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482章 妙哉奇也(11)

落难情缘 第482章 妙哉奇也(11)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问完之后,鱼篮大姐又是一惊:原来这位目不识丁的小伙子并非别人,正是那天唯一没有得到《普门品》经书的马氏之子马郎。

那天,老太太不是仅仅提了个空篮子回去么?那《普门品》经文他是怎么背会的呢?

那天马氏回家后,将自己在上街时的所见所闻给儿子讲了一遍,并一再说自己对不起儿子。

马郎听后反倒十分高兴,他说反正自己一字不识,有了《普门品》也不认识,更谈不上一夜背熟了。不过如果母亲真有此意,孩儿倒有极好的办法。

马氏经儿子这么一提,立即想起了自己的弟弟是个有名的教书匠,少不了有人请他读《普门品》。只要儿子用心听,说不定还有点希望呢!

马郎见母亲和自己想到一块儿去了,连忙去找舅父帮忙。

来到舅舅家中一看,果然不出所料,舅舅正在为几个不识字的和识字不多的小伙子读《普门品》经文呢。

结果,别人听了一夜还背不全,马郎仅仅听了三遍就回家睡觉去了,第二天竟一字不差地背得滚瓜烂熟。

第三天背《金刚经》,马郎又在十人之列。

玉兰大姐既为马郎高兴,又为安排背诵秩序为难。前两天因经文不长,背起来快,所以先后次序也不难安排。而《金刚经》,背诵一遍得整整一天。如果最后一个背诵,便比第一个多赢得两天两夜,即便让三人天天来陪考,第三个背诵者仍然可以占两夜的便宜。

两位书香弟子背书是老经验,他们知道多拖一个时辰都是好的,都想往后挨。马郎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恨不得早点背了早完事,早点定下来早放心,免得七拖八拖,反而把已经听熟的经文拖忘了。

当那两位在互相"谦让"时,马郎把胸脯一拍:"我先来。"说完也不管别人答应不答应,便大大咧咧地背了起来。其声音之洪亮,吐字之清晰,其背诵之流畅,速度之快,表情轻松,与其说是在背诵经文,不如说是在唱山歌。

从日上三竿开始,不到申时就结束了。马郎不漏不错不打磕,一气呵成,围观者无不拍手叫好。

三天后见分晓,马郎一人独占鳌头,两位书香弟子自愧不如。玉兰大姐当众许婚,她一不要媒人,二不要彩礼,三不要专门的家具,唯一的条件就是选定吉日,其他都可以随遇而安。

……

"这与我们有何相干,你们为何这样跪拜?"早已被跪得过意不去、站得不耐烦的妙清、妙缘打断他的话问道。

"怎么没关系,鱼篮大姐不是你们的妹妹便是你们的姐姐,她不但长得和你们一模一样,就连提的篮子的样子也差不多。"跪拜者围着妙清、妙缘,争着解释。

妙庄王连忙将苏玉贵画的那张像展开,叫大家辨认。

跪拜者凑上去一看,都不约而同地说:"是她,是她,就是她!尤其是那颗二龙戏珠的美人痣,天下没有第二!"

妙庄王"哎呀"一声尖叫,便昏死过去了。

妙清、妙缘见父亲昏死过去,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在这种时候,这种地方,他可千万死不得啊!

想到这里,她俩忍不住左一个"父王",右一个"父王"地大哭起来。"

人还没死就哭天喊地的,还不快把他的上衣解开!"李车夫也不顾主仆尊严,吼叫着跳下车来,又是顶人中,又是捏虎口,又是揉胸,又是刺指头地忙呼了一阵子,妙庄王这才缓过气来,啊地“哼”了一声。

李车夫松了口气说:"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连饿带激动便昏了过去。"

虔诚的崇拜者听李车夫这么一说,连忙送来了面条、蛋汤、稀饭等各种吃食。

妙庄王喝了一碗蛋汤之后,果然"百病消除"。

原来,他们为了编织鱼篮已经在那两不管的地方耽误了大半天,再有一个时辰就该吃夜饭了,他们还是昨天晚上饱饱地吃了一顿,实指望头天多吃点,第二天多顶一阵子呢!哪料到正好应了"隔日吃得饱,第二天饿得好"的老话。

年过六旬的妙庄王本来就有些顶不住了,再加上突然听说"鱼篮大姐"正是自己的女儿妙音时,心里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甜、酸、苦、辣、麻什么味儿都有。

他为妙音仍然活着而高兴,为堂堂皇家之女被自己逼得背井离乡而心酸、后悔,为鱼篮国的百姓对妙音如此崇拜而感到吃惊,更为虔诚的信徒们颇具讽刺性的称自己为天王而感到无地自容,正是这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心情,促使他昏了过去。

妙庄王苏醒之后,他们一行五人又被当地百姓请进了一家酒楼饱餐了一顿,他们有生以来头一回尝到了素宴。

顾名思义,所谓素宴就是清一色的素菜,既没有鸡鸭鱼肉,也没有飞禽走兽,更没有猴脑熊掌。但是那技艺高超的厨师做出来的素菜并不"素",看上去鸡鸭鱼肉一样不缺,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虽然全是各种素食做成的拼盘,可看起来比真的还像,吃起来比荤菜更可口。

"真好看","太像了","我是连见都没见过"。他们一行五人,从开始一直赞美、惊叹、询问、夸赞到素宴结束。平心而论,那些赞美之词全是肺腑之言,没有一句一句不随口。

当李车夫同店主结账时就更有趣了.给金银他们不要,给珠宝他们不收。

李车夫说:"给鱼篮该可以了吧?“

店主说:'给鱼篮当然好,可惜我自己是有妇之夫,儿子又是个小不点儿,十岁还不到呢!我如果接受了鱼篮,岂不要委屈两位皇姑么?"

原来自从鱼篮大姐答应嫁给马郎之后,鱼篮国很快形成以鱼篮作为定情信物的习俗。当店小二笑着向他们解释完店老板那段话的含义与幽默时,妙庄王笑着向李车夫说:"你这位'外交大臣',啥时候变成了公侯啦?"

店小二圆睁双眼不解地望着"外交大臣",李车夫不知是多喝了两杯,还是被妙庄王礼贤下士的风度所感染,也文绉绉地向店小二来了两句:"君不闻,皇帝的女儿由公侯主婚,故有'公主'之称,皇帝的女婿非正驾之车故有驸马之职么?"

店小二见李车夫出语不凡,连忙恭维道:"人们说:相府的环七品官。我看你这皇家的车夫确有翰林之才,说起话来,就像老鼠钻进了书箱里——咬文嚼字的。哈!哈!哈!哈......"

一席"舞文弄墨"的笑谈,既融洽了宾主之间的关系,也"染"红了二位公主那白嫩的脸蛋。

店主适时地出面打了个圆场。他说,“鱼篮国的百姓,历来信佛,那些去西天、朝南海的香客从此路过他们都要施舍膳宿,不同的只是对来自鱼篮大姐故乡的君主招待得更热情、丰盛一点而已,因此,往后不论走到哪里,只要不出鱼篮国境,凡吃饭、住宿都不必谈付钱的话,否则就见外了。如果硬是要给,施主不但不收,反而会因为客人小看他们而不快。”

店主与妙庄王一行的谈兴正浓,早有对门客栈老板在客厅恭候多时了,他是来请妙庄王一行过去住宿的。

妙庄王一整夜都没睡好,他不明白三女儿妙音在鱼篮国究竟做了多少好事,恨不得明天一早就赶到石何县见见那被人奉若神灵的"鱼篮大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