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 第一百九十六章:臣有万死之罪

李善长目露疑惑之色,他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邓千秋。

此时他的脸上,似是一下子黯淡无光。

不过他依旧沉得住气,于是他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这时候的朱元璋,诧异地看向邓千秋。

“你说的是胡惟庸?”

邓千秋朗声回答道:“陛下,正是胡惟庸。”

“在何处?”朱元璋眼眸微微张大,胸膛起伏。这一次,他真有些激动了。

想到那胡惟庸若是出海,纵是他为九五之尊,也不能奈何此人,心中不免有无数的痛恨无法发泄。

可朱元璋细细思来,那胡惟庸既是早有预谋,一旦出逃,想要抓回,实比登天还难。

以至于,现在邓千秋言之凿凿,倒是令人有些不可置信起来。

难道那狡猾如狐的胡惟庸,真被邓千秋抓住了尾巴?

朱元璋问出胡惟庸在何处的时候,实则所有人也都紧张地看向邓千秋。

任谁都明白,一旦胡惟庸还在京城,这将对朝野内外,惊起多大的惊涛骇浪。

邓千秋回应道:“陛下,就在午门之外,只等陛下召问。”

午门……

此言一出,不少人的心,竟一下子被击了个破碎。

甚至有人脸色已一片惨然。

李善长依旧端坐着,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可潜藏在这风轻云淡的外表之下,那一颗老迈的心脏,似也开始狂野地跳动起来。

朱元璋闻言,不禁为之大喜,眼中泛着光,喜出望外地道:“是吗?是在镇江拿获的?”

邓千秋如实道:“是,就在镇江。他们有数十艘舰船,顺水而下,幸亏千户所这儿,早有准备,提早赶到了镇江,勒令当地的水路巡检,拉起了横江的铁索,这才将他们截住。也幸好臣等早了这一步,否则……就真要让他们逃之夭夭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心头被喜悦溢满,红光满面地道:“好,好的很,朕真的是无一刻不在盼着见一见这胡惟庸啊!很好,传见,将人押进来。”

殿中鸦雀无声。

却响起了宦官细碎的脚步。

可这脚步声,就像踏在了这殿中大臣们的心头一般,令人心绪起伏不定。

不多时,便有人将五花大绑的胡惟庸给押上了殿来。

朱元璋目光一扫,果见是胡惟庸,心中的激动和愤怒,便同时升腾而起。

他面上带着凛然,随即勾起了意味深长的微笑。

“胡卿……别来无恙啊。”

胡惟庸似乎早已做好了心理建设。

想到自己机关算尽,可结果却落到了如今这个下场。

这一路押解来,心中有懊悔,也有恐惧,可……经历过这些之后,如今……只剩下了万念俱灰。

“臣……见过陛下。”

胡惟庸慢悠悠地道。

他此时,似乎还想保持着体面,或许是想给这个世界,留下最后一丁点的好印象。

大臣们一个个紧张地看着胡惟庸。

而李善长依旧静静地端坐,他背对着胡惟庸,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回头去看入殿之人。

而胡惟庸的声音,他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一听到胡惟庸的声音,他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所露出的,却是疲倦之中带着几分怅然之色。

朱元璋此时心情很不错,他目光炯炯地看着胡惟庸,饶有兴趣地道:“胡卿家这是要往哪里去?”

胡惟庸微微抬头看着上方,道:“臣……”

朱元璋却是突的打断他道:“你不必称臣了,事到如今,你我已非君臣,朕现在倒是钦佩你的胆色,想不到,你这从前在朕面前低眉顺眼之人,竟有这样的胆量,有这般的心机。”

胡惟庸并没有感觉到惭愧,他只叹口气,道:“我预料到此次必不能得手,所以才不得不金蝉脱壳,唯独没有想到的,却是天意弄人,竟是被邓千秋设伏拿住。这一点,倒是万万不曾预料。如今…既到了这个地步,我也无话可说,眼下无非一死而已。”

朱元璋微微眯了一下眼睛,随即道:“死?死哪里有这样的容易?”

