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260章 除刺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260章 除刺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翌日。

杜有邻倾其余财,在他简陋的院子里大摆筵席,然后让杜二娘去见李琩。

原本以杜二娘现在的身份,要想见李琩,需要层层通报,但李琩给她开了“绿色通道”,她得以一路直到李琩府邸大堂。

李琩让人给杜二娘上了茶,笑道:“自来碛西之后,你还是第一次到我府邸。”

杜二娘道:“殿下公务繁忙,小女子不敢打扰。”

李琩道:“听你的意思,今日找我是有事?”

“殿下直爽,小女子不敢有瞒。”杜二娘起身给李琩行了一礼,“李静忠带人一直尾随杜家到了碛西,杜家有几个旁支子弟收了李静忠的礼,小女子特来呈报殿下。”

李琩握着茶杯,淡然道:“太子对杜家心怀愧疚,拿出一些钱财,帮扶杜家,也是情理之中。”

杜二娘见李琩心存试探,直言道:“今日小女子阿爷已经将杜家所有人请到宅院,只要殿下点头,我们便把有关人等全部交上。”

李琩闻言,沉吟片刻,道:“无缘无故,我怎么能抓人?”

杜二娘道:“杜家流放碛西,所有人的前路,都由殿下做主,殿下让他们去做苦力,或者充军,都在职权之内。”

李琩见杜二娘把方式方法都给他想好了,不由笑了笑,道:“你说得不错,我可以把杜家所有人,都派到我想让伱们去的地方,但是我没有这么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杜二娘道:“殿下宅心仁厚,顾念杜家,小女子感激不尽,今生无以为报,来世结草衔环,再报殿下。”

李琩道:“我没你说的那么大公无私,天下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我为什么偏偏选择帮你们?说你真实的想法吧。”

杜二娘一怔,小心翼翼的道:“韦坚案和杜家一案,牵连甚广,许多人都被贬谪,不少人由于杜家流放碛西,也跟着被贬到了碛西……”

杜二娘说到这里,李琩咳嗽了一下,杜二娘吓得立时住可能嘴。

李琩道:“你说你的。”

“是。”杜二娘应声,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直言道:“杜家虽然一无所有,但却处在矛盾中心,因此很多人都把杜家当风向。”

“你说得不错。”李琩点点头,“被贬到碛西的人,有些是可用之人,有些则是害群之马,可用之人我想用其造福百姓,可是他们以前毕竟都是太子的人,会不会心念太子,故意扯我后腿,我拿不准。”

杜二娘想了想,道:“平阳郡公之孙薛嵩,已经去了安禄山手下谋事。”

平阳郡公,便是薛仁贵。

薛仁贵的孙子薛嵩,在朝中混不走,选择去安禄山麾下做事,后来还参与安禄山的叛乱。

李琩笑道:“你是觉得我用人太过小心了吗?”

“殿下误会了。”杜二娘连忙解释,“若是殿下用人小心太过,碛西不会出现如今政通人和的景象,小女子明白,殿下是想选用一心为公的贤才,杜家愿意居中联络,借由殿下考察。”

李琩道:“恕我直言,你阿爷虽然学富五车,但是先贤的道理,用来办事并不好用,杜家我只信你。”

杜二娘知道李琩说的是公事,但是听到李琩“只信她”的话,还是不觉心里一阵莫名的触动。

她想起被刺杀的当晚,李琩打了她一耳光,不由自主的伸手摸了摸脸。

李琩见杜二娘不说话,做起了莫名其妙的动作,疑惑道:“怎么,你不愿意再掺和这些事。”

杜二娘心底确实不愿意再掺和这些事,可这是杜家崛起的好时机。

当然,她不排除李琩会在中途坑她一把,但是,她愿意赌一把。

她赌李琩不会坑她。

杜二娘怔了怔,道:“小女子毕竟是女儿身,不便直接参与,不过大小事物,小女子愿意把控。”

“那就好。”李琩点点头,“你稍后,我待儿随你过府。”

“多谢殿下。”杜二娘给李琩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杜二娘刚出门,杨玉环端着一碗参汤走了进来。

杨玉环将参汤递给李琩,道:“臣妾听郎君咳嗽,你的身体不碍事吧?”

