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21章 矛盾加剧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21章 矛盾加剧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隆基知道杨国忠是在粉饰太平,但是他也只能听之信之,毕竟天下太大,他顾不过来,只能先顾眼前。

李隆基沉吟片刻,道:“今年京中米贵,需从太仓中调粮减价卖给穷人。”

杨国忠听到要让朝廷出钱就头疼,但也不敢违背李隆基的意思,硬挺道:“臣已经令太仓备粮十万石,用以平衡京中粮价。”

“如此甚好。”李隆基点点头,又问:“劣钱兑换情况如何?”

李隆基这么问,是因为之前他下过敕令,让官府拿出完好的钱,来换市面上流通的损坏的钱。

此举是好心,但是对杨国忠来说,却十分头疼。

因为第一,朝廷铜钱本来就不够,把坏的钱收回来,他又要四处找铜重铸好钱。

第二,朝廷推出这个政策之后,别有用心之人就把好钱收回去,重铸劣币,用劣币把朝廷的好币换回去,换回去之后又铸劣币,无限吸朝廷的血。

第三,朝廷禁止使用劣币,缩减了市场流通的货币,加剧了货币不足的问题,这样既抬高了铜价,又影响了商业发展。

杨国忠知道问题所在,但不好违背李隆基的意思,先选择了沉默。

杨国忠沉默,别人也沉默,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

李隆基见大家都不说话,只能开始点名,他先问陈希烈,道:“左相,你说。”

陈希烈于理财并不精通,回道:“臣并不知情,这些事向来是右相在主管。”

李隆基岂不知道是杨国忠在主管,只是陈希烈当了这么多年宰相,从来没有建树,以前有李林甫压着他,他不好发挥也就罢了,现在杨国忠才上任不久,并不如李林甫强势,但他还是一问一个不知道。

这样的人,还做什么宰相?

李隆基心里起了火,但并没表现出来,只冷冷的看了陈希烈一眼,便转问杨国忠,道:“右相你说。”

杨国忠在心中衡量了一下。

他现在要搞钱,如果换钱的事不终止,朝廷要被吸血,商业发展不好,税又收不上来,到时候他还是要完蛋。

于是,他选择先逆李隆基的心思,如实道:“回圣人,臣以为,应该停止换钱。”

李隆基一怔,道:“为何?”

杨国忠把情况如实禀报。

李隆基听罢,沉思良久,道:“这些确实是问题,但坏钱的事,就这样拖着不解决了吗?这样下去,时间一长,好钱都被大家藏起来,市面上流通的就全是坏钱。”

这个问题,杨国忠一时间也没解决办法,只得道:“臣以为,现在当以筹措粮饷,稳定商业为主,待边疆安定,再集中力量解决坏钱的事。”

“也罢。”李隆基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杨国忠的话。

只是,他心里开始怀念李林甫、王鉷、杨慎矜这些理财能手。

不过怀念也只是一刻,因为他觉得大唐地大物博,人才济济,肯定还有能人。

于是他话锋一转,道:“朕倡导官学,但如今州县之人都在州县科举,这样朝廷还怎么选拔人才?敕令,天下齐人不得乡贡,须补国子监学生然后贡举。”

李隆基这道令,虽然有着急选拔人才的心思,但是也不是突发奇想。

早在开元七年,李隆基就敕令,从州县里选拔“性识聪敏”的学子,入官学四门为俊士,也是这一年,朝廷规定允许百姓设立私学,有愿意在州县学校寄读受业者,亦予以准许。

开元二十六年,李隆基又敕令在州县里设置学校,把学校教育普及到了基层。

李隆基早年间,为教育打足了地基,只是后来朝廷**,奸臣当道,许多有学识的人进不了朝廷,都去节度使底下效命。

因此李隆基这道敕令,也算是想对前面打的地基来个丰收,把人才握到朝廷的手里。

只是官学的名额毕竟有限,普通的士人真的能挤进去吗?

若是挤不进去,又等于断了普通读书人的一条路。

有识之士一下就听出其中问题所在,但是都不敢反驳,都同声道:“圣人英明。”

……

朝会后,众臣各怀心事的往家走。

陈希烈也没有去政务堂,而是随众臣一道同出。

杨国忠十分好奇,问道:“左相不去政务堂处理政事吗?”

陈希烈摇头苦笑,道:“我这个左相,应该是当到头了,以后朝廷大事,皆委于右相,右相多操劳。”

杨国忠闻言想起朝堂上的对答,明白了陈希烈的意思,不由大喜。

陈希烈虽然于政事并不精通,但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宰相,树大根深,他早想把陈希烈斗下去,却一直没有计策。

但没想到,陈希烈输在了自己的无能。

杨国忠喜悦之后,转念想起一桩桩的烦心事,又愁上心头。

李隆基好大喜功,又要享乐,又要打仗,又要内政,又要名声……

李隆基什么都想要,他夹在中间左支右绌。

这让他感叹,这右相果然不是谁都能做的!

但为了权利,他必须得顶住,反正实在不行,就多苦苦百姓。

念及此处,杨国忠来了精神,暗暗道:“老子不仅要筹钱打仗,还要给圣人修筑兴庆宫墙!”

有了主意,杨国忠给陈希烈客套几句,告辞离开,去面见李隆基。

……

五月,李隆基依旧住在华清宫。

杨国忠征得李隆基的同意,出钱在京城雇了一万三千人,筑兴庆宫墙,修起高大的楼观。

七月,李隆基返回兴庆宫,看到杨国忠修筑的兴庆宫墙,十分高兴,当即到跃龙殿设音乐宴大宴群臣。

宴席上,李隆基赐给杨国忠绢一千五百匹,彩罗一千匹,彩绫五百匹,赐给陈希烈绢五百,彩罗彩绫各三百,其余三品官绢二百,四五品官绢一百,六七品官绢八十,众臣谢赏,极欢罢宴。

八月,李隆基到勤政楼考试四科应试贡士,除了策论之外加试赋诗一首。

九月,李隆基将万春公主嫁给杨国忠的儿子杨朏,把韦昭训的女儿,韦娴懿的妹妹嫁给李亨的儿子。

十月,陈希烈任太子太师,罢免知政事,文部侍郎韦见素升任武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到京城献俘虏,李隆基亲自召见,赏赐万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