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 第一百九十四章:庙堂之争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庙堂之争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1: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善长看向李存义,竟一时语塞。

李存义依旧还在喋喋不休道:“兄长,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吗?”

李善长阖目:“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哎……胡惟庸……有消息了吗?”

“只怕早已逃之夭夭了。”李存义一脸焦急地道:“约定了昨夜起事,教大家伙儿在京城里头拼命,可他自己却是销声匿迹,此人真是狡诈,竟是教咱们给他赔命,他却……”

李善长张开眸子,脸上倒是平静,道:“走了好,走了的好。他走了,许多账就算不清楚了,事情也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兄长的意思是……”李存义小心翼翼地看向李善长。

李善长慢悠悠地道:“他历任中书省诸多官衔,这几年,可谓是位高权重,这么多年来,多少人攀附和巴结他,何况他又是淮西人,又有多少人与他有同乡故旧之谊,说起来,哪怕是汪广洋和刘基见了他,不也要一团和气,平日里,一些宴会上也会撞上吗?”

李善长顿了顿,接着道:“现在他走了,就是一团乱账,除了昨夜起事的那些糊涂虫,其余之人,总不能所有和胡惟庸有关系的人,都要斩草除根吧,这样算下来的吧,这庙堂之上,还能有活人吗?”

“遇到这种事,你不要急,要沉得住气,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你等着看吧,接下来,这满朝文武,都要乱起来。”

“乱起来?”李存义甚是不解地看着李善长。

李善长露出几分嘲弄之色,冷笑着道:“无非是相互攻讦,相互攀扯,攀扯的人越多,被攻讦的人越多,那么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可是……”李存义哭丧着脸道:“我毕竟与那胡惟庸有姻亲……”

李善长甚是不以为意地道:“有姻亲那就断了,这有什么打紧呢?紧要的是自己不要慌,只要你自个儿咬死了和伱没关系,那又如何?”

李存义若有所思起来,忍不住道:“这样说来,那家伙……跑了,倒是跑对了?”

李善长慢悠悠地道:“也未必跑对了。而是新朝初立,陛下登基不久,天下也才初定,牵扯到了胡惟庸的人太多,难以分辨,陛下现在还需依仗文武百官和功勋之臣,眼下,即便是心里有气,也得憋着。可若是过了十年八年,倒还真不好说。只是现在……却也不敢轻易动手,如若不然……”

李善长顿了一下,才道:“如若不然,天下是要乱的。”

李存义想了想,道:“我明白啦,只要胡惟庸不回来,这十年八年内,咱们李家就都能平平安安的。”

李善长突然紧紧地凝视着李存义,道:“可问题在于,胡惟庸会回来吗?”

李存义一愣,拧着眉头道:“这……这我不好说。”

李善长道:“所以啊,永远别让他回来了,他若是想要逃亡,必走水路,而要走水路,定是顺江而下,顺江至江口……而后……远遁汪洋?”

李善长闭着眼,靠在椅上,陷入深思,口里道:“教人想办法,要严查海路,他若是远遁万里之外倒也罢了,可若是还不甘心,那么……”

说到这里,李善长猛地张开了眼眸,眼里掠过了一丝冷色,声音依旧平和却不带一丝温度:“那就教他在海中喂鱼吧。负责海防的……那个……那个……”

“是陈信?”

李善长颔首:“悄悄给他消息,教他严加防范。”

李存义定定地看了李善长半响,而后才道:“明白了。可是……兄长,等十年八年之后,这天下安定之后,该怎么办?那时可保不住秋后算账啊。”

李善长看他一眼,脸上露出了几分疲倦之色,叹了口气道:“那时,老夫可能已是冢中枯骨了。”

李存义的脸色猛然透出一丝惊恐之色,不由流泪道:“可是咱们李家……”

李善长沉默了,好一会才道:“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存义心里有些失落,可想到眼下似乎有可能逃过罪责,倒是稍稍安心一些。

而后他带着几分怨恨道:“说到底,那罪魁祸首,终是那邓千秋,若不是他惹出这些事,我家何至如此……哎……兄长,你需想想办法。”

李善长皱了皱眉,将脑袋别了过去,便一言不发。

…………

一队人马,火速入京城。

京城之内,依旧还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

城中的兵马,还在疯了似得搜寻胡惟庸党羽的下落。

而至于胡惟庸的画像,却已挂满了大街小巷,似乎大家还寄望于,能在京城之内,寻到胡惟庸的踪迹。

虽然已过去了两日,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胡惟庸可能早已逃出了京城。天下之大,这胡惟庸狡兔三窟,不啻是大海捞针,继续在京城搜寻,已是徒劳。可显然,上头没有令他们停止搜查的迹象,于是大家不得不继续装装样子。

