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278章 高僧赐名字

落难情缘 第278章 高僧赐名字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文殊菩萨望着弥勒渐行渐远,轻轻吟诵道: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

世人自不识。

天上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

……

转眼之间,一百五十年岁月悠然而过,大唐帝国已经步入了血色黄昏,江山摇摇欲坠。群雄争霸,烽火连天,战乱频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局面……

浙江明州一带,因远离北方权力中心,位于东海之滨,时局虽然动荡,总算还能避开战火,偏安一隅。

明州所属的奉化县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剡江、东江和奉化江。其中奉化江水穿城而过。

奉化县城北面三里远近,县江西岸,坐落着一个小小的村庄——长汀村。

村里有户人家,男主人名叫张重天,娶妻窦氏。张家世代务农,淳朴善良,由于夫妻二人格外勤劳家底颇为丰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张重天成婚多年,却一直膝下空空,尚未生育子嗣。

这一天清晨,东方刚刚发亮,张重天便来到江边的田间劳作。他正在忙着平整土地,忽然听到江中水声大作,波涛轰鸣。他下意识的抬起头来,发现滚滚江水犹如张牙舞爪的巨龙,呼啸而来,奔腾而去,大有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之势。

张重天在江边生活了半辈子,见惯了春汛的洪峰浊浪。然而,令他感到奇特的是,在低沉如牛吼、震颤如雷鸣的波涛声中,好像有一缕飘飘悠悠的仙乐从高邈的宇宙深处传来,在波浪之间回荡……

于是,张重天更加惊奇地看到,浑浊的江水之中,居然漂浮着一朵莲花,最令他难于置信的是,莲花不是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之上,一泻千里的洪流之中沉没,没有被冲向遥远的天边,反而徐徐向着他飘来!而且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好像要飘到他的脚下……

张重天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使劲闭了闭,然后再睁开。果然,莲花不见了踪影。

但是,在莲花消失的地方他又看到了一捆柴草。

发洪水的时候,水中经常漂浮着一些大树、木头、猪羊、马牛,所以,一捆柴草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柴草上竟然躺着一个赤条条的男娃!

江水浩荡,浊浪翻滚,洪峰涌起,旋涡丛生,小小柴捆在汹涌的波浪中无助地逐流沉浮,随时都有被浪头吞噬、沉沦江底的危险。

然而,面临灭顶之灾的男娃却浑然不知,好像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呼呼大睡,陶醉在甜蜜的梦乡……

童心纯真,令一切所谓的祸福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君不见有儿歌曰:小小猫儿欢乐多,唱着歌儿上山坡,遇见一只大老虎,揪着胡子叫哥哥……

张重天没有多想赶紧用耙地的长柄镢头将柴捆拨拉到跟前,一把将小男孩抱了起来。

不可思议的是,他刚刚抱起孩子,那捆柴草便散开了,沉没了,再也没有了踪影,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

而怀中的那个孩子,却在冲着他咪咪发笑,好像早就知道会被他从洪水中捞起来一样……

张重天看到这个男孩白白胖胖、圆头大耳、相貌端庄、天生一副大富大贵的模样,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连镢头都忘了拿,一溜烟向家中跑去。

距离家门老远,张重天便兴奋地忍不住叫了起来:“老乞婆、老乞婆!”

张重天生性诙谐,又一直无儿无女,所以平时总爱与自己的老婆开玩笑,戏称她为“老乞婆”。

窦氏正在家中做早饭,忽然听到丈夫在外面叫唤,而且声音极为欢快,一边向院门口迎接,一边笑着说道:“当家的,你是在路上捡到金子啦,还是从地里挖出银子啦?看把你乐得!”

张重天推开院门,说道:“既没拾金,也没捡银,却比金银珍贵一万倍!老乞婆,你瞧,你瞧啊!”

一个比年画里画得还要可爱的男孩,赫然出现在她的眼前!“我的天啊!”窦氏慌忙将沾着菜叶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双手接过了孩子。

这孩子不但不认生,反而像是与窦氏很有缘似的,张开双臂,一头扎进她怀里,咯咯地笑了起来。

窦氏那个高兴啊,差点将自家的房子都乐翻了……

半晌,窦氏才想起来问张重天:“当家的,你是从哪里抱来的这个神仙娃娃?”

