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173章 赏功罚罪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173章 赏功罚罪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不愿意看,那朕便说给你听。”

李隆基站起身,近六十的身躯依然健朗,整个人神采奕奕,接着道:

“这一摞奏书,有参你未经上奏,擅自整编军队的。有参伱不请示便以官府的名义向地方大族借粮饷的,还有部分人参你独断专行,治军无方,纵容帐下的将士贪墨粮饷。”

李隆基说到“贪墨粮饷”时,目光落到高仙芝和封常清身上,似乎是在表达,贪墨粮饷这事是高仙芝和封常清做的。

前两条李琩认,因为他确实是这样做的。

他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当时情况紧急,如果事事上报,等朝廷里的人扯皮拖延,再去施行,那黄花菜都凉完了。

二则是他有意为之。

李琩知道李隆基不会让他在陇右河西长留,但是他功劳又高,想要罢免他,总得需要一些合理的借口,如果他不自己给李隆基留下合理的借口,那李隆基就要自己找了。

他自己留借口,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李隆基要是费心自己找,说不定就要给他扣个大的。

所以,他干脆自己给李隆基送上。

但后面这条纵容部下贪污军饷,明显就是别人的“诬告”。

李琩沉吟片刻,回道:“擅自整编军队和借粮饷一事,儿臣确实未经请奏,不过当时情况紧急,儿臣自作主张借了粮饷,依旧晚了一步,未能安抚好安人军,致使其哗变。安人军哗变,如果不及时加以整编,恐怕还会引发新的动乱,甚至让其他军镇守捉效仿,儿臣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嗯。”李隆基点点头,看向李林甫,道:“右相为何不及时向陇右调粮?”

李林甫上前道:“回圣人,陇右一镇,一年仅衣赐便需三百万缎。去年战败,需给各军抚恤及安葬费,新招募的士兵,也需安家费和转运费。如此算来,费用比平常多了一倍不止,臣已经尽力调配,但因为优先北边战事,这才缓了一些。”

“也是。”李隆基听见这些账就烦,一笑而过,道:“多事之秋,各有难处,幸好大家齐心,攻坚克难,如今也算有一个好的结果。”

李琩跟着道:“父皇,纵容帐下将士贪墨粮饷一事,纯属无中生有,儿臣请父皇明查。”

李隆基道:“此事朕会派人彻查,还你一个清白。不过整编军队和借粮饷一事,虽然事出有因,但终归有违规制,朕不能包庇你。朕先撤去你河西与陇右节度使的职务,以儆效尤。”

李琩行礼道:“谢父皇恩典。”

“朕赏功罚罪,绝不徇私。撤去你河陇职务,是因为你做错了事。但你统兵攻克石堡城,功在社稷,朕也得赏你,朕赏你什么呢?”李隆基想了会儿,道:“你远在安西,身患疾病,亲事府和帐内府的护卫又不能在你身旁照看你,这样吧,朕允你在安西,按照亲事府和帐内府的规制,募集护卫。”

李隆基此言一出,殿下众人都是一惊。

因为府兵制的崩坏、局势的稳定以及李隆基的打压,亲事府和帐内府都快成空壳子了,里面根本就没几个人。

而李隆基允许李琩按亲事府的规制在安西募集护卫,就相当于让李琩养私人部队。

虽然这批私人部队没多少人,可毕竟是私人卫队,性质完全不一样。

不过李隆基这样赏,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是李琩立的功确实大,在这样的功劳下,他先罢免了李琩河陇节度使的职务,如果不给一些特殊的赏赐,恐怕很难让底下的人心服。

其次,虽然他答应给李琩私人卫队,可李琩又不是在长安,而是在安西。

如果李琩在长安,靠着私人卫队可能有机会掀起一些水花,但远在七千里外的安西,则完全没有影响。

因此,李隆基觉得,用河陇十几万兵马的实权,换给李琩两千人的卫队,他赚了里子,李琩赚了面子。

“谢父皇天恩。”李琩显得很感动,“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臣在外奔波,时时让父皇牵挂,儿臣身上的这点病痛,怎能及得上父皇念子的心忧,儿臣不孝!”

李琩说着,伏地而跪。

李琩说得情真意切,声泪俱下,李隆基听了颇为感慨,起身下殿扶起李琩,道:“好孩子,你已经很忠孝了。”

李琩泪目道:“孩子的苦难,在父母那里总是要加倍的,儿臣没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患了疾病,便是对父皇的不孝。”

“这不是你的过错。”李隆基拉着李琩的手,想起了李琩早逝的两个胞兄,感慨道:“朕封你为寿王,便是盼你平安长寿,如今你用石堡城大胜替朕献礼改元,改元的福瑞也会庇佑你。朕再赐你黄金万两,绢帛十万,其余立功将士的名单,你呈到兵部,兵部会论功行赏。”

“谢父皇。”李琩再次谢恩。

李隆基道:“你暂且在长安修养,去看看你母妃,祭奠宁王,等朕命人查清贪墨军饷一事,还了你清白,你再回安西。”

“是。”李琩领了命,和高仙芝、封常清退了下去。

三人出宫,高仙芝叹了口气。

李琩问道:“高将军因何叹气?”

高仙芝道:“圣人当真免了殿下的河陇节度使,若是让殿下再任几年,殿下必能取下青海湖和黄河九曲之地。”

“吐蕃遣使求和了。”李琩无奈一笑,“吐蕃遣使来报金城公主的死讯,顺带求和。金城公主的阿爷,邠王也是今年去世,还有我宁王阿爷也是刚刚过世,父皇这一辈,只有父皇一人了。”

李琩突出强调了李隆基感情上的羁绊,故意忽略了李隆基政治上的考量。

高仙芝和封常清听了这话,都是一怔。

他们并没有觉得李琩天真,因为他们都知道以李琩的聪慧,绝不会想不到李隆基的政治考量。

只是,李琩是以最大的善意去揣测李隆基。

正在如日中天时,被罢免职务,不仅不抱怨,反而去善意揣测别人,这份忠孝,令人动容。

两人怔了会儿,高仙芝道:“殿下当真有太宗之风,亦有汉昭烈帝之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