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347章 忍辱道(1)

落难情缘 第347章 忍辱道(1)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出家前种庄稼,出家后还是种庄稼!

要知道,契此抛家离乡,是为了修行,从而了生脱死、成佛作祖的,而不是为了来给你们卖苦力的!

要明白,人家来投靠天华寺,是为了避开世俗的纠缠,以便静心参禅,发明心地,悟彻人生,而不是为了来当庄稼汉的!

然而,身为僧人不能修行,并不是契此最大的烦恼,最让他难以忍受的,还是那如影随形的恶名。

契此每天从寺院到山下的寺田里去,都要经过山门前的一条村庄。他每次从村中穿过,总是有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戳他的脊梁骨;有的指桑骂槐,尽情讽刺、挖苦他。甚至,有一些小伙子故意向他吐口水挑衅,直接破口大骂他是花和尚……

契此无言以对,只好低垂着头,绕着路走,躲开人群。实在避不开时,只能默默承受。

有一天,契此内急,到村里的一个东司(厕所)方便。他刚刚蹲下,一滩稀牛屎从墙外飞出进来,不偏不倚落在了他的脑袋上!

面对种种难以忍受的侮辱,契此不知道怎样才能摆脱,他感到,自己的胸膛就要爆炸了……

……

有一次,有人直截了当问他:“弥勒,他也出家多时了,为何一直不入流?”

弥勒说:“我是一个无心道人,所以不入声闻流。”

“什么是无心道人?”

弥勒回答:“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就是对一切无想、无念、无所求。所以,你们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尽管他是一个乐天派,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因为王舍城里的人们都知道他尚未证果,所以,他在进城乞食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供养他。

乞讨不到食品,弥勒不得不经常饿肚子。饿肚子他也照样无忧无虑,整天呵呵笑个不停。

这一天,又到了乞食的时候。弥勒看到,舍利弗与罗睺罗师徒,一前一后步出祈园精舍,向王舍城走去。他想:舍利弗是佛陀的大弟子,而罗睺罗更是释迦牟尼佛出家前所生的儿子,他们两个入城乞食,一定能得到很多人的供养。

于是,他就跟随着舍利弗与罗睺罗身后,步行到王舍城乞食。

他的如意算盘是:人们在给他俩的钵里放食物的时候,不会好意思单单冷落他吧?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往常,他独自乞食,多少还能得到一些食品,而现在,他跟随着舍利弗他们,压根就没吃上饭——

走在弥勒前面的舍利弗、罗睺罗刚要进城门的时候,弥勒发现,一个恶狠狠、凶巴巴的大汉,突然从旁边蹿了出来。

他先是向舍利弗的钵里撒了一把沙子。

舍利弗不但不恼不怒,反而像得到最美味食品一样向他点头致谢。

恶汉又冲向罗睺罗,照他脸上狠狠打了几拳!

弥勒见状,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

恶汉行完凶就开溜了。而站立在一旁的舍利弗,并没有阻拦他,任他离去。

弥勒赶到的时候,看到罗睺罗满脸是血,痛得嘴唇发抖。

看得出来,罗睺罗是紧咬牙关,才强忍住了胸中的怒火。

这时,舍利弗说道:“罗睺罗,我们都是佛陀教导的弟子,应该有忍辱的精神,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能心怀嗔恨。我们要以慈悲心,怜悯一切众生。佛陀经常教诫我们,对于个人所受的委屈诋毁,要以忍辱为主。因此,罗睺罗,你要熄灭胸中的怒火,忍受心中的屈辱。世界上最大的勇气,就是难忍能忍。天上人间,任何力量都不能胜过忍辱。”

听了师父舍利弗的一席话,罗睺罗的心情趋向了平静。他走到小河边,水面上映照出了他满是血污的脸。然而,他的心并没有随之波动,默默地捧起水,洗去血渍。

舍利弗与弥勒看到这种情形,心里无比感动。

罗睺罗说:“刚才的疼痛,我已经不把它放在心上了。这世上有着许多的恶人,不如意的事儿也很多,我的心并没有因此怒火中烧。只是想到,像这种无法无天的暴徒,如何处置是好?佛陀教导我们,要有慈悲心,要和蔼待人,要忍辱积德。但是,那些愚狂的人却因此轻蔑我们,反而尊敬那么凶残的人。佛陀演示的真理,对于他们说来,如同阳光照耀死尸一样,毫无反应。天降甘露,猪也有份。可是猪依然喜欢污水横流的肮脏地方。佛陀所开示的人生真谛,对于那些愚昧的人有效吗?”