张重天说:“县江发了大水,他躺在一捆柴草上飘了过来,我赶紧把他从江里捞了上来。”

窦氏说:“哎呀,洪水连天,这小娃娃居然没被淹死,真是命大福大造化大!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家的,咱们就收养了他吧。”

张重天膝下无子,心里早就萌生了留下这个孩子的打算,所以想都没想便点了点头。

窦氏使劲亲了孩子一口,说:“阿弥陀佛,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有儿子啦!”

张重天见老婆高兴得不知东西南北,连做饭都忘了,便调侃说:“老乞婆,你有了儿子,就不要老头子了?我可是饿得肚皮贴到后背上了。”

窦氏说:“你三四十岁的人啦,又不是没吃过饭,饿一会怕什么?我要先去找一个小被子,把我儿子包起来,千万别让他着了凉。”

窦氏将孩子抱到屋里,放在床上,开始翻箱倒柜,寻找适合孩子穿用、铺盖的布料。

张重天知道,一时半会吃不上饭了,只好坐在一边等待。

那孩子独自躺在床上,咿咿呀呀,像是无比快乐的样子。

张重天若有所思地说:“这孩子光着屁股在水里飘了这么久,不但没冻着,没呛着水,而且还能在柴草上睡大觉,真是难以相信。”

窦氏一边拾掇一边说:“这个孩子命硬,什么样的灾难都能避开。他不偏不倚恰好飘到你的跟前,倒像是专门来给咱们当儿子的。”

张重天回忆道:“一开始,我明明看到的是一朵金莲。谁知,一眨眼,就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听到这里,窦氏像是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了什么,轻轻惊叫道:“天哪,这娃娃是观音菩萨给咱们送来的!”

她放下手中的布料,双手合十,极为虔诚地喃喃念道;“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您终于显灵了!,,唵嘛呢叭咪吽。,,,……”

张重天“噗哧”一声笑了:“不是送子娘娘,而是送子爷爷。”

窦氏一脸的严肃,说道;“孩子他爹,你不要胡说八道!”

张重天仍笑眯眯地说道;“娃娃本来就是我抱回来的呀!”

窦氏问:“他为什么能在大洪水中安然无恙?”

“这……”

“他为什么偏偏跑到你眼前?”

“这……”

窦氏连珠炮似的发问,张重天吭吭哧哧,无法应对。

最后,窦氏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前些天到岳林寺烧香拜佛,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了愿,所以今天灵验了。他爹,咱们得尽快找个时间,到岳林寺还愿去。”

……

六祖惠能说到岳林寺这里,不由得停了一会,然后,颇为赞赏地说:这座规模宏大的寺庙,与长汀村一江之隔,前身是三百年前南北朝时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所创建的崇福院。

寺庙亭台楼阁,高耸巍峨;飞檐斗拱,巧夺天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大唐中期,被南北称之为的“六祖惠能呼啸出世”,在曹溪宝林寺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开创了禅宗狂飙突进的崭新局面,蔚然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奇观。

到了晚唐,恰恰是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天下寺院,十有其九归宗为禅,所以,崇福院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座禅僧寺院。

有一天,崇福院来了一位气度不凡的游人。他就是著名诗人当朝宰相李坤。

李坤与好友元稹、白居易交往甚密,所以,他不但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写下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流传千古的诗篇,而且受他俩的影响,也虔信佛教,与一些著名禅师成为了至交。

这一年,他回老家无锡探亲之后,顺便游览江南山川寺院,寻友访禅。

在崇福院,他与几位禅僧相谈甚欢,雅兴所致,欣然命笔,写下了一方龙飞凤舞的匾额。

然而,数年之后,会昌五年,唐武宗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灭佛运动,崇福院被拆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

