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244章 有的是办法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244章 有的是办法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没想到阿绮丝这么狂放,身体往后倾,道:“你酒喝多了?”

“没有。”阿绮丝笑着摇头,想了想,补充道:“不过殿下也可以当我喝多了。”

李琩笑道:“你想让我趁人之危吗?”

“殿下会趁人之危么?”阿绮丝反问。

李琩道:“不好说。”

“我倒希望殿下会。”阿绮丝笑了笑,又补充道:“那也不行,我是希望殿下只对特定的人会,比如我。”

李琩道:“你好像嘴比脑子快。”

“是啊。”阿绮丝点头,拉住李琩的手,“殿下是我在大唐最亲近的人,如果和殿下说话都要三思而语,那就太累了。”

“这倒是。”李琩感受到阿绮丝右手虎口剑茧传来的粗糙感,望着月色下清丽的容颜,道:“飒爽英姿五尺枪,不爱红妆爱武装。”

阿绮丝听得出来李琩在夸她,脸上浮现红晕,道:“我在军中待久了,心思不够细腻,也不善解人意,殿下要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可以直接告诉我,兴许我能帮上什么忙。”

李琩刚才的烦恼,被阿绮丝这么一搅和,已经丢了大半,他觉得没有再讲的必要。

不过阿绮丝都这么说了,他要是什么都不讲,就会让阿绮丝觉得他有意隐瞒。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是从这些小事逐渐开始的。

因此李琩道:“伱觉得我是好人吗?”

“当然。”阿绮丝完全没有犹豫,“殿下之好,可比尧……”

李琩连忙挡住阿绮丝的嘴,环视四周,道:“不能乱比,不然被别人听了去,我们就要倒霉了。”

阿绮丝道:“我见大唐夸人非常非常好,就会这么比。”

李琩道:“尧舜禹汤是帝王表率。”

阿绮丝微愣,思索片刻,有点明白了,道:“看来我还得多学大唐文化。”

“确实。”李琩点点头,想了会儿,道:“我这几天可能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

阿绮丝道:“殿下请讲。”

李琩道:“等契苾将军传来消息,我就会去凉州县上,到时候不方便带着李苓,你帮我照看一下她。”

“好啊。”阿绮丝爽快的答应下来,笑道:“有李苓在,不怕殿下不回来找我。”

“你这话像是我会随时抛弃你一样。”

李琩微微一笑,正欲再说,张光晟匆忙而来,后面跟着石守义。

阿绮丝见到有人靠近,自动退到一旁。

张光晟来到李琩跟前,单膝跪地,道:“末将贪杯误事,请殿下责罚。”

李琩扶起张光晟,调侃道:“张将军没有误事,反倒是我误了你的好事。”

一旁石守义听了这话,忍不住笑道:“是我把张将军从美人床上拉出来的了,张将军好福气,怎么就没人对我用这样的计策。”

张光晟听到两人的话,有些尴尬,转移话题道:“殿下,他们包藏祸心,末将要不要给他们点教训?”

“暂时不用。”李琩望着灯火通明的酒肆,“这笔账我们慢慢和他们算,先回去吧。”

“是。”张光晟应道。

李琩回到馆驿,轻轻推开李苓的房间。

透过门缝,李琩看到李苓趴在何锦的肩头,两个人都已经熟睡。

李琩轻轻合上门,静步来到院中,望着夜色怔怔出神。

“阿爷。”李苓突然叫道。

李琩回头看去,看到李苓站在门口,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揉着惺忪的睡眼。

李琩走上前,抱起李苓,道:“我吵醒你了吗?”

“没有。”李苓摇头,“苓儿想等阿爷回来再睡。”

李琩道:“你等我做什么?”

李苓道:“再有两个月便是苓儿的生辰,苓儿想提前向阿爷要生辰礼。”

“你想要什么?”李琩问道。

李苓道:“苓儿想要去甘州马场选马。”

李琩有些惊讶,道:“你年龄还小,要马做什么?”

