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275章 是福是祸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275章 是福是祸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何设局?”李林甫抬头问道。

罗希奭道:“看圣人的意思,似乎会让寿王掌管河陇,进攻吐蕃,到时候右相只需要在后面小小的拖下后腿,让寿王兵败,那圣人自然会对寿王转变态度。”

李林甫闻言,重新拨弄手中的茶叶,道:“你知道我这右相为何能做到今日吗?”

罗希奭道:“自然是因为右相德才出众,圣人离不开右相。”

李林甫道:“圣人雄才大略,一心开疆拓土,圣人用我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支持他的千秋伟业,若是我在这上面动手脚,那结果便是寿王没被处罚,我这右相先做到头。”

罗希奭道:“若是手段隐秘些呢?”

“怎么隐秘?”李林甫反问,不待罗希奭回话,自己便接着解释,“以寿王如今的身份地位,就算被吐蕃打得全军覆没,圣人也会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只要寿王开口,我们又能瞒多少事?退一步讲,到时候就算我们有合情合理的说法,只要我们拖了寿王后腿,也是展示了我们的无能,无能的人,又怎么能留在圣人身边?”

李林甫对李隆基的心思了如指掌,他心里十分清楚,他能做右相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李隆基思想意志的延伸,他要是做出了违背李隆基思想意志的事,那他的政治生命也就到头了。

因此,对外战争的事,他怎么都不能碰。

罗希奭还没到李林甫这个层次,只会用自己平常惯用的方法往李琩身上套,见李林甫说不行,他也不明白根本原因是什么。

罗希奭想了想,又道:“那要么从寿王身边人下手,要么找到寿王谋反的证据。”

李林甫道:“寿王身边的人,要么在碛西,要么就是武惠妃和盛王,你是想去碛西调查,还是查武惠妃和盛王?”

“这……”罗希奭一时语塞,沉思半晌,道:“我们就对他没有一点办法了吗?”

李林甫摇头笑笑。

这几年,李琩一直和李林甫唱反调,李林甫早就对李琩动了打压迫害的心思,但是他没有轻易出手。

因为他知道,一般的攻击对李琩基本是无效的,要想真正把李琩斗下去,只能靠李隆基。

就像他能对付李亨,并不是他多强,李亨多弱,根本原因,是李隆基要防李亨。

对付李琩也是一样的。

李琩接下来要打石堡城,要进攻吐蕃,如果李琩失败,那不用他出手,李隆基自然就会将李琩罢免,如果李琩成功,那李琩的功劳和权势将会到达顶峰,到时候李隆基就会着重防范李琩,那时他只要用一点小小的理由,给李隆基一个借口,李琩就会跌入谷底。

所以这次和吐蕃之战,无论李琩是输是赢,李琩的结果都不会好。

这一战,是李琩的大劫,他只要等着就行了。

罗希奭见李林甫不说话,又道:“右相难道已经有妙计了?”

李林甫瞪了罗希奭一眼,道:“寿王的事,不是你该操心的,伱还是想想王忠嗣的事如何善后吧。”

罗希奭道:“圣人已经拿定了主意,下官似乎做不了什么。”

李林甫道:“王忠嗣不是招了吗?既然招了,流程该走的要走,文书该上的要上,杀不了王忠嗣,杀几个其他的人,进一步削其羽翼,也是可以的。”

“喏。”罗希奭领命。

……

入夜。

李隆基难得的没有寻欢作乐,而是默然在月色下散步,不知不觉,他便走到了武惠妃的殿前。

殿大门口的宫女见到李隆基,连忙行礼,然后准备回身去叫武惠妃。

但李隆基叫住了宫女,因为他听到了武惠妃的琴声。

李隆基站在门口,默默的听武惠妃弹完一曲,才兀自走进大门。

院里的武惠妃见到李隆基,有些惊讶,连忙上前,准备给李隆基行礼。

李隆基不待武惠妃行礼,便道:“朕深夜前来,没有打扰惠妃的雅兴吧?”

武惠妃语笑嫣然,道:“伯牙琴艺十分精湛,钟子期对其欣赏有加。后来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他琴音者,于是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臣妾这点琴艺,自然比不上伯牙,不过三郎对臣妾来说,就像钟子期对伯牙一样,又何谈打扰呢?”

李隆基闻言会心一笑。

随着时间的流逝,武惠妃的容貌大不如前,但是要说聊天的舒适度,武惠妃在他的后妃中,依旧是名列前茅。

李隆基随意的坐了下来,道:“朕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也是这样先闻琴声再见真人,这事仿佛就在昨日,不过仔细一算,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年,十八郎都成了戍卫一方的边疆节度。”

武惠妃听到李隆基提起李琩,瞬间明白了李隆基这话的重点在哪里,她附和着感叹道:“岁月不饶人啊,以前臣妾盼着琩儿能建功立业,现在臣妾只希望他平平安安。”

李隆基道:“你希望他留京养病吗?”