李坤的墨宝自然也一同化成了灰烬,连李坤也于一年前被唐武宗一脚踢出京城,充任了淮南节度使。

仅仅一年多之后,唐武宗演完了最后的疯狂,因服用道士的“仙丹”而中毒身亡,曾经出家做过沙弥的唐宣宗即位,开创了大唐王朝最后一个太平盛世——大中之治。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闲旷禅师云游来到奉化,看到崇福院的断壁残垣,不禁伤感嘘叹,泪流满面。

他悲愿萌生,放下钵盂,挂起行囊,有心重建这座古老的寺院。

闲旷是一位明心见性的大禅师,悟道宏深,慧眼通天。当天夜晚,他在崇福院废墟之中跏趺而坐,进入了灵明奇妙的禅定状态,于是,他敏锐地感觉到,隔水相望的县江东岸,佛光闪闪,彻地照天——在这佛光出现的地方建寺安僧,必将有圣贤出世,菩萨过化。

于是,闲旷禅师将新寺院迁建于县江之东,更名为“岳林禅寺”。因其是唐朝大中年间所建,后世称之为“大中岳林禅寺”。

这一天清晨,岳林寺主持闲旷禅师正在方丈之中的禅床上打坐,忽然听得寺院前面的什么地方一声闷响,好像重物坠地一般。

他徐徐睁开眼睛,唤来侍者,让他去天王殿察看一番。

片刻之后,侍者慌慌张张的跑回来,尚未进门便嚷嚷道:“大和尚,祸事了!大和尚,祸事了!”

闲旷禅师从禅床上站立起来,问道;“有何祸事,你慢慢讲来。”

侍者说:“天王殿里的天冠弥勒,从莲花座上跌了下来,摔得冠也掉了,头也破了。”

闲旷禅师一笑,轻轻松松说道:“一个泥塑的菩萨,从高处跌下来,自然要摔坏的。”

侍者一愣,满脸疑惑地问道:“菩萨像怎么会自己倒下呢?是不是预示着寺里有什么灾难?”

“到了该倒的时候,它自然就倒了。它连自身都保不住,还能预见什么灾难!”闲旷禅师的话里蕴藏着无限禅机,可惜侍者懵懂,尚未参透禅关,无法领会其中奥妙。

这时,从天王殿方向隐隐传来一阵话语声。

一定是禅僧们听到响声,看到菩萨像莫名其妙倒地,正在议论纷纷。闲旷禅师拿起禅杖,走了出去。

天王殿内,一尊前些年流行的天冠弥勒(确切地说,应该是头戴皇冠的武则天塑像),砰然倒下,前额碰瘪了,冠冕滚落了老远。

正在不知所措的众僧看到大和尚到来,便自动闪到两边。

闲旷禅师看了看已经严重损坏的弥勒塑像,对弟子们说道:“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心中坐。俗话也说,泥菩萨过海,自身难保。诸位,你们都看到了吧,外在的佛像,总有损坏的一天,所以,你们要参拜自己的自性真佛,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永不败坏。”

寺里的监院师说出了大家的疑惑:“可是,师父,那会儿无风无雨,更无地震,这尊重达几百斤的佛像,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倒下来呢?”

闲旷禅师莫名其妙地说道:“真菩萨就要到来,泥菩萨自然要让位了。”

监院师问道:“师父,怎么处理这尊佛像呢?是不是将它扶回原位,然后修补重绘?”

闲旷禅师用禅杖指着倒在地上的弥勒塑像,说偈曰:

尘归尘,

土归土。

哪里来,

哪里去。

弥勒菩萨离兜率,

疯癫和尚背布袋。

说完,闲旷禅师扬长而去。

监院虽然没有听懂师父的后两句偈子,但他明白什么叫尘归尘,土归土,所以指挥大家将泥像抬了出来,挖了一个深坑,掩埋起来。

泥土所造,重归泥土。

禅僧们刚刚将天王殿打扫干净,张重天夫妇便抱着从江中捞起的那个男孩来到寺院,他们绕过天王殿,大雄宝殿,直奔寺院最后面的大悲阁——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殿。

张重天与窦氏在大悲阁观音菩萨面前的香案上了香,然后三跪九拜,虔诚祷告,表达对观音送子的感激之情。

等到他们叩拜完毕,直起腰来,发现身后居然站着方丈和尚——闲旷禅师。

闲旷像是未卜先知,主动合十说道:“张檀越拾得贵子,可喜可贺。”

张重天天性诙谐,又与闲旷禅师是老相识,便故意说道:“好你个方丈和尚,怎么口无遮拦?我亲生的儿子,你如何说是拾来的?”

