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481章 妙哉奇也(10)

落难情缘 第481章 妙哉奇也(10)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奇怪的是,在碎叶、贱金两国时,他们又是乘锦车,又是亮"兴林国王"的金字招牌,根本没人买账,今天这副商人打扮,进入鱼篮国不久,竟招来了数不清的崇拜者。

妙庄王一行刚一踏入鱼篮国境内,立即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

有人惊奇,有人窃窃私议,有人指指点点。

进入异国他乡后,这些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妙庄王等人早已见怪不怪,只顾埋头赶路,无心左顾右盼。

但时隔不久,那些指指点点、窃窃私议的人竟吵吵嚷嚷地围了上来。

起初李车夫还以为他们是看中了鱼篮呢,心里直夸妙庄王料事如神。妙清、妙缘也有同感,并回过头去,向妙庄王和李车夫会心地一笑。可是,当他俩回过头来时,全都愣住了。原来有数十名百姓已经面对她们跪下了。

妙清、妙缘正在纳闷,又见那些人一边磕头一边高喊:"菩萨降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妙清、妙缘本是金枝玉叶的公主,在兴林国时不要说提着篮子在路上走,就是乘车坐轿,她们还嫌坐垫太硬,颠簸太厉害。有了这两年的磨炼,尤其是途经金国时所吃的苦头,早已把她们身上那种皇姑们特有的傲气,公主贵人们特有的娇气,折磨得所剩无几了,更没有受人朝拜的思想准备。即使在兴林国内,称她们为菩萨的也从来没有过。

面对此情此景,她们慌乱得连手也不知往哪搁,只好低头摆弄手里的小鱼篮。

妙清毕竟是大公主,比妙缘多吃过几包盐,多见过一些世面,虽然也有些吃惊,却尚未惊慌失措。

只见她向下跪者们道了个万福之后,解释说,她们并不是什么菩萨,而是去南海朝圣的普通香客,望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哪料到一连解释了两三遍,人们仍然跪在原地,继续"万望菩萨恕罪"。

妙庄王见此情景,连忙跳下车来,一边让两位车夫放下担子将跪拜者一一扶起,一边向他们说明自己和女儿、车夫的身份。

那些被车夫扶起来的人们,一听说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兴林国的妙庄王和妙庄王的两个女儿,不约而同:"咚、咚、咚"地重新跪下说:"果然是菩萨和天王到了,我等岂能当面错过……"

这回妙庄王也慌了手脚,他真不明白,自己什么时候就成了天王?两个不孝的女儿又何时变成了菩萨?

细想开来,他又觉得这件事一定事出有因,绝不可能是一般的误会或错认,当他将那位头磕得最响的老者扶到一边,问清情由时,这才弄清原来是这么回事。

三年前,鱼篮国最南边的一个名叫石何县的地方,来了一位手提鱼篮、品行端庄、貌若天仙的年轻女子。她自称是兴林国人,名叫玉兰大姐。只因不愿在兴林国坐享清福而离乡背井,拜别双亲,到鱼篮国石何县来修身养性。

石何县的小伙子们一听这话,纷纷向玉兰大姐求婚。鱼篮大姐从小鱼篮中取出一本名日《普门品》的经文,对求婚的小伙子们说:"有谁一夜之间能将这本经文背熟,我就嫁给谁。"

话音未落,就听见此起彼伏的"、";

"我也要,保险一夜之间倒背如流"的求索声。

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喊声,围观者越来越多。

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由原来的几十个人猛增到一千余人。小小鱼篮已经不足十本,面对这"粥多僧少"的局面,那些求爱心切而又识得一些字的小伙子们,无不脱衣卸膀地往前挤。

在他们看来,那本《曾门口》完全不亚于定情信物。

有些不识字的年轻人也不甘落后,他们各自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盲人说鼓书、唱山歌都不是听来的么,我们就不能......"

那些上了年纪的小伙子心情更迫切:"我那二小子还没媳妇呢,如果……"

玉兰大姐好像猜透了人们的心理,只见她往高处退了两步,将篮中仅有的十本《普门品》一起拿在手里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位不必争先恐后,小女担保心诚者人手一本。"说完将《普门品》向空中一抛。

那《普门品》出手之后,以一化十,以十化百,以百化千,纷纷扬扬雪片似的飘下来,正好每人都得到了一本。

玉兰大姐说:"列位听了,凡一夜之间背得一字不差的,明天一大早在这大枫树下面试。"

众人一听这话,不敢久留。立即像戏院子里散了场似的一哄而散。

玉兰大姐正准备走,突然发现一位老太婆跪在面前,嘴里不停地说:"大姐行行好。"

玉兰大姐连忙将老太婆扶起来,问她这是为什么。老太婆说,“在一千多围观者当中,我是唯一没有得到《普门品》的。我是个寡妇,人称马氏,只因家道贫寒,儿子马郎已经二十多岁了,既没读书也没娶亲。马郎是个打鱼的,今天一大早让我上街卖鱼时,顺便带个鱼篮回家装鱼。临走时还再三叮咛,‘那鱼篮既要小又要巧,莫怕贵!’我卖完鱼,老远就望见鱼篮大姐手里的那个小巧玲珑的篮子。正要上前问她卖不卖,就听见鱼篮大姐的那番自我表白和后来发生的事儿……”

马氏认为自己比谁都诚心,没想到偏偏漏掉了她一人,为了不当面错过良机,马氏一直等众人散去后,才跪在玉兰大姐面前,求大姐赏一本《普门品》,让她带给自己的儿子马郎。鱼篮大姐听了马氏的哭诉,二话没说,只见她将那空空的鱼篮往马氏的手里一塞,转身就走了。

当马氏回过神来去追她时,玉兰大姐早已消失在人流之中。

第二天清早,有三百人前来应试,其中竟有五十人能一字不漏,从头到尾地将《普门品》背诵下来。

玉兰大姐十分为难地说:"有道是一女不许二夫,何况你们有五十人呢。如果其中有不怕吃苦不嫌麻烦的,我这里还有几本《金刚经》,你们不妨带回去一试,明天一早再来,如果有人能全文背出,小女绝不食言。"

有幸闯过第一关的小伙子们无不跃跃欲试。

他们听说还得再背《金刚经》,虽然大多数面有难色,却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

鱼篮大姐今天虽然没有提鱼篮,却仍然像变戏法似的变出了五十本《金刚经》,每人分了一部。

第二天清早,五十个小伙子仅仅来了三十人,面试结束,仍然有十人背完了《金刚经》。

玉兰大姐惊得好半天不知说什么好。最后还是那个人主动提出:"不妨多背几本。"

玉兰大姐觉得有理,连忙拿出十套七卷本的经分别交给十人,约他们三天后在老地方面试。

第四天上午,只有三人前来应试,玉兰大姐好奇地一一询问了三个人的家境和身世。

三人中有两人出身书香门第,十年书,一个读了八年零四个月,奇怪的是竟有一个自称目不识丁。

鱼篮大姐半信半疑地问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