舍利弗听了之后,对罗睺罗很满意。于是,他们返回了祈园精舍。

佛陀听了舍利弗的讲述,对罗睺罗的忍辱精神给予了赞扬,并且对所有的比丘开示说:“不知道忍的人,就不能见到佛,就会背离佛法、远离僧众,就不能在轮回中得到解脱。只有能忍恶行的人,才能消除灾祸,得到安详。有智慧的人能体察到因果,所以能控制嗔恨念头的生起,常行忍辱。忍,是修道的助缘,可以使你早日解脱;忍像大海里的舟船,可以渡过一切苦难;忍是病者的良药,能够救助人的性命。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佛陀,独步三界,受到人天敬仰,是因为我的心安稳,深知忍辱德行的可贵!”

为了使得弟子们更好地理解忍辱法门,佛陀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那是过去久远劫之前,佛陀还在修因位菩萨行的时候。那时,有一个国家叫波罗捺,国王名曰迦梨。在这个国家深山之中,有一位大仙,叫羼提波梨。他与五百弟子共同住在安静的山林里面,修忍辱行。

一天,迦梨国王带着四位大臣,以及王宫中的夫人、宫女,到山林中游玩。迦梨国王一路鞍马劳顿,刚到山林边缘,便感到劳累疲惫了。于是,他就在一棵大树下小睡了一会儿。那些年轻活泼好动的宫女们,整天被憋在宫中,如何肯舍弃这来之不易的游玩机会呢?她们互相使个眼色,悄悄离开国王休息的地方,游山观景去了。

正是春光明媚时节,漫山遍野鲜花烂漫,绿树枝头翠鸟鸣啭,再加上美丽如云霞的宫女们轻歌曼舞,幽静的山林洋溢着浪漫而又温馨的气息……

美丽动人、款款情深的宫女们一边欣赏着春光明媚的美景,一边采着漫山遍野的鲜花,把欢声笑语洒满了山林幽谷。

当她们来到一处僻静的山谷,在一株亭亭如伞的大树下,看到一位修行者正在端坐思惟。

他一动不动,对于她们曼妙的丽影视而不见,对她们宛转的歌喉听而不闻。

看他这专注的神态,就算大山轰然崩塌于眼前,哪怕雷霆炸响于耳边,都不能使他心动神摇。

不用说,宫女们看到的,是仙人羼提波梨。她们遂生敬心,满怀恭敬,将手中的鲜花散于仙人身上。

仙人羼提波梨见宫女们以鲜花供养自己,从殿中徐徐出来,向她们颔首致意。

她们虔诚地坐在仙人面前,请他说法。

国王迦梨小睡醒来,顾望四周,身边只有四位大臣守候,没看见自己的嫔妃们。

国王心中甚是不快,就与四大臣到处寻找她们。

国王等人找到仙人修行的山谷,看到诸女静静坐在仙人羼提波梨面前,全神贯注、如饥似渴倾听仙人说话,对他的到来根本不予理睬。

国王心里不由得炉火燃烧,胸中怒气升腾。他没好气地问仙人:“你于四空定,是否已经得到了?”

羼提波梨回答说,“没有。”

国王又问:“四无量心,你证得了吗?”

四无量心,即,慈——给一切众生乐,悲——救一切众生苦,喜——见人行善、离苦得乐、深生欢喜,舍——怨亲平等,不起爱憎。

羼提波梨摇摇头,说,“自己未得。”

国王第三次发问:“那么,对于四禅事,你又修得如何?”

修得四禅定,即可出家……

但是,羼提波梨还是回答,“未得。”

国王勃然大怒,说:“这些功德,你都没有证得,说明你还是个凡夫。而一个大男人独自与这些年轻漂亮的美女相处,而且又在这僻静的山谷之中,鬼晓得你们在干什么事!”

仙人知道,自己无论如何表示,国王都不会相信,所以就默然不语。

国王又问:“你常住山林之中,究竟在干什么?”