“不碍事。”李琩摇头,喝了口汤,道:“你觉得杜二娘可信吗?”

杨玉环道:“她能做到良娣,不只是靠美貌那么简单,郎君和她谈利益,她分得清轻重。”

李琩道:“当年李瑛被废,张九龄一道的人大部分到了安西,如今太子弱势,韦坚案和杜有邻案牵扯的人,又有一部分跟了过来。”

杨玉环道:“张九龄为人正派,他的门人弟子多数正派,像王维等忠正为民,木槿妹妹更是一心为了殿下,但韦坚有才无德,杜有邻书生意气,和他们交际的人并不值得信任。”

“是啊。”李琩点点头,“正是如此,才需要杜家这个矛盾过滤过滤,一会儿去杜家,你跟我一起吗?”

“臣妾听郎君吩咐。”杨玉环笑道。

李琩道:“那就一起去看看。”

“好啊。”杨玉环点头。

……

杜府。

酒过三巡,杜有邻对杜家众人道:“碛西是大唐边镇,我们虽然是流放至此,但是并不代表没有机会建功立业,恰恰相反,边镇多战事,大家只要从军报国,必定能再壮杜氏。”

杜家这些人,跟着杜有邻飞黄腾达,平时娇生惯养久了,哪里受得了边军艰难困苦、随时准备掉脑袋的日子。

因此听了杜有邻的话,一时间议论纷纷,大部分人表示宁愿一辈子种地,也不愿意当兵。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他们再也不是长安权贵,而是流放之人,到了碛西,他们的命运就已经不由自己做主。

杜有邻完全忽视了众人的议论和不满,直接道:“我点到名字的,你们都去投军。”

说罢,便开始点名,所点之人,全是收了李静忠钱的人。

不多久,点名完毕。

这些被点到名字的人,心里大概清楚自己为什么被选中,他们也知道,这样的投军,和普通的投军不一样。

因此,部分人已经做好了吃完饭就开始逃的准备。

但这时,李琩到了。

李琩一到,在场的无论愿意的不愿意的,都起来给李琩和杨玉环行礼。

杜有邻连忙迎上前,恭敬的对李琩道:“殿下,杜氏子弟皆愿意戴罪立功,人人踊跃从军,小人从中挑选了精壮之士,这是名册。”

说着,将名册递给李琩。

“这是好事啊。”李琩接过名册,递给张光晟,“按名册,把他们都带回军中。”

“是。”张光晟领命,随即安排士兵,将名册中的人全部带了出去。

等着人被全部带走,杜有邻边将李琩和杨玉环往主位请,边连忙称谢。

李琩带着杨玉环坐到侧位,笑道:“杜先生是主人,理应坐主位,一会儿还有人来拜访你呢。”

杜有邻一怔,不明白李琩这话是什么意思,望了一眼跟在李琩身后的杜二娘,见杜二娘点头,他也跟着点头,道:“是,是有此事。”

说罢,悻悻的坐到主位上。

杜二娘上前,给李琩和杨玉环倒茶,道:“殿下,王妃,茶水简陋,万望不要嫌弃。”

李琩笑道:“我常年行军打仗,习惯了粗茶淡饭。”

杨玉环道:“我托人从剑南带了些新茶,明日我让人给府上送来一些。”

杜二娘道:“殿下和王妃的恩情,杜家已经受用不尽,这点小事,怎敢劳王妃费心。”

杨玉环笑道:“二娘不必见外,你们从长安到碛西没多久,许多地方还不适应,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请尽管开口。”

杨玉环得体和杜二娘叙着话,不一会儿,杜府管家跑了进来,道:“阿郎,西州新任刺史房琯房刺史、鄯善新任县令第五琦前来拜见。”

