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扎根

万历新明 第一百二十八章 扎根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万历三年秋,在层林尽染的大宁,完成了第一年垦荒的霍家堡和李家堡的汉子们,被黑土地上产出的玉米、大豆产量惊呆了。

因为土地的肥沃程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吃了好几个月野菜,还有兔子、蛇、青蛙等等各类奇怪肉食的汉子们,在被蚊子、蚂蟥抽血抽的面黄肌瘦,难以为继之时,终于能扑在玉米棒子和豆荚垛上又哭又笑,发泄个痛快。

霍家村的壮丁,此际已经死掉了三个,只剩下五十三个,万幸的是夏天得了肠炎的霍老太公,在腹泻三天后,居然挺了过来。

他们刚到大宁的时候,面对着长满青草的土地一筹莫展,只有四匹瘦马作为畜力才能够犁开草地。

霍家村的汉子们简单算了一下,按以前在山东开生地的经验,用马新开的地产出来的粮食,可能不够明年举村搬来的村民果腹。

无奈之下,只能用人力顶替畜力。霍家汉子先用头、铁锹把草根铲断,肩膀上垫上已经破烂不堪的衣物,拉扯着野麻纤维搓出来的长绳,光着膀子生拉硬拽铧犁来翻地。——幸亏带来一个木匠,否则光带着犁头来还麻烦了呢。

让霍老太公目眦欲裂的是,第三天新来的李家人,大宁府居然给了两头耕牛。

王鹏到府里讲理,累的小脸蜡黄的王府台亲自接见了,不好意思道:“你们不是有四匹马吗?李家人背着农具一路要饭走来的,要是没有耕牛,只能饿死——府里就这些牛,也没办法。”

王鹏被官府的逻辑给气乐了,问道:“那官府还管李家人的口粮?”

王府台领他到粮仓,指着已经霉烂的谷子、含着大量砂砾的老陈粮道:“这是总兵府支援本府的存粮,你们想要,也可以给你,这个管够。”

王鹏无奈之下,只好用马车装了一车存粮拉了回去,这东西除非到了饥荒的时候,人根本不吃,用来喂牲口倒是勉强凑合,那些畜生不挑食。但也要把霉变的粮煮熟了才敢喂,毕竟这几匹马现在比人金贵的多。

开地开了不到五天,霍家村民有几个就开始生病。因为时间非常紧,他们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开垦,只是简单搭了两个窝棚,没睡在地上罢了。

生病了也没什么医生药物,佟春介绍了两种草药,病人们放在嘴里嚼了嚼,全靠体质硬顶——幸亏第一波所有病人都顶过来了。

眼瞅着这开地进展缓慢,霍老太公急的火星子乱蹦。这时候佟春再次如同散发着金光的大佛一般出现了,他比划着告诉霍老太公,听玉儿说你们牲口不够,俺有啊——不过没驯化过不会耕地,你们会驯化吗?

这下子可救了急了,王鹏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是先驯化牲口划算。于是霍家村经常摆弄牲口的五个汉子被选中,霍老栓也在其中,负责驯化佟春家的马。

马匹能用来骑乘,也能用来耕地,但是——都需要驯化。未经驯化的任何一种牲口,都不会拉车、拉犁。

汉人驯化牲口都是代代相传的法子,小马驹、小牛犊啥的都是跟在马爸爸、牛妈妈身边,从小耳濡目染,先学着拉帮套,等成口了,农夫再让他驾辕,充当主力。

现在开荒等不得小马驹长大,只能训练佟春家的成年马,这对几个老牲口把式来说,也算得上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成年马童年没有经过拉犁的训练,根本不配合。刚开始的时候,霍老栓等人把帮套往马脖子后背上一搭,这些畜生觉得和马鞍子不一样,就开始猛尥蹶子。

霍老栓等人没办法,只好从霍家村带来的四匹马中,选出一匹最高壮的驾辕,让佟家的马在旁边拉帮套,用传帮带的方式来教它。

可是没经过训练的马不会往前使劲,用俏皮话来说根本不会走直线,一天下来没翻多少地不说,还把驾辕马绊倒好几次。

转机出现在五天后,有一天玉儿见自家的马儿被霍家人给打的鲜血淋漓,心内不舍,晚上就没有把马牵回去,和霍家的马圈在一起,她自己睡在马棚里照顾。

结果两家的马经过一晚上交流,可能是兽有兽语吧,也可能是哪位过路神仙点化了,第二天再上套时,佟家的马居然走出了直线,这下子可解决了大问题。

佟春家共有六匹马,十匹马一起犁地,开地的进程大大加快,佟春将家里的劳力分别派来观摩学习,掌握了不少本领。

后来霍老太公不过意,和佟春商量过后,霍家村民和佟家成了帮扶对子,霍家给佟家的地也给开出来种上了。

他们这边进展顺利,河西边的李家可惨了。吃的陈粮没啥营养,又不敢吃种子,每天还需要分出一半人去采食打猎,否则就要饿肚子——剩下那一半人,没饿死算捡了条命,哪有力气垦荒?

