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34章 父慈子孝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34章 父慈子孝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什么?”李琩大惊失色,但毕竟久经战阵,只是一瞬,便冷静下来,道:“此事过后再说,你护卫世子他们回王府,白孝德、岑参带所部去东宫,捉拿太子,杨国忠必定带人在春明门埋伏我,安重璋带兵去春明门支援李嗣业,捉拿杨国忠,其余人等,随我入宫!”

“是!”众将领命。

张光晟前面开道,一边打,一边道:“太子谋逆,投降者弃械趴下,否则格杀勿论!”

几名龙武军吓懵了,打又不敢打,投降又犹豫,只能扭头就跑,张光晟和李琩几名亲卫张弓搭箭,将逃跑的龙武军射死!

凡是没有弃械趴下者,都在顷刻间死于非命。

张光晟再度道:“投降者弃械趴下,否则格杀勿论!”

另一边,封常清已经从西面延平门攻了进来,来瑱从南面明德门攻入,马璘从北面景耀门攻入。

几人的士兵皆喊:

“投降者弃械趴下,否则格杀勿论!”

“太子谋逆,坊内之人不得出坊,露头者杀!”

有好事之人,想打开坊门看一眼,但坊门刚动,便有弓箭齐射而去。

幸好开坊门之人并没有露头,弓箭齐齐射在坊门上。

这一夜,长安城无人入眠。

街道上,安西军北庭军的金戈铁马声震天动地,坊内官员、百姓、商人、三教九流悬着心,用听力感受着外面的动静。

皎洁的月色下,在《寿王破阵曲》飘渺的琴声中,安西北庭军一往无前,长安禁军或死或降,鲜血染红了街道。

李琩带人从兴宁坊过永嘉坊,直奔兴庆宫。

兴庆宫的宫墙刚由杨国忠修缮过,但这宫墙徒有其表,李琩的军队直接用冲车撞塌了兴庆宫南墙,山呼海啸般的冲了进去。

陈玄礼领剩余龙武军和飞龙卫殊死抵抗,但这些龙武军和飞龙卫在安西北庭军面前,如婴儿一般弱小,只有从安西回来的卫伯玉带领的金吾卫,可挡一时。

但也只是一时。

卫伯玉看着安西北庭军中怒火冲天的李琩,心中胆寒,他知道李隆基大势已去,但是他还不知道是该投降,还是以死相报李隆基。

这时,从各路破门的大军齐聚兴庆宫,与李琩汇合,李嗣业看到卫伯玉,陌刀向前,道:“卫伯玉,如若不降,别怪我不念旧情,取你人头!”

卫伯玉吓了一跳,扔下兵器趴下,陈玄礼也跟着被擒。

李嗣业、张光晟、封常清、马璘、来瑱开路,李琩在他们身后,一道冲上花萼楼。

花萼楼的飞龙卫但有不降者,遇到便杀。

《寿王破阵曲》已经进入尾声,杨玉环弹奏出最后一个音符时,天地间仿佛安静了。

但紧接着,下一刻,传来一声巨响,花萼楼的大门被打碎,几名飞龙卫从门外倒飞进来,重重摔在地上。

李琩就站在大门口正中间,身边是张光晟等将。

李琩与杨玉环四目相对。

“你做什么?”李琩走到杨玉环跟前。

高力士带着仅剩的几名飞龙卫,挡在李隆基身前,将李隆基护在身后。

李隆基扒开高力士,站直了身体,强自镇定,对李琩道:“十八郎,伱做什么?”

张光晟,李嗣业、封常清同时跟了进来,用手中兵器指着高力士和剩余的几名飞龙卫,厉声道:“弃械!弃械!”

杨玉环没有回李琩的话,只是望着李琩的眸子瞬间红了,伸手拉住李琩的手。

李琩松了口气,摸摸杨玉环的头,道:“没事了。”

李隆基让飞龙卫扔下武器,再度对李琩道:“朕让你回宫商量讨逆叛军事宜,你怎么带兵进来了,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李琩放开杨玉环的手,上前两步,单膝跪地,对李隆基道:“回父皇,杨国忠、永王李璘伙同太子李亨谋逆,儿回京讨逆,救驾来迟,还望父皇恕罪。”

李隆基道:“他们人呢?”

“带进来!”李琩回身对门外道。

白孝德押着李亨,安重璋押着杨国忠,走了进来。

李琩道:“永王李璘想夺潼关兵权,如今正押在潼关。”

李隆基暗暗叹气,道:“既然是谋逆,十八郎觉得应当如何处置?”

李琩道:“按律,谋逆者,当斩!”

李隆基道:“非斩不可吗?”

李琩回头对封常清道:“杨国忠谋逆,拉到门外,斩了!”

“是!”封常清领命,带着两个士兵,拉起杨国忠,向门口走去。

杨国忠又惊又惧,大哭道:“圣人,救命啊!救臣,救臣,恳求圣人救……”

杨国忠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他的头已经被砍了下来。

李隆基默默的看着这一切,脸上面无表情,心中却惊骇万分。

李琩这是真敢杀啊!