胡惟庸勾着苦笑道:“就算再受皮肉之苦,又如何呢?被拿住时,我固是忧心忡忡,可现在……反而看淡了。男儿大丈夫,能到我这样的地步,总算在这千秋史书之中,能留下一个名字,无论是好名还是恶名,其实这都不紧要,大丈夫能有这般的际遇,其实也足够了。”

朱元璋目光森然地看着他,见胡惟庸这般倔强的态度,面上似在冷笑,道:“这样说来,你倒是无所畏惧,破罐子破摔了。”

胡惟庸脸上依旧显得平和,叹道:“不敢,只是一些肺腑之词而已。我知道陛下此时想要什么,想要我痛哭流涕,跪地求饶……可是我在陛下身边日久,岂会不知陛下的手段?对于陛下而言,今日我所做的事,已是十恶不赦,纵使我再如何求饶,陛下也绝不会网开一面。既然这结局已是注定,那么……我又何必如此,上演一出痛哭流涕的戏码呢?”

顿了一下,胡惟庸继续道:“若是我猜的不错,陛下还希望从我身上,吐露出一点什么。哈哈……”

大笑了一声,胡惟庸四顾左右,接着道:“陛下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和我勾结,又有多少人是我的同党……这……其实不用猜测了,我就实话实说了吧。这满朝文武,有几个没有受我恩惠?又有几人不曾是我的同党?这些年来,我或明或暗,推举的人如过江之鲫,不是我的同党,又有几人能位列朝班?陛下若是想诛杀我的同党,那么不妨将这殿中之人,统统诛杀,一个不留。”

朱元璋听罢,眉头一沉,他脸色骤然变了。

而百官中已有不少人战战兢兢起来,那些和胡惟庸牵扯不深之人,陷入了深深的担忧。

反而是那些和胡惟庸有深厚瓜葛的人,心里轻快了不少。无论如何,若是庙堂上下,都是胡惟庸的同党,那么他们倒是能松一口气了,毕竟……法不责众。

此时,胡惟庸笑着继续道:“敢问诸位公卿,你们有几人不曾在我面前说过阿谀奉承之言的;有几人没有得过我的好处的;还有几人不曾受我推举的。不妨可以站出来,理直气壮地告诉陛下。”

百官默然。

倒是也有人想要站出来,他们确实和胡惟庸素无瓜葛,只是此时站出来,就等于是站在了满朝文武的对立面,此时反而更不敢做声了。

这时,居然有人道:“我算不算一个?”

胡惟庸侧目,看向说话之人,脸色霎时发冷,却还是道:“邓千秋,你不算。”

邓千秋眨了眨眼睛道:“我为何不算?”

胡惟庸见邓千秋不依不饶的,心里倒是咬碎了牙,若不是此子,他何至于到铤而走险的地步,又如何会有今日落到沦为阶下囚的境地。

他眼中溢满着恨意,冷森森地道:“我这辈子所用的法门,可谓是无往不利。倒是撞到你,马前失蹄!这是命数,自是无话可说。陛下明白我的意思,这满朝文武,也明白我的意思。邓千秋,你何至于在此胡搅蛮缠呢?”

邓千秋笑了笑,却已明白了他的用意。这胡惟庸,不过是故意想将所有的文武大臣统统拉下水,对于多疑的朱元璋而言,单凭这一番话,就足以让他怀疑所有的文武大臣了。

而文武大臣们呢,又何尝心中不是恐惧,生恐有朝一日,招来清算?

水至清则无鱼,这世上,有几人敢称自己是绝对清白的呢?

胡惟庸这是在临死之前,还想拉一群垫背的!甚至……似乎想要令这天下掀起血雨腥风。

邓千秋道:“你继续说,我在听。”

“什么?”胡惟庸似乎看到邓千秋,便有种心破碎的感觉,他冷笑道:“你在听什么。”

邓千秋道:“你这点小把戏,就以为能够教人人自危吗?”

胡惟庸笑了笑,却突然看向了李善长,道:“李公……难道此时,不该说点什么吗?”

此言一出,满殿之中,已是人人恐惧。

李善长……

胡惟庸说出李公二字的时候,已足以令人魂飞魄散了。

因为单单一个胡惟庸,就已让人恐惧,而若是牵涉到了李善长,那么……这殿中就真没有人可以称得上是清白了。

这满朝文武,哪怕是宫门前的一条狗,怕都和李善长沾着关系呢!

李善长本是欠身坐在锦墩上,闭门养神,可此时,却疲惫地张开了眼。

他吁了口气,不去看胡惟庸,而是依旧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轻轻皱着眉头,凝视着李善长,似在权衡,终于道:“李卿家,不妨可以说一说?”

李善长张了张嘴,却叹了口气,他知道陛下最明智的选择,是索性立杀胡惟庸,所谓难得糊涂,就是此理。

可陛下的本性,显然是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如今却已是有了其他的看法了。

没有犹豫太久,李善长微微颤颤地站了起来,而后拜倒在地,叩首再拜:“臣有万死之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