房琯刚升任给事中,赐爵漳南县男,负责给李隆基主持修宫殿,不过宫殿没修完,便受到韦坚的牵连,“送”到了西州当刺史。

历史上,李隆基是让房琯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并在华清宫周围建造百官官署。

很多人提起华清宫,就会想起杨玉环,但是如今杨玉环跟在李琩身边,李隆基要修的宫殿还是一样没少。

第五琦先前跟着韦坚,一样受到韦坚的牵连,被贬到了鄯善做县令。

这两人说起来,都算是李亨的“近人”。

杜有邻知道以他如今的身份,西州刺史、鄯善县令,他想见都不一定见得到,这两人明说是来拜访他,实则是追着李琩来的,他不过是中间的媒介。

他现在终于明白,李琩前面说的有人拜访他是怎么回事。

杜有邻连忙起身,给李琩和杨玉环行了一礼,便前去迎接。

杨玉环望着杜有邻的背影,伸手握住李琩的手。

李琩感受着杨玉环光滑手掌里传来的温度,转头看了一眼杨玉环。

两人相视一笑,杨玉环便起身,和杜二娘去了里屋。

片刻后,杜有邻将房琯和第五琦请了进来。

这两人看到李琩,装作十分惊讶的样子,连忙过来拜见。

李琩并未起身,只是客气的回应,让两人入座。

待两人落座,李琩道:“两位倒是念旧之人,到了碛西,便来拜访杜先生。”

房琯神色尴尬,道:“下官两人和杜先生,从前都是东宫属官,是至交好友,因此特来拜会。”

第五琦听了房琯的话,补充道:“下官知道殿下在此,特意来拜会殿下。”

李琩没想到第五琦这么实诚,愣了愣,直言道:“李静忠你们都见过了?”

房琯道:“没有。”

第五琦道:“见过了。”

两人口风不统一,很显然是来的路上没对过台词,或者说,两人并不对付。

李琩接着问道:“李静忠和你们说了什么?”

这次房琯不敢说话了,望着第五琦。

第五琦如实道:“他请我帮忙照看杜氏一家。”

李琩道:“你打算怎么照顾?”

第五琦道:“杜氏一家是朝廷流放至此,该怎么处理,当由殿下安排,下官小小县令,帮不了什么忙。”

李琩看向房琯。

房琯道:“自然听殿下安排。”

一旁的杜有邻见李琩和房琯、第五琦在他面前毫不避讳的谈及关于他的事,整个人都有些尴尬。

但李琩完全没有理会这些,又问房琯道:“听说房刺史不仅精通经史子集,对黄老之学、佛家文化,也颇有研究。”

房琯闻言,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道:“精通之言,不过是旁人的谬赞,下官只略知一二。”

李琩笑道:“有空我向房刺史请教请教。”

房琯道:“下官岂敢。”

李琩又和当琯聊了聊,转向第五琦,问起了他关于财政之事,第五琦毫不避讳,痛陈朝廷财政当下利弊。

李琩和第五琦聊了半晌,杨玉环从屋里走了出来。

李琩不多逗留,和杨玉环一道离开。

路上,李琩问道:“房琯和第五琦带过来的妻妾,你都见过了?”

“房琯带过来两个美妾,穿戴骄奢,性格外向,喜好空谈。第五琦将他的家人都带了过来,他的娘子性格内敛,但知书达理。”杨玉环先回了李琩的话,最后总结道:“房琯只将美妾带到碛西,想必是没有在碛西久待的意思,第五琦将家人带了过来,多半是想在碛西久留。”

李琩道:“房琯为人圆滑,自恃才高,喜好空谈,撑场面可行,做实事则必然坏事,他以为他来碛西,只是一时受牵连,明珠蒙尘,因此没有久留的打算。至于第五琦,为人耿直,敢直言进谏,他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容易得罪人,因此料想自己到了碛西,便不容易回去。”

杨玉环点点头,嫣然一笑,道:“不过一面之缘,短暂相处,郎君便把两人看得一清二楚,郎君识人之明,臣妾佩服。”

通过短暂相处来了解一个人,肯定是极其片面的,李琩之所以这么快就给出评价,是因为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很有名。

房琯做到了李亨一朝的宰相,第五琦是李亨一朝理财的能手。

李琩今天只是验证一下,听了杨玉环的话,笑道:“你应该说我武断。”

“错了才叫武断,对了便是能断事,而郎君是不会错的。”杨玉环先夸了李琩一句,接着道:“不过追其根本,这两人都是圣人有意安插到碛西的又一根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