孤寂感。

朝拜完毕,便是颁布诏书。

登基当天的诏书很常规,内容大致就是昭告天下,换皇帝了,要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

次日。

李琩正式入住大明宫,寿王府的所有人,也都搬进了大明宫里。

李琩早早用了膳,去拜见李隆基和武惠妃后,便回到政务堂,与众臣商讨公务。

商讨的第一件公务,是用人,通俗点说,就是划分利益。

这点李琩早有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