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银狐 > 第九十五章 搞个新大汉出来

三国之银狐 第九十五章 搞个新大汉出来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0: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汉亡了!

这话一出,顿时议论纷纷。

众人底下窃窃私语,殿内一片叽叽喳喳。

就连诸葛亮都是眉头一皱,随即又很快舒缓了下来。

刘备愣在那里,然后有些颓然地坐在那喃喃自语道:“是啊,大汉亡了。”

“大汉确实已经亡了。”

沉晨环顾四周,朗声说道:“陛下不管是真心禅让,还是为曹丕所迫,不管是在实际上还是名义上,大汉都已经亡了。正如前汉王莽篡位一般,北方已无汉臣,南方已无汉主,这就是我们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不错,大王一直奉陛下为正统,但是天子却为曹丕所迫,将汉室正统交给了曹丕,那么曹丕在大义名分上,就是继承了汉统,如高祖承秦一般,我们反倒失去了大义名分。”

“是啊,晓卿看待问题还是深刻,抓住了最重要的关键。现在大王在南方失了名分,即便要兴师北伐,又该以什么样的名义出兵进攻曹丕呢?”

“为天子报仇不行吗?”

“自然不行,大汉都亡了,汉统不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大王就会缺少正统大义,出兵北方就站不住理。”

众人议论纷纷。

这就是现在刘备面临的窘境。

刘备目前能在南方建立诸侯国,掌握的法理是什么?

是奉刘协为正统,同时手握衣带诏,在南方起兵,然后北伐曹操,兴复汉室。

简单来说,有衣带诏在手,刘备就可以官方宣称曹操是当今王莽,控制了天子,要篡汉自立。

而他是刘协用衣带诏委任除掉曹操的忠臣。

但因为曹操势力强大,所以刘备到南方来招兵买马,征召人才,一起来跟他匡扶汉室,拯救天子于水火之中。

然而现在天子没了。

在名义上刘协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大汉也没了。

那么在法理上刘备以衣带诏为根基,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奉迎天子的大义名分,自然也就没了。

不要小瞧大义名分这个东西。

即便是元末和清朝的时候,起义军都是打着反元复宋,反清复明,以及恢复汉人衣冠这类的口号起事。

有的时候看着大义名分这东西很虚,但它能带来的实惠是难以想象的。

曹操正是借着刘协这杆汉室大旗,才占据了主动权,想给谁封官就封官,想出兵征讨谁就出兵,以至于天下人才纷纷归附,为曹魏江山的建立添砖加瓦。

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其实不是兴师北伐,而是该如何抢占大义名分,将正统从曹魏的手里夺回来。

刘备脸色悲愤难当,汉室灭亡,令他这个宗室后裔无比痛苦。

诸葛亮便在此时站出来说道:“晓卿说得没错,如今北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大汉已亡,大王以衣带诏起兵,奉诏讨贼,可天子将皇位禅让给曹丕,这奉诏出兵,便成为了无名之师,不得人心也。”

“可是......”

刘备哀恸道:“如今陛下已故,汉室已灭,寡人又该如何是好呢?”

“大王!”

沉晨站出来认真说道:“陛下虽故,可大王还在。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天子将手中的大汉正统丢失,那么汉室江山的兴衰就落在了大王肩上,此时大王正应该如光武于河北继承大统一般,搞个新的大汉出来,方能令天下心怀汉室之人有归心之宿!”

搞个新的大汉出来?

虽然沉晨嘴里经常能说出一些令人听不懂的句子,但这句话就连傻子都能听明白。

这不是劝进刘备登基为帝还能是什么?

下方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就有反应快的人立马站起来说道:“是啊大王,汉室江山被曹丕所夺,大王虽是汉臣,但汉主都已经不在,我等亦没有了效忠之君。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大王正该继承大统,以延续汉祚。”

“不错,前汉时期,王莽篡位,为续汉统,更始帝、嗣元皇帝、梁汉帝、光武帝相继称帝,这便是因正统名分而为之。如今汉室灭亡,大王兴复汉室的担子挑在身上,责无旁贷啊。”

“臣以为大都督说得有理,曹丕篡汉已是事实,连天子都已遇害,正统既已消亡,大王就应该效彷光武皇帝,登基为帝,方能驱逐逆臣伪帝,兴师北伐!”