闲旷禅师淡淡一笑,道:“天河一只如意船,优昙化现皆是缘。”说罢,闲旷禅师又问道:“贵子可曾有了姓名?”

窦氏说:“本来我们夫妇今天来寺里,一是为了烧香还愿,感谢观音菩萨;二来就是想请您给他取个名字,以便养大成人。现在邂逅了大和尚,那就请您看看他的相貌,费心想一个好名字吧。”

闲旷禅师也不推辞,掀开襁褓一角,只见这孩子面若圆月,明眸如星,双耳垂肩,天生一副贵人之相。更奇特的是,这孩子竟然冲着闲旷微微一笑,活像与他是旧相识似的。

闲旷禅师说道:“圣贤乘愿,慎防隔阴;尘世俗情,切莫贪恋;契悟此性,真如宛然。那就叫做‘契此’吧。”

张重天与窦氏早就听说这位高僧深不可测,他取的名字一定寄托着某种神秘的愿望。所以,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有些拗口,照样欣然接受了。

窦氏再次请求闲旷禅师,让他预测一下孩子的命运。

闲旷禅师随口吟偈道:

这个娃娃非常人,

游州走县和光尘。

了却一段旧公案,

神归本位影长存。

……

自从闲旷禅师为张重天夫妇从江中捞起的那个男孩赐名契此后,这小契此长得一天比一天可爱,长得珠圆玉润,天真活泼,俏皮好动,给张重天夫妇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这个小契此与村里的其他娃娃没什么不同,一样上树爬墙,一样下河戏水,一样因为过分顽皮捣蛋被老爹打屁股。唯一区别的是,契此从小不沾荤腥,不管什么鱼虾鸡鸭、牛羊猪肉,入口便吐,一点也不肯咽下。虽然如此,小契此却长得又胖又壮,十分健康,所以父母也就没有把他的这个毛病放在心上。

更神奇的是,自从领养了契此,多年未曾孕育的窦氏,第二年秋天便生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取名叫秋霞。

乡亲们都说,这如同新母鸡产蛋之前必须先在窝里放一个引蛋一样,引逗着她产卵、下蛋。

当然,人们也说,这是张重天、窦氏行善积德的结果。

日月轮回,光阴似箭,转眼之间,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比肩长大,契此七岁,秋霞六岁,十分招人喜爱。

人们都说,这两个孩子是天上的金童玉女下界。羡慕得众人也直想到县江里去打捞个宝贝孩子上来。

这一天,张重天的内弟从田野里套了一只野兔,煮熟之后自己舍不得吃,得得地跑了好几里路,专门给外甥、外甥女送了过来。

那天,鬼知道小契此与伙伴们到哪里疯跑去了,临近中午也没回来。

张重天说:“孩子们玩起来,早把吃饭的事忘到脑后了。再说,契此从来不吃肉,不用等他了。”

于是,窦氏烫了两壶绍兴花雕,连同兔肉端上桌来。张重天与内弟吃着兔肉,喝着老酒,猜拳行令,不亦乐乎。

小秋霞人小鬼大,趁着大人喝酒不注意,悄悄将一条兔子后腿藏了起来——她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肉食,所以要留给哥哥尝一尝。

小秋霞一直很奇怪,自己总也吃不够的鸡鸭鱼肉,哥哥为什么沾也不沾?