李苓道:“阿爷常年在外,如果苓儿会骑马,便可以跟着阿爷。”

李琩一怔,沉默了半晌,道:“好吧。”

……

次日,李琩正和李苓一起用餐,契苾忠匆匆而来。

李琩摸摸李苓的头,示意她好好吃饭,然后和契苾忠来到门外。

契苾忠道:“殿下,不出所料,王刺史昨夜派人动手了。”

“杀谁?”李琩问道。

契苾忠道:“米谦和康祎,这两人都是粟特富商,经营甚广,包括丝绸,茶叶,女奴等。”

李琩道:“他们最近有没有去吐蕃行过商?”

“有。”契苾忠点头,“据末将所查,他们半月前刚从吐蕃回来。”

李琩闻言,有些讶异。

不过李琩讶异的不是这两人才去吐蕃行过商,而是契苾忠竟然在短短一夜之间就能想到、并且查清此事。

由此可见,契苾忠绝不是头脑简单之辈。

李琩沉默了会儿,道:“我记得昨夜宴席上,这两人也在。”

“正是。”契苾忠思索着,“这两人必定和昨日自杀的两个吐蕃斥候有联系,末将要不要拿了他们盘问?”

李琩没有着急回答,而是问道:“王刺史派去刺杀的人呢?”

契苾忠道:“一共九人,六人身死,剩下三人被末将活捉,没有惊动米谦和康祎。”

“他们今日不回去回复,王刺史必会起疑。”李琩沉吟片刻,“我先去应付王刺史,那两人你派人盯着,务必不要打草惊蛇。”

“末将明白。”契苾忠躬身领命,想问什么却又不敢问。

李琩看到契苾忠的模样,猜测道:“契苾将军是想问,我用什么办法应付王刺史吗?”

“末将……末将不敢。”契苾忠垂下头。

李琩道:“我问他人丁虚挂的事。”

契苾忠是担心李琩用贪腐的问题去搞王大庆,这样王大庆就会把他供出来。

虽然李琩已经答应不追究他,可是如果事情公之于众,李琩不追究,自然也会有别人追究。

如今李琩主动解释,契苾忠十分感激,道:“殿下厚恩,末将万死难报。”

李琩道:“契苾将军不必多礼,好好办差吧。”

“是。”契苾忠领命,退了下去。

李琩目送契苾忠离开,若有所思。

李琩从打算不追究契苾忠开始,就已经放弃了在河西查贪腐。

因为他要是查出来不处理,不仅对契苾忠不是好事,也会让他声名受损。

很多事,只要不摆上台面,就没人在乎。

而且他不查贪腐,也有的是办法打击政敌。

比如政策向的隐户和人丁虚挂。

隐户问题,是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许多百姓无力承担赋税,便以假托死亡、逃逸、没入高门之下等手段,完成“人间蒸发”的戏码。

而人丁虚挂,则是明明已经死亡、逃逸的人,却还在朝廷户册里。

这两个问题,看似截然相反,但实际上却有内在联系。

由于隐户的增多,大唐能管理的人就越来越少,于是朝廷便将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指标。

要是地方官员管辖境内人越来越少,那他这个官基本也就当到头了。

于是为了保住官位,获得政绩,地方官员便大肆虚挂人口。

至于虚挂的人口要上税和服徭役,也有解决办法。

因为按照租庸调的规定,逃逸的人,应赋租庸课税,由近亲邻保代替。

这些近亲邻居反正都要代替,他们又不清楚官府的册子上怎么写,只能认栽,直到有一天顶不住了,他们再跟着逃。

当然,这还只是地方官的层面。

在朝廷层面,朝廷要敛财,自然就要有人来承担,所以地方报的人越多,朝廷就能收越多的钱,所以朝廷高官不仅不会查,反而会帮着隐瞒。

不过李隆基也不笨,他深知这样的竭泽而渔是不长久的,因此他每每日御数女、进入闲着模式后,就开始思考如何整顿。

于是他在今年过完生日后,颁发了一道敕令:

“朕永念黎元,务宏爱育……如闻流庸之辈,渐亦归复,浮食未还,其数非广。静言此色,并见其由,盖为牧宰等,授任亲民,职在安辑,稍有逃逸……良用怃然,不有厘革,孰致殷阜,其承前所有虚挂丁户。应赋租庸课税。令近亲邻保代输者。宜一切并停。应令除削……”