“诸公之言不无道理,臣也以为.......”

诸多臣子顿时一片长篇大论,各种引经据典,有拿西汉时期光武帝的例子,也有拿春秋时期中山复国的例子说明,一时间劝进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刘备被众人说得一愣一愣,迟疑说道:“可是寡人受陛下天恩,得仕于朝,方能有今日,岂能......”

“大王。”

沉晨说道:“大王确实受陛下天恩,但如今天子失了正统,若大王还奉天子为主的话,便缺了大义名分。天下心怀汉室之人,又如何能找得到归宿呢?唯有大王登基为帝,方能成为天下共主,诏令海内义士,共讨曹魏伪朝!”

“孔明,你以为呢?”

刘备又看向诸葛亮,想问问他的意见。

诸葛亮点点头道:“晓卿所言极是,还望大王三思。”

“望大王三思。”

众人继续劝进,这个时候可不能慢,就连诸葛瑾陆逊张昭顾雍等江东派都纷纷卖力喊着。

谁都知道现在要是刘备登基的话,那可都是从龙之臣。

虽说曹魏占据了北方,实力强大。

但刘备得到江东之后,在地盘上还要大于曹魏,只是人口少于北方而已,却也不是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即便是现在不能一统天下,可只要刘备当了皇帝,那么他们的官职就能进一步提升。

不管是出于政治意义的考量,还是为自己以及家族的利益,刘备称帝的好处都远远大于坏处,或者说在刘协禅让之后,刘备即便称帝,也完全没有坏处了,只有好处。

所以大家都希望刘备在这个时候能够称帝。

一来是延续汉统国祚。

二来则是称帝之后,就能名正言顺地封赏百官,而不像以前那样,在汉王的开府下不伦不类地担任着官职。

刘备见所有人都劝他称帝,犹豫了一会儿,说道:“若我继承大统,何时才能兴兵?”

沉晨就说道:“大王,继承大统并非是一件小事,一来要昭告天下,二来要请四方夷者,三来要祭祀天地,祷告上苍,四来要慰藉先祖。现在天子已失其国,大汉二十四代先帝之灵无人祭祀,大王切不能忘记祖宗啊。”

“祖宗?”

刘备顿时惊出一声冷汗。

汉时对于先祖的崇拜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或者说,即便后世中国人对于家庭观念比较看重,却也远不如汉朝时期那么深入骨髓。

在当时的观念中,先祖有灵,如果子孙后代不肖,不能够祭祀祖先,让祖先享受香火,那么祖宗就会成为游魂野鬼,受饥饿寒冻之苦。

而汉朝刘姓先祖自然是刘邦,包括刘备也是。他不是光武帝刘秀那一脉,因此刘秀不是他的祖先,刘邦才是。

但东汉官方是祭祀刘邦以及西汉历代皇帝的。

刘秀也一直把自己建立的东汉当做西汉的延续,而不是说什么西汉与东汉是两个朝代,只是当时人为了区分一下,把西汉叫做前汉或者先汉而已。

现在曹丕篡汉之后,那么北方的官方祭祀当中就没有了汉朝皇帝,刘备的祖先就得不到祭祀供养。

哪怕刘协可以在山阳依旧保留祭祀汉朝先祖皇帝的权力,但一来刘备当时以为刘协死了,不知道这事。二来这也非国家正统祭祀,规格制制上远不如当初。

刘备显然是因为闻听大汉已亡,刘协已死的噩耗一时间忘记了这事,现在经沉晨提醒,这才回想起来,吓得不行。

他一想到先祖可能遭受着饥饿寒冻之苦,心中慌乱不已,连忙说道:“那该如何是好?”

沉晨立即说道:“自当大王继承大统,在南方重立汉室,兴建宗庙,以供养先帝之灵。否则二十四代先帝无宗庙可依,岂能在幽冥之下得以安息呢?”

“不错,为了大汉江山,为了汉室先祖,大王确实应该如此。”

“还请大王登基为帝,再兴师北伐,复兴江山。”

“请大王登基!”

