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27章 攻取常山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27章 攻取常山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亨被废,杨国忠已死,李琩被策立为太子,委以监国的事转瞬间传遍大唐。

各方势力尽皆哗然。

其中,最震惊的是安禄山。

安禄山对李琩本来就有惧意,杨国忠一死,他又失去了清君侧的借口。

洛阳城里,安禄山此时正对严庄等人大加斥责,道:“当初就是你们鼓动本帅清君侧,如今大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破,北归的路也遭到唐军威胁,唐军集结,我们所占的不过汴州、郑州等几个州郡,如何能够取胜?我看这仗也不要打了,退回范阳,偏居一隅,尚有活路。”

田乾真连忙道:“自古以来,经营大业,皆有胜败,怎能一举而成?现在唐军虽然势大,但内部离心,如何挡我精锐之士?若大帅现在放弃洛阳,便会导致军心涣散,兵无斗志,如此大帅危矣!”

严庄跟着道:“既然杨国忠已死,大帅便也不用清君侧,而应顺应天命,登基称帝。”

其他人也纷纷出来劝谏。

安禄山听着众人的话,若有所思。

其实,安禄山现在最担心的,是他们自己内部离心。

他起兵谋反,对手下的这帮汉人文武并不十分信任,历史上汉人将领崔乾佑攻下潼关后,他很快就把崔乾佑换下,换上了胡将孙孝哲。

孙孝哲是契丹人,他母亲和安禄山私通,颇受安禄山信任。

安禄山的死,明面上是安庆绪和严庄的合谋,但从安禄山死后,安庆绪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汉将独大的局面来看,其根本原因,极可能是叛军内部胡汉争斗的结果。

但现在,由于李琩给到叛军极大的压力,叛军内部居然暂时团结了起来。

安禄山沉吟半晌,点点头,道:“既然诸位强烈请求,本帅也应顺应天命,顺应民意,登基称帝。”

叛军众将同声道:“陛下英明!”

……

太原,唐军军中大帐里。

朔方将领收到朝廷敕令,表情各异。

李光弼最为耿直,又曾在李琩手下做过事,当即道:“当初我们南下河东,本就不是明智之举,导致错失战机,如今既然朝廷有敕令,我们便应该听令行事,立即兵出井陉口,取下常山。”

郭子仪于政事比较圆滑,只看着众人,并不说话。

先锋使仆固怀恩沉吟片刻,接道:“就算现如今的太子殿下监国别有他因,但终究是大局已定,现在我们再继续南下,便是谋逆,弃国弃家,弃天下百姓于不顾。况且太子殿下先前便掌陇右道四镇,统兵二十余万,我们与他为敌,丝毫没有胜算,不如听令行事,进军河北,为平叛立下大功。”

朔方节度判官崔漪道:“朝廷并没有派监军过来干预战事,反而送来粮草,足见太子殿下给予朔方军完全信任。”

李光弼道:“某曾在太子殿下手下做过事,太子殿下一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现在朝廷没有清算废太子旧有势力,可见我们只要立功,就还有机会保有富贵。”

其余诸将闻言,纷纷附和。

郭子仪见大家意见统一,便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兵出井陉口,攻取常山郡。”

“是。”众将领命。

……

李光弼率朔方军以及收编的云中叛军,新招募的士兵,共计一万人,从太原出发,急行军数百里,穿越太行山,出井陉口,突袭了只有三千叛军守城的常山郡治所真定城,俘虏了叛将安思义。

李光弼取下常山后,就地休整,每日练兵,对百姓加以抚恤,同时优待俘虏,愿意留下来参与平叛的,就留下来,不愿留下的,就发放路费,允许他们回家。

叛将安思义大受感动,投靠了李光弼,将自己知道的叛军情况尽数告知李光弼。

其中就包括,他已经向史思明求过援,史思明很快就会回来攻常山,但史思明的部队大部分是骑兵,步兵较少。

李光弼相信安思义的,积极备战。

两天后。

史思明带着三万大军,来到常山真定城城东。

李光弼带三千精锐步兵,在东门外背靠城墙,列阵以待。

史思明见李光弼居然敢出城迎战,哈哈大笑,道:“李光弼倒是有几分勇气,但守城哪里有这样守的!”

说罢,命令骑兵发起冲锋。

李光弼带着步兵方阵边战边退,同时丢下大量财物,吸引叛军。

叛军步步推进,跟快就到了城墙之下,

下一步,就该步兵登城了。

但这时,城上的五千重驽现身了。

李光弼命令五千重驽射击,齐射十轮,准备攻城的叛乱步兵瞬间阵亡千余人,阵型大乱。

叛军阵型一乱,李光弼又率领三千步兵反推,斩杀叛乱步兵千余人。

史思明大吃一惊,但并没有慌乱,而是重新换上骑兵,想完全吃掉李光弼这三千人。

但李光弼早有准备,史思明刚变阵,城中就奔出了两千名弓箭手,以弓箭掩护步兵撤退。

骑兵无法攻城,史思明步兵本来就少,这一战打下来,史思明自知无法再进,便暂时收兵,准备从后方调攻取饶阳等的步兵过来打真定城。

李光弼初战告捷,士兵欢庆,但李光弼并没有多高兴,因为他知道,以现在常山的守军力量,如果史思明调大量步兵前来,真定城很难守住。

于是,让士兵们欢庆一夜后,李光弼便召集诸将议事。

李光弼道:“真定城位置极其重要,叛军不会轻易放弃,我料定史思明必会再次征调步兵过来攻城。”

安思义进言道:“离真定城最近的叛军精锐步兵,是在饶阳,史思明极有可能调饶阳步兵过来攻城。”

李光弼沉吟半晌,道:“领兵作战,在于灵活应对,如今守不如攻,不如主动出击,埋伏史思明所调步兵。”

诸将附议。

于是李光弼发步骑各两千人,让判官崔漪和安思义带领,偃息旗鼓,偷偷溜出真定城,渡过滹水,行至逢壁,遇到正在埋锅做饭的叛军援兵。

崔漪和安思义即刻发起进攻,大获全胜,并摧毁叛军攻城器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