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263章 屁股决定脑袋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263章 屁股决定脑袋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未到安西之前,安西人口很少,基本上是属于“兵农合一”。

所谓“兵农合一”,是指安西的在籍人口,他们要么是家里有人当兵,要么是有人当过兵,要么他自己就是一个兵。

现在经过李琩十年的努力,安西的人口多了,中原流民、旁城部落、别国百姓都来投靠,所以段秀实干脆就把以前“兵农合一”的事实推广一下。

如果单从安西的角度考虑,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若是从大唐的角度来看,这就有点猖狂了。

李琩现在掌管碛西,也就是安西和北庭,这两个地方加起来,统管的正规军就接近六万人,再加上羁糜州镇虽然不列入大唐编户,但他们有义务向大唐提供军队的义务,还有西域蕃属国,他们也要向大唐提供军队,这样算起来,李琩平时能号召的军队至少超过十万人。

一个能号召十万军队的藩王,再训练常备军,那将会比南诏更加可怕。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李琩若是再努力一把,整合一下羁糜州和西域诸国,就有称霸一方的可能,但是正所谓王业不偏安,这小小的一角,终究还是撑不起多大的未来。

所以李琩必须得放弃眼前的一点利益。

李琩沉吟片刻,道:“段将军的建议是好的,只是恐怕朝廷不许,常备军的事,有机会我会向朝廷奏明,现在暂时不必。不过可以再取个折中,不打仗的年份,举办选拔赛,挑选精壮之士入伍,打仗缺人的年份,可优先招参与选拔的人,这事便交给段将军去办吧。”

“是。”段秀实领命,给李琩行了一礼,退到座位上坐下。

接着,又有其他人汇报了一些军政要务,李琩一一解答。

一个时辰过去,在场的人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高仙芝、刘晏、张光晟、王之涣四人。

李琩看这四人留下,知道他们都有比较私密之事,于是便挨个询问。

李琩先问王之涣道:“王参军有何事?”

王之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禀殿下,下官有一好友,姓王名昌龄,字少伯,他刚到龟兹,希望在碛西谋个职务。”

王昌龄,和王之涣、孟浩然、王维都是好友,开元年间就曾到过玉门关外,写下大量的边塞诗。

他们这些人声名在外,但在中原郁郁不得志,于是便想着到碛西来投奔李琩。

李琩对王昌龄的政治才能并不太清楚,但是从他早年的经历,可以看出他能吃苦,这样的人,留在碛西好歹也能收点名声。

于是李琩道:“我早闻王少伯的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他既然来了,便让他跟着你当差即可,稍后我得空,我一定去见见他。”

“多谢殿下。”王之涣给李琩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刘晏待王之涣出门,奉承的笑道:“殿下贤名在外,大唐各路人士不远万里也来投效,要是长安的皇子们都像殿下一样,何愁大唐不能再上一层。”

“刘参军言重了。”李琩摇头笑笑,“你有话直说,不必先奉承我。”

刘晏一笑,道:“下官最近考察碛西各地,发现了几座质地优良的铜铁矿藏,如今大唐铜币缺少,我们是否奏报朝廷,允许碛西自铸钱币?”

安西这一带,确实有不少优良铜铁矿藏,历史上,西域唐军困守孤城后,就采用唐代宗年号“大历”,仿照开元通宝的样式,铸造了“大历元宝”,后来唐德宗继位,他们又采用唐德宗的年号,新铸“建中通宝”。

不过,李琩现在想的,并不是资源的问题,他是在想,安西这些文武,似乎有些变了。

以前安西的文武,很少提出这种和朝廷“有隔阂”的建议,但现在,像段秀实和刘晏这种忠良之臣,都开始想出练常备军和铸钱的骚操作了。

但细细一想,他们似乎也没变,因为如果安西上下够忠心的话,这些操作对大唐、对安西都是好事。

换句话说,他们提出了以安西为主,大唐为辅的建议。

不过也可以理解。

毕竟长安离安西几千里,长安里的李隆基和权贵们并不能决定他们这些人过得好不好,但李琩可以。

他们和李琩的利益是一致的,李琩就是他们头顶的一片天。

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

李琩开始有点理解安禄山造反“被动”的一面了。

很多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你不走,别人也会推着伱走。

李琩这次沉默了很久,才道:“铸钱事关重大,不可胡来,碛西兵器皆需朝廷供应,不如换个思路,铸兵器减少朝廷的压力。”

“这……”刘晏愣住了。

因为在他看来,铸兵器和铸钱,一样都是朝廷的忌讳。

刘晏怔了怔,道:“殿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李琩微微一笑,没有回答,转问高仙芝,道:“高将军觉得呢?”

“回殿下,有区别。”高仙芝毫不避讳,直言道:“在朝廷看来,钱是一切的根本,兵器只是军队的一部分,所以右相不顾一切的捞钱,把军权一步步下放。但在边军看来,能打才是一切的根本,手中有刀,比什么都重要。”

刘晏恍然大悟,道:“下官受教了,这样看来,铸兵器确实比铸钱更容易得到朝廷的同意,也对边镇更有利。”

其实,李琩也完全不是不想铸钱,只是这事他不能自己先提,他得等安禄山先说,反正安禄山离提出铸钱的要求也不远了。

高仙芝见铸兵器的事已经说上了台面,便跟着道:“殿下,先前我们便派人去指导过宁远国铸兵器,又培养好了一批人,现在正好利用这批人开办兵器坊,要不要末将这就去安排?”

李琩道:“先暗中调配人手,至于什么时候开工,我们得等两个人。”

高仙芝好奇道:“等哪两个人?”

李琩道:“杨钊和边令诚。”

高仙芝一怔,疑惑道:“杨钊心怀叵测,边令诚是监军,他们心里都想和安西为难,怎么会帮助我们?”

李琩笑道:“只要利用得好,他们会替我们说话的。”

高仙芝一时想不明白,不过李琩这么说,他也这么信,只道:“末将听从殿下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