“不是。”武惠妃摇头,“他能平平安安,在哪里都好。”

“他这些年远在碛西,你想见一面也不容易,朕知道你牵挂他。”李隆基望着武惠妃,“这样吧,朕把他调到河陇,这样离长安近一些。”

上一次,李隆基准备让李琩接管河陇,也来找过武惠妃。

不过不同的是,上一次李隆基的话外充满了试探,这次多了一些柔情。

但是,武惠妃并没有因为李隆基多了柔情而感到开心,因为她了解李隆基,她知道李隆基的柔情并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武惠妃想像上次一样拒绝又怕显得虚伪,怔了怔,只得道:“三郎恩宠,臣妾感激不尽。”

李隆基道:“你话虽如此,心里恐怕会觉得朕只是单纯的想让十八郎进攻吐蕃,并无疼爱的意思。”

武惠妃没料到李隆基居然把话虽然得这么明,大吃一惊,起身道:“臣妾绝无此想,臣妾……”

“你不必解释。”李隆基打断武惠妃,让武惠妃坐下,才接着道:“十八郎一妻两妾,都不是关中旺族,你想必会因此觉得朕要将他长久留在边疆,现在朝中不少人,也是这样的想法,但你们都误解了。为了让大家明白朕的意思,朕决定把韦昭训的三女儿,纳给十八郎为妾。”

武惠妃闻言,终于明白李隆基为什么今天多了两分柔情。

李隆基这是想完全笼住他们母子的心,然后让李琩心甘情愿的干活。

这到底是福是祸呢?

武惠妃思索着,道:“是否要问一下琩儿的意思?”

“不必了。”李隆基语气坚决,“朕一番好意,难道十八郎不能体会?”

“也是,琩儿最能体会三郎的恩宠。”武惠妃跟着道。

李隆基微微一笑,道:“许久你不听你弹琴,今日你再弹一曲吧,弹《将军令》如何?”

“喏。”武惠妃领命,重新拿起琴,拨弄起来。

……

次日朝会。

李林甫将王忠嗣认罪悔改的文书呈给李隆基,李隆基看了一眼,十分满意。

这次无论王忠嗣认不认罪,他都会处罚王忠嗣,如今他有了“完美”的理由,还会博得一个好名声。

这只是其中一点。

更关键的是,这次行动表明了,无论是谁,掌管多少兵马,他想要别人活,别人才能活。

大唐所有人的所有一切,都是他给的。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给出判决,而是感叹道:“王忠嗣之事,让朕痛心。”

左相陈希烈道:“此事皆是王忠嗣忘恩负义,狼子野心,辜负了圣人,请圣人不要为这样的人伤心耗神。”

李隆基叹了口气,道:“左相言之有理,如今的当务之急,是河西、陇右由谁节制,这两镇事关大唐安危,务必要慎重。”

站后面的韦昭训出列道:“禀圣人,寿王殿下德才兼备,对阵吐蕃节节胜利,之前也统领过河陇两镇,更是一度夺回了石堡城,臣举荐寿王节制河陇。”

听到韦昭训的话,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看了过去。

特别是李林甫和李琩。

李林甫知道李隆基心里内定的人是李琩,但是他没想到,韦昭训居然敢不等他说话直接举荐,这明显是事先收到了什么讯号。

李琩则是预感到了什么。

历史上,李隆基抢走杨玉环后,便是将韦昭训女儿嫁给他,算起来,时间也相差不大。

龙椅上的李隆基点点头,问李林甫道:“右相以为呢?”

李林甫假意思索片刻,回道:“荣王这次在剑南夺回了松州,与南诏和谈成功,可见其才能,臣举荐荣王节制河陇。”

李隆基看向陈希烈。

陈希烈犹豫了一下,道:“臣附议右相之言,举荐荣王。”

李隆基眼神微变,不过转瞬恢复正常,转问李亨,道:“太子觉得呢?”

李亨道:“现任陇右副节度使哥舒翰屡立战功,对陇右十分熟悉,儿举荐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河西儿举荐十八弟。”

有这三人领头,其余人便纷纷跟着站队。

李隆基听完,道:“诸位各有所荐,都是为了大局着想,但诚如王卿所言,十八郎先前就领过河陇,打得吐蕃节节败退,如今河陇形势危急,急需胜利,因此朕谏纳王卿之言,让十八郎节制河陇,出任河西、陇右节度使。”

李琩闻言,上前道:“儿谢父皇天恩,只是儿身体欠安,恐怕辜负父皇信任。”

李隆基道:“你不必推辞,只需用心应付吐蕃战事即可。”

“父皇有命,儿不敢推辞。”李琩行礼领命,接道:“儿必定竭尽全力,只是儿担心节制三镇,力不从心,先请辞去碛西节度使之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