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44章 抉择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44章 抉择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雍丘城门放下,张巡率军杀出,身先士卒,直冲叛军阵中,叛军人马惊慌躲避,无奈退兵。

第二天,叛军又集兵来攻城,因为吃了昨天的亏,叛军今日严阵以待,环城架设了石炮,向城头发射,城楼和矮墙都被摧毁。

张巡随机应变,于城上架立木栅抵御叛军的进攻。

叛军蜂拥登城,张巡让士兵扎起蒿草灌入油脂,然后点火投向叛军,叛军失败而归。

张巡人不解甲,趁夜发起突袭,杀敌两千,俘虏叛军两千人而归。

令狐潮接连吃亏,破了大防,次日领兵在城下谩骂,张巡不做理会,只让守城官军摇旗呐喊。

令狐潮谩骂不成,又开始拉拢,道:“张兄,你才能卓越,开元年间便中进士,本该步步高升,却为何到这偏远之地做了县令,只因唐廷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而你草莽之臣,无人可靠,既然唐廷抛弃你,你又何故为唐廷卖命?大燕皇帝最爱能人,你若投降,仍不失封爵拜官,城中将士百姓,也能得以保全。否则,城破之日,我定将屠尽城中生灵!”

张巡和令狐潮是旧相识,当即道:“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

令狐潮无言答对,引兵而归。

……

时间已到754年二月。

洛阳。

安禄山得知后方战事吃紧,忧虑异常,于是便开始寻欢作乐,以解心忧。

安禄山作乐的方式也很简单,便是照抄李隆基。

李隆基让一百匹马衔杯跳舞祝寿,让犀牛大象跳舞礼拜,让宫女表演《霓裳羽衣舞》,让胡人乐、教坊吹弹乐器,安禄山一律照抄。

严庄静等安禄山享乐完毕,才上前进言,道:“陛下,如今后方有危,是否召集众臣,商讨军务。”

安禄山带着三分醉意,道:“当初让朕反唐的是你们,河北告急,朕想回范阳偏居一隅,也是你们劝朕不要放弃洛阳,朕都听了,你们还要朕怎么样?”

严庄道:“时事易变,陛下要想坐拥天下,就需根据时局不断变化方略,臣也没想到李琩居然如此有定力,硬是不出潼关,再等下去,我们只会越来越被动。”

安禄山道:“那便召文武议事。”

“喏。”严庄领命。

叛军政务堂。

孙孝哲不先出谋划策,而是道:“崔乾佑在陕州多次进攻潼关,一无所获,这也倒罢了,潼关方面不仅不出兵,反而不断派人给崔乾佑送礼。”

安禄山闻言,瞟了严庄一眼。

严庄和崔乾佑同为汉人,自河北十七郡归附唐廷后,安禄山心里已经对汉人有戒心。

但安禄山终是隐忍不发,淡淡道:“此乃唐军的离间之计,不必理会。”

孙孝哲吃瘪不语。

向来沉默的安守忠站起身来,道:“今日只议军务,其余的事,休要再提!”

安禄山微微一笑,对安守忠道:“守忠对军务有何看法?”

安守忠道:“如今唐军从四面合围,如果再拖下去,我们便是瓮中之鳖,只能力求突破,儿有三策,可供义父选用。”

安禄山道:“伱且说来。”

安守忠道:“第一策,下策,孤注一掷。彻底放弃河北,分两路全力进攻潼关和河东,胜则据有天下,败则一无所有。”

安禄山道:“这是赌徒行为#,不可取。”

安守忠道:“第二策,中策,放弃取潼关,进取江淮,掠夺江淮财物后,边战边退,割据河北道。”

安禄山有点犹豫了。

安守忠接着道:“第三策,放唐军出关。”

众人闻言大惊,都看向安守忠。

安守忠冷静道:“唐军之所以不出潼关,是因为崔乾佑将军重兵占据崤函谷道,唐军担心中埋伏。但如今的情形,唐军不出关,我们也打不进去,再这样僵持不下,我们迟早被完全包围,因此不如放唐军出来,在外野战。若胜,消耗了敌军的有生力量,那时再进潼关轻而易举,若败,则退守河北,肃清河北之地的唐军势力,以图割据。”

安禄山道:“别无他策了吗?”

安守忠道:“如今的情形,儿只能想到此三策。”

安禄山转向叛军众文武,道:“诸位还有何策?”

众文武面面相觑,一时间没有主意。

安禄山道:“潼关的河陇将士,也是精锐之师,在外野战,我们只有五分胜算,况且并不是我们放唐军出关,他们就愿意出关。”

安守忠道:“能有五分胜算,已经不错了。至于唐军,如果他们不出关,我们就取河北和江淮,这是好事啊!”

安禄山彻底明白安守忠的意思了。

安守忠这是看清了局势,不能、也不想让大军全押在潼关。

安禄山长叹一声,道:“朕再想想,你们先退下吧。”

“喏。”众人领命。

……

长安。

前线的奏报流水不断的送到李琩手里。

李琩看完,挨个批复。

对于平卢等将的投靠,李琩任命刘客奴为平卢节度使,赐名正臣,任命王玄志为安东副大都护,董秦为平卢兵马使。

对于李光弼、颜真卿、张巡等立功之人,也挨个嘉奖。

然后,是潼关战线。

安禄山最终还是没有同意安守忠的方略,依旧不肯让重军撤出崤函谷道,但又不得不派兵支援河北与江淮战事。

安禄山让田承嗣领兵三万,支援河北,让尹子奇领兵五万,支援江淮,势必要取下雍丘。

而安禄山这么做的原因,则是他认为,李琩对潼关的战略定力过于强悍,短时间内,李琩依旧不会让高仙芝出关,他可以打个时间差,稳住河北局势,打通江淮。

但是,他看错了李琩。

李琩从驻守潼关开始,就和高仙芝一直在谋划出关事宜。

历史上,哥舒翰出潼关确实败了,葬送了朝廷二十万大军,这个锅李隆基得背,但哥舒翰也难辞其咎。

两边兵马、精锐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哥舒翰作为统帅,至少犯了四個错误。

第一,二十万精锐倾巢而出,没有留人驻守城池。

第二,掉以轻心。崔乾佑一诈败,哥舒翰便迫不及待的追击,把大军开进崤函谷道,冲进崔乾佑的包围圈。

第三,没派兵护住两翼,让崔乾佑轻易袭击了侧翼,甚至把侧翼的官军赶去摧毁中军。

第四,用人不当,将领离心。李承光和王思礼争权,步骑分离。而后军的庞忠,无能之辈,前军一败,十万后军不但不顶上,反而自乱阵脚,率先溃逃。

按理说,哥舒翰也是久经沙场,不可能犯这么多失误,但历史上,他确实是就这么做了,李琩只能推测,哥舒翰那时是真的病晕了,也被李隆基逼昏了。

李琩一开始,就有哥舒翰失败的案列做参考,也有郭子仪成功的案例借鉴,对出兵潼关做过无数推演,所以即使他提前出关,也不会大败。

但是他还是拖着不出。

因为他不想和叛军精锐硬碰硬,只获得惨胜,他在等一个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