仙人羼提波梨说,“自己在修行忍辱。”

国王冷笑一声,说:“你没有任何禅定功夫作基础,岂能忍辱?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你若当真能忍,我就试一试,看你是否能忍得下去!”

说着,国王拔出利剑,唰唰两下,削下仙人的两只手。然后,他问仙人:“能忍吗?”

仙人点点头,说:“忍辱。”

国王才不相信呢,一个人被活生生砍下了双手,能不心生嗔恨么?

看你嘴硬到什么时候!他一狠心,又斩断了仙人的两脚。

但是,羼提波梨面不改色,依然故我,说自己在修行忍辱。

国王又割了他的耳朵、削掉了他的鼻子。羼提波梨依旧心平气和,犹称忍辱。

这时,天地被仙人的精神所感召,发出六种震动——每当有圣人出生、出家、成道、入涅盘等时刻,天地即动、涌、震、击、吼、爆,以六种征兆表示祥瑞。

仙人的五百弟子感觉到了变故,在空中飞行而来,问师父说:“您被如此残害,忍辱之心,是不是忘失了呢?”

羼提波梨回答:“我的心丝毫没有变易,平静如止水。”

国王听仙人如此说,十分惊愕。不过,他还是不敢相信,问道:“你说忍辱,其心未动,以何为证?”

仙人羼提波梨答曰:“我若实忍,至诚不虚,红血将会变为白乳,身体也能恢复如初。”

仙人话音刚落,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他浑身流淌的鲜血一刹那变成乳白色,而且身子平复如故,好像从来没有受到伤害一样。

这时,山中的天龙神见迦梨国王无辜冤枉并残害仙人,十分愤怒。它们意欲置国王以及他的随从于死地,为仙人报仇!一团团黑雾扑向国王,一道道霹雳闪电在他头顶炸响……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仙人羼提波梨赶紧仰面朝天,说道:“你们若真的为了我好,千万不要伤害国王等人。”

于是,烟消云散,雷电平息。

早已吓得魂飞胆破的国王,在仙人的忍辱得到证实的那一刻,就已经心怀恐惧,此时又见仙人救了自己一命,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骂自己有眼无珠,无端毁辱大仙,罪该万死。他哀求仙人原谅,接受他的忏悔。

羼提波梨对他说:“但愿我的忍辱如大地,我以大地的宏忍对待你,我成佛之后,先以智慧的刀,斩断你的贪、嗔、痴三毒。”

面对仙人的含垢忍辱,迦梨国王惭愧得无地自容,直想匍匐在他的脚前,忏悔自己的罪过。

此后,国王经常请仙人到王宫供养。国中有一千个外道,见国王特别敬重羼提波梨,心怀妒忌。

于是,他们将仙人静修的地方撒满粪秽,以图激怒仙人,破坏他的修行。

羼提波梨看到这种情况,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怜悯他们。他立刻对外道们发誓说:“我今天修忍,是为了利益众生。今后,我若得道成佛,先以法水,清洗你们的尘垢,去除你们心灵上的污秽,让你们永得清净。”

最后,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那时的羼提波梨,就是现在的我;国王迦梨与四位大臣,是今天的乔陈如等五比丘;那千名梵志外道,就是郁卑罗等一千个僧人。我在做忍辱仙人的时候发过誓,所以得道之后先度他们。”

……

契此被人扔了一头、一脊背牛粪,浑身臭烘烘的,只好返回天华寺,清洗污垢,更换衣服。

正当他用木棍从僧衣上往下刮牛粪的时候,方丈和尚走了过来,问他:“契此,你衣服上怎么沾上了牛粪?”

面对愁人说忧愁,说到忧愁愁煞人。

云清和尚一句话,正问到了契此的伤心处,所以,他未曾开口,委屈的泪水先流淌了下来……

等云清和尚弄清了原委之后,问契此:“契此,若是你当场抓住往你身上扔牛粪的人,你会打他吗?”

契此摇摇头。

云清再问:“你会骂他吗?”

契此再次摇摇头。

老和尚第三次问道:“虽然不打不骂,可是,你心里愤恨那些无缘无故侮辱你的人吗?”

这次,契此说话了:“师父,我恨,我恨极了!我对那些不分青红皂白、随意侮辱他人的人,恨之入骨!”