李琩转眼看向李亨,李亨吓得腿都软了,颤抖道:“父皇,儿……儿没有……”

“太子!”李隆基打断李亨,“杨国忠、永王李璘,勾结太子李亨谋反,证据确凿,现杨国忠已伏法,太子李亨本应处死,但朕这些年,老年昏聩,对太子缺乏教导,也有责任。朕下罪己诏,太子李亨废去太子之位,贬为庶人。永王李璘,削去王位,贬为庶人。寿王李琩,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功盖天下,率土归心,如今又护驾有功,册封为太子,并令监国,军国事,皆受太子李琩处置。”

李隆基一字一句的说完,再问李琩道:“十八郎,这样处置,妥当否?”

李琩单膝跪地改为双膝跪地,叩头道:“父皇英明!”

李隆基艰难说道:“请起吧,以后大唐,就交给你了。”

李琩起身道:“儿今日讨逆来迟,致使父皇受到惊吓,本应请罪受罚,以示孝心,但孝莫大于继德,功莫盛于中兴,如今大唐叛乱四起,民不聊生,儿作为大唐列祖列宗的子孙,有责任继列祖列宗及父皇之德,平定叛乱,中兴大唐,待到大唐国泰民安,盛世再兴,儿定向父皇请罪,任由父皇处置!”

“朕老了,有你继德中兴,朕也放心了。”李隆基舒了口气。

李琩和李隆基这对答,俨然一副父慈子孝的模样。

李隆基接着问道:“今日之事,十八郎还有什么安排?”

李琩道:“原龙武军,羽林卫护驾不力,可发往潼关平叛,戴罪立功。随儿来的将士皆忠勇之士,可换防龙武军、羽林卫。他们平叛有功,应都论功行赏,按律论功行赏应交由各部讨论,但其中表现优异者,父皇可直接定夺。封常清可加封龙武军大将军,并赐郡王爵位,张光晟加封羽林卫大将军,李嗣业加封金吾卫大将军……”

李琩这是把朝廷禁军,全部换成自己人,同时给重要的人封赏,稳住大家的心。

李隆基道:“照准。”

李琩道:“高仙芝驻守潼关,抵抗叛军,功劳甚大,也可赐郡王爵位。”

“照准。”李隆基道。

李琩道:“废太子和李璘,虽然被贬为庶人,但毕竟是儿的兄长,儿请求不要将他们流放,让他们回到十王宅居住,无令不得出府。其余谋逆之党,皆受三人蛊惑,不予深究。”

“照准。”李隆基见李琩处事这么周密,自觉翻盘无望,心情跌落谷底,道:“你既然已经监国,凡事可自行决断,不必报我。”

李隆基拿出玉玺,放到龙案上,接着道:“朕身体不适,正想放下重负颐养天年,这玉玺你也代为保管吧。”

“多谢父皇。”李琩客套一句,转对众将,依次道:“张将军,李将军,你二人带寿王府卫兵,换防龙武军、监门卫。封将军,李将军,你二人带安西、北庭军换防其余南衙、北衙禁军。白将军,来将军,你们带人收拾城中将士尸首,安排伤员救治。马将军,安将军,你二人去京兆府,传令京兆府官吏、衙役,清洗街道。岑将军,你代父皇拟旨吧。”

“是。”众将领命,兴奋的各守本职。

安排完,李琩转对李隆基,行礼道:“父皇请休息,儿告退。”

“去吧。”李隆基回身瘫坐在龙椅上,双眼无神。

李琩转身拉起杨玉环的手,走出了花萼楼。

两人一路无言,一直来到南熏殿。

南熏殿里,武惠妃正在闭目祈祷。

“阿娘。”李琩出声道。

武惠妃看到李琩,大喜,但转念神色又惊慌起来,问道:“你父皇呢?”

李琩道:“在花萼楼休息。”

武惠妃道:“那就好,那就好。”

李琩想说什么,终究没说,拉着杨玉环进屋,兀自坐下,靠在椅子上,脸上疲态尽显。

杨玉环望着李琩,道:“这才刚刚开始,现在内部人心离散,外有叛军,大唐风雨飘摇,郎君还有得辛苦。”

李琩闭目道:“所以你想用命,替我收拢人心吗?”

杨玉环没有回话。

李琩道:“孝莫大于继德,功莫盛于中兴,我对天下自有交代,而你,是我的支柱,你若死了,我拿什么继德,又凭什么中兴?”

杨玉环眼泪掉了下来,道:“臣妾只是……只是,错了。”

李琩睁开眼,替杨玉环擦去眼泪,道:“你个笨蛋,天上地下,四海八荒,再没有你这样的女子。”

杨玉环转泪为笑,看了一眼的武惠妃。

武惠妃笑道:“一天没吃东西了吧,我去吩咐……”

武惠妃原本想说,去吩咐御膳房做点吃的,但如今这模样,哪里还有厨子。

李琩道:“休息会儿,一起去寿王府吃吧。”

“也好。”武惠妃答应下来。

本来想做个总结,但千言万语,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只能说感谢兄弟们的支持,明天开始下一卷,继德中兴篇,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