秋霞曾经多次问过哥哥,契此敷衍她说,因为见到过宰杀猪羊鸡鸭时那血淋淋的场面,所以见到肉就想呕吐。

秋霞推断,哥哥从未真正品尝过肉的滋味,若是他知道肉很好吃,就不会再厌恶了。

于是,她将兔肉撕成一丝一缕,夹在了哥哥最爱吃的糍粑团当中。

糍粑系糯米做成,十分粘,所以夹上肉之后粘合的很好,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

过了大半天,契此总算回来了。

撒野疯跑了大半天,他早已饿透了,与舅舅打了一声招呼,便催着母亲快弄吃的来。

今天,秋霞格外勤快,未等母亲动身,抢先到厨房里将糍粑团端了过来,小契此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只糍粑团就往嘴里塞。

他咬了一口,刚刚咀嚼了几下,尚未下咽,便觉察到了异样。然而糍粑很粘,牢牢粘在口腔里,急切之间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

小契此涨得脸脖子通红,头上豆大的汗珠如同雨下,片刻之后,他像是被堵塞了气管,脖子一歪,瘫倒在地,两脚蹬了几蹬,没气了……

由于弥勒曾发下不吃肉的誓言,吃肉就会有以上的结果。

契此昏倒在地,鼻息全无,眼看着没有救了,慌得张重天手脚哆嗦,不知如何是好。

窦氏更是没了主意,只是瘫坐在儿子身旁,痛哭流涕,呼天抢地。

幸好,契此的舅舅还算冷静,用食指将契此口中的糍粑、兔肉全部抠了出来,又灌了他一些凉水,契此“哎呀”一声,总算呼出了一口气。

说来,小契此这次昏死得有些莫名其妙,不知究竟是糍粑咽的,还是兔肉过敏,反正活过来就好。

经过这番死去活来的折腾,张重天夫妇心里更加明白了,小契此就是他俩的命根子,若是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夫妻准会疯掉的。

两个月之后,窦氏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心里很是犹豫,若是再生个女儿还好,倘若是生下了亲生儿子,那么,自己是不是还能像以往那样疼爱契此这个抱养的儿子呢?再说,契此会怎么想呢?

窦氏被苦恼困顿得好几个晚上无法入睡,就决定到岳林寺烧香,求佛菩萨给自己一个明示。

第二天早饭后,窦氏梳洗打扮了一番,刚要出门,契此发现了,非要跟着去不可。

窦氏不忍拒绝儿子,就带着他一同过江,前往岳林寺。

他们娘俩进得山门,首先到大雄宝殿给佛祖释迦牟尼上香。窦氏拈起三支香,在长明灯上点燃,插在香炉里,然后在蒲团上磕了三个头。

在母亲烧香拜佛的整个过程中,小契此一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高的须弥座上的佛像,眸子里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采…….

窦氏礼拜完毕,发现儿子注视着佛像发愣,便推了他一下,说道:“儿子,怎么不跟着娘亲磕头?”

小契此不答反问:“娘,他是谁?我怎么好像见过他呢?”

窦氏告诉他:“这是释迦牟尼佛。佛无所不能,无所不晓,能消灾增福,保佑人们长命百岁。所以,儿子,只要你见了佛像,就要想向他磕头礼拜,祈求佛祖保佑你万事顺利,大富大贵。”

小契此却说:“娘,佛的模样和人差不多,我好像和他很熟悉。我长大了也要作佛,就做释迦牟尼这样的佛。”

窦氏闻听此言,惊得浑身直冒冷汗!她生怕儿子亵渎了佛祖,遭到天谴,摁住儿子的脑袋,要他赶紧跪下忏悔,请求佛祖原谅。

小契此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他居然说:“既然佛跟人长得一模一样,我就能作佛,就要作佛。”

窦氏奉佛极为虔诚,见儿子三番五次说要与佛祖比肩,又惊又怕又生气,不由得扬起巴掌,要向他的脑袋打去…….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雄宝殿门外一声佛号过后,闲旷禅师走了进来,对窦氏说道:“窦居士,佛门清净之地,你如何能怒火冲天,动手动脚呢?”

窦氏赶紧向闲旷禅师合十鞠躬,说道:“民妇是因为气急了,忘了佛门规矩,请方丈和尚原谅。”

闲旷禅师道:“一个小孩子,你何必与他动气呢?”