王府台派熊小旗过来看了一次,后来又送了两袋子粮,也属杯水车薪。

就这点口粮,也让霍老太公气儿不打一处来,直嚷嚷王府台的心眼子偏西边都偏的没影了,“我们这样的,自己带粮来的犯法了不成?!”

霍太公抱怨归抱怨,,最后还是听了王鹏的话和李家也联合起来了,结果三家的地都是霍家帮着开的、种的,老霍家自家起屋子、建粮仓的事儿全耽误了。

李家家主名字大气,叫李老大。李老大没想到东北圈地所这么拉稀,居然没给他们朝廷答应好的口粮,差点领着全族来个全军覆没。

幸亏到了东北遇到霍家这一伙子好人,搭了把手,否则全完蛋了。李老大不好意思的很,说将耕牛分给霍家一头。

霍家太公也大气,答应给李家一匹马,但此时不能给——三家的牲口都放在一起圈养使用。

朴实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给东北垦荒带来了新的变化。进入六月下旬,朝廷也慢慢给力起来,偶尔能接济点粮食,虽然仅够吊着命,但加上采集的野菜和打猎所获,李家终于也泛醒过来。

到了七月下旬,玉米青棒子和豆子都可以吃的时候,霍老太公和李老大同时确定,这次大移民必然成功。

在李老大的建议下,三家组成了升藉之地的第一个村民合作组,霍太公成为首领。歃血为盟之后,他们联合猎杀了一头狗熊祭天,然后开始起房造屋。

人多力量大,近百人一起干活,比各自本家慢慢盖的效率何止高出一倍。霍老太公将造房、建仓分成四个工作组,流水线运转。

一组为地基组,专门负责打地基,按照各家分别选好的地址,五十个汉子在瓦匠带领下,负责挖沟、采集石头打地基。

第二组十人为脱坯组,采集黄泥、混上晒干的蒿草和野麻纤维制作泥坯。在河滩边平出场地,这些人专门负责踩泥打坯晒干。

第三组十人为木材组,跟着木匠伐木制作房梁和檩子。

第四组十五人为苫盖组,负责到湖边芦苇荡子割芦苇晒干捆扎,给草房子加盖。

至于窗户、房门之类的,两个村的木匠加在一起也忙乎不过来,准备全部用木板代替,等明年全村搬来之后,再慢慢做。

如此一来,进程大大加快,这边地基打好,泥坯就已经晒干,直接开始垒墙。等墙垒完了,做好的大梁一上,檩子上再绑上横梁,即可开始苫盖。

熊小旗在他们盖房子的时候来过几次,见他们的速度异乎寻常,回去就跟王知府报告了。王知府乐得什么似的,将移民组织合作组的经验在全大宁推广,并上报朝廷,还起个名叫“大宁经验”。

女真人佟春也天天来帮忙,把霍家盖房的手艺也学去了,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一层泥坯加黄泥溜缝根本不能够抵御此地的寒风,最好里外三层错缝垒墙,否则到了冬天,屋里烧多少柴火也顶不住。

这他娘的马后炮!霍老太公把佟春臭骂一顿,埋怨他不早说。没奈何把快建好的第一间房子扒了,重新打地基。否则泥坯直接放在地上,雨水一冲泡就得倒。

就这样,霍家、李家、佟家的劳力们忙活了大半年,伴随着汗水和泪水,顶住了黑蚊子、花脚蚊子和蚂蟥三大军团的轮番袭击,经历同伴生病、衰弱、最终死亡带来的绝望与痛苦——终于挣扎到了收获的季节。

镰刀将一排排的玉米砍倒,沉甸甸的玉米棒子扒出来被囤入粮仓,和粮囤里堆出尖儿的大豆一起闪着金光,相互辉映——这样的景象,此时帝国从北到南的农民们,谁家得见?

这样的景象,更使得一辈子只知道下苦力的汉子们止不住眼泪,他们撒着欢儿的欢乐,惊起了东北群山中的飞禽走兽。它们奔走相告,纷纷说这块土地上有了新的主人。

之后,这块黑土上的生灵和保佑中华民族的所有神灵们就都知道了——在这一块新的沃土上,一个伟大民族从这个秋天开始,扎下了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