群臣再次拱手行礼纳拜,对刘备表示劝进。

这次刘备终于不再拒绝,而是长长叹息道:“既然如此,为了汉室不灭,为了先祖之灵能有祭祀,我便只能如此,只是希望能够在登基之后,便可以北伐中原,攻打曹丕,以慰藉先帝之灵。此事,就交予孔明和晓卿来办吧。”

“大王英明!”

众人纷纷再次行礼。

其实刘备也没什么能拒绝的理由。

因为汉室灭亡,大汉江山都没有了,他的上头自然也没人了。

即便是自动晋级,他都必然要登基为帝。

何况打出复兴汉室的旗号,方能够重新夺回被曹丕抢走的大义名分。

北方现在喊出的口号很简单。

刘协自觉无能兴复汉室,所以自愿将皇帝的位置交给曹丕,曹丕代汉,建立大魏帝国。

如此一来,曹丕就是正统继承了汉室,就像刘邦继承了大秦帝国一样。

而南方的刘备,反倒成为了不遵从皇帝诏令的乱臣贼子。

这样在大义名分上,刘备天生就矮了一头。

所以为了把大义名分重新抢回来,称帝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自不需要像曹丕那样假惺惺地拒绝两次劝进,到第三次才应下。

答应称帝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诸葛亮和沉晨等人就立即开始筹备称帝需要准备的东西。

历史上刘协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十月被曹丕篡汉,但刘备是在第二年四月才登基为帝。

这中间半年时间并不是因为消息不灵通导致,而是刘备筹备登基事宜。

从第二年年初得到消息,然后筹备登基,中间花了四个月。

但即便如此,他也属于仓促登基。

因为真正的登基仪式,耗费的时间往往更久,要通知四方使者,还要制定新朝各种事宜,最后确定人数,才能举行登基大典。

现在刘备把这些事情交予诸葛亮和沉晨来办,要搞一个新的大汉出来,二人自然不能懈怠,一切规格制度都要准备妥当,将典礼上上下下的事情全部安排好。

这自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而且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既然要重新建立汉朝,就要按照帝国的规格,再次制定官员。

以前的官员都是汉王幕府的属下,一不是朝廷征辟的官员,二非大汉臣子,而是大汉诸侯王的臣子,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

现在要是刘备登基,就能够名正言顺地换成大汉正统的官职。

而官员的名单自然不是刘备登基的时候才确定,而是提前确定好,再由刘备登基之后,进行大规模封赏。

所以刘备把登基的事情交予二人来操办,实际上就是把官员任命也交给他们。

基本上他们拟定好名单,到时候刘备来宣读即可。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和沉晨权力是非常大的,他们完全可以在朝中安排自己的人,甚至让满朝上下都是他们的党羽,从而架空刘备。

不过刘备如此信任他们,自然是因为他们坚定的人品。除了沉晨会任命一些自己门下确实有才干的弟子以外,大抵不会有什么私情。

因而一切都很顺利。

只是趁着这个机会,沉晨提出进行改制,将三公九卿制度改成三省六部制度,让三公九卿以及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能够开府自立小朝廷的制度取消掉,以此加强中央集权。

但诸葛亮却反对。

他不是反对沉晨的制度有问题,而是认为既然要在法理和正统上继承汉室,就应该全盘接受大汉的制度,以表面正统的身份。

哪怕诸葛亮明知道沉晨提出的改制有其优越性,可在争夺大义名分上不能有一点马虎。

改制的事情,等到将来政权稳定,或者一统天下再做也不迟。

沉晨觉得有道理,便应了下来。

不过现在的三公九卿制度确实已经算是形同虚设,这些职务可以用来当做虚职,以安置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

真正的权力还是应该统筹起来,现在他们需要一个高效率的政府,而不是职权分散的机构。

因此沉晨和诸葛亮这些日子不仅忙碌着登基的事,还在进行一定政治改革,以此来作为新建立的大汉王朝政治清明、效率高超以及中央集权度较高的典范。

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过程中很容易得罪人,比如某些人职务安排低了,肯定有怨言,心里会不高兴。

但即便是不轻松也得去做,否则的话,就做不到良好的政治环境以及高效率的政府。

于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刘备的那些谋士们都异常忙碌。

以沉晨诸葛亮为核心的谋士团,加上法正贾诩庞统等人,都参与进来,四处奔波。

直到曹魏集团黄初二年,刘备集团建安二十六年下半年,才算是勉强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