窦氏向闲旷禅师诉说:“大师,您不知道,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说长大了也要做佛。”

“呵呵……”闲旷禅师笑过之后,说道:“说得好!童言无忌,直指本来;童心无染,真如宛然。”他又转向小契此,说:“契此,契此,你莫忘今日之言,将来成佛作祖,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救化众生。”

窦氏困惑地说:“大师,你怎么也和小孩子一般见识,把他的儿戏当成真的呢?”

闲旷禅师正色说道:“一切生命皆有佛性,人人都能得道成佛,这是佛祖释迦牟尼在经书中亲口所说。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将来做佛呀!只要发起菩提心,勤修戒定慧,就能明心见性,顿悟真如……”

这些佛理不算高深,但也已经不是窦氏这种求佛护佑、乞福消灾的民间信仰者所能理解的了。所以,就算闲旷禅师说得天花乱坠,她也只能听得懵懵懂懂。

她身子虽然站立在闲旷禅师跟前,心思却一直系在儿子身上——她眼睛的余光,就像挂在小契此的腿脚上一样,他走到哪里,就紧紧跟随到哪里。

小契此被大殿东西两侧的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五代之前,只有十六罗汉之说,十八罗汉的称谓产生于其后)塑像所吸引,跑过去一一观看。

这十六尊罗汉,以宾头卢尊者为始,受佛的敕令,永远住世,随缘显化,济度众生。

他们分别是:第一宾度罗跋罗惰阇尊者(即宾头卢、长眉罗汉),第二迦诺迦伐蹉尊者,第三迦诺迦跋厘隋阇尊者,第四苏频陀尊者,第五诺距罗尊者,第六跋陀罗尊者(一作跋陀婆罗,今寺院浴室,多安其像,其因由出自《楞严经》),第七迦理迦尊者,第八伐阇罗弗多罗尊者,第九戍博迦尊者,第十半托迦尊者,第十一啰怙罗尊者(旧称罗云,即罗睺罗),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第十三因揭陀尊者,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第十五阿氏多尊者,第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即周利盘特)。

契此停留在一尊面目清秀可亲、神态天真可爱的罗汉像前,像是挠痒似的,伸手去摸着他的脚丫子,嘴里还念着即兴自编的儿歌:

“小罗汉,乐呵呵,你是兄弟我是哥。

兄弟在家陪母亲,哥骑竹马游列国。”

窦氏听到儿子又在与罗汉圣僧称兄道弟,不禁大惊失色,训斥道:“契此,不许胡说八道!”

契此却说:“娘,你再给我生一个小弟弟吧。小弟弟能和我一块儿玩,比这个光会坐着的罗汉弟弟更可爱。”

窦氏刚想再次呵责契此,闲旷禅师哈哈一笑,没头没脑说道:“窦居士,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小契此不是已经说了吗?他盼望着有一个小弟弟呢!”

窦氏被未卜先知的方丈和尚一语道破了心事,很是有些吃惊:“大师,我在佛前默默祈祷的事儿,您如何晓得?”

闲旷禅师淡淡一笑,说:“一个羊羔一根草,一只小鸟一片天。,有的因缘。要来的,无论如何拦不住;要去的,千方百计留不下。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吧。”

窦氏虽未能完全明白,但听了闲旷禅师的话,一颗忐忑的心总算平静了下来。数月之后,张家又喜添男丁。契此如愿以偿,真的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弟弟。

自从那次跟随母亲到过岳林寺拜佛之后,契此或单独、或与村里同龄的孩子们结伴,经常来这里玩耍。甚至连寺里的僧人们都认识了他,称他为“长汀子”——长汀村的孩子。

天晓得什么原因,隔江相望的岳林寺,似乎对小小的契此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

是那巧妙的布局、巍峨的建筑、庄严的佛像对他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还是奇妙的钟声、神圣的经唱、僧人充满智慧的禅机感化了他?

有一次,契此在大殿里对一幅经变壁画着了迷。

这是一幅“弥勒变”——根据《弥勒上生经》所描绘的兜率天宫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