云清和尚轻轻摇着头说:“契此,你错了!你要知道,一念嗔恨心,火烧功德林。你对众生心怀怨恨,如何能增长智慧呢?一个修行人没有福慧资本,如同一个远行的人没有饮水与干粮,如何能到达目的地呢?”

“可是,师父……”契此说,“他们忠奸不分,善恶不辨,以侮辱别人为快乐…..面对别人的恶语相向,我该怎么办?如何摆脱这种令人难堪的局面?”

云清和尚严肃地说:“摆脱,就是逃避。人生,任何事情都要直面相对,要直下承当!所以,你不但不能嗔恨众生,而且还要发自内心地怜悯他们,宽容他们。面对愤恨与加害,你要面带真心真意的微笑。”

契此苦笑着说:“师父,这也太难了吧?如何才能做得到呢?”

云清和尚不答反问:“契此,你从僧衣上刮下的牛粪放到哪里去了?”

契此看了看脚下,说:“放到地上了。”

云清和尚又问:“那你洗过头的污水呢?”

契此说:“洒在地上了。”

这时,老和尚指着脚下的大地说“大地宽厚,无论什么尘垢都能容纳。就算你把牛粪、屎尿、脓血等最为污秽的东西强加于它,它也能平静地接受,并且毫无悖逆之意。所以,我们的心要安忍如大地,宽宏如大地。佛经上说,弥勒佛为菩萨的时候,常施一切乐,忍心如大地。”

契此低头看着自己弄到地上的污垢,若有所思。不知过了多久,他依旧垂着头问道:“师父,菩萨六度法门中的忍辱行,应该就是宏忍如大地吧?”

无人答应。他抬起头,哪里还有老和尚的身影?眼前一片空空荡荡真干净,好象云清方丈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契此再次审视脚下的大地。

它厚重,负载山川草木万物,无论鲜花野草,不管臭虫跳蚤,它一概默默接纳;它宽宏,任你猪拱鸡刨牛羊践踏,任你鼻涕吐痰拉屎撒尿,它安然不动….

契此忽然明白了,忍辱,之所以能受他人的侮辱、伤害而不生嗔恨心,关键是自心不动!也就是说,心安住于法理上,就能产生坚毅不拔的意志力,就不会被外来的烦恼所动摇。忍,看似柔弱,却内在刚强,能无限地忍耐,就是无限的刚强。

能忍不可忍,经历万般苦恼而内心不改初衷,福慧可得,道业可成,就能觉悟无上菩提!

契此心中豁然开朗。

契此勇敢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人们依旧毫不留情地讽刺、挖苦他,他的心如如不动,所以脸上依旧能保持和善的微笑。他时常平白无故遭人白眼,莫名其妙被人谩骂,他不恼不怒,仿佛他是没心没肺的石头人一般。

当然,契此不是没心,而是不动心。

因为心灵安住在湛然不动的空明境界里,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和安谧。

而这种安详、清净所带来的身体放松与心理愉悦,又是人间任何娱乐、快感都无法企及的….

从此,契此真正成了一个笑面菩萨。

一天,契此正在路边的一块稻田里弯着腰除草,忽然,“扑通”一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落到了他前面的稻垄里,飞溅起来的泥水弄了他一脸一身。

是一只草鞋,一只沾了一大坨子泥巴的破草鞋。

一只破草鞋无论沾不沾泥巴,都不会自己飞过来。

果然,路上站立着一个满脸坏笑的年轻人。他说:“和尚,听说你专门爱找破鞋,所以我送给你一只。”

契此当然知道年轻人是借破鞋来挖苦自己,但他依然双手合十,满脸堆笑,真诚地说道:“谢谢您的布施。一双破草鞋看似没有用处,但放在田地之中,却是上好的肥料,能使稻谷丰收。我要将寺田收获的功德回向给您,愿三宝加被于您,福寿安康。”

说着,契此不卑不亢地将破草鞋塞进稻田里,继续弯腰拔草。

这个中年人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个结局,他尴尬地愣了一会儿,没趣地走开了。

不过,他很是不甘心,招呼来几个在路边玩耍的儿童,在他们耳边说了些什么。

于是,顽童们冲着契此唱:

一只破鞋没有对,花和尚爱闻臊臭味。一只狐骚成了精,专门来找大肚僧。

……

孩子们唱了一遍又一遍,然而,契此充耳不闻,神情故我,照常劳作。中年人只好悻悻而去。

一次,契此到集市上购买农具,一个冒冒失失的小伙子只顾埋头赶路,与他撞了个满怀。

两个人都被撞得头晕眼花,极为疼痛。

小伙子年轻气盛,不但不检讨自己的过失,反而开口骂道:“你瞎眼啊?往老子身上撞!”