而这时候,载着胡惟庸的马车,却已过了城门。

城门的守卫,正待要盘查,前头的骑士,已是取了一块腰牌出来。

对方一看是春和宫千户所的腰牌,顿时肃然起敬。

这一些时日,人们隐隐的开始对千户所有了敬畏之心。

当即,城门的守卫放心,这一队人马,则继续进入京城深处。

…………

朱元璋召百官觐见。

其中囊括了致仕在家的李善长。

近来京城中的气氛,有些窒息,所有人变得敏感起来。

哪怕是汪广洋和刘基,也感觉到了山雨欲来,即便胡惟庸倒台,却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高兴和兴奋。

百官行礼。

朱元璋目光逡巡着百官,他的脸色这几日都没有好。

一个从乞丐和沙弥,渐渐成长为天子的开国皇帝,其实早就将一切的人性看透了。

似乎,胡惟庸一桩钦案,并没有引起他过度的震惊。

若说真有震撼,可能就是,他无法理解,为何胡惟庸和某些党羽,竟会这样的愚蠢,居然妄图,认为只是拉帮结派,就可操控天下,甚至……夺取江山。

这令朱元璋有一种,整个大明庙堂竟是个草台班子的错觉。

此时,朱元璋的眼睛落在了李善长身上,微笑道:“今日召李卿来,李卿可知所为何事?”

众臣看向李善长,李善长从开国之前,几乎就是朱元璋身边最重要的辅臣,位高权重,在朱元璋成为吴王到开国成为皇帝的过程之中,李善长掌管了一切的刑狱和政务,门生故吏可谓是遍布天下。

而这胡惟庸,本就是被李善长所提拔,若没有李善长,也断不会有身居右丞相高位的胡惟庸。

李善长拜倒在地,道:“陛下,朝野内外,闹出这样的动静,臣虽老迈,却并未聋哑,已经知道了实情。情陛下治罪!”

朱元璋起身,背着手,道:“你何罪之有?”

李善长道:“胡惟庸与臣……关系匪浅,臣曾对陛下再三推举,只是万万不曾想到,如今竟酿成了大祸,今日胡惟庸谋反,臣难辞其咎。”

朱元璋只笑了笑:“若是推举了人,便要治罪,那么这些年来,你在朕身边,推举的贤才,可谓是数不胜数,难道他们犯了罪,朕都要找你算账?来人,给李卿赐座吧。”

朱元璋的一番话,似乎教许多人松了口气。

李善长和徐达,在朱元璋面前,一向拥有赐座的待遇,现在一切待遇依旧,似乎也可看清某些风向。

宦官取来了锦墩,李善长巍巍颤颤的欠身坐下。

朱元璋道:“朕所恨者,竟有这样多的人,与胡惟庸勾结。”

他说着,虎目看向百官。

百官不禁不寒而栗。

朱元璋又道:“更恨的是,这胡惟庸竟是逃之夭夭,此贼若是不能被碎尸万段,难消朕恨。若是不拿住了此贼,只怕诸卿之中,藏匿的奸贼,又可高枕无忧了。”

百官听罢,更加提心吊胆起来。

朱元璋道:“李卿,有何看法?”

李善长艰难的欠身,喘着粗气道:“陛下此言甚是,现在当务之急,是拿住胡惟庸,现在京城内外,都已设防,老臣料想,只怕这胡惟庸,不久之后,就可落网,到了那时,一切乱臣贼子,都无所遁形。”

朱元璋只颔首,不过却看向刘基:“刘卿以为呢?”

刘基斟酌片刻,道:“臣倒以为,胡惟庸蓄谋已久,只怕……再也难找到他的踪迹了。既然胡惟庸已经潜逃,他潜逃的路线,必定乃是顺江而下,而现在,朝廷追之,恐怕也已不及。一旦他出了江口,进入汪洋大海,如何寻觅他的踪迹?”

刘基顿了顿,又道:“御史台这儿,这两日重新梳理一下近来的一些奏报,察觉到,开国之前,这胡家就有人突然消失不见踪影。此后,海外突然出现了大批的贼寇踪迹,他们似乎对于沿岸的备倭卫布防,十分清楚,处处袭扰,都能避过备倭卫的防守重心,这不难不令人想到,或许那时起,胡惟庸就已有了布局。”

朱元璋:“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