大概意思,就是他是个好皇帝,念着百姓,都是下面的官员“耻言减耗”,欺上瞒下,因此特令整治。

李隆基上一次发这样的敕令,已经是开元年间。

李琩不确定李隆基发这个敕令是不是突然回光返照,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借此打击政敌。

李琩沉思了会儿,给阿绮丝交代了事,然后让张光晟带着上次他去打石堡城阵亡的河西士兵名单,前去拜会王大庆。

此时,王大庆等不来派出去刺客的回复,急得在屋里来回踱步,一旁陪侍的女子见王大庆这般模样,妖娆上前,妩媚道:“阿郎今儿是怎么了?再大的事,还能大过我们的欢愉?”

王大庆闻言,一巴掌甩在这侍女的脸上,怒道:“整天只会搔首弄姿,我要是被罢官,就把你卖到酒肆陪客,我要是死了,就拉你陪葬。”

这女子懵了,捂着脸,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王大庆的管家推门而入。

王大庆道:“怎么,他们回来了?”

管家恭敬道:“他们没来,寿王来了。”

王大庆怒而拍桌,道:“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不请自来,告诉寿王,我病了,不方便见。”

管家道:“寿王说了,如果阿郎生病,他让张医令帮忙看。如果阿郎不在家,他就在府里等着,并派人去请。如果……”

“够了!”王大庆打断管家,“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说罢,推门而去。

王大庆来到前厅,一见李琩便行礼,笑呵呵的道:“殿下千金之躯光临寒舍,是下官的福分,下官有失远迎,还请殿下恕罪。”

李琩扫了一眼房间陈设,道:“王刺史这可不是寒舍,如此富丽堂皇,本王见了都想住下来。”

王大庆道:“殿下说笑了,殿下若是喜欢,便住在下官寒舍里,多住几日。”

“本王也想啊。”李琩微微一笑,“但奈何公事繁忙,这不父皇刚下敕令,要求清查人口虚挂的事,对了,凉州的情形如何?”

“这……”王大庆神色微变,道:“下官已经尽力清查,不过此事积弊良久,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

李琩道:“王刺史任凉州刺史多久了?”

“回殿下,正好四年。”王大庆回道。

李琩道:“凉州有多少户,多少人丁?”

王大庆道:“户二万一千三百五十九,人丁十一万八千二百四十一。”

李琩道:“名册可否容我一看?”

王大庆道:“在库房,殿下若要查看,明日我命人给殿下送去。”

李琩道:“不必,本王和你一起去库房看,现在就去。”

“这……”王大庆想推脱。

李琩站起身来,道:“怎么?王刺史要阻挠本王办公事?”

“下官不敢。”王大庆跟着站起身,“请殿下容下官换身衣服。”

李琩道:“本王刚才的话你没听清?”

“听……听清了。”王大庆不敢再说,即刻带李琩去库房。

来到库房,李琩让张光晟带人入内,照着阵亡士兵的名单核对。

张光晟带人核了大半日,出门呈上名册,道:“殿下,上次石堡城一战已经阵亡的士兵,有三千余人还在户册,这是名册。”

李琩接过名册,凝视着王大庆,道:“王刺史,你要看看吗?”

王大庆哪里想到李琩竟然带着名册来对,吓得心惊肉跳,道:“下官……下官……”

李琩:“你在凉州当了四年刺史,这些事一概不知吗?”

“下官知道一些,但……但这些都是县上报来的,下官正想清查。”王大庆慌忙间找了一个借口。

李琩本意,就是先拖延时间,现在王大庆提到县,刚好省了他的功夫。

李琩道:“好,那我们就到县里去看看,正好把逃户、隐户的事一起查查。”

王大庆道:“殿下,现在就去吗?”

“现在就去。”李琩肯定回复,同时挑了一个离凉州最远的县,道:“去天宝县。”

天宝县,原名番禾县,天宝三年,改为天宝县,在凉州以西,距离凉州城三百多里。

王大庆无奈,只得领命,道:“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