契此赶紧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是我没注意,碰疼您啦。”

小伙子却不依不饶:“说声对不起就算完啦!你弄脏了我的衣服,怎么办?”

契此马上用手去给他拂试并不存在的尘埃。谁知,小伙子恶声呵斥道:“拿开你的脏手!别沾上我骚味!”

契此为了求得小伙子消除怒火,向他磕头赔礼。这时,街上的人们看不过去了,纷纷指责小伙子无理取闹,太不像话。小伙子满不在乎,指着契此的鼻子对大家说道:“你们知道这个和尚是谁吗?他就是那个专门撬寡妇门的花和尚!”

“呸,原来是他呀!”

“我说怎么满街的骚臭味呢,原来是这么回事!”

人们的正义感、同情心立刻没了踪影,反而出言不逊,谩骂契此。

也不知是谁首先向契此投掷了一片烂菜帮子,于是,人们纷纷将各种污浊的垃圾抛向契此……

契此一言不发,默默承受着。他没有快步跑开,没有用手遮挡,甚至没有任何条件反射的躲避动作!

一块砖头夹杂在垃圾雨中,向契此飞了过去…

“小和尚,快躲啊!”一个女人尖利地喊叫着。

契此像是没听见,任那砖块砸在了脑袋上,砸得鲜血直流……

依旧是原来那个女人的声音。契此感到这个噪音有些耳熟,下意识地向那边瞟了一眼,于是他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女人——那个曾经当面指证他的女人!

契此生怕女人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便转身向集市外面走去。人们见他头上血肉模糊,鲜血直流,也便罢了手,不再向他投掷杂物。

契此走到镇外的一条小河边,默默清洗着脸上的血渍与污垢。忽然,他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未等他反应过来,“扑通”一声,一个人五体投地跪倒在了他的跟前。

是那个女人!就是她,将契此推进了万丈深渊的她!

她披头散发,痛哭流涕,磕头如捣蒜,脑门碰得大地砰砰作响。

契此被她近似疯狂的举止弄愣了,他一个僧人,又不能用手去拉她,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那女人总算不再用头撞地了,却又左右开弓,乒乒乓乓扇自己耳光。契此赶紧说道:“施主,你别这样!有话好好说。”

女人痛不欲生地哭诉道:“契此师父,你不用管我!我是个下贱的烂货,罪该万死!我贪图他们的钱财,故意陷害你,死有余辜!”

契此说:“女施主,我早已经谅解了你,更没有恨过你,你就不必再糟蹋自己了。”

女人一怔,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道:“什么,小师父,你不恨我?”

契此点点头,说道:“我不但不恨你,还应该感激你。”

女人以为他是气愤至极,所以才这样故意正话反说。

是啊,无端遭到陷害,致使人家名誉扫地,受尽屈辱,任是铁人也会被仇恨气炸胸膛!

女人说自己:“我是一个不要脸的女人,丧尽天良,让小师父吃尽了苦头。所以,你应该记恨我、诅咒我,让我天打五雷轰!你放心,我会到天华寺向当家师、向方丈和尚说明实情,还你一个公道。”

契此说道:“施主,你误会了,没有真正理解我的意思。我是说,是你给了我修忍辱的机会,使我真切体会到了人生之苦与清净之乐。所以,我真的十分感激你。”

女人还是不大理解:“不管怎么说,因为我的谎言,让你蒙受了不白之冤,应该还你个清白…”

契此打断她的话:“本性原自清净,如何能使它变得浑浊?本来是白的,怎能污染?所以,施主,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是,人们都误会了你,都把你当成了花和尚……”

“既然是误会,慢慢就明白了。至于我是不是花和尚,事实胜于雄辩,我相信人们能得出自己的判断。”

女人觉得对不住他,不停地自责、忏悔、道歉,总想极力弥补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